绘本剧活动在儿童戏剧教育中的应用
——以绘本《坚定的锡兵》为例

2023-09-05 19:58朱心怡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戏剧绘本儿童

■朱心怡

儿童戏剧教育是根据儿童心理特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以游戏、角色扮演等戏剧活动为载体,以戏剧演出为成果展示的一种教育形式。戏剧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并非培养专业戏剧人才、创作成熟的戏剧作品,而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儿童戏剧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戏剧性的活动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肢体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绘本剧活动依托主题多样、色彩鲜明、对话丰富的绘本,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导向,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戏剧教育领域。

一、选择儿童适宜的绘本

绘本是绘本剧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内容主体,同样也是设计绘本剧活动的来源。因此,选择适宜的绘本是开展主题戏剧活动的基础。然而绘本主题多样,水平参差不齐,仍需仔细甄别绘本是否符合绘本剧改编要求。一部适宜改编成戏剧演出的绘本,常常具有以下特点:故事符合儿童审美及心理特点;绘本主题真善美;角色形象生动立体;原作情节易于表现。

在选择绘本时,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再从其审美趣好出发,综合考虑。参与《坚定的锡兵》绘本剧活动的教育对象年龄为6~7岁。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论,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中的直觉思维阶段。在此阶段中,儿童的思维活动较为具象,难以理解抽象的事物,思维不可逆。《坚定的锡兵》绘本改编自《格林童话》,原作以童话的风格,将剧中的玩具与动物拟人化,通过锡兵的奇妙历险,以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锡兵冒险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着重刻画了锡兵对“爱”与“美”的执着追求。绘本中的冒险、奇幻的元素符合该年龄阶段儿童的审美需求,拓展了儿童的想象力。值得一提的是,绘本将“爱”“讨厌”等抽象事物进行具象表达,也可促使儿童理解、表达情绪。从排演角度出发,绘本中的角色、场景都可以建立在儿童的生活经验之上,且儿童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成为自己喜爱的“玩具”角色。参与活动时,儿童运用过往经验塑造角色形象。此外,原作情节曲折、紧凑,场景变化少,且无特殊场地要求,适合编创成绘本剧活动及演出。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依据儿童自身的年龄阶段与审美特点,确定活动所用绘本后,应对绘本进行整体分析,并根据绘本活动综合性的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绘本剧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形式,除了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外,也有助于拓展儿童的经验范畴,更有助于通过对事物的整体描绘,来帮助儿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完整图像。而在儿童戏剧教育的教学活动目标中,应侧重对儿童戏剧能力的培养。所以,笔者尝试将知识与技能目标细化为戏剧技能,通过肢体训练、认识戏剧情境的方式,旨在将戏剧知识与绘本活动相融,并为儿童提供认识世界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绘本剧活动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主,意在为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笔者以锡兵为例,着重组织锡兵历险的相关活动,期望儿童能在活动流程中体会独自冒险时不同阶段的情绪,更希望通过锡兵的经历,让儿童认识并认可独一无二的自己,从而建立起戏剧经验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三、设计丰富的绘本剧活动

完成剧本选择并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将依据原著绘本设计绘本剧主题活动。在此过程中,笔者将游戏引入、教师讲述、场景构建、角色扮演、沉浸感受、集体讨论、故事续写作为构建绘本剧活动的基本环节,在设计时,这些环节会配合不同绘本交叉使用。

(一)游戏引入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一般会以开放式的游戏作为引入,一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与四肢,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更快速地进入戏剧活动的氛围中。此外,开放式的游戏没有输赢,儿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保持放松,也为游戏与剧情结合提供了可发展的空间。在《坚定的锡兵》活动开始之前,笔者让参与活动的儿童在教室内行走,并通过指令改变儿童的行走速度。在儿童行走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学生都已逐渐放松,也据此让儿童想象自己在一个“十岁男孩”的房间中,此时将规定情境设定为“这是一个到处都是玩具的房间”。最后再让儿童模仿一个玩具,并根据玩具的外形特点设计行走方式。同样地,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速度的变换而改变自己的角色。游戏引入时,教师需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例如可以用“教师入戏”的方式,让自己也成为戏剧规定情境中的角色,对儿童进行随机提问,引导儿童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角色,引领儿童进入规定情境中。

(二)教师讲述

绘本剧主题活动宜动宜静,教师讲述是较为安静的部分。教师讲述故事情节时,以绘本阅读为主,语言和肢体为辅,也可以适当地使用道具为讲述增添戏剧性的元素。例如《坚定的锡兵》中故事的开端是锡兵在铸烧时缺少了锡,从而形成了一个只有一条腿的锡兵。笔者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考虑到锡兵的故事开端就奠定了整剧的基调——“缺憾美”。该阶段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由教师叙述故事的开端,绘本图画与语言补充结合,描述锡兵诞生的过程。讲述时,教师还需合理运用语言的语音语调,让儿童在戏剧教育的课堂中感受韵律美。

(三)场景构建

构建的环节主要用于活动过程中即兴搭建舞台空间,儿童利用已有的空间完成舞台空间的搭建。在此环节,教师需帮助儿童建立舞台与观众席的概念,从而确定场景的朝向与舞台区位。此外,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肢体构建出自己想象中的空间,也可以用组合的形式分组表达自己的想法。《坚定的锡兵》活动中,笔者曾尝试让儿童搭建芭蕾舞者居住的城堡,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场景构建将发展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当城堡的主体已经组成完毕后,还未参与搭建的儿童会尝试为这座城堡增加新的建筑物,例如城堡门口的喷泉、城堡左面的空地等。这些尝试都反映出儿童在场景构建环节中不仅了解了场景的变换,还加入自己的创作。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儿童利用已具备的认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并创造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情境,并在其中体验和担任各种角色,以模仿并反映现实生活的环节。角色扮演让儿童在故事情境体验中,感知戏剧发展的过程。儿童演绎具体的角色时,通过对角色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揣摩、分析和判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在角色扮演环节,教师要注意让儿童多体验不同角色,而非凭喜好固定扮演某个角色,从而增强学生在戏剧活动中的体验感与参与感。

(五)沉浸感受

沉浸感受是指课堂体验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利用道具和开展游戏等形式,让儿童沉浸式地感受剧中的自然环境。这一部分通常是以体验自然为主,如风、水流、漩涡等自然现象。笔者曾在戏剧活动中让儿童感受水流淌过自己的触感,首先需让儿童进入戏剧情境。在《坚定的锡兵》里,笔者将该环境描述成“锡兵漂流到一个浅浅的小溪中,这里没有漩涡,只有水温柔地淌过他的四肢”。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像锡兵一样安静地躺在“小溪”里,而水流则是两匹质地轻柔的绸布,教师用绸布模仿水流的动势,代替真正的水在“锡兵”们的身体上拂过。

(六)集体讨论

集体讨论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以教师和儿童共同回答、探讨同一个问题为主要流程。集体讨论的重点在于提供交换想法的平台,让儿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集体讨论期间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参与者交流想法,同样也可针对故事情节或人物提出问题,由其他人回答。讨论和交流时既可以丰富绘本内涵,也可以鼓励参与者对故事梗概进行再次创作。

(七)故事续写

儿童发挥想象力,在已有的故事结局后,为故事续写。实践时,可以用演或画代替写作,不限形式。故事续写同样为学生改编作品打下基础。教师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构思,续写的故事也可作为戏剧活动中的补充部分,让儿童在课后进行扮演。《坚定的锡兵》结局是锡兵回到了家里,而最后的停顿也停留在女仆剖开鱼肚子时发现了锡兵。笔者在进行最后一个环节时,让儿童思考并讲述锡兵回家后的故事,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关注戏剧的完整性,故事续写的意义也在于为不完整的结局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四、排演完整的绘本剧

排演完整的绘本剧不仅是阶段性的成果展示,也是评价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依据,更是推动绘本剧活动儿童戏剧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部分内容,编写剧本,排练成剧。作为绘本剧活动的最后环节,完成一场完整、精彩的演出是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目标。合力创排既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让儿童在协作中产生集体认同感,进而将戏剧经验与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

(一)剧本改编

《坚定的锡兵》剧本改编应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不宜改编舞台演出的情节、内容。此外,确立全剧的风格也是改编阶段的重点。不论是改编剧情还是确立风格,都不应局限于成人视角,而应结合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参与者为本位,创作符合儿童审美意趣的剧本。《坚定的锡兵》将原作中不适宜儿童编排的部分进行了删减,并让奇幻冒险的风格贯穿全剧。原作中的结局是锡兵被投入壁炉,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锡心,与舞蹈家再也无法相见。笔者在编排时考虑到原版的结局过于残忍、抽象,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无益。该版本也压缩了对结局再创作的空间。艺术表现方面,锡兵被火炙烧成锡心的过程难以呈现于舞台。经过考虑,改编过的绘本剧结局如下:锡兵被女仆从鱼肚子里找到,所有人围着锡兵说:“看,这是锡兵,他回来了!”

(二)音乐元素

唱结合说,台词编入歌曲,可以减轻儿童的记忆负担,同时增加排演过程的乐趣。绘本剧的台词以短句对话为主,不常有长句,这样的结构特点利于将部分台词融入歌曲。音乐不仅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也使绘本剧的演出段落产生记忆点,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剧情和台词。增添音乐元素,主题曲也尤为重要。主题曲可以是一段旋律,也可以是几句重复的歌词。《坚定的锡兵》开场曲由一小段弦乐组成,这段音乐曾在活动过程中反复使用。演出中,锡兵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主题曲的变奏都会响起,场景切换,主题曲也相应改变音调或节奏。音乐结合角色表演,辅助儿童理解角色。富于变化的音乐为演出增添新意,儿童在排演中回想活动内容,深刻理解绘本剧的内涵。

(三)舞蹈元素

绘本剧中所有行动都由动作组成,而舞蹈是有节奏的动作。舞蹈元素本就包含于绘本剧活动中。排演阶段,师生共创舞蹈动作,由教师选择并固定动作,编排入绘本剧的演出中。加入简单、节奏型强的舞蹈片段,可在不限制角色行动的前提下,规范儿童动作。儿童经过创作、排练、演出三个阶段后,肢体控制能力将有所提升,在舞台上的行动也会更加符合绘本剧创作规律。舞蹈与音乐相结合,最终用戏剧表演的形式呈现,儿童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中寻找角色的感觉,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让“我”成为角色。奇幻冒险的特点决定了演出风格,更可以让师生在创作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对人物行动、舞台调度等进行处理。而诙谐、说唱结合的台词编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本,感受剧中的规定情境。音乐与舞蹈的结合让演出节奏富于变化,充满趣味。儿童于活动中了解角色,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最终形成性格鲜明的人物,能引起共鸣的演出。

五、总结

绘本剧《坚定的锡兵》依托于原作奇幻冒险的主题,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审美的满足;凭借丰富的绘本剧活动,让戏剧与生活经验结合,走进儿童生活;师生共同创造符合儿童认知的演出形式,教会儿童主动思考;贯穿始终并且互相联系的主题活动可促进儿童的发展。绘本剧活动主动学习、乐于创造、形式多样的特点,丰富了儿童戏剧教育方式,向儿童展现了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戏剧绘本儿童
有趣的戏剧课
绘本
绘本
绘本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戏剧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