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博物馆之夜”谈起

2023-09-05 19:58冯家红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夜场科举博物馆

■冯家红

博物馆事业是我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从2014年起,国务院等部委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022 年11 月,在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文博行业,特别是文旅融合背景之下,传统的朝九晚五的开放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向往。晚间开放、夜场活动成为博物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博物馆夜间开放的实践

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国外就有许多博物馆在次日开馆前向公众以参观、休闲、娱乐等形式开放。1989年,芬兰赫尔辛基画廊、博物馆和书店开启艺术之夜,周末开放,以艺术为主。而在1997年,德国柏林曾第一个举办在博物馆的夜游活动,将博物馆对外开放时间延长到凌晨2 点。两年之后的1999 年,法国也曾效仿这一举措活动。自此,博物馆夜间开放风靡欧洲。欧洲30 多个国家、120 个城市、2000 多家博物馆夜间开放,游客络绎不绝,形成了“欧洲博物馆之夜”。最有名的是在互联网住宿平台推出的夜游卢浮宫,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于2019 年起,周六夜间免费开放。每周三、周五对外开放时间延至22 点,但是要求游客必须购买门票,才能入内。在欧洲许多国家和城市,也有不少博物馆、美术馆会选择在周五、周六延长开放时间至晚间。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周五也会将部分展厅开放时间延长至20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还会在每周六对外服务和开放延时到21时。与此同时,为缓解周末游客量大的矛盾、满足公众的需求,不少博物馆会选择在周五晚间增开夜场。

如果说2018 年以前,国内博物馆夜间开放只是间歇性的,但在近几年,夜间开放上升为热门话题,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有力支持和推动,很多博物馆会在特定节庆活动或假期开放。自2016 年开始,南京博物院选择在每年的5 月18日,即“国际博物馆日”开启“博物馆之夜”活动。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夜间开放也开始形成常态。从2018年春节开始,故宫博物院被推上网络热搜,实实在在地让全国观众看到了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热门景点的实力和创新力。故宫博物院率先推行在“博物馆里过大年”,元宵佳节来博物馆看灯赏灯。至此,一些城市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开始推动一定范围内的博物馆夜游试点工作。2019年7月,上海14家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广州11家博物馆,如广州市博物馆(镇海楼)、南越王博物馆等开展夜间开放活动。2022 年7 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出有关通知,鼓励各级各区博物馆在暑假期间根据自身条件,适时延长开放时间、开展晚间夜场文化活动,或是依托已经计划开展的活动,适当安排晚场接待。不少博物馆也不是单纯实行夜间开放,而是与相关主题活动结合,例如:北京汽车博物馆的“汽博之夜”推出了经典古董车相关专题展,在开展经典活动的同时,博物馆的文创商店还积极配合,推出了同款同色的汽车模型展售活动,向观众推出了专属购买的优惠,以促进汽车文化消费。除此之外,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也纷纷推出具有特色的夜游主题活动,深受观众欢迎。除了国有的相关博物馆之外,不少非国有博物馆也积极推出夜间活动,不仅惠民消费,也增加了博物馆的收入。如上海玻璃馆在原有夜场活动的基础上推出了“试睡招募”,在旺季的每周五、周六实行夜场,让游客在博物馆里真正地实现“过夜”。

二、“博物馆之夜”的探索

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南京繁华的秦淮河畔,夫子庙的东侧,于2017 年1 月建成并开放。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建成,实现了夫子庙景区内儒学文化中轴线和科举文化中轴线平行,所有景点共同构成区域大旅游格局的发展目标,展现了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夫子庙景区文化旅游层次和南京的城市美誉度。自从开馆以来,中国科举博物馆对外开放时间与景区所有商家同步,从上午9 点到晚上10 点。可以说,中国科举博物馆是国家文旅融合背景之下建成,在南京地区向观众开放和服务时间最长的博物馆,是南京展示形象的标志性窗口。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各地区图书馆、博物馆逐步开启夜间开放模式,博物馆在公众中的形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承,着力提升景区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打造消费新场景,积极发展夜间经济,以此让游客停下来、慢下来、留下来,努力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各地的产业优势和更多的旅游经济收入,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目标。中国科举博物馆与夫子庙夜间经济活动相融合,在进一步推广科举文化的同时助力夜间经济发展。

科举博物馆在景区,实行夜间开放,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参观停留,激发游客参与文化消费的深度和广度。博物馆也将为景区带来餐饮、夜宿、文创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科举博物馆除了自身展览和周边服务设施之外,还在周边营造了餐饮和购物完备的一站式服务环境。许多观众到了夫子庙景区,参观完博物馆之后,都会在博物馆附近就餐、品茗或聚会,甚至留宿。据有关数据统计,游客在夫子庙景区旅游,如果多留宿一个晚上,那么旅游的综合消费数据将增长3.8倍之多。科举博物馆周边配套的酒店,坚持文化为内核,初步打响“夜宿秦淮”品牌知名度,陆续建成科举等传统文化相关酒店6家,在建1家,规划中2家,拥有客房数近300间。携程网络点评稳定地维持在4.8分以上,成为夫子庙周边酒店的标杆。以科举文化为重心,打造特色鲜明的餐饮与酒店,将博物馆夜间文化渗透进游客生活,以带动周边餐饮酒店产业发展,加深游客对科举博物馆的印象。

博物馆作为旅游文化项目,本身就是招商引资的优质项目,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投资需求的产生,博物馆参观与考察,本身就在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有时也为项目考察和人员接洽提供了机会。通过塑造和改善地方形象,博物馆将本地有吸引力的各种因素整合起来向人们展示。所以,在旅游文化等活动中,经常有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等内容,即“文旅搭台,经贸唱戏”。

三、打造“博物馆之夜”品牌

博物馆作为景区内的文化功能设施,可以将商业行为看作一种传播方式,旺盛的游客量为投资者所关注的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带来影响、提供客流市场。博物馆内适当的商业行为及活动,可以给资金不宽松的博物馆带来效益。但博物馆不能自降身价、过度市场化,让文化沦为商业利益的渠道。2015年,《博物馆条例》颁布,提出了“博物馆从事其他商业经营活动,不得违反办馆的宗旨,不得损害观众或游客利益,这为博物馆市场化道路划定了底线”。在博物馆企业化运作的过程中,切记要符合文化定位,以文物保护为前提,充分考虑文物资源的承受能力,在这之后再考虑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挖掘藏品内涵,积极征集文化创意、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在企业化运作的过程中,要守住博物馆本心。一方面,博物馆的市场化行为需要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这是自身运营的现实需求。市场化行为将为博物馆筹集资金,缓解资金不足,实现效益。另一方面,公益性是博物馆的基本属性,公益性要求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平等覆盖,这将扩大市场化的受众范围。因此,博物馆的公益性与市场化密切联系、相互促进。

博物馆在公众节假日或传统节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推出夜场活动,是亲近观众的一种良好方式。但在“博物馆之夜”的活动策划中,不能抄袭、照搬其他馆的活动,以致各个馆之间活动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不能凸显个性,类型也较单一。首先,博物馆夜场活动的策划不能过于“同质化”,如在博物馆开音乐会,就要巧妙提取各个馆的文化元素精髓与内涵。科举博物馆推出了结合古代考场的点灯仪式活动,就突出了自身文化特色。其次,策划夜场活动也要注意“量体裁衣”,要挖掘馆藏特色,用好用足馆内的文物资源和展示空间,推出不同主题的夜场活动。再次,新时代博物馆夜场活动应紧贴“夜经济”课题,以观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创新活动形式,利用现代科技与思想潮流为传统文化赋能。最后,博物馆夜间开放绝不是仅仅延时开放时间,必须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博物馆首先要有自己的影响,充分满足人们打卡、爱晒的需求,同时必须有活动,提供有品质保障的内核,如有影响力的展览等活动,进一步推动其他消费场景的延伸,内外兼修,才可能在“夜经济”发展中更好地走下去。

一般来说,观众看惯了白天开放的博物馆常态,很少能够看到不同于白天的,夜晚的博物馆景观,这种特别的体验对于观众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博物馆晚间开放,是非常特别的,因为它有着不同于白天的安静和视觉享受。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古今相遇的融合中,要积极突破陈旧的管理意识,探索社会化合作模式,激发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参与热情,让博物馆成为广受大众青睐的时尚夜生活“新地标”。传统的“博物馆之夜”局限于讲座、表演、乐队,要突破传统,要设立多场公益活动,如剪纸、美术、古琴、白局、戏曲、篆刻等,还应有现代的活动形式,如灯光秀。通过光影秀来讲故事,同样承载着对于文化内容的思考、承载着视觉的震撼表达。博物馆在点亮夜经济的同时,除了提供沉浸式体验、剧本杀空间等,还应利用现代科技,研发新型旅游文创产品,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吸引公众了解和关注文化旅游。

博物馆开放夜场面临巨大的挑战。夜场开放,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延长。夜间开放会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设备机器开放时间的延长,也会带来人员、设备管理费用的增加等问题。这就要求活动开展中间既要保证“博物馆之夜”活动正常实施,也要保证好博物馆主体设施设备的安全。如春节灯会期间,景区公共空间张灯结彩,作为夫子庙灯会的主会场之一,科举博物馆也参与其中。安装大型灯组的过程中,博物馆外墙上每隔5米设置的激光灯,底座并非安装在砖墙上,而是专门有一钢架,这样既美观,又便于安装,也方便后期维修保养等。博物馆开放夜间旅游,为建筑主体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通过扩容增值和升级迭代,可借用设备或高科技,如全息技术、光影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等和内容背景融合。设施设备有效利用,降低了运营成本,普适性、复制性、可操作性强,同样可以聚集人气,提高地区旅游品牌价值。夜间开放,对于博物馆硬件、软件都有着很高的专业要求。在创新管理上,还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和团队。

总之,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当前背景下,博物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运行模式,是博物馆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是博物馆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相信在当前阶段,作为吸引人的亮点,“博物馆之夜”会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夜场科举博物馆
出挑眼妆黑夜闪耀
博物馆
小小花钱看科举
你可知道“夜场”对拍卖市场的重要性?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夜场向左走日场向右走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露天博物馆
科举文献《唐摭言》词语考释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