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艺术专业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及价值

2023-09-05 19:58陶雅潘芳王强张帅尹婷钰
剧影月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静物舞蹈音乐

■陶雅 潘芳 王强 张帅 尹婷钰

随着全国高考改革试点于2014 年的开启与工作的逐步推进,吉林省新高考在第四批提名中于2021 年正式启动。新高考推行,随之教育模式与形式变化,高中教学采用走班制特色化教学,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打开全新视野。学生通过新高考,可选择擅长科目,通过科目的选择决定未来职业方向。艺术生高考文化课的要求难度增加,同时提高了录取占比。我校艺术专业一直走在吉林省教育前列,在新高考政策落地前,已多年践行专业跨学科的融合模式。

一、艺术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我校多年来,以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为导向,对音乐、美术、舞蹈三个专业进行课程设置。文化课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相融合,形成具有艺术专业倾向的文化课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贯彻大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

(一)独立的专业课程模式

1.音乐专业课程

由于音乐表演技能具有特殊的个体性与多样性,在专业的教学上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个体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体现在人体生理的不同,如声带薄厚与振动速度的不同导致音色不同,口腔大小导致发声位置不同,手指长短导致乐器演奏姿势不同等等。除生理条件外,对于音乐的理解与悟性因人而异,同样的演唱或演奏技能理论不一定对所有学生受用,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条件,进行不同方式方法的调整与变通。也就是说,音乐专业教师的教案不是一科一个、一个年级一个,而是做到一人一个。

2.美术专业课程

吉林省美术专业统考起始于2005年,美术高考科目分素描、速写、色彩三门专业基础测试。素描专业考试,包括素描人物、素描静物,人物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等;速写包括人物速写、风景速写、场景速写;色彩分为静物色彩,风景、人物绘画。在美术学院类的专业院校录取原则中,素描、速写、色彩三科是必过科目。美术类院校的校考中,还有其他美术专业及相关考试要求,如创意速写、创意素描、命题创作、园林设计等。

我校根据吉林省美术专业统考要求,在课程设置上分为绘画和设计两大方向。根据美术学生入学基础水平,文化课程度,及个人专业特长,在高二年级开始进行分专业分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课程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基础课程,课程有素描静物、色彩静物、头像、速写;第二类写生创作类,课程有素描风景、色彩风景;第三类理论类,课程有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第四类传统文化类,列入高考科目的有书法、篆刻。

3.舞蹈专业课程

吉林省舞蹈专业统考起始于2020年,专业加试项目共三类。第一类综合技术组合,具体考核内容是控制、跳、转、翻,柔韧性,控制前腿、旁腿、后退、腰、竖叉、横叉;男生考核项目包括平转、二位转、旁腿转、双飞燕、大蹦子、飞脚、赞步、侧空翻、小跳、中跳、大跳及能体现个人水平的技术技巧,女生考核项目包括平转、四位转、挥鞭转、点翻身、串翻身、倒踢紫金冠、小跳、中跳、大跳及能体现个人水平的技术技巧。第二类表演组合,考核方式为自选民间舞组合、古典舞组合、现代舞组合、芭蕾变奏其中一个。第三类剧目表演,考核方式为自选舞蹈作品一个,舞种不限。

本文将小波理论中的Mallat算法和BP神经网络方法运用到交通事故的预测中。以某省自2002年-2016年交通事故发生情况为实验研究对象,分4个时间段分别进行交通事故的预测分析,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本文采用的方法比BP神经网络直接预测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由此验证了该方法是合理的。本文的研究为交通事故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文化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课程模式

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必然的历史背景与生存地域,无论中国艺术还是外国艺术,都与国家的历史、地理分不开。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除了表演技能的掌握,也需要了解艺术背后的历史、地理、政治与社会,才能对艺术存在的理解更深刻。

1.艺术与历史文化的融合课程

音乐作品的形成,是作曲家人生故事,也是历史、社会状态、地域风俗、语言、民族、宗教因素的结晶。学生通过历史课程了解中西方艺术的形成,作品创作年代与作曲家生平。音乐与历史融合课程分别是中西音乐史、音乐作品赏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通过开设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发展轨迹下绘画的风格、特点及成因,中西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深入了解艺术与社会、人文的融合。

大型舞剧根据历史改编,精心打磨塑造原型,将历史情境再现,用肢体语言上演历史史诗,历史题材可为舞蹈编创提供素材。学生通过中国舞蹈史的课程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在历史文化认知方面得到提升。我校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技术与理论综合型舞蹈类人才,充分实现舞蹈教学与历史传统文化的融合。

2.艺术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课程

作为中华儿女,对于艺术的理解与学习,要从本土文化开始。只有深刻了解本土文化,才能深究西方艺术与之不同的原因。音乐专业课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上,课程设置是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方面结合的。中国地域文化有十大文化区,文化区的形成是自然地理、语言、民族、风俗、宗教趋同的结果。同一文化区从音乐作品上分析,音程与地形相关,速度与性格相关,节奏与民族相关,体裁与生存方式相关,行腔与语言相关。

不同时期,不同画派的绘画特点,题材选题,与创作时代背景各方面紧密联系,如中国画,中国书法属于中国传统艺术,由古至今,经历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传承至今,很多书写体都是不可逾越的里程碑,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传统艺术的学习及研究,意义重大。

地域文化是舞蹈赖以创新发展的土壤,地域性是民族舞蹈的基本特征,不仅代表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还代表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是人民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

3.中西艺术文化对比课程

音乐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世界出现了反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不再以中西音乐对比的观点评判中国音乐简单、单段体、单旋律、首调、低级,而西方音乐复杂、多段体、复调、固定调、高级。反对音乐文化全球统一化,强调音乐各自的特点。在文化课与音乐专业课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利用哲学思辨与逻辑思辨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绘画与书法并存,书画同源相辅相成,在高考备考中,中国画考生必须具备书法基础,诗书画印从文人画开始,已经成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呈现形式,历久弥新,变化的是内容,不变的是传统笔法。教学中,美术专业考生要边读边临摹各种碑帖,了解各时期各种书体的结构方式,章法及风格特点,并且达到独立创作各种书体的水平。

东西方特有的环境差异及历史文化,使舞蹈的审美和创作方式不同。古典芭蕾代表西方传统舞蹈,而东方舞蹈有印度古典舞蹈、中国戏曲舞蹈、日本歌舞伎等。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渗透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差异。

(三)多元的专业课程模式

1.音乐专业课程模式

音乐专业课的四种类别中,基础理论课以小组课的形式进行,学生按照不同程度分组,进行层级化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由浅入深,避免学生对基础理论掌握出现断档情况。表演技术类均采用一对一理论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在音乐演唱或演奏技能的教学中,学生存在差异,教师授课风格存在差别,示范对于技术类课程尤为重要,并且存在从古至今艺术类口传心授的特点。语言类、文化类选修课,采用大课堂教学形式,教师集中授课,学生分组研讨。

2.美术专业课程模式

素描静物,色彩静物采用分组教学模式,由基础石膏几何形体绘画开始,逐渐过渡到单体素描静物写生,组合素描静物写生、石膏像、半身像、人物头像,由浅入深逐渐过渡到色彩静物的学习,色彩静物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由色彩单体开始,单色素描稿逐渐过渡到水粉静物步骤练习。中国画、书法、篆刻、设计采用分专业教学,根据学生报考专业加试科目分方向、分组定向教学。

3.舞蹈专业课程模式

按照教学大纲,舞蹈专业考试三项内容(基训课、技巧课、民族民间舞课)教师有针对性地按照学生个体差异训练,综合技术组合考核则在平常的基训课和技巧课中完成,表演组合和剧目表演通过民族民间舞课完成,教学中将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学生将训练与考核内容充分结合。

(四)大思政贯穿的艺术专业课堂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以国家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以东北师大构建的“以课程思政、日常思政为主体,以文化思政、网络思政为浸润,以学科思政为支撑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为指导方针。在艺术专业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深入浅出的教育教学。

1.口传心授的师徒模式

艺术专业的教学,继承了从古至今的师徒授课方式,多为一对一的口传心授式教学。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指言传身教,传不仅是老师所讲述的内容还包括事件处理的方式、行为、态度。习是实践与行动。老师传授给学生表演、创作等技能的同时,也在教学生为人处世的意识与方式,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和运用,与教师配合,才能最终达成教师传道授业的目标。

2.技术理论及实践教授模式

音乐、舞蹈的表演,美术的创作,都在一定技术理论上,通过意识支配肢体完成。艺术专业教师将技能切割揉碎,在表演和创作的实践过程中,逐一讲解理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对艺术实践熟能生巧。在技术训练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精神意志、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艺术的成就绝非一蹴而就,必然是千锤百炼与釜底抽薪后的塑造。在技术教授的同时,专业教师在思想方面的教育也当逐一渗透与浸润。

3.德艺共存的课堂模式

艺术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持久性学习的动力。人品如艺品,高雅、高尚、忘我的思维意识,才能表达音乐精髓,塑造舞蹈作品里的人物,才能站在创作者的视角进行二度创作。美术作品的画风、笔风、结构、色彩也完全是学生创作过程中内心的独白与情感的宣泄。高品质的人格与品德,才能体现高质量的艺术。课堂中,仁义礼智信的观念,在专业教师的工作理念中不能丢弃。

二、艺术专业教育体系的育人价值

(一)审美价值与道德价值

历史上哲学家曾一度认为审美与道德是互不相干、价值背离的一对矛盾体。但在现实的艺术教育过程中,对于艺术作品的观赏、听鉴、理解,都是以人为主角的行为。在艺术教育中,我们用音乐让学生感受相关时代、生活、人物命运的处境,用舞蹈肢体艺术让学生借助认知表达情感,用美术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用线条颜色勾勒内心世界。这正是审美与道德教育融合的育人价值。中国儒家学派自古融德育与艺术为一体,形成了经典的“礼乐”,蔡元培先生极力倡导美育的实施,足以显示艺术、德育有着深厚的渊源。

(二)生存价值与管理价值

对于艺术生来说,专业就是考学的唯一出口与路径,也是人生职业生涯的开端,决定着一个人未来专业方向与工作方向,是未来生存的手段与途径。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大学层次的高低有关,专业发展的好坏与未来生活的条件和质量有关。这些都促进了学生在高考前期学习、生活上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艺术生在专业学习的路上不断地感受艺术美、体验美、创造美,也是用艺术修炼个体的秉性与人格。

(三)能力价值与自我价值

艺术专业教育的培养途径,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分别是观察能力、模仿能力、领悟能力、创造能力。美术作品的结构、色彩,音乐演奏形态、舞蹈肢体动作都需要学生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艺术专业教育多为口传心授,不仅要理解理论中的知识体系,同时要领悟老师内心与情感上的传递,艺术生在感性的学习中要具有较强的领悟能力。创造能力是在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对艺术有更多的理解与经验才能有的艺术行为。

猜你喜欢
静物舞蹈音乐
梦幻般的静物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静物(节选)
我和舞蹈
音乐
怎样写静物
怎样写静物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