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沟煤矿厚煤层大断面采掘交锋巷道支护设计

2023-09-05 04:43白志兵
山西化工 2023年8期
关键词:交锋半径受力

白志兵

(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公司斜沟煤矿,山西 吕梁 033000)

0 引言

采掘交锋是煤矿为保证交替顺序进正常进行的一种采掘活动,国内学者对采掘交锋的研究意义做出阐述,对在采掘交锋活动中破坏的巷道与煤柱做出了研究与贡献[1-4]。杜贝举[5]等对动压巷道采取“高强树脂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有效减少动压巷道的破坏与顶板活动,为采掘交锋提出了新理念;张坤等基于地应力测试对巷道支护提出概念,对巷道支护有着积极意义,基于斜沟煤矿采掘交替巷道23110 工作面皮带巷围岩应力分布对23110 皮带巷进行支护设计。

1 工程概况

斜沟煤矿矿位于吕梁矿区,主采主采8# 煤和13#煤层,23110 工作面煤层倾角9.0°,主要开采13#煤层厚度为5.95~16.68 m,平均13.88 m,属于特厚煤层,埋深450 m,采区上山巷道伪斜煤层走向布置。

斜沟煤矿23110 皮带巷围岩取样后力学性能测试,如表1 所示:

表1 岩石力学参数表

2 采掘交锋巷道应力分布特征

2.1 应力分布(图1)

图1 采掘交锋示意

当基本顶是厚层坚硬顶板时,由于其本具有很强的抗破断力,这样在采空区将形成较长的悬臂,简化的力学模型,如图2 所示,计算如式(1)~式(2)所示。

图2 工作面走向悬臂梁力学模型

式中:P0为煤帮的支护强度,Pa;φ0为煤层内摩擦角,(°);A1为侧压系数;γ 为容重,N/m3;k 为应力集中系数;H 为埋深,m;m 为煤厚,m;c0为煤层黏聚力,Pa。

进行受力分析,如式(3)~式(7)所示:

便于计算,讨论单位矩形单元,如式(8)所示:

式中:Rt为顶板抗拉强度,Pa;h 为顶板厚度,m。

计算弯矩极限,可得采掘巷道支护所需应力极限。

记基本顶沿回采方向悬顶悬臂的极限弯矩为Mmax,则由M1≤Mmax可得支护强度P1与悬顶长度l 关系如式(9)所示:

可知,采空区后方的悬臂l 的长度越大,采掘巷道支护阻力越大,需对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必要时进行临时支护,以免二次修巷带来的困扰。

2.2 支护设计

极限平衡法设计巷道,先对巷道进行归一化处理:

巷道理论半径,如式(10)所示:

式中:rs为巷道当量半径,m;S 为巷道实际面积,m2;kx为巷道断面修正系数,1.2。

巷道理论半径,如图3 所示:

图3 巷道外接圆

比较求得的当量半径和外接圆半径,以其小者作为巷道理论半径,如式(11)所示:

得顺槽的理论半径为3.09 m。

巷道周边极限平衡区半径R′,如式(12)所示:

式中:K1为采动影响系数,取1.6;γ 为上覆岩层体积力,取0.025 MN/m3;H 为巷道埋深,取700 m;Pi为支护阻力,取0.25 MPa;a 为巷道理论半径,为3.09 m(3.16 m);C 为黏结力,根据岩石力学实验得出,取5.68 MPa;φ 为内摩擦角,根据岩石力学实验为28.44°;K2为煤岩体力学参数修正系数,取0.8。

采动影响系数取为1.6,岩石力学修正系数取K2=0.8。

得,塑性半径为4.77 m。

极限平衡区深入巷道围岩深度,如式(13)所示:

式中:Δ 为极限平衡区深入围岩的深度。得23110 皮带巷极限平衡区深度分别为1.68 m。

锚杆长度按式(14)计算:

式中:L 为锚杆长度,m;L1为锚杆锚固段长度,m;Δ 为极限平衡区深入围岩的深度,m;L3为锚杆外露长度,一般取0.15 m。

锚杆长度应为:L≥0.64+1.68+0.15=2.47 m,取锚杆长度选取2 500 mm。

锚杆按等距排列,即间距、排距相等,设为a,则如式(15)所示:

式中:Q 为锚固力,设计为锚杆屈服载荷的80%,取100 kN;K 为锚杆安全系数,一般取K=2~4,两巷成巷时间较长,取3。γ 为岩石体积力,25 kN/m3。

所以根据计算,23110 工作面巷道支护要求a≤0.76 m,留有一点富余量,间排距选取800×800 mm。

2.3 数值模拟计算

根据斜沟煤矿生产条件,建立FLAC 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支护优化后运算模型结果如下:

由图5 分析可得。23110 巷道垂直即顶底板移近量0.135 m,水平位移即两帮移近量0.21 m;垂直应力为1.57 MPa,水平应力为9.18 MPa,位移与围岩应力均较小,符合锚固承载体支护要求,证明支护设计满足生产需要。

图5 支护后巷道数值模拟

3 围岩控制效果分析

为了掌握斜沟煤矿23110 巷道掘进期间矿压显现规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23110 巷道设立测站进行矿压数据收集。

3.1 矿压监测内容

矿压监测的主要内容,如表2 所示。

3.2 表面位移观测结果

巷道表面位移测点布置,如图6 所示,分别测量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如图7 所示。

图6 巷道表面位移观测

图7 巷道表面位移观测

由图7 可知,顶底板累积移近量为96 mm,两帮累积移近量为165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速率为24 mm/d,两帮最大移近速率35 mm/d,均出现在测站布设后第3 d,后期围岩移近速率较小;观测15 d 后,巷道围岩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巷道围岩移近量整体不大,属掘进期内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变形正常释放过程,支护合理有效。

3.3 锚杆受力观测结果

锚杆受力观测,如图8 所示。

图8 锚杆测站布置图

安装完毕后,对其进行监测读数,根据采集数据绘制锚杆受力曲线,如图9 所示。

图9 锚杆受力结果图

由图9 可知23110 皮带巷使用原锚杆支护方案顶板锚杆最大受力为204.6 kN,两帮锚杆最大受力为185.8 kN;测力计(液压枕)安装后前3 d 变化明显,之后逐渐趋于稳定。满足正常需求。

4 结论

1)对采掘交锋23110 工作面巷道建立力学模型,得出采空区后方的悬臂l 的长度越大,采掘巷道支护阻力越大,需对巷道进行加强支护。

2)数值模拟中23110 巷道垂直即顶底板移近量0.135 m,水平位移即两帮移近量0.21 m;垂直应力为1.57 MPa,水平应力为9.18 MPa,位移与围岩应力均较小,符合锚固承载体支护要求,证明支护设计满足生产需要。。

3)工程试验表明斜沟煤矿优化支护后将锚杆长度调整为2.5 m,支护间排距改为800 mm×800 mm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猜你喜欢
交锋半径受力
十分钟读懂坦克史之交锋
海宝小队护城记之交锋失败
连续展成磨削小半径齿顶圆角的多刀逼近法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一些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谱半径
受力分析的三个“嘱托”
热采水平井加热半径计算新模型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