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三种主要旱地作物产量、施肥状况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3-09-06 06:24何建春易小波
南方农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投入量旱地施用量

何建春,易小波,2*

(1.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四川自贡 643000;2.产业转型与创新研究中心,四川自贡 643000)

化肥投入在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中作出了巨大贡献[1],但2015 年我国单位面积耕地化肥施用量(446 kg·hm-2)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施用量上限(225 kg·hm-2)[2],化肥施用过量不仅会导致肥料利用率下降、生产成本增加,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3]。据统计,2018 年云南省小麦、玉米和油菜的播种面积分别为33.9、179、25.6 万hm2[4]。了解农户的施肥行为是采取科学施肥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刘润梅等调查发现,云南省农户施肥过量与施肥不足现象并存,由于经济、自然条件存在差异,农户施肥差异性巨大[5]。赵凯琴等通过云南腾冲田间试验研发出的油菜专用缓释肥能够有效替代原始施肥方式,减少化肥施用量,并且增加作物经济效益[6]。有研究发现,2015 年云南省化肥施用量为232 万t(折纯),单位耕地面积平均化肥施用强度[农作物化肥施用总量(折纯)∕播种面积×100%]为806 kg·hm-2,比全国化肥平均施用水平(485 kg·hm-2)多出70.0%[7],其中小麦、玉米、油菜的化肥折纯施用量分别为187、392、267 kg·hm-2;玉米氮磷钾肥用量折纯分别为262、34.1、0.9 kg·hm-2[8]。可以看出玉米施肥量大于小麦和油菜,农作物施肥量不均衡;云南省肥料用量差异大,氮肥施用量最高,磷肥施用量大于钾肥施用量,钾肥施用过少,施肥结构不合理。然而,氮、磷、钾是作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保持作物养分平衡才能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经济效益是农户进行作物种植前考虑的首要问题,不同作物的经济效益差异较大[9]。我国农作物成本不断增加,小麦、玉米和油菜的经济效益呈现周期性波动状态,水稻的经济效益较高,小麦和玉米的经济效益较低[10]。此外,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动也会对农户的收入产生重要影响[11]。目前,关于云南省旱地作物的施肥现状和经济效益的研究报道较少。云南省提出“2020 年云南省化肥零增长”的目标,对精准施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友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09—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云南省主要旱地作物的产量与施肥状况、减肥潜力与经济效益的评价分析,为增加云南省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1°8′~29°15′,东经97°31′~106°12′,总面积为39 万km2,占我国总面积的4.10%;耕地面积624 万h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6.0%[12-13]。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云南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年均温为5~24 ℃,年温差较小(10~12 ℃);日温差大,可达12~20 ℃。其中,1 月最冷,月均温为6~8 ℃;7 月最热,月均温为19~22 ℃。全省降水在季节上和地域上分配极不均匀,干湿季节分明,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其中,云南省旱地作物产量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农业板块中的《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部分,旱地作物养分投入与经济效益数据来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量大,将其在Microsoft Excel中分类整理。

1.3 研究方法

对云南省2009—2018 年小麦、玉米、油菜3 种主要旱地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估算,通过参考《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0—2019)中各地区粮食、油料成本收益情况,将云南省小麦、玉米、油菜3 种旱地作物生产所获得的净利润进行收集和整理,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的净利润指标来衡量云南省旱地作物的经济效益情况。

1.4 分析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 进行数据汇总、计算、整理和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主要旱地作物产量

从图1 可以看出,2009—2018 年小麦年产量处于波动式下降的状态,玉米和油菜产量总体在上升。小麦产量在2009—2011年间波动较大,2009—2010年急速下降,2010—2011年迅速回升,于2013年开始年产量在72.1 万t 上下浮动;从整体来看,小麦年产量由2009 年的90.4 万t 减少到2018 年的74.3 万t,减少了17.9%。玉米年产量总体呈现平稳增加的趋势,在2010—2011 年间略微下降,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长,由2009 年的542 万t 增加到2018 年的926 万t,增加了70.9%。油菜总产量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在2009—2011 年间波动较大,2018 年较2009 年增加了约35.1%。总体来看,玉米产量较高且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油菜和小麦产量较低。

图1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麦、玉米、油菜产量

2.2 三种主要旱地作物养分投入

2.2.1 氮肥投入

从图2 可以看出,玉米种植每公顷氮肥投入量高于油菜和小麦,玉米每公顷氮肥投入量大约是小麦的2 倍,油菜每公顷的氮肥投入量又高于小麦。在2009—2013 年间:小麦和油菜的氮肥投入量的变化趋势相似,2013 年小麦的氮肥投入量较2009 年有所上升,上升至125 kg·hm-2;油菜的氮肥投入量与2009年相比有所下降,下降至164 kg·hm-2;玉米生产每公顷氮肥投入量总体上呈轻微下降趋势,2013 年玉米氮肥投入量达267 kg·hm-2。在2013—2018年间:小麦、油菜和玉米的氮肥投入量变化平稳,小麦的氮肥投入量在130 kg·hm-2上下波动,油菜氮肥投入量在160 kg·hm-2上下波动,玉米氮肥投入量在260 kg·hm-2上下波动。

图2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麦、玉米、油菜氮肥投入量

2.2.2 磷肥投入

从图3 可以看出,油菜生产每公顷的磷肥投入量高于玉米和小麦,小麦每公顷的磷肥投入量小于玉米。2009—2018 年,油菜每公顷的磷肥投入量波动幅度较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2014 年达到峰值,为63.8 kg·hm-2,多年平均投入量为49.1 kg·hm-2。玉米每公顷的磷肥投入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在2016年磷肥投入突然增加,投入量高达45.0 kg·hm-2,其余年份均保持下降,平均投入量为36.8 kg·hm-2。小麦每公顷的磷肥投入量变化整体上比较平稳,2011 年、2017 年的磷肥投入量较低,每公顷磷肥投入量分别为9.00、9.30 kg,小麦的磷肥平均投入量为19.2 kg·hm-2。

图3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麦、玉米、油菜磷肥投入量

2.2.3 复合肥投入

从图4 可以看出,2009—2018 年,玉米和油菜的复合肥投入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小麦的复合肥投入量波动不大,趋于平稳。玉米的复合肥投入量普遍高于油菜和小麦,呈现波动增长,玉米复合肥平均投入量达74.5 kg·hm-2,在2013、2015—2018 年的投入量较高,2018年的复合肥投入量达90.9 kg·hm-2,较2009年增加了37.4%。油菜复合肥平均投入量为42.1 kg·hm-2,与玉米相同,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在2013年和2018年的复合肥投入量较大,增长率较高,2018 年复合肥投入量达65.6 kg·hm-2,较2009 年增长了178%。小麦的复合肥投入量低于油菜,平均投入量为27.4 kg·hm-2,2010年、2012年分别为最高值、最低值,2018年小麦的复合肥投入量达32.1 kg·hm-2。

图4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麦、玉米、油菜复合肥投入量

2.3 三种主要旱地作物经济效益

从表1 可以看出,2009—2018 年云南省3 种旱地作物的经济效益呈逐年减少趋势,从2011 年起3 种旱地作物的收益均为负值。2009—2018 年小麦各年的种植收益均为负值,出现了亏损现象,年平均收益为-5 642 元·hm-2,2018 年较2009 年收益降低了4.20 倍。2009—2018 年油菜收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十年来收益均为负值,年平均收益为-4 297 元·hm-2,10 年间收益降低了10.2 倍。玉米种植从2011 年开始出现负收益,呈现波动性下降,2009—2018 年平均收益为-4 837 元·hm-2,10 年间收益降低了59.4 倍。从小麦、油菜和玉米种植的亏损情况来看,2009—2013 年整体上呈加重的趋势,亏损额逐年增加;2013—2018 年,3 种旱地作物的亏损额整体上呈平稳波动。

表1 2009—2018年云南省小麦、玉米、油菜经济收益 单位:元∕hm2

3 小结

本文基于2009—2018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分析云南省小麦、玉米、油菜的产量、施肥情况及经济收益,得出以下结论:

1)云南省小麦、玉米、油菜的平均产量分别为74.7、775、45.4 万t;玉米、油菜产量增幅分别为70.9%、35.1%,而小麦产量下降了17.9%。由此可知,玉米产量高且常年稳定增长;小麦、油菜产量较低,甚至小麦产量出现了减产情况,可能受施肥和播种面积的影响。由本文可知,小麦化肥投入量远低于玉米和油菜,有研究表明化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14]。小麦播种面积由2009 年42.4 万hm2减少至2018 年33.9 万hm2,10 年间播种面积减少了20.0%[15],可能是导致小麦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2)小麦、玉米、油菜的平均施氮量分别为129、266、167 kg·hm-2,施磷量分别为19.2、36.8、49.1 kg·hm-2,复合肥施用量分别为27.4、74.5、42.1 kg·hm-2。小麦、玉米、油菜的氮磷施用比例分别为1∶0.15、1∶0.14、1∶0.29,我国农业部要求氮磷比例为1∶0.37。除油菜的氮磷施用比例较合理外,小麦和玉米的氮肥施用比例过高,施肥结构不合理。此外,玉米和油菜的化肥施用量均已超过国际安全化肥施用上限(225 kg·hm-2),化肥投入量过高,应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化肥施用量。

3)小麦、玉米、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分别为-5 642、-4 837、-4 297 元·hm-2,10 年间经济收益分别降低了4.20 倍、59.4 倍、10.2 倍。云南省三大旱地作物的经济收益呈现亏损状态,可能与自然灾害、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2017 年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为40.7 万hm2[15],其中洪水、干旱受灾面积较大,分别为18.6 万、10.2 万hm2,导致农作物减产;此外,2009 年云南省玉米物质与服务费用为4 109 元·hm-2,2018年达到了6 091元·hm-2,增长了48.2%[8],这必然会增加农户种植成本,降低经济收益。

综合分析以上三种旱地作物的产量、施肥情况及经济效益,对云南省旱地作物生产提出以下建议:

1)作物产量方面:通过培育优良品种、增加旱地作物播种面积、合理施肥策略、精确田间管理、改善农机装备、做好病虫害防治、合理灌溉等手段有效提升小麦、油菜产量。

2)化肥施用方面:通过测土配方,确定适宜化肥用量,补充土壤所缺养分,平衡氮磷钾用量,提升化肥使用效率,在降低化肥施用成本的同时减少化肥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经济效益方面:改良作物品种,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政府对农民政策补贴的力度,降低作物生产成本;对市场价格进行宏观调控,避免高产低收现象。

猜你喜欢
投入量旱地施用量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词汇加工深度理论对二语课堂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影响英语阅读中词汇附带习得的学习者因素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槟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
三料磷不同施用量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投入量三要素对词汇习得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