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支撑 志愿服务 “暖心食堂”托起农村老年人的幸福餐盘

2023-09-08 00:13刘东波
中国民政 2023年13期
关键词:荣成市食堂志愿

☉刘东波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把解决农村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的用餐问题作为发展养老服务的首要任务,结合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志愿队伍发展,创新“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暖心食堂”模式,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的民生实事难题。目前,全市22 个镇(街道)共建设“暖心食堂”514 家,覆盖全市66%的村(社区),每天可为1.2 万名80 周岁以上老年人解决“一餐热饭”难题。

创新投入方式,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暖心食堂”要建设好、运转好,需要场地、设施、食材、人力等多方面投入,在各级地方政府“钱袋子”吃紧的形势下,如何使民生保障不“缩水”?荣成市民政局算了一笔账:以服务20 名老人的“暖心食堂”为例,食材采购按“两荤一素一汤”标准,每人每天需5 元,再加上消毒柜、桌椅板凳、各类厨房用品的购置损耗,一年运营费用约需6万元。为破解资金短缺的难题,荣成市做好内部挖潜和争取扶持两篇文章:内部挖潜,就是每家“暖心食堂”由村集体提供场地,对村内闲置房屋进行修葺完善;争取扶持,就是把“暖心食堂”建设与农村幸福院建设挂钩,争取上级奖补资金,每开办一家“暖心食堂”山东省补助最高0.9万元,荣成市再奖补2 万元,威海市每年再补助每个“暖心食堂”1 万元,并连续补助3 年,“暖心食堂”各级补助资金加起来近4 万元。此外,为确保每一家“暖心食堂”能启动运营,荣成市成立“暖心食堂基金”,安排380 万元慈善捐款,并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充实基金池,对经济薄弱、运行优良、服务人群多的“暖心食堂”运营方进行奖补。目前向社会募集资金1000 多万元,对捐赠企业及个人也给予了相应的信用激励。

灵活配餐模式,解决“怎么运营”的问题

荣成市现有80 周岁以上农村老年人3 万余人,分散居住在826 个行政村。调研发现,各村的集体经济状况、老年人口数量等各不相同,“暖心食堂”绝不能搞简单粗放式的复制,而应根据村情“一村一策”分类提供精准扶持。因此,荣成市民政局确定了三种模式。

一是村级互助模式。由村集体提供场地、负责运营,引导村内志愿者、爱心人士为本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运营费用由村集体经济进行保障。有367 个村采用了村级互助模式,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暖心食堂”开办后,村中老人在修葺一新的老村委大院就餐,食堂里还配备了冰柜、空调和灶台等设备设施,就餐环境大大改善。

二是集中配餐模式。由村集体提供场地和就餐用具,采取市场化模式,引入配餐企业、养老机构等提供送餐、配餐服务。集中配餐模式主要适用于集体收入少、无开办能力的村,有139 个村采用这种模式。目前,全市有80 多个村与市樱花餐饮公司合作,由企业开展送餐、配餐服务。这种模式不仅使餐饮质量更有保障,管理运营也更加专业。

三是暖心饭盒模式。由村集体主办,通过市场化运营或自建厨房配送份饭。暖心饭盒模式主要适用于不便于集中就餐的人数比较多的村,有8 个村采用这种方式。比如,宁津街道东墩村按照划片分包的方式,由老人亲属或志愿者负责配送,每天中午12 点前将饭菜送到老人炕头上。

用好志愿队伍,解决“谁来服务”的问题

“暖心食堂”要持续发展下去,除了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是降低人工费用。荣成市农村的人工费用大约是每人每天80~120 元,按3 人一组算,仅人工费用一项每天就需要花费大约300 元,这对村集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解决人工费用高昂问题,荣成市优化了农村信用管理办法,对参加“暖心食堂”服务运营的志愿者,给予环境整治双倍信用积分,引导更多农村妇女志愿者参与“暖心食堂”服务运营。对志愿者获得的信用积分,除了每季度在信用基金发放仪式上给予表彰外,还可以在村内的信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志愿者既得荣誉又得实惠。此项措施短时间内就激发了农村妇女志愿者的参与热情。目前,全市成立“巧厨娘”妇女志愿服务队伍500 多支、1.1 万人。同时,为加大对妇女志愿者的激励力度,市民政局协调市文明办设立200 万元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对常态化参与“暖心食堂”的志愿服务团队,视情形分别给予1 万元、5000 元、3000 元奖励,进一步调动起群众的参与热情。

志愿服务团队深度参与“暖心食堂”运营的各个环节,成为支持“暖心食堂”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在食材准备环节,每个村都设立了“暖心食堂小菜园”,全部由志愿者种植时令果蔬,满足日常需求。比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开辟出了19 亩“爱心农场”,2022 年除了为食堂提供充足的蔬菜外,还把多余的果蔬进行加工销售,结余3570 元。

在烹饪加工环节,全部由“巧厨娘”妇女志愿队免费承担。妇女志愿者3~5 人一组,每人每周服务一次,菜品两荤一素一汤,每天不重样。目前,人和镇北齐山村“暖心食堂”已升级到2.0 版本,从“大锅饭”升级为“个性餐”,根据全村69 个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患病饮食禁忌、口味喜好、医嘱建议等建立“一人一本账”,每天中午精心打包成“个性饭盒”,保证每位老人都吃得舒心、吃得满意。

在饭菜配送环节,针对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实际,开发了便于携带的“暖心饭盒”,每天中午由志愿者开着私家车送饭上门。

在就餐服务环节,参照机关食堂标准进行管理,中午集中就餐,由志愿者统一分餐,老人按需添加,饭后餐具统一清洗消毒,确保老年人吃得既营养又卫生。

健全保障机制,解决“长期运营”的问题

荣成市出台了《农村“暖心食堂”建设指导意见》,成立了由民政局、市场监管局、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卫健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专门负责解决“暖心食堂”运营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确保规范持续运行。

一是明确发展方向。从三种食堂运营模式看,村级互助型食堂效果最好,不仅饭菜质量高,还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村级自治。有的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餐前一刻钟”活动,组织老年人看新闻、读报纸、谈体会,将文明实践由宣传引导变成了群众主动参与;有的村通过志愿者和就餐老年人交流,摸排网格内的相关情况,再由网格员跟进解决,编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等等。

二是提前做好风险防范。为防范老年人在就餐途中摔倒受伤、在就餐过程中发生意外等风险,荣成市在“暖心食堂”开办之初,就进行了多轮研究论证,并经过司法部门和专业律师研判指导,出台了《助餐服务协议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提前告知就餐老人注意防范风险,为食堂运行上了一道“安全阀”。

三是实行月度例会机制。在食堂开办运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新情况、新问题。为了及时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荣成市实行月度例会制度,由市委副书记牵头,每月组织民政、市场监管、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镇(街道)召开联席会议,由镇(街道)提报开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由联席会议跟进解决,为食堂运营破堵点、解难题。自“暖心食堂”开办以来,先后解决了食品安全管理、物资管理、社会捐助、志愿者健康证办理、食堂经营许可证办理等关键问题,保证了食堂规范持续运营。

猜你喜欢
荣成市食堂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荣成市餐饮行业形成文明节约的新风尚
荣成市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其配套技术总结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荣成市启动“美德少年”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