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惠民 创新打造“惠救助”社会救助品牌

2023-09-08 00:13马红
中国民政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救助对象人员

☉马红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坚持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打造“惠救助”社会救助品牌,不断提高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机制,实现精准救助。坚持快速预警、快速核查、精准救助,打造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一是探索“党建+”工作模式。探索社会救助服务站(点)与村(社区)党支部合作共建,将主动发现和主动救助纳入村(社区)党支部职责范围。二是打造“微救助”工作队伍。打造一支以县、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为依托,以社工站为补充,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主动发现队伍。三是开展“全天候”走访排查。健全“大数据+铁脚板”联动运行机制,依托山东省数字民政平台,根据困难群众家庭情况划分走访排查频次,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送政策上门,进一步提升救助效率。

深化改革,实现高效救助。一是强化审核确认权监管措施。细化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的监管措施,与镇(街道)签订审核确认权委托下放协议,明确县、镇两级的职责权限。二是创新数字化申请渠道。畅通“爱山东”App、“e家大救助”App和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求助渠道,创新推出微信小程序、二维码求助方式。推行首问负责制,困难群众首选申请途径即为受理途径,首接办事人员即为责任人员。三是健全常态化保障机制。每年召开至少2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会议,推动政策衔接、信息共享、管理协同。

拓宽渠道,实现温暖救助。实施“一路生花”低保家庭赋能提质工程,推动“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一是设立“爱心积分超市”。探索“爱心积分超市”运营模式,对自愿参加村内公共场所服务或公益活动的低保对象进行积分,积分可在“爱心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提升低保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完善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帮扶机制。为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链接就业机会,目前已安置45名困难群众就业。同时,用好用活低保渐退、收入扣减政策,解除困难群众就业的后顾之忧。三是鼓励灵活就业。联合县人社局,开展“春风行动”,帮助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困难群众就业。目前,有63名低保对象安置在乡村公益性岗位。同时,帮助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以编织、种植、养殖等灵活方式劳动,拓宽低保对象增收渠道,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

多维帮扶,实现智慧救助。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健全完善特困人员监护机制。一是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全县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并组织包村干部、网格员入户摸底排查,保证不漏一人。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分类落实照料服务。二是开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系统。服务系统为每位特困人员定制二维码,服务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建立工单、发起定位、上传照片等,县民政局、镇(街道)、服务机构等三方通过服务系统对服务过程进行实时监管。三是探索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新途径。将特困人员中的优抚对象集中到李庄镇敬老院,便于落实优抚政策;将特困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集中到滨惠精神病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免除家人的后顾之忧;将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利用仲安精神病医院与颐养苑老年公寓毗邻的区位优势,建立失智老年人集中供养专区;将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人员集中到众康养老护理康复中心进行照护,减轻监护人负担。

猜你喜欢
救助对象人员
神秘来电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水下救助抢险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