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认同的在线课程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

2023-09-08 13:36李进军
科教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顾客群体

李 晓,李进军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在线课程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提升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一大难点和要点。在线课程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其本质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通过网络等现代传播形式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其最主要的优势包括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学习行为的自主安排、学习形式的交互性、教学管理的科学性。然而,居于重要地位的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的质量如何保证是新旧学习模式转换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问题在于:①如何激发学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传统的学习有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在这种约束下,学员不得不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虽然不是主动的,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习的基本效果。而在网络学习中,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不复存在,学员在思想上比较放松,主动学习的欲望降低。网络环境中诸多诱导因素也可能使学员放弃主动学习;②如何利用在线课程体系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从学员的学习状态,包括眼神和动作看出学员的接受程度。根据学员的状态,教师可以随时改变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甚至专门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情境式的教学。学员在教师的努力改变和情感付出下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而在网络课程体系中,这种现实的交流几乎没有可能,学员需要在没有任何情感维系和支撑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如何通过某些技术使这种交流再次出现,并使这种交流成为学员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即是以此为切入点,着重研究如何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消费者参与同在线课程体系中学员的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已有的丰富理论,通过调动学员的社会认同来提高学员的参与程度,并且通过学习社区的构建,达到学员与教师充分交流并提高认同感,进而提高在线课程教学质量的作用。

1 文献综述

1.1 社会认同理论

个体认为自己属于某个群体,也会被其他成员认可该个体属于这个群体。一些学者据此提出了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是:个体认识到自己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并且作为这个社会群体的成员会给他或她带来情感和价值意义[1]。该理论将社会认同归纳为社会归类(Social Categorization)、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和积极区分(Positive Distinctiveness)三个方面[2]。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员会认为自己属于某个学校、某个班级、某个学习群体,等等,这些群体在学员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线课程的学习中,学员的学习过程与传统教育有很大不同,学员很容易感到没有存在感,即没有属于某个学习群体的感觉。没有归属感的学习效果将减弱,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社会认同理论的回顾,揭示社会认同产生的原因及其运行机制,最终将社会认同理论运用到在线课程的体系之中,使学员对网络教育的群体产生正面认同,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参与程度。

1.2 顾客参与理论

西方学者对顾客参与理论已有较多的研究,事实上顾客参与理论对学员学习成果有着非常正面的指导作用。学员的参与度在网络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将极大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为了将顾客参与理论运用于学员参与的在线课程中,首先需要对西方的顾客参与理论进行必要的梳理。

顾客参与理论中的顾客一词实质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3],第一种既包含了不参与最终消费的中间商,又包含了参与最终消费的真正消费者的广义的顾客;第二种仅仅包含了参与最终消费的消费者的狭义的顾客[4]。虽然在线课程中的学员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消费者,但是和消费者有很大的相同点。特别在一些直播课程是需要付费的情况下,参与学习的学员就已经变成了真正的消费者,把学员作为消费者来看待将更有利于教育者发掘学员的需要,通过满足学员的需要来达到提高学员参与度的目的,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

从行为角度来看,顾客参与是指顾客通过参与服务确定自己在服务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和他们对服务所持有的期望的行为(File,Judd 和Prince,1992)。简单说来,就是顾客参与设计服务类型、内容、方式的行为,是一种“行为性的涉入”[5]。从心理层面来说,顾客参与是顾客在交易过程中对更高心理需求的追求,如情感、被尊重、认可、自我实现等方面满足的结果。

2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的学员参与程度提升策略

2.1 正确引导学员的社会认同方向

根据文献研究可以看到,个体通常期望对自己有比较正面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包括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纯自我的多层次结构,并以物质自我为基础,社会自我为中介,最终达到最高境界的精神自我。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的学员会努力保持和增强他们的自尊,以争取正面的自我概念。对他们影响非常深刻的就是社会层面的自我概念,表现在学员的社会性上,他们如何行动取决于社会对他们怎么看。参与在线课程的学员有多种情况,一些学员是因为自身或家庭的原因没有参加全日制大专院校的学习转而参加网络学习,一些985、211 高校也会建设一些在线开放课程,供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选课。学员在网络的学习成果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由于学习效果无法获得认可造成学员不自信和学员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怀疑,进而出现伤害学员自尊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才可能使他们获得和保持正面的社会认同。只有使学员保持正面的社会认同,才有可能提高其参与意识,以更多的精力、体力和感情投入在线课程的学习。

2.2 增强学员对学习群体的积极认同感

在线课程的大部分学员进行自我归类的时候,通常缺乏自信,不会把自己归于优秀的类别,并对自己所属的群体有负面的评价,这对于提高学员参与程度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由于学员对自己的学习群体没有一个正面的认同,而学员又认为自己属于这个地位较低的群体,外部群体的优势相对所在群体来说较为明显,学员将不愿意向外界表达自己所属的群体。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和自我归类理论,这类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社会比较,个体将根据自己的社会比较将人或事物归类为内部群体(In-groups)和外部群体(Out-groups),自己所属的群体即是内部群体。个体通常对自己所在的内部群体怀有一定的忠诚度,并且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外部群体。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看出,从学员主观的意识来看并不总是认为自己的群体有着较差的属性,而对自己群体较差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外界对该群体不断负面评价的强化。因此,网络教育体系应该根据社会认同理论这个原理,持续地向学员强化正面的认同,提高学员对在线课程和网络教育的认同感,并通过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活动的整合,增强学员的学习信心。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向社会表达网络教育的优势,不断改变社会对网络教育的误解。

2.3 有效利用群体间比较及竞争,增强学员的参与意识

对于内部群体的认同是在不断的社会比较和群体竞争中建立起来的。由于在线课程的学员无法通过改变其社会地位来进入其他群体,他们只有通过社会创造和社会竞争来维持他们的正面认同。首先,可以利用一些新的维度与外部群体进行比较,当群体成员拥有较差且无法改变的资源时,新的评价维度将是其改变自身地位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线课程的学员无法在理论素养上与传统教育的学员进行比较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比较维度(如实际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来寻求相对于外部群体的优势地位。其次,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是传统教育所无法完成的,也正是在线课程的优势所在。改变社会对在线课程是传统教育的补充这一错误认识就是社会认同理论中改变群体的价值属性原理的应用。当群体具有某种程度的代表性时,流行的价值系统将发生变化,过去看来是负面的评价将变得更加正面。学员在此基础上将越来越愿意表达其所属的群体以及提高其参与的程度。第三,通过改变与之比较的外部群体来实现对内部群体的正面评价。这样将维持学员对于内群体的正面认同。

2.4 建立以情感为基础的学员间、师生间的互动

学员参与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就是对于活动情感上的付出。在传统教育体制内,学员间、师生间的情感纽带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不管是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活动还是基于班级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有利于加强这种情感的联系。这些情感的联系在在线课程的初级阶段突然就不存在了,个体学员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在缺乏大量实时交流的情况下,个体的孤立和无助感油然而生。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不仅对内群体有所认同,也希望被群体成员认同。群体成员的认同对于个体参与群体活动有正面的影响。因此,在线教育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建立起以情感为基础的学员间、师生间的互动。当这种互动建立起来以后,学员将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因为他们认为在这个群体中,别人对自己很重要,自己对别人也很重要,存在感将会极大地增强其自尊,进而增强其对群体正面的社会认同。

2.5 增强学员的自我效能,提高学员的参与程度

Bandura(1986,1997)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即“人们对自身能否具有某种能力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如果想让学员主动地学习,就必须加强学员对学习活动的自信,即增强学员的自我效能。拥有较高自我效能的学员更愿意参加各类学习、拥有更开放的性格。这也是为什么成绩越好的学员越愿意学习而成绩越差的学员越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在线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因人而异,每个人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一部分学员来说,基础差、时间少是他们自我效能较低的原因。Bandura 认为,当个体决心改变并开始付出努力的时候,他们将改变自己的行为。根据社会认同理论,个体在群体中将更倾向于按照该群体的标准来改变自己,以维持正面的社会认同。Pettigrew(1985)揭示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对态度的影响,群体成员会受到来自群体内部的影响,即群体标准。群体成员会自觉地遵守群体标准,并努力达到群体对他们的期望。如果群体标准要求群体成员对外部群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歧视,那么群体成员就会自觉地服从这种要求。因此,在线课程的内部群体需要通过建立某种群体标准来增强学员的自我效能,而这种群体标准可以与现实中的群体标准不同,因为在网络学习系统中,学员可以不考虑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他们将很容易对群体标准产生认同并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

3 结论及展望

学员在学习社区的参与行为将极大地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随着国内在线课程体系的普及和壮大,对网络教育的研究也逐渐丰富。以消费者的视角来看待网络教育中的学员将极大地丰富相关理论。本文对社会认同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初步研究了如何通过社会认同理论来提高在线课程学员的学习参与程度。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将是测试和验证学员的参与程度测量模型,进行相关的样本数据的调查,利用SPSS 和LISREL 软件对理论进行验证,从实证的角度证明社会认同对学员参与程度的影响。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顾客群体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莲心宝宝有话说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让顾客自己做菜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