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鑫宇事件,谈青少年自杀干预

2023-09-08 05:13毛富强
心理与健康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命家长心理

毛富强

胡鑫宇事件

胡鑫宇,男,15岁,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2022年10月14日晚18时左右,在学校失踪。学校当晚对学校内外进行查找,查看了监控,没有发现胡鑫宇下落。10月15日上午胡鑫宇母亲赶到学校,并向当地警方报警。

胡鑫宇失踪后,因长时间查找无果,家属在当地和网络上发布寻人启事,经媒体报道后胡鑫宇事件被广泛关注。2023年1月28日中午,铅山县公安局接到群众电话报警称,在河口镇金鸡山区域树林中发现一具缢吊尸体。公安机关经对死者生物检材进行DNA检验,确定死者为胡鑫宇。至此,距离胡鑫宇失踪已经106天。

胡鑫宇死因分析

2023年2月2日上午,从官方新闻发布会得知,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现场没有打斗拖拽痕迹。在靠近尸体头部的围墙内侧红石凸出部位,发现黑色录音笔一支。经公安部鉴定中心对录音笔中音频文件进行分析,2022年10月14日17时40分和23时08分胡鑫宇录制的两段音频清晰表达了自杀意愿。至此,胡鑫宇死亡原因确定为自杀。那么胡鑫宇为何会自杀呢?

1学习压力

2022年9月胡鑫宇进入致远中学高中一年级就读,入学成绩在全校1303名同学中排名第650名,并减免学费1500元。胡鑫宇入学后在多科测验中排名靠后,与自己和家人的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胡鑫宇自感心理压力很大。

2适应困难

经心理专家访谈分析,结合胡鑫宇失踪前行为,认为胡鑫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具有随时随地在书本上记录自己情绪、想法的习惯。他在英语作业本的空白处写道:“新环境真的难以适应,我这内向的性格真烦,也不能全怪性格吧,毕竟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东西来缓解这份心情。”

3羞于求助

学习上遇到挫折后,性格原因导致胡鑫宇羞于表达,负面情绪无处排解,无法与老师同学有效沟通交流,学习状态无法改善。他在数学作业本空白处写道:“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近视会加深了,一直盯着桌子上的书,几乎不看黑板,因为我怕,我怕老师看到我一脸茫然的样子,然后又不耐烦地讲。”

4恶性循环

因学习成绩不佳,胡鑫宇心理压力很大,逐渐出现睡眠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身症状。这些症状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形成恶性循环,无法自拔。他在数学作业本空白处写道:“10月9日周日,来校第14天,状态依旧差,睡眠可能有问题……早上5点30分醒了一直赖床不愿起,因为害怕别人说打扰他休息。”

综合胡鑫宇生前各种表现,可以判断他的抑郁症状十分严重。第一,他有严重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满脑子胡思乱想,早醒,生物作息规律紊乱,白天嗜睡,晚上精神兴奋。第二,学习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接受理解能力差,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第三,存在社交障碍,社交回避,害怕被人嫌弃,自卑,在乎他人看法和评价。第四,自我评价降低,出现自责,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性格不好,学习能力不行。第五,出现心身症状,厌食,呕吐。第六,情绪莫名低落,经常独自哭泣,出现轻生自杀念头。

胡鑫宇能不死吗

随着新闻发布会召开,轰动一时的胡鑫宇事件终于真相大白尘埃落定。网上造谣者也被绳之以法。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像胡鑫宇一样正在遭遇心理危机,如何为他们指明生路?“胡鑫宇们”能不死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可以!

● 多次向家人求助,家长严词拒绝

2022年9月27日胡鑫宇曾与母亲三次通话,他哭诉不想读书、想回家。这是现有资料显示,胡鑫宇第一次向家长发出求救的信号,这个危险信号没有引起胡母的重视。第二次求救是10月5日,胡鑫宇又与母亲通话三次,合计时长39分47秒,其间他哭诉压力大想回家休息甚至退学。令人遗憾的是,胡母不仅没有回校接走胡鑫宇,而且在电话中多次责骂胡鑫宇,断绝了他逃离学校的最后希望。

胡妈妈出身农村家庭,出外给人做家政服务维持生活,胡爸爸在老家靠搬运货物为生。哥哥虽然警校毕业也没考公上岸,胡家改变命运的希望落在胡鑫宇肩上。胡妈妈坚决不同意孩子休学回家,哪怕耽搁几天学习也是绝不可能接受。进入致远中学,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考上名牌大学,成绩才是最为要紧。

● 开始做自杀准备,老师没有关注

家长和学校都高度追求学习成绩优秀,不能接受学生成绩落后和不优秀,哪怕只是暂时的。胡鑫宇学习成绩不佳,班主任曾多次找他谈话。但是没有关心他的心理状态,只是聚焦成绩,希望他赶上学习,不要垫底,这让他心理压力很大。

多次打电话想回家被家长拒绝后,胡鑫宇感到绝望,开始准备自杀。10月10日至13日,他曾7次独自到宿舍楼三楼阳台,观望校外树林山岗方向。这个时候的胡鑫宇心里非常痛苦和矛盾,开始为自杀做准备。

● 出现多种异常行为,同学没有重视

10月14日胡鑫宇全天上課,但他头一次都没抬,甚至书本始终都没有打开。他在学校食堂吃完晚餐后,携带录音笔两次登上五楼阳台,此时此刻的胡鑫宇已经濒临心理崩溃,有非常明显的轻生意图。

如果家长和学校老师或同学们能及时关注胡鑫宇的心理状况,发现异常苗头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安排同学和老师陪伴与关心、通知家长接回家休息、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就医等,胡鑫宇很可能不至于自杀身亡。

● 自己纠结痛苦,没有主动就医

胡鑫宇对新环境适应不良,学习陷入困境,逐渐出现抑郁。在此期间,性格内向的他采用“退避”的方式应对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情况严重之后,他只想到给家人打电话“求助” ,并没有想到可以向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求助,或者自己主动到医院就医。

10月14日17时40分和23时08分两段自杀音频之间的5个半小时里,胡鑫宇是万分纠结痛苦的,如果此时他能向任何一个人“求救”都能避免悲剧发生。

青少年自杀干预

胡鑫宇事件警示我们,学生、家庭、学校和医院需要密切协同,要加强生命意义教育,及时发现并帮扶心理困难学生,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和预防。

不仅关注学业,更要关注心理

健康是生活和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没有健康就不会有正常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影响。各级学校教育中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育,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与家庭教育和医疗机构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家长是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对于孩子心理健康有着法律赋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无条件爱学生,不论是否优秀

“只有优秀的学生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这句话是错的!优秀的学生总是少数,很多学生曾经有过一时的优秀,但最终归于普通。普通的学生也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卡伦·霍妮是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她提出“被爱的渴求”这一重要概念。基于这一概念,人生幸福的意义在于“有人爱我”。在胡鑫宇看来,学习成绩优秀,得到父母认可,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意义。他遇到困境,向母亲和哥哥求助,希望退学回家。这在家人看来是失败,家人不能接受他的失败,哪怕是暂时的失败。

除了被家人无情拒绝,由于性格原因他在新的学校没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他无法从现在的环境得到心理支持。而失败的自己,又无颜面向过去的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在生命的最后5个半小时里,胡鑫宇的内心应该是一直在痛苦挣扎。没有人爱自己,最终连自己也嫌弃了自己。“快零点了,我还是结束生命去死吧”,很可能是他当时内心绝望的独白。

辩证看待挫折,感悟生命意义

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感受生活。要努力去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自己的喜怒哀乐,感受春夏秋冬,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创造。生命十分珍贵,每个人只有一次,所以要珍惜生命。

学生要正确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学习辩证发展地看待和应对问题。如果你去阅读名人传记,你会发现所谓成功人士,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人生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不放弃,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能超越自己战胜困难的普通人。

开展健康教育,自我心理赋能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生理、安全、归属和尊重等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会直接导致异常情绪、认知和行为的减少。因此,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能够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方法。

内观疗法是一种源于东方文化的心理疗法,有助于感悟生活中得到的爱,给心理赋能。通过内观的第一主题—— “获得”,内观者察觉和不断重温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从每一位与自己相处的人那里,曾经获得大量“爱”—— 安全感、爱与归属、自尊与被尊重。这些“获得感”既可以用过去“温暖”现在,也可以“泛化”,提醒内观者觉察和感受现在生活当中的安全感、愛与归属、自尊与被尊重。

遭遇心理困境,寻求专业帮助

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心理困境,如果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无法摆脱困境,学生一定要勇于向家长、老师和同学求助,必要时需要到专业机构寻求心理咨询,到精神专科医院接受专业评估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导致危机事件。

猜你喜欢
生命家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