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熬夜引起痤疮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3-09-10 10:36林艺婷蔺建苹曹天宇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6期
关键词:皮脂皮脂腺丙酸

王 娜,刘 涛,林艺婷,蔺建苹,曹天宇

(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陕西 西安,710038)

痤疮是一种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全球痤疮患病率为9.4%,12-24岁青少年发病率高达85%,在总体疾病患病率中排名第8位。表现为粉刺,丘疹,脓包等,经常伴有皮脂溢出。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色素斑、疤痕、损害外貌形象,因此影响生活及工作,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2-4]。

人体在健康状态下,针对各种入侵的抗原物质能够产生对应的抗体,然后利用免疫反应将其清除,通过这种机制来保护人体的健康。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地增强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同时,充足的睡眠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自我康复能力。熬夜是指由于工作、学习、娱乐等原因导致晚上23:00以后不能自愿或非自愿入睡的现象[5]。但因失眠、焦虑等因素不能入睡者并不能定义为熬夜。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与痤疮发生发展有着确凿的正相关性。Dae Hun Suh等以自填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17家医院和诊所,共计1200例痤疮患者,分析问卷反馈的信息,结果表明睡眠充足能够减轻痤疮的病情[6]。刘雯雯详细地研究了700名女性痤疮患者的睡眠时常与痤疮病情的相关性,同样证实熬夜对痤疮病情的负面影响[7]。

本文综述了青少年[8-9]不良晚睡习惯的影响因素以及晚睡与痤疮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晚睡对青少年痤疮患者影响的认识,为干预熬夜降低痤疮发病、复发率提供参考。

1 产生青少年熬夜不良生活习惯的相关因素

1.1 生物因素

青少年睡眠的生物过程包括晚上褪黑激素分泌延迟的时间(昼夜节律系统或过程c的生物标志物),这与青春期的开始和早期年龄是一致的[10]。这种影响正常发育的不良现象可以导致昼夜节律转移到社会一个“晚上”的特征,就是通过研究生物学上对晚睡时间和清晨醒来时间的偏好[11-12]。睡眠调节的另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平衡睡眠驱动(过程S),被认为与大脑中神经递质腺苷和其他"催眠剂"在大脑中的积累有关。青少年的睡眠过程会改变,一天中的睡眠压力会以较慢的速度积累,这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延迟睡眠。

1.2 外部因素

1.2.1 父母及家庭因素

父母没有就寝时间的设置,没按时督促上床,消极或不安全的家庭经济关系可能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睡眠问题以及相关的压力源[13]。因此,家庭特征是评估睡眠问题的一个重要问题。

1.2.2 电子媒体的存在和广泛应用

广泛提供电子媒体[14-15],包括电视、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个人计算设备、电子游戏、电子阅读器和手机,特别是在就寝时间的增加,可能导致熬夜行为和白天嗜睡。当今中国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伴随着我国网络的发展。学校里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网络传达的,用APP学习网络课程,用网购,早接触网络,充斥整个环境。大学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很多需要交的作业和毕业论文都需要在网上查阅资料才能完成。多数研究学生发展已经养成了一个睡前玩手机的习惯,表现出对手机具有较强的依赖,熬夜已经是我们现在中国青少年的“通病”[16]。

1.2.3 精神压力的影响

在就业、升学的压力普遍前移的今天,毕业班学生凌晨一两点才睡觉是非常普遍现象。高考带来的压力是大部分学生熬夜的根本原因[17]。在这样的压力下,晚睡成为高中生努力学习和为考试而奋斗的唯一标志。

1.2.4 咖啡因饮料的影响

青少年使用咖啡因(包括中国咖啡、含咖啡因的苏打水和能量进行饮料)的消费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和研究能力不足的[18]。青少年报告称,摄入咖啡因是提高警觉性、精力水平和情绪的手段,也是与同龄人一起发挥社交功能的手段。青少年学生熬夜可以增加咖啡因的消费,作为研究一种解毒剂,以缓解白天嗜睡造成的慢性睡眠质量损失,间接促进了晚上熬夜现象。

2.熬夜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痤疮发病因素的相关性

2.1 睡眠的作用

睡眠的作用有补充人体的精力,增强抗病能力,并且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定期休息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熬夜的坏习惯会导致睡眠不足,这会导致生物钟紊乱,破坏皮肤的稳态。

2.2 熬夜与激素水平紊乱的相关性

内分泌环境因素尤其是雄激素的代谢能力水平在痤疮发病中发挥一个重要影响作用[19]。雄激素能促进表皮角化,增加皮脂分泌,增加皮脂腺功能的活性,引起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堵塞管腔,增加痤疮丙酸杆菌的繁殖,导致痤疮的发生[20]。熬夜打破机体的正常生活作息时间规律,刺激导致机体内分泌进行系统,经下丘脑-脑垂体分泌以及网络,增加了雄性激素的分泌[21],增加皮脂分泌,增加皮脂腺功能的活性,引起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堵塞管腔,痤疮发病。

2.3 熬夜与皮脂分泌的相关性

皮脂分泌的改变被认为是痤疮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脂质组学的发展为脂质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22]。皮脂会从皮脂腺里面缓缓地流出毛孔,覆盖在皮肤表层,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保水、锁水、润泽皮肤,皮脂并且具有较强的免疫功能。让各种细菌无法轻易入侵,保护皮肤健康。熬夜过程中,身体处于兴奋状态,使毛发肌肉收缩,加速皮脂分泌,导致粉刺产生。油性皮肤特别适合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等毛囊寄生菌的生存,为它们的生长提供了较为适宜的物质条件。这些寄生菌能够将皮脂中所含的甘油三酯进行水解,产生大量的游离态脂肪酸。脂肪酸对毛囊皮脂腺具有刺激作用,促使其开口处增生角化,造成皮脂分泌通道阻塞,排泄不畅。当皮脂、角质团块等淤积在毛囊口时,就会生成粉刺[23-24]。另外游离脂肪酸有一定的刺激性还可以刺激毛囊产生炎症,较其它肤质更容易出现发生痤疮[25],这是因为油性皮肤皮脂分泌具有旺盛特点。青少年熬夜后,多数人因为劳累,不按时清洁皮肤直接就寝,面部清洁不当亦是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6]。

2.4 熬夜与丙酸杆菌紊乱的相关性

在人体毛孔产生的脂肪酸中,生存着一种痤疮丙酸杆菌。熬夜常常会导致人们的睡眠障碍,造成毛孔被饱和脂肪酸堵塞,此时痤疮丙酸杆菌就会快速繁殖生长,在此过程中饱和脂肪酸被分解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当这些脂肪酸渗入毛孔周围的皮肤中时,会引起皮肤的应激反应,产生粉刺、红肿等。而从粉刺、红肿中流出的脓液中含有葡萄状球菌等细菌,如果粘在皮肤上,会损坏皮肤组织[27]。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兼性厌氧菌,主要寄居在毛囊皮脂腺内,为皮肤正常寄生菌,也是毛囊皮脂腺内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约占89%[28-30]。

2.5 熬夜与免疫(TNF-a、Th7/Treg、SIl-2R)的相关性

2.5.1 熬夜与TNF-a 的相关性

作为一种同源三聚体,TNF-a 在机体的生长调节、组织的分化、机体的炎性反应、病毒的复制、肿瘤的产生、机体自身的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机体被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感染时,TNF-a 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某些肿瘤细胞而言,TNF-a 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TNF-a与EGF、PDGF 和胰岛素共同作用,产生促增殖效应,能够促进 EGF 受体表达。c-myc 和 c-fos 是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TNF-a可促进其表达,并造成细胞周期由G0期向G1期转变。TNF-a和机体的睡眠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机体的NREM睡眠时间和质量能够因受到TNF-a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睡眠不足也会对机体的TNF-a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31]。睡眠不足,会促使机体发生炎性改变,使得促炎、抗炎细胞因子之间失去了平衡,进而释放出大量的TNF-a细胞因子[32]。Opp MR将机体的病变分为丘疹、脓疱、结节、粉刺等4种类型,并据此将被皮肤科诊断为寻常型痤疮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这些患者机体中的TNF-a抗体水平,发现在患有不同病变类型的机体中,TNF-a的水平差异较大,揭示出TNF-a的释放量同痤疮皮损的程度密切相关[33]。

2.5.2 熬夜与Th17/Treg 的相关性

在正常人的机体内Th17细胞和Treg细胞间普遍存在的信使,起局部或系统调节作用,细胞因子多数是可诱导性的,在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下,多种细胞快速合成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参与各种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发挥。在健康状态下,机体能够严格地调控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在病理状态下,细胞因子的表达会出现异常,具体表现为细胞因子与其受体出现缺陷、细胞因子的表达大大高于常值,以及可溶性细胞因子的受体水平增加过大等。研究揭示,Th17细胞及其所分泌的IL-17细胞因子,与痤疮丙酸杆菌的产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34]。Hanna-Leena等深入地研究了痤疮的炎症机制,他们在患者的痤疮皮损中发现了IL-17呈现阳性、存在T细胞,以及与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被活化,这些现象表明痤疮炎症与Th17通路被激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35]。Bollinger T等认为Treg细胞使得机体能够对昼夜产生固定的感知节律,失眠会降低人体对昼夜节律的感知能力,造成机体的昼夜节律出现紊乱,影响Treg细胞功能的发挥,破坏Th17/Treg之间的平衡[36]。上述研究证实,睡眠不足会影响Th17/Treg细胞的平衡,破坏免疫稳定状态,进而造成或加重痤疮炎症反应。

2.5.3 熬夜和SIL-2R 的相关性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是一种具有复合性的粘蛋白,携带有能够与抗Tac单抗、白细胞介素-2相结合的信息,特别是在与白细胞介素-2结合时,不需要任何辅助因子的协助。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剂,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能够对T细胞周围的白细胞介素-2进行中和与活化,可降低机体的内分泌效应,也可对已活化的T细胞的克隆化扩增起到抑制作用。睡眠不足会提高机体血清中SIL-2R的水平,抑制IL-2功能的发挥,扰乱机体的内环境,降低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使得TH1/Th2应答失衡[37]。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这给痤疮丙酸杆菌等细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机会[38]。

在国家“睡眠令”和“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下,基于知信行理念,从认知、信念及行为等3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激发患者的自身力量,改善其心理状态,并以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去面对治疗。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患者“三位一体”的教育引导和生活引领作用,以其合力来使青少年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从知到行的实质性转变,以改善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3 小 结

痤疮的发病机制主要有:激素失衡、免疫失衡、皮脂分泌异常、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长期存在熬夜同痤疮的发病、病情加重及病情进行反复等有着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9],经常熬夜,打破正常的昼夜节律,扰乱细胞的昼夜规律,影响细胞系统功能,促炎、抗炎细胞生长因子结构失衡,诱导了机体的炎症反应。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经常休息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减少熬夜的危害,依靠科学的教育理念,健康的睡眠环境建设,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个人、家长、教师和学校发展必须共同参与并努力,最终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减少痤疮的发生。

猜你喜欢
皮脂皮脂腺丙酸
长倒刺是因为缺维生素吗
扫除草莓鼻三大攻略
秋季皮肤呵护 就从保护皮脂膜开始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测定方法的改进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2-18F-氟丙酸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抗氧化剂抑制人体皮脂油污自氧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