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传媒的融合: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

2023-09-11 11:06郝晓璐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建设路径通识教育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高校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识教育是应用型高校的基础教育内容,提高通识教育教学水平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时代,应用型高校需要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构建高效的通识教育模式,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观察法,以通识教育与传媒的融合为切入点,对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展开相关研究。文章简要阐述新媒体与通识教育概念,探究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应用新媒体的意义,并分析当前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建设面临的困境,总结出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存在通识教育理念模糊、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以及通识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建设路径,并从新媒体通识教育理念、通识教育教师新媒体素养、高校通识教育保障机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程平台资源以及通识教学模式六个方面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建设通识教育模式的具体路径,希望能够为通识教育与传媒的融合以及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通识教育;新媒体;应用型高校;教育模式;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4-0173-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W211;2022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三位一体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0221579

应用型高校是指带有鲜明学科特色,以应用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与办学定位的本专科院校[1]。虽然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但也需要根据教育部规定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从而为社会培养高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应用型高校应当把握新媒体发展的机遇,利用新媒体建设通识教育模式,实现通识教育与传媒的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新媒体与通识教育概念分析

(一)新媒体的概念与特点

根据新媒体产业联盟的定义,新媒体是一种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交互传播为特征的创新形式媒体[2]。具体而言,新媒体是一种能够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渠道向各类移动终端传输信息,并实现信息实时传递与交互的一种媒体形态。在日常生活中,新媒体更多表现为平台形式。

(二)通识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通识教育又可称为普通教育,主要是指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3]。通识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种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知识内容。通识教育能够较为全面地帮助学生在科学知识、社会发展、自身教育成长等方面形成正确认知,推动学生实现综合发展[4]。从广义角度分析,高校教育中除专业课程教育外的其他所有教育内容均属于通识教育,包括公共必修课、其他形式通识课程以及非正式课程等,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应用新媒体的意义

(一)新媒体为通识教育提供了多样化支撑平台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具有内容众多、涵盖面广的特点,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在传统媒体时代,通识教育会因其自身特点而难以满足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需求。而新媒体平台所具有的及时性、共享性、交互性、海量性、個性化、定制化的特点使其能够匹配和满足高校通识教育开展的需求。新媒体平台在技术与传播维度上解决了通识课程内容众多但教育学时少、学生个性化选课需求难以满足、师资力量较少等困难[5]。

(二)新媒体贴合了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新媒体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与摄取知识最主要的工具。学生能够通过智能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找网络资源,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登录云课堂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应用型高校利用新媒体建设通识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随时随地、自由选择课程的学习平台,贴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了通识教学的成效。

(三)新媒体改变了传统通识教育教学的单一模式

应用型高校以往的通识教育教学,往往只能在线下教室课堂中授课,大量学生聚集在一间教室,学习环境不佳。课堂上人数众多,学生容易出现分心的情况,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面对较多的学生,教师也难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达成教学目标。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将通识教育与新媒体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的通识教育教学模式。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为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也改变了学生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

三、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通识教育理念模糊

相较于以研究办学为主的高校,应用型高校对于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由于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以专业教育为主,职业化与专业化是教学的主要方向,因此缺乏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6]。一方面,应用型高校本身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度较低,导致学校整体形成了轻视通识教育的氛围,师生都并未在意通识教育课程。学生仅仅为了获取学分学习通识课程,学习态度消极[7]。教师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授课,教学投入度较低。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认识模糊,没有意识到通识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在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时,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体课程中的占比极低,无法发挥其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当前,许多应用型高校通识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的论证以及系统的规划,课程开发、设计与管理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在设置通识课程时,仍以传统的思政、语文、外语、体育、计算机等课程为主,选修类通识课程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于随意,科学性不足,课程结构失衡。随意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杂、散、乱的情况,课程内容缺乏科学的整合优化,课程本身价值也受到一定影响。

(三)通识教育模式单一

现阶段,大部分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仍采用传统的线下课堂授课教学模式,以大班理论授课为主。对于高校而言,学生自由选课会增加高校教学管理难度,并容易在高校师资安排、教室安排、授课时间安排等工作上产生一定冲突。一般而言,我国应用型高校并未采用个人自由选课制,而是以班级为单位统一选修,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8]。

四、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建设路径

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不仅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也包括教学模式、师资、平台、资源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通识教育模式。因此,应用型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应用新媒体构建通识教育模式,应当从这些方面着手。

(一)明确新媒体通识教育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利用新媒体建设通识教育模式,首先需要明确新媒体通识教育理念。新媒体通识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新媒体为基础依托,借鉴国外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多样化应用新媒体平台与软件,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通的一种理念。教育建设,理念先行。应用型高校明确新媒体通识教育理念,正确理解并深入认知新媒体通识教育理念,才能够为通识教育模式建设提供指导[9]。

(二)提升通识教育教师新媒体素养

教师是通识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其新媒体素养直接影响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建设水平。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养,是提高通识课程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首先,应用型高校需要通过专家指导、优秀案例、学校调研等方式,为教师形成新媒体理念、提升新媒体技能提供平台和机会。其次,教师本身应当把握学习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实践调查、应用反思等方式,提升自身应用新媒体进行通识教学的水平。

(三)健全高校通识教育保障机制

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建设与实施需要一个系统、完整、规范的保障机制。由于通识教育涉及诸多学科领域知识,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应用型高校可以成立独立的通识教育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对通识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管理,设计通识教育教学的选课、授课、考核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同时,学校还可以成立非正式的通识教育小组,由不同学院、专业教师组成,负责通识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10]。

(四)构建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通识教育的核心。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建立,应当重视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一般而言,应用型高校应当基于三个原则构建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高校需要基于历史性与现代性原则设置通识教育课程。高校应当强调历史文化学科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与发展观。其次,高校应基于民族性与国际性原则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最后,高校需要基于理论性与实践性原则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具体而言,高校需要兼顾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并实现理论学科与实践学科的融合。

(五)优化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资源

资源是通识教育的关键,高校开展通识教育需要具备丰富的慕课、微课、精品共享课等网络资源[11]。首先,高校可以加入当前发展较为完善的网络教育平台,如超星学习通平台,利用平台内部资源进行教学。网络教育平台中一般具有精品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资源管理与拓展等内容与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的需求[12]。其次,高校应增加资金投入,选择和购买网络教育平台中的相关课程资源,将其纳入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系统中,为学生选课提供丰富的学科选择。

(六)“线上+线下”丰富通识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环节。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建设通识教育模式,需要丰富通识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13]。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保证线下授课教学的基础上,应用云教育平台、慕课等软件或平台进行线上教学[14]。在线上教学前,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计划的制订,学生可以通过各类智能移动设备下载相应APP进行学习。在线上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PPT、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更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在线上教学也能够随时重温课堂内容,并实现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有效弥补线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了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的活力[15]。

五、結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应用型高校建设通识教育模式,提高通识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的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分析了当前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模式建设面临的困境,重点阐述了应用型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建设通识教育模式的具体路径,希望能够为通识教育与传媒的融合以及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曙.新媒体视野下应用型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分析[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18-21.

[2] 盛晔.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通识教育探析[J].科教导刊,2018(19):18-19.

[3] 方燕妹,亓丽.反思与突破:基于新媒体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35-39.

[4]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J].贵州农机化,2023(2):37-40.

[5] 陈灵伟.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线上教学改革研究[J].学园,2020,13(22):56-57.

[6] 罗丹.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2):87-89.

[7] 刘晏男,张家旗,关小克,等.“互联网+”背景下通识教育选修课线上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9):25-28.

[8] 卜新宇.新媒体驱动下通识课程体系改革路径探索[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9):68-70.

[9] 黄薇.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管理探索: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学周刊,2023(15):12-14.

[10] 陈潇娴.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类网络选修课建设优化路径:以淮阴工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23(11):81-83.

[11] 翟璐璐,林哲,李韩琪.高校通识选修课现状及创新管理措施思考[J].高教学刊,2018(18):146-148.

[12] 陶琳.高校通识课程现状与反思:以南开大学为例[J].教育评论,2018(4):38-41.

[13] 项丹.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职院校通识选修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1):36-37.

[14] 刘俊杰.高校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5):95-101.

[15] 李燕冰.基于综合素质提升维度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5):67-74.

作者简介 郝晓璐,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建设路径通识教育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