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铜镜引出一段奇缘

2023-09-11 09:26王纲怀
中国收藏 2023年9期
关键词:太康舍利纪年

王纲怀

2 0 2 3年大暑节气,我应造像大师徐晓镛先生所邀,用四天时间拜谒了桐乡香海禅寺、普陀山观音圣地、朱家尖观音圣坛、宁波阿育王寺。农历六月初八上午,一行人员到达阿育王寺,当听到法师介绍说“阿育王寺始建于太康三年(2 82年)”时,我一下子被怔住了,这是很熟悉的一个年号,怎么会有这样的巧合?

从2 0 0 8年开始,我曾多次到台湾与诸多收藏家进行交流、互动。

其中,居住在桃园的陈灿堂先生是一位与我特别有缘的人。在我助他出版专著《西汉龙纹镜》一书后,他竟同意将西晋太康三年等多面纪年镜割爱予我。这让我编写《中国纪年铜镜(两汉至六朝)》增加了信心。太康年间纪年镜的存世量应在10面上下,且多存于日本,国内甚少(目前所知,太康三年镜似为唯一)。

太康元年(2 8 0年)是西晋武帝司马炎在位的第17年。从此,中国再次从分裂走向统一。《晋书·卷三》记载:“(太康三年)九月,东夷(夫馀国、马韩、辰韩、肃慎氏、倭人、神离等十国)二十九国归化,献其方物。”年号太康,名副其实。天下太平,百姓安康。此镜铭文内容:“太康三年岁壬寅二月廿日,吾作竟,幽三商四夷服,多贺国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雨风时节五谷熟兮。”正是这个“太平盛世”的时代背景,为阿育王寺始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013年3月27日起,我曾与业露华教授在《中国文物报》连续(分为4期)发表《三国吴佛字铭佛像镜研究》一文,可算是我在铜镜收藏研究上的第一个佛缘。如文前所述,阿育王寺方丈告知了该寺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这是我所遇的又一个佛缘。

西晉太康三年镜太康年间纪年镜的存世量应在10面上下,且多存于日本,国内甚少。

苏轼《舍利塔记略》:“大雄氏真身舍利,乃戒定慧熏修所成。其灭后百年周厉王时,东天竺国有阿育王造宝塔八万四千,贮释迦文佛真身舍利,请耶舍尊者放光,遣神光所止处布于天下。禹贡荒服之内凡十九所,四明酇山当其一。自晋迨今,历千九十七年,为阿育王寺。太康中,猎人刘萨诃病死,见梵僧指往会稽舍利塔处忏悔,乃甦。因与僧惠连至会稽,竭诚遍祷。一夕,闻钟声隐隐响地中。

又二宿,声渐近迟明,宝塔涌出地上,诸天花雨,万姓欢欣。塔高尺有四寸,广七寸,体质殊异,莫辨其何物。中悬小金磬覆如盖,径可寸许。舍利缀于磬之中,圜转不定。”

西晋太康三年镜拓片

据史料考证: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统一印度,后阿育王信奉佛教,并以佛教为国教,后派遣传教士四方传教,使得原来流传于恒河中下游地区的佛教向印度境外传播。这即为宁波阿育王寺建立的历史背景。

对于国家而言,分则国弱、民穷、动乱、苦难,合则国强、民富、安定、幸福。太康元年,中国经过汉末大乱,再次统一,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和文化也由此得到发展。三国归晋,华夏大地重新进入统一进程。西晋统一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却是非常重要。这次我有缘参访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的宁波阿育王寺,留下深刻印象。我所收藏的这面铜镜也铸于太康三年。二者出于同一年份,且皆由我亲历亲藏,缘乎?运乎?冥冥之中,似乎都有定数。中国铜镜历史悠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产物。难得的是,镜缘与佛缘,二者在我这里得以体现和相遇,是为殊胜。(注:本文得到业露华、徐晓镛等专家的指导、帮助,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太康舍利纪年
乌程汉简 纪年简选
我的太康
河南太康:“五养”模式打造乡村治理新样本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太康:倾力打造代表联络站基层样板
辽《无垢净光大陁罗尼法舍利经记》考释
稀里糊涂大纪年(下)
稀里糊涂大纪年(上)
“太康辱医事件”的符号意义
何谓[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