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任教师育人问题与对策

2023-09-12 04:34刘辉于旺峰
中小学校长 2023年4期
关键词:科任协同育人

□刘辉 于旺峰

新时代中小学育人工作的复杂性和情境性对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 年发布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提出,要“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是班级协同育人的两大主体,科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和学科育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当前的班级育人工作中却存在着“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加大、工作时长增加”[1]的情况,这与科任教师参与育人工作不足有一定关联。激发并强化科任教师参与育人工作的动机,提升科任教师实施育人活动的技能,有利于促进班级协同育人合力的形成,有利于微观育人环境的构建与教育教学效能的提升。当前中小学科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育人力度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级协同育人的效果。

一、中小学科任教师育人问题

育人是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教学只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科任教师作为教育实施主体,有义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育人活动。但有一些科任教师受思想认识、工作能力以及功利化思想的影响,育人力度不足。这不利于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也与教育的初衷以及教师的基本职责相违背。科任教师的育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推脱育人责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责。虽然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成绩才是显性的、易于量化考核的,但教师应坚守使命,将育人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同,其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不同。部分科任教师只把自己的职责范围限定在课堂上,甚至限定在知识传授的领域,而对育人工作推脱应付,不愿在育人工作中投入情感、付出努力,认为这是“分外”的事。他们不但不认可、不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在做学校规定的学生思想品德鉴定等工作时也敷衍应对,很少深入了解学生,很少主动关心学生的品德发展。这些教师往往认为,德育是学校和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关注教学、做好“分内”的事就足矣。

有的“资深教师”也持这种态度。教龄长的优秀教师应该发挥主动性和引领作用,帮助和影响其他教师开展育人活动,对教学中的功利化倾向进行纠偏,引导年轻教师坚守教学底线。但有部分教龄长、教学成绩较为突出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以“无欲无求的长者”自居,认为自己年龄大了,育人工作可以交给年轻人,特别是年轻班主任负责;或以“优秀教师”自居,认为自己在教学成绩方面为班级“做贡献”了,育人工作可以由其他教师负责。这部分教师有意无意地以资历深或教学成绩优秀等为由推卸育人职责。

(二)异化育人活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科任教师应该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突出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凸显教学的育人价值。在这方面,部分科任教师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育人”活动带有“功利性”。比如,部分科任教师为了保证较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用许诺赠送小礼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诱导”。这类举措似乎可以暂时性地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但其育人功能非常有限,可能导致学生混淆认真学习的目的,不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一些科任教师为了彰显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成效,对班主任和学校领导“报喜不报忧”,将个别学生的进步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只就班级中较好的情况与班主任及学校领导进行交流,有意对学生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隐患隐瞒不报。这可能导致班级中的许多“小问题”或隐性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酿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二、中小学科任教师育人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因育人之“烦”而“不敢管”

班级育人工作具有互动性,一些科任教师由于担心师生冲突而“不敢管”。一些学生受网络文化、群体文化以及家庭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个性”,面对他人的意见容易产生质疑,或是置若罔闻,或是“选择性地吸收”。对于班主任,他们可能有所顾忌,因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有着“绝对的权威”,可能通过批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惩戒。而这些学生往往觉得科任教师只是授课的“工具”,不会对自己造成较大“威胁”。这使得科任教师与这些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也缺乏参与班级育人工作的意识,甚至在管理课堂纪律等方面过分依赖班主任[2]。近年来,部分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不当而受到处分的话题被师生曲解和“放大”,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与科任教师“博弈”的“筹码”,也增加了科任教师实施育人活动的心理压力。这导致一些科任教师觉得育人工作“烦”,没必要或者不值得,所以选择“绕开”该类问题,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

(二)因育人之“难”而“不会管”

班级育人工作具有复杂性,一些科任教师由于育人能力缺失而“不会管”。班级育人工作需要教师基于班级情况、学生情况等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管理。然而,班级情况具有复杂性。作为一个小型“社会”,班级的发展样态也在不断变化。而作为个体的学生因家庭背景不同、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同,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也不同。特别是作为“数字原住民”,学生的思想意识、个性特点等受数字媒体和数字生活方式的影响而更加多样化。这要求科任教师在实施育人活动时要具备更好地了解班级情况与学生情况的能力。除此之外,育人活动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情况以及自身的经验,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实施,这对科任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师范院校的相关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教学管理则缺失关注”[3],这导致许多科任教师并未有针对性地接受过育人方面的专业训练,对育人活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不甚了解,最终使得其在班级育人工作中经常束手无策。

(三)因育人之“累”而“不想管”

班级育人工作具有繁杂性,这使得育人主体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一些科任教师因此而“不想管”。班级育人工作是教师用心审视班级与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活动。这要求科任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班级情况、理解学生行为。即使教师实施了育人活动,但由于时间的推移或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教师的育人活动可能不会起到明显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反复、持续实施育人行为。

一方面,教学任务的繁重导致科任教师缺乏足够的参与班级管理的时间和机会。[4]另一方面,在职业发展中,教学工作的繁重也容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5]因此,一些科任教师不愿“分心”参与班级育人工作,而将育人工作的责任推给班主任。这一现象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发展理念密切相关。许多学校在管理制度中并未明确科任教师的育人职责,即使有相关表述也不够具体。同时,在帮助科任教师推进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将重心放在其教学理念和技能的提升方面,往往忽视其育人理念的强化。久而久之,一些科任教师逐渐丧失了育人的主体意识。

三、中小学科任教师育人问题的对策建议

学校是管理科任教师和构建校级层面协同育人环境的基层单位。为科任教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科任教师的协同育人能力、激发科任教师的协同育人动机是学校从内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举措。可以从强化学校制度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创设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 个方面入手进行突破。

(一)强化学校制度建设,为科任教师参与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

科学和完善的学校制度有利于在校级层面为科任教师实施育人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为其营造良好的协同育人环境,也有利于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和强化科任教师参与协同育人的动机。因此,学校应当注重支持性和保障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要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发展特点及管理实践搭建全面的、科学的管理体系,特别要注重管理制度与保障制度的协同构建。比如,学校可以依据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在校级层面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的具体制度。一方面,该制度要涵盖学校的层级管理制度、教师的惩戒实施制度以及学生的规章制度等,从制度层面为科任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提供支持与依据。另一方面,该制度需要以“明文”的形式为教师合理实施教育惩戒的可能后果提供相应的支持,以此为科任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同时,学校还应完善激励制度,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方式强化科任教师参与协同育人的意愿。

(二)注重校园文化创设,为科任教师参与协同育人提供价值引领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师生产生价值影响,既有利于在学生层面形成尊重教师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克服“不敢管”的心理恐惧,也有利于在教师层面为科任教师参与协同育人提供价值引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克服“不想管”的心理惰性。相比显性的学校管理制度,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性制度”,其在影响师生行为方面起着更为内在和持久的作用。校园文化承载着学校管理和学校发展的价值观,渗透在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师生交往中。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科学创设,帮助科任教师强化育人信念,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回归。比如,学校可以在校园文化的创建或阐释中融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引导科任教师认识到自身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责任与使命。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科任教师参与协同育人提供素养支持

科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正确育人理念的树立和育人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其参与协同育人的自信,使科任教师由“不想管”转变为“想管”;同时,也有利于科任教师在协同育人过程中运用丰富的育人手段,提升协同育人的质量,使科任教师从“不会管”转变为“会管”。育人理念和育人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认识和行动力层面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更了解科任教师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短板,可以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现状制订教师发展计划,并采取相应的举措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传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之外,学校可以开展示范引领和情境化学习等活动。比如,选取科任教师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并将他们熟悉的同事树立为模范,为科任教师实施协同育人活动提供示范。此外,学校还可以基于真实的育人问题为科任教师创设学习情境,使其在情境中展开思考、辩论与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提升自身的育人能力。

猜你喜欢
科任协同育人
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谁维持?
一拉二挂三点赞,让学生爱上科任教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科任教师如何与班主任搞好配合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