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化雷州童谣音乐创作研究
——以《养牛侬仔》为例

2023-09-12 14:30田亮
艺术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雷州

□ 田亮

雷州童谣是以雷州话为基础为儿童所作的短诗,大多数以口头形式流传,叙述内容多以历史事件或者社会现实为题材加工而成,极具地方特色。雷州童谣以说唱为主,没有固定旋律,有时以中国传统民族调式的商音为基础。本文从雷州童谣曲式结构的选择、音乐旋律变奏的构思、歌曲和声的编配、伴奏织体的多样化及音乐段落的衔接入手,研究戏剧化雷州童谣的音乐创作方法。

《养牛侬仔》是一首典型的以雷州话为歌词、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无旋律说唱雷州童谣。歌词分为六段,每段字数相同,剧情衔接顺畅。因此,将此童谣作为戏剧化雷州童谣音乐创作研究的例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一、戏剧化雷州童谣的旋律创作

(一)曲式结构及主题动机

在此童谣中,每段的主人公都是养牛的孩子,而每段歌词所表述的情感都有所变化,歌词对称,因此最适合的曲式应该是由六个乐段组成的变奏曲式。针对养牛的孩子这个特定人物,在选择音乐的主题动机时应该考虑主人公的年龄及从事劳动的独特个性。同时,雷州童谣又以商音为基础,所以选择以re re mi sol mi 为主题中的音,其中两个同音re突出主人公所从事劳动的独特个性;mi sol mi 这个音组,使用上下行的三度小跳,用略显跳跃的音程关系来体现主人公的年龄。

(二)变奏方式的选择

这首雷州童谣分为六段,其情绪是由低落压抑慢慢发展到欢快再回到最后的温馨,因此,每段选择的变奏方式不同,所能表述的音乐情感也不一样。第一段是全曲的主题原型,情绪相对低落压抑,因此,第一段选择较慢的速度和较长的音符时值来体现这一情感。第二段在主题原型的基础上有了稍许紧促的感觉,因此,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加快整体速度,音符时值缩短,选择简单的装饰变奏。第三段歌词是从前面的低落压抑情绪转变为欢快的情绪,因为养牛的孩子毕竟是个小孩子,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饥饿,只要风停雨歇,吃番薯填饱肚子之后依然是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选择简单的自由变奏。第四段歌词比第三段更加欢快一点,因此,选择在第三段旋律的基础上做自由变奏。第五段歌词和第四段歌词情绪基本一致,都是突出孩子无忧无虑的天性,因此,选择在第四段音乐的基础上做装饰变奏。第六段选择第一段原型的旋律,运用固定旋律变奏,在和声编配上与第一段做出对比。

(三)以“re re mi sol mi”音组为主题动机旋律进行变奏

第一段歌词略显凄凉,速度不宜过快,选择4/4 拍,第一句歌词“养牛侬仔作多罣”前面2 个re 对应“养牛”二字,选择两个四分音符每个一拍,mi 和sol 选择2 个八分音符对应“侬”字,最后的mi 为一拍对应“仔”字,构成一个节奏稳定、情绪低沉的主题动机,接着回到一拍的商音re 对应“作”,继续下行级进到do 和下方小三度的la,do 和la 使用两个八分音符对应“多”,最后选择一个二分音符商音re 对应“罣”,作为乐节停顿。第二句“雨压”的环境用旋律下行来描写,从上个乐节结束音re 上方五度音la 开始级进下行到sol,选择两个四分音符对应“雨压”,“衫湿”旋律继续下行,选择mi和do 与之对应,依然是两个四分音符,“无衫”发音略微上扬,“换”又是去声,选择四个音符re mi sol re,其中re 选择四分音符对应“无”,mi sol 两个音选择八分音符对应上扬的“衫”字,之后下行四度小跳结束在二分音符re 上,对应 “换”,第二乐句结束。第三句情绪略微激动,旋律上扬,同音后选择一个大跳使音乐略显张力同时情绪转折,do do la la 连续四个四分音符对应“人给条衫”,之后sol mi sol 两个四分音符加一个二分音符对应“又嫌阔”,音乐情绪趋于平稳。歌词第四句出现情绪波动,因此,作环绕进行,re mi sol re do la 六个音都选择一个四分音符加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对应“给回给人”四个字,“又嫌寒”三个字选择下行级进mi re re,两个四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结束在商音re 上。该童谣选择用对比双句体乐段,来完成第一段歌词,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展开和发展。第二段同第一段类似,相同的旋律进行简单变奏,原旋律音符时值全部缩短一半,节拍改为2/4 拍。

第三段描绘养牛孩子的快乐生活,主题动机不变,对应“养牛侬仔”,音乐情绪变得欢快,选择旋律上行加入小跳,衬托孩子的天真烂漫,la do la sol 四个音符前三个音符使用前八后十六的节奏,最后一个使用四分音符,作为第一乐节结束;后面继续使用上下行的连续小跳、同音重复加级进,在第一乐节旋律的基础上继续展开,la do la la sol mi 前三个使用前八后十六节奏对应“也得”,后三个使用前十六后八节奏对应“骑牛”,sol mi do 依然使用前八后十六节奏对应“并唱”,最后一个re 用四分音符对应“歌”。这一乐节大量使用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并配合三度小跳和同音重复,来突出体现放牛孩子的活泼天性,结束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开始进入转折,虽然只有一身蓑衣和一顶斗笠,re mi 两个音用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对应“只得”,sol la la sol 四个音选择八分音符对应“番蓑和顶”,mi 选择四分音符对应“笠”,运用节奏均衡的八分音符来和上一句的节奏做对比,表现情绪的波动。最后一句歌词又回到了孩童无忧无虑的状态,六度上行大跳开始衔接,do la sol mi sol 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加上两个八分音符对应“日也不晒”,re do re 两个八分音符加一个四分音符对应“雨不寒”。

第四段大意是放牛玩得无拘无束。前两句歌词参照第三乐段第一乐句,第二句开始选择同音重复,sol sol la la sol sol mi 连续三组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组合再加一个四分音符对应“得煲土耩打土壅”,描绘出孩童蹦蹦跳跳去烤鸡的画面,最后一句歌词旋律上行,sol la do la do do re 同样使用前一乐节的节奏型对应“由得舞龙并弄蛇”。第五段进一步描绘养牛孩子的快乐生活。整个乐段旋律与第四段基本相同,只是在最后一个乐句里把所有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组合统一改成两个八分音符的组合,让整个乐段节奏变得平稳。第六段将养牛孩子的生活推向光明。作为变奏曲的最后一个乐段,为了让全曲主题统一,可运用固定旋律变奏的技法,为相同旋律选择不同的和声织体编配,展现温馨又饱含憧憬的画面。

二、戏剧化雷州童谣的作曲技术

(一)单一曲式结构扩充

雷州童谣以说唱为主,没有固定旋律,但是雷州童谣既然作为童谣的一种,那必然也有童谣的特征,如童谣内容取材贴近自然和生活,富于音韵,朗朗上口。虽然歌词由多段构成,但是篇幅简短,结构统一。因此,为雷州童谣选择的曲式结构,最符合的莫过于分节歌形式的单一部曲式,用相同的旋律来唱不同的歌词。以《养牛侬仔》为例,虽然该童谣符合所有的童谣特征,但情感表述并非一成不变,如果只是单纯选择分节歌形式的单一部曲式,虽然更简单明了,便于演唱,但是对全曲的情感表述是不利的。因此,对单一部曲式进行扩充,在主人公相同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段落歌词的不同情感变化,使用相同主题扩充,使音乐的主题统一,情感表述清晰,层次分明。

(二)和声编配

该曲作为五声调式音乐,和声编配除了需要考虑调式和声的功能体系,还需要考虑民族调式的特性,在没有偏音的情况下,以偏音fa 为根音的下属和弦应尽量少使用,而以si 为根音的导三和弦应完全不用。

第一段,第一乐句第一乐节以二级和弦开始,持续两拍,进入三级和弦,持续两拍再回到二级和弦,第一乐节结束的2 分音符re 用属和弦,连续的三个小三和弦突出主人公低沉的情绪,乐节结束的大三和弦和前面三个小三和弦形成对比;第二乐节用六级和弦开始,持续四拍,接着选择三级和弦持续两拍,与前面的六级和弦形成功能性衔接,最后选择二级和弦结束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第一乐节六级和弦开始持续一小节,连接三级和弦持续一小节结束第三乐节;第二乐节二级和弦开始持续一小节,接一级和弦持续两拍,最后还是回到商音为根音的二级和弦结束乐段。全段和声编配以低沉压抑的小三和弦为主,反映主人公心情低落。

第二段,旋律依旧低沉,第一乐句和弦选择与第一段相同,第二乐句第一乐节六级和弦持续一小节后,连接一级和弦持续一小节,与第一段音乐的音响效果形成对比。

第三段,随着旋律的变化,音乐情绪开始走向天真烂漫,第一乐句第一乐节以二级和弦开始,持续一拍,进入三级和弦持续一拍直接进入下属和弦持续一拍,最后结束在属和弦;第二乐节六级和弦持续两拍后接入一级和弦持续一拍,结束在二级和弦。第二乐句第一乐节以二级和弦开始持续两拍后接三级和弦持续两拍,第二乐节四级和弦五级和弦各占两拍结束本乐段。全段和声编配使用较多的大三和弦特别是在乐段结束时使用的属三和弦,让全段音乐更加明亮,反映主人公开朗的孩童心性。

第四段,音乐变得更加活泼,第一乐句第一乐节以二级和弦开始,持续一拍,进入三级和弦持续一拍直接进入四级和弦持续一拍,最后结束在属和弦;第二乐节四级和弦开始持续一拍进入一级和弦持续一拍连接六级和弦一拍结束在属和弦。第二句第一乐节,一级和弦四级和弦交替出现,第二乐节四级和弦持续两拍后连接二级七和弦增强整首音乐的层次感,最后结束在明亮的属和弦。该段大量使用大三和弦,并使用下属功能组以及下属七和弦的连接,增强音乐层次感和音响效果,体现主人公无忧无虑的儿童天性。第五段,和声编配与第四段相同。

第六段,旋律与第一段完全相同,但是在情感上完全不同,因此,第一句选择和第一段相同的和声编配,第二乐句以四级和弦开始,持续四拍后接入一级和弦持续四拍,接着二级和弦持续两拍,重属七和弦持续两拍,最后回到属和弦。第一乐句相对压抑,但是到了第二乐句两个大三和弦明亮开场,接着衔接下属功能组和弦,之后衔接升高四级音的重属七和弦,给了整首音乐新的音响效果和新的调性冲突,最后结束在属和弦。

(三)伴奏织体的选择

第一段和第二段情绪压抑低沉,选择柱式和弦作为伴奏织体;第三段情绪略微上扬,选择以半分解和弦作为主要伴奏织体,在乐节乐句停顿的长音上配以柱式和弦;第四段和第五段选择切分音型作为伴奏织体的节奏型,表现孩子活泼天真、无忧无虑的玩乐场景;第六段回到柱式和弦,与第一段呼应对比。

三、音乐段落衔接

戏剧化雷州童谣的音乐段落衔接有几种方法。一是宣叙调式叙述剧情。一首音乐的前奏最重要的作用有以下几点:给出准确音高,明确音乐速度,为音乐铺垫情感,让演唱者做好准备。而作为一首戏剧化的雷州童谣作品,可以在音乐前奏中参照歌剧宣叙调的模式来叙述剧情背景。二是独立唱段抒情。此曲一共有六个独立唱段,但是音乐的情感却在持续发展变化,情感的延续形成纽带衔接每一幕场景,使六个独立唱段完美地融合为一个整体。三是无歌唱部分的背景音乐创作有了宣叙调的朗诵和前奏音乐的铺垫,又有了独立唱段的抒情,当最后一幕场景结束时,音乐响起,前几幕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几段温馨的音乐交替出现,声音越来越小,象征着放牛的孩子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画面尽头。

戏剧化雷州童谣的音乐创作可分为几步:选择曲式结构,多段对称型歌词选择变奏曲式;为主人公或者主要事件选择合适的具有明显特征的节奏型和音程关系作为主题动机;根据歌词情绪选择和弦和伴奏织体;多种方式音乐链接。

猜你喜欢
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雷州
论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之节奏组织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清代雷州半岛糖贸易及其规范化——以新发现的雷州花桥碑刻为例
南音二弦演奏技法之“贯”与“折”
雷州古建筑符号的审美价值研究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雷州书画作品选
雷州湾海域悬浮物浓度遥感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