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不同妊娠阶段免疫猪瘟疫苗对仔猪母源抗体的影响及首免日龄的优化

2023-09-14 00:59董丽娟梁金滔
中国猪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母源周龄猪瘟

董丽娟 梁金滔 廖 利

(1 陇县畜牧工作站,陕西宝鸡 721200;2 乐山市诸滔农牧科技公司,四川乐山 614000)

猪瘟给现代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近年来,猪瘟疫苗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猪群对猪瘟病毒的感染率,猪瘟疫苗的免疫保护期为18 个月,母猪的免疫方式主要是跟胎免疫和普免[1]。母猪实行跟胎免疫即分娩后2~4 周免疫,免疫次数与母猪年产胎次相关,一般2~2.5 次/年,这样免疫的优势是对母猪安全,能有效防控母猪患病,同时仔猪母源抗体相对整齐[2]。近年来,受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霉菌毒素等的影响,母猪免疫抑制现象愈来愈严重,影响了猪瘟的免疫应答,导致母猪猪瘟抗体的有效保护期达不到6 个月[3]。徐凯等[4]研究表明,保育仔猪发生猪瘟的原因主要是先天感染和首免时间不当,仔猪首免日龄确定应根据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最佳首免时间为母源抗体降低至免疫临界值以下,否则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产生干扰作用,导致免疫失败[5]。

仔猪母源抗体对断奶前的仔猪有天然的保护作用,然而,断奶后1~2 周仔猪的母源抗体急剧下降直到消失,而自身的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故而容易出现免疫空窗期而感染疾病。猪瘟是影响种仔猪生长发育的重要疾病之一,母猪不同妊娠阶段免疫猪瘟对仔猪母源抗体的影响至关重要。疫苗免疫是有效控制猪瘟的重要措施,种母猪的猪瘟免疫程序主要是跟胎产后免疫和“一刀切”普免模式[1],关于猪瘟疫苗普免存在较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在妊娠阶段接种猪瘟活疫苗将对胎儿造成毒性死亡,所产仔猪出现15%~20%的“先天性抖抖症”,造成部分仔猪死亡,多数耐过仔猪生长受影响[5]。修金生等[6]研究表明,种猪猪瘟抗体维持高抗体滴度,窝均产仔数和仔猪生长性能显著提高。本试验选取1 家采用母猪普免猪瘟ST 传代细胞苗的规模猪场,通过在母猪不同妊娠阶段及产后20 d 免疫试验,确定仔猪适当的首免日龄,减少母源抗体的干扰,为猪场科学制定仔猪免疫程序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5]。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设备

MultiskanTMFC 酶标仪(购自Thermo ScientificTM);SorvallTMST40 离心机(购自Thermo ScientificTM);0.5~300 μL 八道微量可调移液器,100 μL 单道微量可调移液器(购自eppendorf);FormaTM900 系列-86℃立式超低温冰箱(购自Thermo ScientificTM);8 000 系列水套式培养箱(购自Thermo ScientificTM)。

1.2 试验疫苗与试剂盒

猪瘟活疫苗(ST 传代细胞源),抗原含量≥7 500 RID,批号:1511060,批准文号:兽药生字(2013)150251084,包装规格:20 头份/瓶。猪瘟抗体检测阻断ELISA 试剂盒(HerdChek®CSFV Ab ELISA,IDEXX)批号:F821。

1.3 试验猪场与试验动物

该猪场饲养法系经产母猪1 800 头,是原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一点式自繁自养生产模式,基础养殖设施齐备,饲养管理规范,断奶母猪95%背膘达16 mm,上产床98%背膘22 mm。营养状况良好,近2 年饲料检测均无霉菌毒素超标。此猪场PRRS 免疫经典株蓝耳活疫苗(IDEXX 蓝耳抗体试剂盒监测血清学持续2 年稳定,无蓝耳发病临床病例),全群伪狂犬gE 阴性,临床无重大流行猪病发生,猪群健康状况良好。

1.4 试验分组与免疫方式

选择临床健康、3 胎的法系LY 二元母猪,血清检测猪瘟抗体阻断值在55~60 之间,按照产后20 d、妊娠20 d、50 d、70 d 和90 d 分为5 组,每组10 头母猪,分别肌肉注射2 头份猪瘟活疫苗(ST 传代细胞源),抗原含量≥7 500 RID,批号:1511060。

从每头母猪对应所分娩仔猪中随机选择1 头初生重为1.4~1.5 kg 仔猪作为参试对象,分别记录为B1、B2、B3、B4、B5。整个试验期间不作猪瘟疫苗免疫,26 日龄断奶,其他保健防疫,日常饲养管理按照公司《生产操作规程》执行,同批次在圈舍、饲养员等相同条件下饲养。

1.5 血液样本采集与血清制备

母猪和仔猪均采用前腔静脉采血,仔猪分别采集3、4、5、6 周龄的血液样本;37℃静置2 h,4℃过夜,4 000 rpm 离心5 min,取上清待检,备份血清置-80℃保持至试验结束。

1.6 抗体检测及生产数据收集

采用IDEXX 猪瘟抗体试剂盒,阻断ELISA 进行检测,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Xchek 软件辅助生成检测结果;试剂盒实验成立标准:试剂盒说明书规定阻断率≥40%,判断为阳性;阻断率≤30%,判断为阴性;介于30%~40%,判断为可疑。

1.7 数据分析

相关数据用SPSS 18.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0.05,数据间差异显著;<0.01,数据间差异极显著;>0.05,数据间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

由图1 可知,3 周龄时抗体阳性率为B4>B3>B5>B2>B1,妊娠70 d 猪瘟抗体阳性率为100%,显著高于妊娠20 d 组的82%(P<0.05),极显著高于产后20 d 免疫组的70%(P<0.01)。所有参试猪3 周龄的猪瘟抗体阻断率均值(60.7%~75.8%) 和阳性率(70%~100%)均处于较高水平,仔猪完全能够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保护。随着日龄增加,母源抗体表现为规律性下降,5 周龄时抗体阳性率总体B4>B5>B3>B2>B1,都在50%以上,说明所有参试组5 周龄时猪瘟母源抗体尚能有效保护。6 周龄时则为B3>B4>(B5、B1)>B2,妊娠20 d 组阳性率最低为36%,下降速度最快,原因可能与试验组个体健康状况或应激因素有关;产后20 d、妊娠90 d 组均为50%,妊娠50 d、70 d 分别为73%和70%。

图1 不同阶段免疫猪瘟疫苗的仔猪母源抗体阳性率

2.2 抗体离散度与平均值结果

由图2 可知,猪瘟抗体均值B4>B5>B3>B1>B2,差异不显著(P>0.05);抗体离散度为B3<B4<B5<B2<B1,其中妊娠50 d、70 d、90 d 组仔猪6 周龄内离散度均小于50,说明这3 组的抗体离散度较好。产后20 d 和妊娠20 d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明显比母猪妊娠50 d、70 d、90 d 组差。产后20 d 组仔猪5 周龄、6 周龄时抗体阳性均值为50.6%和40.6%,且抗体离散度明显升高,5 周龄为59%,6 周龄达到77%,显著高于妊娠90 d(P<0.05),极显著高于妊娠50 d、70 d 组(P<0.01)。

图2 不同阶段免疫猪瘟疫苗的仔猪母源抗体平均值和离散度

总体来看,5 个参试组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平均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3 周龄最高,随着日龄增长,仔猪母源抗体规律性下降;离散度逐渐加大;6 周龄母源抗体平均值均在40.6%~56.4%,接近抗原刺激阈值[7]。

3 讨论与结论

3.1 母猪不同阶段免疫猪瘟疫苗对母源抗体阳性率与离散度的影响

魏榕等[8]研究表明母猪普免猪瘟疫苗可以让母猪群长期处于良好的免疫状态。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安全性高,普免母猪不会对仔猪造成胎盘感染。猪属于上皮绒毛膜型胎盘,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仔猪只能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8]。本次试验中,母猪在不同妊娠阶段免疫猪瘟的母源抗体均有差异,与吴家强[3]研究结果一致。仔猪均为3 周龄抗体阻断率达到最高,均在70%以上,结合之前的研究报道,故本次试验没有检测新生仔猪或者临产母猪猪瘟抗体。产后20 d 免疫猪瘟的仔猪最低为61.5%,比妊娠90 d 免疫的阻断率平均值低5.6%,这一点与王长义等[10]研究的母猪产前4 周免疫猪瘟疫苗比未免疫所产仔猪3 周龄时猪瘟抗体阻断率高2.13%的结果基本一致。妊娠20 d、妊娠50 d、妊娠70 d 和妊娠90 d 免疫猪瘟疫苗的仔猪抗体离散度比产后20 d 免疫的低,较为整齐,有利于猪瘟的防控和仔猪阶段猪瘟的免疫。母猪免疫猪瘟疫苗产生抗体时间一般为4 d,20 d 即可达到最高峰,随着时间推移,其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1],仔猪通过吸吮初乳获得母猪体内的抗体。曹剑等[11]研究表明仔猪母源抗体与母猪猪瘟抗体水平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本试验数据符合免疫抗体随时间延长而衰减的规律,母猪妊娠50 d、70 d、90 d 免疫猪瘟的仔猪母源抗体非常完美,抗体阳性率高且离散度低,衰减速度较慢,有利于首次免疫猪瘟抗体的产生,减少母源抗体的中和干扰。陈亚敏等[12]通过对产前1 个月隐性感染母猪注射6 头份猪瘟细胞苗,仔猪也获得了充足的母源抗体,产生了良好的免疫结果。本次试验结果与之相一致。妊娠20 d 免疫猪瘟疫苗的仔猪母源抗体在5~6 周间下降非常快,这可能与仔猪出生后受到的应激、个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有关。

综上所述,母猪妊娠50 d、70 d、90 d 免疫猪瘟传代细胞苗的母源抗体明显优于产后20 d 和妊娠20 d 免疫的母猪,最有利于提高仔猪母源抗体的阳性率,降低母源抗体的离散度。

3.2 母猪不同阶段免疫猪瘟疫苗及仔猪首免日龄

在现代养猪业中,免疫接种猪瘟活疫苗是有效控制猪瘟的最重要途径[13],仔猪发生猪瘟主要是因为首次免疫时间不恰当,母源抗体中和干扰了猪瘟疫苗造成免疫失败而引起[14]。目前规模化猪场制定的仔猪免疫程序基本都是针对母猪产后跟胎免疫而定[8],多数学者认为普免猪瘟疫苗的猪群,因免疫母猪妊娠胎龄时间不同,所分娩的仔猪相同日龄会表现出母源抗体水平不一致,会影响首免日龄的确定[8]。因此,对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做了较多研究:吴家强等[3]对每年3 次普免猪瘟疫苗,每次免疫2 头份的仔猪母源抗体检测结果表明,25~28 日龄断奶,母源抗体30~40 日龄大幅度下降,接近或低于临界值,建议首免日龄为35 d。王长义等[10]对母猪产前4 周注射猪瘟疫苗,研究表明其仔猪3 周龄断奶时母源抗体阻断率为81.44%,首免时间应推迟到4周龄以后。闫学军等[15]研究表明,母猪在配种前5 个月或1 个月、配种后1 个月或2 个月给母猪接种猪瘟弱毒疫苗,6 周龄时80%的仔猪中和抗体达到1∶40,建议首免日龄在此期间最佳,本试验结果均与之基本相符。

本试验结果表明,母猪不同阶段免疫猪瘟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有一定差异,但都呈规律性消长。对妊娠50 d和妊娠70 d 免疫猪瘟的母猪,其所产仔猪在6 周龄时的母源抗体阳性率都在70%以上,但均值分别为47.5%和56.4%,靠近抗原刺激阈值,并开始快速下降。本次试验研究基于临床生产和之前大量报道,没有继续追踪6 周龄之后的抗体消长规律;母猪妊娠90 d 和产后免疫的,其仔猪6 周龄时的母源抗体阳性率为50%,离散度明显加大,接近临界值;妊娠20 d 免疫的仔猪5 周龄时抗体阳性率为64%,抗体均值为47.7%,6 周龄时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快速下降为36%,低于临界值。综上所述,针对本次母猪不同阶段免疫猪瘟疫苗的仔猪母源抗体阳性率和离散度消长规律的试验,仔猪的首免日龄应调整为5~6 周龄之间。

随着我国养殖结构和规模的变化,规模化猪场每年监测2~3 次仔猪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极其重要,适时调整仔猪猪瘟疫苗的首免日龄,从而确保仔猪和商品猪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

猜你喜欢
母源周龄猪瘟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母源抗体仔猪疾病防治作用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母源抗体在仔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