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与幼儿园美育活动的融合实践探究

2023-09-15 01:13徐秋燕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幼儿园
家教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园林艺术小石头美育

◆徐秋燕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幼儿园

幼儿园美育,也称为美感或审美教育,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积极正确的审美意识及观念,提升他们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帮助其实现“提高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和开发智力、净化心灵”等目的。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有着上千年历史积淀的丰富内涵,如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便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就苏州园林而言,其建筑布局极为和谐,且空间布局尤为巧妙迂回,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妙意境,让人身心舒适且愉悦。《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经常带领幼儿参观人文景观,如园林、名胜古迹等,为其讲述相关传说和历史故事,并积极同幼儿交流、讨论对美的感触等。”带领幼儿实际感受园林艺术所体现的美,可以在幼儿心里种下一粒美的种子,能够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一、园林艺术和美育活动相融合的价值

(一)丰富幼儿美育活动内容

近年来,人们对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形式及资源等越来越重视,深入研发幼儿园不同艺术教育模式与资源也变得越发重要。现阶段的幼儿园美育活动教学中,存在教师较注重创意美术教学的现象,且幼儿园美育活动形式、内容等相对较狭隘。将园林艺术、幼儿园美育活动进行融合,不但能让幼儿充分体验新式美育材料和活动,学习新型美术知识技能,而且还能促使幼儿园美育活动形式与内容更为丰富。

(二)传承传统园林艺术文化

传统园林艺术文化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瑰宝之一,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涌入了大批外来文化,已出现许多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因未得到较好传承而消失的现象,对整个民族来说,这是十分惨重的损失。所以,在幼儿园美育活动中有机融入园林艺术,不仅能使幼儿园美育活动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还有助于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良好传承。对幼儿实施园林艺术教育,能让幼儿对园林艺术文化和美学等产生兴趣及感情,促使幼儿感受、认知、理解、创造和鉴赏园林艺术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好提升。比如,将园林艺术中的造景或借景方法等渗透到美育活动中,会激发和调动幼儿浓厚的实践兴趣,有助于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文化的传承。

二、园林艺术与美育活动实现有机融合的实践探析

(一)引入园林艺术元素装点园内环境,实现环境育人

从人的主观感受、外部环境设计间的互动角度来说,作为一种静态物质状态,教育环境能够潜移默化且不断地作用于动态化的受教育个体。作为重要的幼儿教育资源,环境与幼儿的发展及课程设计相辅相成,幼儿园可充分借助园所环境的有效创设,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方式学习和获取知识,因此,可以将园林艺术中较为显著的艺术元素融入园所环境中,同时注重满足幼儿借助切实感知及实际操作和体验获得相关经验的需求,充分考虑怎样创设极具园林艺术感的环境,要营造怎样的教育氛围和提供哪些创设材料等,借此不断提高幼儿的综合审美能力和素养。

例如,可开辟1 0 0 0 平方米的艺术创设区,利用螺旋形、迂回形和圆形等地形特点创造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并将木屑、沙子和草地等作为主要材料,创设出沙池、竹林与土坡等场景,并相应地投放树枝、石头等多种自然材料,帮助幼儿充分感受美、积极体验美和主动探索美。再如,可在幼儿园的庭院中添加凉亭、石桌、花卉和石椅等物件,让幼儿在这里聊天、阅读和做小手工等;还可于班级种植园中加入茅草屋、小池塘、石子小路等,引领幼儿自己动手铺设石头桥、种植睡莲以及铺设彩虹小路。这些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为幼儿充分感受、体验和创造美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还可引导幼儿在幼儿园围墙周围用瓦片、茅草和砖块等搭建传统园林中的小桥和花窗等装饰物,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其审美认知、审美能力等的发展。

(二)应用园林艺术资源实施美育活动,建构幼儿审美经验

1. 注重融合实践活动的多元性

开展美育实践活动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情感体验,个性化、多样化的创作表达可有效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与逻辑能力,丰富其多元化艺术表现方式。所以,幼儿园美育实践活动也应是多元化的,除了艺术、美学等领域之外,还应注重对自然、社会和生活中美的内容的深入挖掘,不断丰富幼儿综合审美经验。

例如,在开展美育实践活动“小小石头开成花”的过程中,可从水渠里挑拣出一些适宜的小石头作为幼儿的“新宠”。幼儿们都喜欢捞出这些小石头在地上玩耍,或堆或叠,玩得不亦乐乎。教师及时关注到这一重要事件,可以支持幼儿的兴趣、发现与需求,鼓励和引导幼儿将普通的小石头玩得更丰富、更精彩。

再如,教师可引导幼儿去种植园、庭院里,或者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带领幼儿到户外树林里去寻找各式各样的小石头。在幼儿将找到的小石头处理好后,教师引导并帮助幼儿将自己的石头进行比较与分类,从中发现小石头形状、大小及材质等的不同,依据小石头的不同之处,开展各种石头游戏活动,如叠石头、搭建微型石头桥和彩绘等。教师还可乘势带领幼儿一同阅读和赏析《好神奇的小石头》这一绘本故事,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每一块石头。由此引出许多与石头相关的想象画面,幼儿会将石头想象成可爱的小金鱼、漂亮的小爱心等,他们对于小石头的深入探究也变得愈发精彩。另外,在教师引导下,幼儿还将收集的小石头与园林艺术建构游戏进行完美融合,制作出了园林亭子、小型公园和假山等,呈现了园林艺术的独特韵味。在多元化美育实践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全身心投入,在探索和创作中,他们尽情地表达着个人想法和情感,在充分享受活动和学习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建构、积累了审美经验。

2. 注重活动的互动性

只有让幼儿亲身参与和感受活动,才能使其建构一定的审美经验,而有效建构审美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发展自身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比如,教师可积极开展“探秘园林”实践活动,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当地博物馆、和幼儿一起打卡最美园林等活动,增强幼儿对园林艺术的兴趣;并以此引导幼儿自主开展“我将古代园林搬进家”的活动,让幼儿利用周末时间,通过家长帮助在网上查找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艺术建筑或景观,再设计一张“我最喜欢的园林建筑”调查表,通过家园合作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等,为幼儿的实践活动建构相关核心经验。

而后,将幼儿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讨论建构什么作品后再设计建构图纸,孩子们有了前期的经验,能够有商有量地制定出活动计划,有设计塔的,有设计园林的,也有设计绿植小景的,小组齐心协力让设计的园林建筑物更为完美。幼儿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和教师的帮助,能够成功解决建构中遇到的困难,使活动顺利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不但能促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建构审美经验,还能促进和支持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充分发展智力。

通过将园林艺术资源与幼儿美育活动相结合,可唤醒幼儿潜在艺术及审美技能。幼儿通过参与各种园林艺术创作、形象欣赏,能够在园林艺术探索、实践活动感受中不断优化自身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利用园林艺术资源建构幼儿美育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每一位幼儿内心都有一颗关于美的种子,他们具有良好的艺术和审美潜质,并且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不断探索着这个世界的美好。

猜你喜欢
园林艺术小石头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得造天物 皇家园林艺术
幸福的小石头
爱打架的小石头 外四篇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现代园林艺术·微物志·定制与体验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对当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How Happy Is the Little Stone 幸福的小石头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