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影?蒲心

2023-09-15 16:27方华敏
莫愁·小作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荷塘祖母荷叶

江南的梅子雨如期而至,像暑热到来之前的慰藉,细密而绵柔。荷塘的花儿露出尖尖角,欲开未开,欲语不语,悠缓得不忍直视,经历几场细雨,几个艳阳,才肯露出头来,把美丽的面容呈现。夏,抹了淡淡的愁绪。

我倚靠窗前,默默凝视妆台花瓶里的朵朵粉红。这一年一度的荷花之约,是我为自己设定的仪式。荏苒岁月以这种形式承托着,安然妥帖。再过几日,这精致的红,细密的蕊,将如丝如线,隐退而去。不管节气如何来回,我都能从它的绿红之间,看到故里荷花的影子,从清晰又模糊的童年,想起遥远的往事。

故里的荷,规模庞大,每逢农历六月,遍地荷花千娇百媚,诗意充盈。若是哪家迎娶或嫁女,花轿必定走过荷塘栈道。扮着“和合二仙”的人儿仙气浩荡,满身的缎纹线条闪着光,雍容地贴过荷面。倒映湖中,荷中荷,画中画,一派祥和。二仙赐新人一枝红莲,一只圆钵,寓意红袖添香,和合团圆。此时钵盂中飞出五只蝙蝠,顷刻化为五福图字,承接人间福祉。场景喜庆盛大,延伸长长的荷道,恰好对应“莲趺双仙,和合有缘”。此时“荷花引”的曲子响起,古典悠悠,禅意悠悠……

我穿过纵横阡陌,荷田碧叶亭亭,端然有致,像簇新多姿的少年。那些被青柄托起的花骨朵,瓣瓣相连心心相映,轻轻摇动,梦一般地牵引我驻足亲吻,抑或采撷硕大的荷叶当遮阳伞。家与学校之间的这片荷田,花开花落,陪伴多少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光啊。深秋,寒田水枯,农人来挖藕。小孩们围拢埂边,热闹得像过节。那些粉嫩的藕节,香脆甘美,俨然秋日最美的食物。我立誓,开春一定要种荷花。

老屋庭院两旁的荷塘,却是另一番情致。村口的小道经由荷塘直通院落,两眼荷塘像守望的明眸,安然挺立着片片青莲。阳光映照水面,风吹花影动,远远地炫耀着模糊的香红。塘边老皂角树粗壮的桩,歪着脖子伸进塘中,成为稳妥的小码头。祖母站立之上,微微曲腰,双手挽起一绺绺纱线,随手来回翻动。清清的涟漪,汩汩的水声,亲昵而温馨。慢慢地,细沙变得光洁舒展……祖母的名字中有“莲”,配着她娇小的身段,深蓝的衣裙,尖尖的小脚,摆动起来也如风动的莲花,举手投足近似速写的线条,大写意的运墨。长大后读到《浣纱女》里“江上女儿全胜花”的词,读到乐府诗“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才知定格少年的浣纱图大概就是这般情景吧。

池塘的荷像雨中之精灵。低檐人家灰暗远古的色调,与安然驻影的荷花相搭配,真就有了“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意味。其时荷叶已在雨打芭蕉的声响中沉醉,微风拂过,花儿心也定了。我盘桓于听雨亭,绵绵细雨滴落瓦楞,顺着檐淌下,空气里溢满荷香和泥土的芬芳。远眺后湖蒲州,三面为水所绕,像长满绿锈的铜镜。湖中碧叶铺展,一望千里;湖坻丰茂的蒲草,一丛一丛,密密实实,千年不息。它们的存在似乎证实了《诗经》里荷与蒲深远的意境,“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同时,“荷”“蒲”的烟水气,像水边的隐者,字面隐逸着菰雨荷花的凉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蕴藏古人对荷、蒲多少悠长情感啊。

塘边的水田春早,祖母栽种蒲笋草芽,我于田埂空白处偷偷埋下几根藕节。每天放学归来,忙不迭地去观望。芒种过后,雨水丰沛起来,栀子花开了,枇杷熟了。水田的一隅居然浮着荷叶,还有一枝红莲挺立其间呢。我高兴得把所知道的咏莲诗都读出来:“清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我长久地恍惚着不知所云,夏日蒸腾的热浪,屋舍散发的清凉,蒲笋水色饱满的叶摆动的美妙都不曾唤醒我。我幻想着这些藕根于水田大面积蔓延,明年这里就是莲池:满眼的碧绿,满眼的流红……

每年荷月,祖母剥离草芽,蒲菜露出白玉般嫩茎,用它炖肉汤,煎烩肉圆,为不可多得的鲜香美味。祖母还将莲子、菱角去壳洗净,配上青、红辣椒一起炒,清香随风飘出几里外。清晨,祖母早起采摘新鲜荷叶,将大米、芡实、薏米淘洗放入陶锅内,然后将荷叶覆盖锅上,慢火熬煮。渐渐地,荷叶变深,汁液浸入锅内,荷叶粥即成。再端小菜四品:腐乳、酱瓜、笋丝、虾籽茭白,一股淡淡的荷香顺着瓦缝游弋。而最具特色又变化莫测的当属藕心菜。它附着荷生成,没有分节;安于水底,混合河流的芬芳、水中的清气,重重吸纳时节的鲜香,温润如玉,清脆甘甜。它只肯于夏季露出拇指粗的茎秆,对水质、泥质、温度要求极高,所以它只适宜生长于淤泥中,不可种植大棚内。

祖母种蒲我种荷。它们和谐共生,相安年年。蒲笋在春天安静地抽出草芽,荷叶夏日高擎柄伞,呵护花开、莲子、莲藕长成。它们根须饱吸野望之气,生发出蓬勃的自然之力。轻轻掰开莲子,圆润的米、青绿的芯,带了新香和微苦。而微苦中的回甜,教我体味生活的意义和永恒的绿意。到了秋日,新香无从挽留,隔年舊味又那么使人依恋。我沉浸于成熟生命里深情回望,品味收获的过程,充满对岁月的感激。月亮升起,乡村秋夜的蛙鸣,已转换为细碎的蛩吟。窗外翦翦风过,露出淡淡薄凉,密密流动如织,各种层次恰如一个乐曲的交替终结。

初冬,满池残荷寂静安然、肃穆无声,变成一种看尽繁华之后的领悟。此时的荷趋向于生命成熟的哲思。那些干枯的莲蓬、折断的茎秆,还有浮水的卷叶……像祖母老去后的铮铮风骨。院落一角堆垒的蒲草,染了萧萧的寒意,我不禁欣然写下:居家有莲蒲在侧,必有端然的厚度;能见光阴流连的,必是懂情的……

年少的记忆缥缈,没有如今这般立体和真切。我沉浸在午后的冬日阳光,默默回想荷与蒲的往事,既虚又实,亦幻亦真,如隔世般遥远又如昨日般亲切。它汇集年少时的生命印记,并将深爱的荷与蒲,永恒地拉近眼前。

妆台花瓶里的荷花已枯萎黯淡,如李叔同的《落花》,归于沉寂。我恭敬地捧起朵朵残花,整理,放置,珍藏。用它连缀起来的文字,历久弥香,可得永恒。

方华敏: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散文选刊》《雨花》《中学生阅读》《新作文》等。曾获得第九届冰心散文奖等。著有散文集《年年此时》。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荷塘祖母荷叶
小荷塘
荷叶像什么
热闹的荷塘
荷塘
祖母家的夏天
祖母
祖母家的夏天
荷塘三记
荷叶圆圆
祖母尚能倚门望(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