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2023-09-19 18:07吕雅辉霍晴张亮张润清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1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乡村振兴

吕雅辉 霍晴 张亮 张润清

摘要:为促进河北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8个省区市一号文件的内容进行文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区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包括乡村建设、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守好农业底线等5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可知,河北省推进乡村振兴还应促进農业农村绿色生态发展、完善农业农村支撑体系以及丰富农村新业态实现开放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一号文件;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105

基金项目:河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9921080);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ZD202009)。

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celerat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Lu Yahui, Huo Qing, Zhang Liang, Zhang Runqing

(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0 )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Hebei Province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used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ntent of the No. 1 document of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of 18 provinces (ci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orities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all provinces (cities) included rural construction, effectively connecting poverty eradi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deeply promoting rural reform, accelera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keeping the bottom line of agriculture.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could be seen that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Hebei Province should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green ecology,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upport system, and enrich the new rural business forms to achieve open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document No.1,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国情下,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战略决策,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1]。目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5个维度如何推进。

产业振兴维度研究方面,王薇等[2]研究表明,农业产业集群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望超凡[3]指出村社组织能够充分整合资本和农村资源,在推动农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孟帅等[4]认为农村产业融合能够弥补乡村产业发展的不足,助推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维度研究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人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蒲实等[5]提出乡村振兴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科技人才、绿色农业带头人等农业农村产业、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领路人。朱德全等[6]提出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应在城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努力缩短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时间,尽快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体化融合发展和农村教育现代化目标[7]。文化振兴维度研究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促使乡村文化被重新识别。高静等[8]提出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文化振兴,并且要尊重文化再生长的客观规律。周梦等[9]从乡村空间文化性出发,构建“生态—生产—生活—生命”四维一体的乡村文化空间系统,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体系,构建了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的整体性分析框架。生态振兴维度研究方面,邓玲等[10]指出生态振兴在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是治理相对贫困的重要途径。赵金科等[11]指出生态安全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逻辑起点与目标指向,乡村生态振兴是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力举措。组织振兴维度研究方面,唐斌尧等[12]研究指出乡村基层治理结构优化的关键是组织振兴,其目标导向即是强化党组织重塑乡村治理的组织权能。唐亮等[13]指出组织扶贫与组织振兴在组织结构、服务对象、工作内容和发挥作用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

综上,学术界对乡村振兴的研究百花齐放,且主要集中于理论分析探讨和实践案例研究方面,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相对较少。2004—2022年中共中央连续19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各省区市一号文件也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对其“三农”工作进行部署指导。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治和制度基础[14]。本文以2021年各省一號文件为切入点,基于18个省区市一号文件文本资料,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利用Ucinet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最终对比河北省一号文件文本,以期为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借鉴。

1 研究数据来源

各省区市与中央保持一致,自2004年连续发布“三农”主题一号文件,关注指导“三农”工作。本文根据各省区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文件资料,整理出安徽、北京、河北等18个省区市2021年的一号文件,样本地区基本情况见表1。

将全国31个省区市根据2019年GDP、人均GDP、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等6个指标利用SPSS 26.0软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各省区市分为五类。第一类:北京市、上海市;第二类:广东省、江苏省;第三类:福建省、浙江省;第四类:山东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第五类: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江西省、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贵州省、山西省、甘肃省、黑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样本所选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陕西省、江西省、吉林省、贵州省、山西省、海南省、青海省等18个省区市涵盖上述5个分类,样本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各省区市一号文件内容指标分析

2.1 一级指标分析

2.1.1 一级指标网络图

根据统计处理,将一级指标分为17类,将17个指标统计生成17×17的共词矩阵,再利用UCINET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农业农村发展一级发展举措内容网络图(图1)。

从图1可以看出,乡村建设、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守好农业底线等指标位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这种网络形态体现了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方面较为核心的工作重点问题。节点尺寸越大,受重视程度越高。

2.1.2 一级指标点的度数中心度分析

度数中心度用来描述图中任何一节点在网络图中占据的核心性。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常用这一定量指标衡量各个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度数越大,在网络中影响力越高。

从表1可以看出,“乡村建设”的度数中心度为59,表明该举措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而平均度数中心度为16.235,共有“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守好农业底线”等4个举措内容大于平均度数中心度,据此确定这些举措内容在该网络地位较高,应为处于中心或次中心位置,为当前的工作重点。

2.2 二级指标分析

2.2.1 二级指标网络图

用同样的方法对二级指标内容进行编码,得到37个发展内容指标,建立二级指标共词矩阵,利用UCINET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了农业农村发展二级发展举措内容网络图(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深入推进农村农垦改革”“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等词为核心,周围环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全面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众多高频举措内容,相互之间连线较为密集,这种网络形态表明以“深入推进农村农垦改革”等为核心的内容为目前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工作重心;而“乡村绿色生态发展”“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等内容虽然未处在图中间,处在外围或者边缘的位置,但连线较多,说明各地区已经开始注重其相关发展,会逐渐向中间移动。

2.2.2 二级指标点的度数中心度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发展内容指标的平均度数中心度为142.54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些内容度数中心度的值都为297,且最大,表明这些内容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值高于平均度数中心度的内容有16个,占所有举措内容的43.2%,表明这些指标处于网络中心或次中心位置,地位较高,为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重点。

3 结果分析

根据对18个省区市一号文件的词频分析及社会网络分析显示,各地区都将农业农村发展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各地区的一号文件明确了未来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定位,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地区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通过一系列重要举措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1 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内容

根据对各省区市一号文件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各省区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内容包括乡村建设、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守好农业底线等5个方面。

3.2 八大措施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主要包括强化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建设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全面释放农村消费潜力、乡村规划引领等内容,涉及组织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5个维度。

3.3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重点工作内容即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通过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建立,保证党对“三农”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确保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才能保证乡村振兴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3.4 政策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主要工作重点为提高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通过提高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来保障农民增收,防止返贫;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产城融合、产镇融合、产村融合,为乡村注入不竭动力,促使乡村产业振兴,继而带来全面振兴。

3.5 坚守农业底线、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通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种业提升、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质量安全建设来坚守农业底线;二是通过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提升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三是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等方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4 对河北省乡村振兴工作的启示

河北省一号文件与分析结果对比,农业农村发展工作重点大致相同,通过对比主要工作内容指标,河北省一号文件共有29个二级指标,对比样本地区的37个指标,河北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还可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质量安全建设、提高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强化现代农业人才支撑、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升农业市场化水平、聚焦全产业链培育服务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推动农业开放发展、深入推进品牌强农、乡村绿色生态发展、提升绿色食品业等11个方面进行有效推动。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3个主要方向:

(1)促进农业农村绿色生态发展。一是要保障农业绿色发展,即通过提升绿色食品业、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绿色食品业,推进品牌强农,满足后小康时代人们对绿色生态高品质农产品的高标准需求;二是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只有绿色生态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振兴。

(2)完善农业农村支撑体系。一是要强化现代农业人才支撑,人才是发展的关键,通过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强化服务体系,聚焦全产业链培育服务体系,引导促进农业市场化发展,提高农民抵御自然、市场、技术等风险的能力;三是提高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通过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促使城乡差距缩小。

(3)丰富农村新业态,实现开放发展。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但归根到底其本质还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以农村新业态为突破,实现农村产业致富能力提升和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是关键。同时也要践行“双循环”发展布局,推动农业开放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陈锡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中华儿女,2018(13):68-71.

[2] 王薇,李祥.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一个“主体嵌入-治理赋权”的解释性框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4):39-49.

[3] 望超凡.村社主导:资本下乡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28-36.

[4] 孟帅,柳军,鄢裕强.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展望[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1,46(4):37-40+64.

[5] 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90-93.

[6] 朱德全,熊晴.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基于系统耦合的立体性分析框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3-22.

[7] 郝文武.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目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1-39.

[8] 高静,王志章.改革开放40年:中国乡村文化的变迁逻辑、振兴路径与制度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2019(3):49-60.

[9] 周梦,卢小丽,李星明,等.乡村振兴视域下旅游驱动民族地区文化空间重构:一个四维分析框架[J].农业经济问题,2021(9):68-79.

[10] 邓玲,顾金土.后扶贫时代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逻辑、实践路向及治理机制[J].理论导刊,2021(5):77-84.

[11] 赵金科,李娜.乡村生态振兴的价值逻辑與践行路径: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思考[J].长白学刊,2020(5):117-124.

[12] 唐斌尧,谭志福,胡振光.结构张力与权能重塑:乡村组织振兴的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21(5):73-78.

[13] 唐亮,杜婵,邓茗尹.组织扶贫与组织振兴的有机衔接:现实需求、困难及实现路径[J].农村经济,2021(1):111-118.

[14] 孔繁金.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央一号文件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2018(4):7-14.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分析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国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境外公益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新浪微博娱乐明星的社会网络分析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我国微课研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