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科花卉在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的应用

2023-09-19 09:19莉,袁媛,陈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菊科紫菀花境

仇 莉,袁 媛,陈 博

(1.北京市植物园管理处/北京市花卉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93;2.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北京 102442)

菊科(Asteraceae)是世界也是中国种子植物最大的科[1]。FloraofChina记载菊科有1 600~1 700属约24 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地,我国原产约有199属2 348种,从国外引进的种类约有199属577种[2]。菊科花卉种类繁多,品种丰富,近年来在花境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于花境中菊科花卉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持续6年观测菊科花卉在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的种类、生活型、原产地、观赏特性和生长状况,统计分析观测结果,并总结菊科植物专类花境的设计实践经验,以期推动菊科花卉在北京地区花境中的高质量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时间国家植物园(北园)原名北京植物园(北园),位于京西香山脚下,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季寒冷晴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1.6 ℃,极端最低、最高气温分别为-20.4 和41.3 ℃,年平均降水量634.2 mm[3]。2017—2022 年,对国家植物园(北园)内由东南门经科普馆到展览温室的10余处、总面积约2 000 m2的花境进行调查,以其中应用的菊科花卉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对过去6年园区内花境中应用的菊科花卉进行记录整理,在生长季进行每7 d 1~2次的实地踏查,观测其花色、叶色、株高、花期等观赏特性及物候,查阅植物的原产地等相关资料,总结目前菊科花卉在园区内花境中应用的景观特点及不足。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菊科花卉基本概况调查发现,菊科是园区内花境中草本花卉最常见的科之一。过去6年,园区内花境中应用的菊科花卉共计 70 余种。对其中适生的50属71种菊科花卉的观赏特性进行描述和分析,根据生活型不同,将其划分为多年生和一、二年生(含多年生作一、二年生栽培)两大类型(表1和2)。除裂叶马兰、东风菜、掌叶橐吾等14种原产地包含中国外,其余57种均为外来种。其中,蓍属、紫菀属、金光菊属在园区花境中应用的种类较多,为4~5种,其余大部分属被记录到的种类为1~2种。园艺品种较为丰富,超过50%的种类应用1个或多个栽培品种。花色包含黄、橙、红、粉、紫、白、复等多种颜色;总体花期较长,春、夏、秋3季都有开花的种类;株高范围广,10~200 cm均有分布,不同的观赏特性为营造多姿多彩的花境景观提供了基础条件。

表1 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的多年生菊科花卉应用名录

表2 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的一、二年生(含多年生作一二年生栽培)菊科花卉应用名录

2.2 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菊科花卉的观赏特性园区内花境中应用的菊科花卉种类较多,且分属多个不同的属,观赏特性丰富,是花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菊科花卉在园区内花境中的应用,主要从色彩、株高、花期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2.2.1色彩。 植物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最为直观,在花境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花是大多数菊科花卉最具有观赏性的部位,其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在茎枝顶端排成各种花序,外具一至多层苞片组成各色各样的总苞。头状花序具有舌状花、管状花或二者均有,舌状花与管状花的颜色常不相同,使得菊科植物万紫千红、异彩纷呈[4]。该研究的花色主要描述舌状花或总苞的颜色。许多种类园艺化程度很高,品种多样,因此花境中应用的菊科花卉花色更为丰富,有白、紫、蓝等冷色系,也有黄、橙、粉、红等暖色系,以及部分复色和绿色,丰富的花色为营造多姿多彩的花境景观提供了基础条件。

由表1、2可知,71种菊科花卉中的39种具有2种或以上花色,对不同种类的花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以黄橙色系为最多,其次是粉红色系、白色系、蓝紫色系、复色,绿色最少。蓝雏菊的花色为天蓝色,在花境中显得尤为清新。[燃烧的心]赛菊芋、勋章菊等12种均有复色品种,色彩更有层次。[绿奇才]西方金光菊的花色更加特别,管状花所在的中心部位凸起呈深棕黑色,总苞片环绕在周围仿佛绿色的裙摆(图1)。许多菊科花卉园艺品种丰富,花色也更为多变,如松果菊原种为粉紫色,其品种[盛情] ‘Cheyenne Spirit’为混色,[绿旋风] ‘Green Twister’为粉绿复色,[粉色贵宾犬] ‘Pink Poodle’为亮粉色,还有橙黄色的[提基火把] ‘Tiki Torch’,珊瑚红的[火烈鸟] ‘Flamingo’等。

注:1.[草原阳光]金光菊;2.红花除虫菊;3.珠蓍;4.蓝雏菊;5.[燃烧的心]赛菊芋;6.[绿奇才]西方金光菊。

表3 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的多年生菊科花卉花色分析

除花色丰富可观外,部分菊科花卉的叶色也会呈深浅或明暗的变化,如大金光菊、凤尾蓍等叶色偏灰绿,即使在非花期也可以通过叶色调节花境的色彩。有的菊科花卉叶面密被银白色柔毛,以观叶为主,如 [银雾]小叶蜡菊、银羽菊蒿、银香菊、朝雾草、银叶菊等。[黄金苔藓]短舌匹菊黄绿色的叶色显得更为柔和明亮。[花豹]斑叶山柳菊蓝绿色的叶面上点缀紫红色斑点,是难得的斑叶品种。多年生作一、二年生栽培的柠檬汁系列金鸡菊不仅打破了传统金鸡菊开黄色花的特点,具有粉、橙、红等花色品种,而且配以亮绿色至浅黄色的茎叶,使植株整体色彩亮丽,辨识度高[5](图2)。

注:1.凤尾蓍;2.银羽菊蒿;3.[黄金苔藓]短舌匹菊;4.[花豹]斑叶山柳菊;5.[热带柠檬汁]金鸡菊。

2.2.2株高。 菊科花卉植株高度差异较大,在花境的立面设计中,通过高低错落的搭配可以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总体上是前低后高的原则,但这个原则不是恒定的,偶尔也可以将松散状的较高植物种植在中前部,这样可以令花境看起来更加错落有致[6]。

园区内花境中的菊科花卉株高从10 cm到2 m均有分布,其中一、二年生菊科花卉株高较低的种类偏多,如雏菊、小叶蜡菊、南非万寿菊等,适于种植在花境的前景或中景。多年生菊科花卉中植株高大的种类较多,如赛菊芋、斑茎泽兰、柳叶白菀、美国紫菀、[焰火]皱叶一枝黄花等,适于种植在花境的中后部,成为花境的背景,起到衬托作用(图3)。部分多年生菊科花卉花葶高而非花期时基生叶低,因此高度变化较大,如大金光菊在花期时株高可达1.5 m,基生叶高度只有30 cm左右,因此在花境中的位置比较灵活。部分种类的不同园艺品种高度也会有区别,如大滨菊的品种[阳光] ‘Sunny Side Up’花期株高约55 cm,矮生品种[新娘手捧花]‘Bridal Bouquet’ 则只有30 cm左右,分别适用于花境的中景和前景。

注:1.赛菊芋;2.斑茎泽兰;3.柳叶白菀;4.美国紫菀;5.[焰火]皱叶一枝黄花。

2.2.3花期。 园区内花境中菊科花卉的花期总体较长,可从3月持续到11月,春、夏、秋3季都有开花的种类(图4)。其中,花期集中在春季的以一、二年生菊科花卉为主。多年生菊科花卉往往在春季萌芽展叶,开花种类较少,大滨菊、蓍、红花除虫菊、大花金鸡菊、轮叶金鸡菊在春末夏初开放,部分品种秋季可开放二次花。[爵士舞]金鸡菊、大花天人菊等花期较长,可由5月持续到10月。花期在夏季和夏秋的多年生菊科花卉较多,如金光菊、松果菊属多在夏季盛开,部分品种可开放至秋季。大吴风草、柳叶白菀、大麻叶泽兰等可开放至11月,能够延长花境整体的观赏期。一、二年生菊科花卉从春到秋均有不同的种类开放,某些品种拥有持续开花的特性,如[无限阳光]向日葵作为首个多头向日葵品种,花期可长达3个月,部分品种在生长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则可3季开花,如[金蝴蝶]木茼蒿、[蓝色视野]藿香蓟、[金色达科他]堆心菊等(图5)。部分菊科花卉如赛菊芋属、金光菊属、紫菀属等植物花后及时修剪,可促进二次开花。

注:开花在3—5、6—8、9—11月的种类分别被归为春、夏、秋季花期,花期跨季节的种类在交叉部分表示。

注:1.[爵士舞]金鸡菊;2.大花天人菊;3.[无限阳光]向日葵;4.[金蝴蝶]木茼蒿与[蓝色视野]藿香蓟;5.[金色达科他]堆心菊。

2.2.4花序形态、质感等其他观赏特性。 除上述几方面观赏特性外,株型与花序是植物个体姿态的重要特征,也是与景观效果相关的重要因子[7]。菊科花卉的花序外部形态有所不同,在花境的立面设计中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如大滨菊、蓍、泽兰等花序为水平形,可形成水平方向的色块;掌叶橐吾、蛇鞭菊等花序为直线形,开花时形成明显的竖线条;芳香堆心菊、金槌花等花序为球形,可形成花境中的点状色彩,也很有观赏价值(图6)。菊科花卉的枝叶花果均有粗糙或细腻等不同的质感,质感的变化也赋予花境更丰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如苍白松果菊的舌状花细长下垂,飘逸灵动。麦秆菊的总苞片鲜艳且具有蜡质光泽,其花序可作干花。朝雾草的叶片如羽毛般纤细,柔软轻盈。串叶松香草的叶片肥大,独具风情。形态或质感别具风格的菊科花卉往往能够成为花境景观中的视觉焦点。

注:1.[阳光]大滨菊;2.蓍;3.掌叶橐吾;4. 蛇鞭菊;5.芳香堆心菊。

2.3 菊科植物花境基于菊科花卉种类和品种的多样性,2022年在园区中轴路南段西侧选择了面积约100 m2的地块,进行菊科专类植物花境的实践探索。花境名为“菊境汇芳”,共展示30余种(含品种)多姿多彩的菊科花卉,从春到秋,滨菊属、赛菊芋属、紫菀属、金光菊属、泽兰属等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菊科花卉次第开放(图7)。

图7 2022年菊科植物花境夏季、秋季照片

花境以多年生菊科花卉为主要植物材料,配以少量一、二年生菊科花卉和能够产生烘托作用的非菊科花卉。选择植株较为高大的[焰火]皱叶一枝黄花、大麻叶泽兰等作为暖色调的背景,大金光菊穿插于中后部,朦胧飘逸的观赏草点缀其间担当“配角”,有助于增加叶形丰富性,提升花境融合度[8];中景应用蓍、美国紫菀等菊科花卉形成稳定的水平向色块,并在其间点缀金槌花、大金光菊以及非菊科的溪荪、火炬花等不同花序形态的花卉,为花境增加色彩和竖向上的变化。前景则设计了[银公主]大滨菊、[耀眼]金鸡菊C.‘Bright Touch’等植株较低的花卉,与园路形成更好的过渡。溪荪在多年生菊科花卉开花较少的春季盛开,与金槌花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蜜蜂]鬼针草不仅花色艳丽,还有独特的蜂蜜甜香;[丹佛戴斯]金光菊花朵大而耀眼;[白花]大蛇鞭菊是难得的竖线条菊科花卉;高度重瓣的[妮可]荷兰菊,花色具有深浅变化的[日落]三脉紫菀,作为菊花重要亲本植物之一的银叶白花的毛华菊,都可凌寒开放至11月,为萧条的秋末花境绽放最后的色彩(图8)。花境展示了多种菊科花卉的群体美和个体美,并将持续引入新优品种,优化群落结构,力求达到更好的景观和科普效果。

注:1.金槌花与溪荪;2.[小蜜蜂]鬼针草;3.[丹佛戴斯]金光菊;4. [白花]大蛇鞭菊;5.[妮可]荷兰菊;6.毛华菊;7. [日落]三脉紫菀。

3 结论与讨论

3.1 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菊科花卉种类及在花境中的应用国家植物园(北园)花境中过去6年应用的50属71种菊科花卉是园区花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季节的色彩、立面、质感等方面都可为花境增加不同层次的观赏价值。多年生和一、二年生菊科花卉种类都比较丰富,品种多样,以观花为主,具有五彩缤纷的花色,少数品种也可观叶;具有高低错落的株高,可用于不同季节花境的前景、中景或背景,多年生菊科花卉植株较高的种类较多;在春、夏、秋均有不同花序形态和质感的菊科花卉盛开,春季开花的一、二年生菊科花卉种类较多。增加多年生菊科花卉的应用,可节约成本,营造群落更加稳定的长效花境景观,一、二年生菊科花卉的适当配置,则能为多年生植物开花较少的北方花境春季景观增色。

园区内花境中应用的园艺品种非常丰富,原产中国的菊科野生花卉在园林中应用不多,71种只有14种原产地包含中国,其余57种均为外来种。原产中国的菊科花卉原生境在低海拔地区或原产地分布范围较广的种类,如三脉紫菀、东风菜等13种,对城市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在园区内花境中仍可作为多年生栽培;而原产纬度、海拔较高的种类则对盛夏高温、多雨的适应能力较弱,通常不耐热,越夏较难,如蝶须,作一、二年生栽培。57个外来种则有20种在原产地为多年生,在园区内作一、二年生栽培。

3.2 建议加强菊科野生花卉展示北京地区具有丰富的菊科种质资源,在山坡草地、灌丛、林缘、林下、荒地、山谷湿地等各类生境中均有分布,据调查,北京市有菊科植物资源 105 属 260余种[9],其中不乏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菊科野生花卉长期生长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栽培管理相对粗放,也更能体现地域特色。菊科野生花卉中花朵较大或花序密集、花期长、植株较高的多年生宿根花卉,如刺儿菜、乳苣、三脉紫菀、小红菊等都可作为花境花卉使用[10]。蓝刺头Echinopsdavuricus的叶型、花色、花序形态都很特别,蚂蚱腿子Pertyadioica则是菊科中少见的春花落叶灌木,对于这类植物可以进行选育栽培,增强其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在花境中进行展示。野生菊科花卉资源的开发应以保护为前提,加强引种驯化与市场推广,通过不断的选育、栽培,使其对城市环境适应性更强,观赏性更好,为进一步大规模在园林中推广应用奠定基础[11-12]。

近年来花境可用的乡土植物资源越来越丰富。2022年园区内花境中应用了多种原产中国的菊科花卉,并对其物候进行持续地观测记录,如款冬Tussilagofarfara、狗舌草Tephroseriskirilowii、漏芦Rhaponticumuniflorum等。希望进一步开发利用菊科野生花卉,筛选更多园区内适生的种类,增加花境中菊科花卉的多样性,强化地方特色,并持续引入新优品种,充分考虑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观赏特性进行应用,使菊科花卉成为节约型花境中更重要的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菊科紫菀花境
萎软紫菀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合肥园林花境应用与配置探讨
北方园林花境设计创新与植物材料选择分析
菊科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浅析园林花境的应用与设计
菊科植物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菊科紫菀属3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花境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青岛崂山菊科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