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梅县区南口镇为例

2023-09-19 09:19莫雪菲谢正峰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梅县欠发达意愿

莫雪菲,谢正峰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梅州 514015)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设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耕地保护的任务越发艰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及交通网络构建正在不断的渗透其中,耕地作为农户生产、生活主要来源的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对于如今的农户而言,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城镇建设的相互作用影响下,耕地对于农户的生产、生活作用减弱,对耕地其他方面的价值期望功能的权重则不断增加。在当前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中,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直接实施者,其本身对于耕地保护的意愿及行为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耕地保护的效果。在加快构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梅州市已建设完成第一条高速铁路——“梅汕高铁”,高铁的开通加速了市内沿线城镇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南口镇上所设的梅州西站目前作为梅州近城区范围内唯一的站口,高铁站建设以来,当地的社会经济及农户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农户有了更优质的生活水平和更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选择,耕种土地不再是当地农户主要的生产方式。此外,梅州西站的建设带动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南口镇建设用地需求在未来将会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则会面临锐减的威胁,当地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1 文献综述

国外对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基于不同的国情,相比较中国而言,绝大多数西方国家人地关系没有那么紧张,国外学者研究耕地保护时更侧重于耕地生态保护问题与耕地非农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国外学者把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划分为两大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包括感知行为控制、情感因素、行为态度、道德责任感等[1];客观因素包括农户个人特质、资源禀赋(耕地面积、耕地所有权)、经济收入、相关政策等[2]。国内学者当前对耕地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构建、实施绩效及公众参与的行为研究[3-7]。 其中对于农户参与耕地保护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农户耕地利用行为的分析,梁流涛等[8]对经济发达地区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二是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研究,如周小平等[9]比较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研究;三是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如杨钢桥等[10]认为,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和农户农地流转的市场参与程度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都有影响。关于农户耕地保护行为,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实地研究,然而不同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瓶颈的制约因素不同,农户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征也存在很大差异。从现有文献来看,对欠发达的客家地区的农户耕地保护研究仍是一片空白。

2 调研区域及样本的统计分析

2.1 调研区域概况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梅州市中部。东邻大埔,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北接蕉岭;东北与福建省上杭、永定毗连,西北与平远接壤,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在广东省内属于典型的山区欠发达城市。全区总面积2 482.86 km2,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盆地、丘陵、山地分别占总面积的22.5%、55.4%和22.1%。 南口镇地处梅县区西南部,距梅县区人民政府12.8 km,辖区总面积262.5 km2,其中山林面积1.85万hm2、耕地面积2 400 hm2、城镇面积2.5 km2[11]。梅州西高铁站的开通让梅县区由一个普通的县区变成为出市、出省通道的“桥头堡”。同时梅县区将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南口镇为梅县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垦造水田、土地复垦及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的主要分布地,对全县粮食需求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耕地保护的重任。

此次调研遵循随机抽样原则,课题组于2021年4月在南口镇共计发放了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0份。调研采用“一对一”访谈+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人员为嘉应学院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并在调研前接受过调查研究的相关知识培训,可确保调研所得信息的准确性。

2.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调研样本中男性占比45.33%,女性占比54.67%,在目前南口镇地区的耕地耕作当中,女性的比例在逐渐增大。这一现象符合当前农村的基本特征,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照顾孩子的大多数为女性群体,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她们无法同时兼顾过多的工作事务,更倾向于在家附近做农活事务来平衡自身生活和生产的关系,这一类农户大部分大都以农业为主要职业。样本农户中职业为农业的占比最多,为40.00%,其次是以非农为主的兼业,约为31.33%。年龄为60岁以上的人群占比最大,约为48.67%。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城镇化建设和高铁建设推进的影响下,传统的生产、生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他们在寻找经济效益更加高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的以农业为基础寻找创新点,有的将目光直接转向了非农业。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年龄集中在60岁以上,这一人群外出务工的条件变得较为艰难,是农户在耕地保护方面的主力军。

从调查样本农户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的人群占比最大,为51.33%,其次为初中,占38.67%。农户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阶段,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导致农户对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知识欠缺,进一步影响了农户落实相关的耕地保护思想和措施。多数人家庭人口是7~10人,占50.00%;家庭中务农人口多数为2人及以下,约占90.00%;受调查者的家庭总收入多数为>8万~10万元,占46.67%,其次为10万元以上,占24.67%;农业收入多数为1万元以下,占81.33%;非农业收入多数为6万元以上,占68.00%。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家庭拥有耕地数量小于0.067 hm2,这与南方农村以山地、丘陵为主,导致人均耕地面积普遍较少有关。

3 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耕地保护意愿调查结果显示,96.7%的农户表达了愿意保护耕地的态度,从个人主观的角度来说农户对耕地保护的意愿比较强烈。农户与耕地的关系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在逐渐发生改变,但二者的联系仍有着长时间的习惯性积淀,这种联系对于目前仍在农村生活的当地农户来说,保留得更加完整、更加深厚。但就目前存在的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导致村内耕地闲置的突出问题,表明农户在耕地保护上大多数只停留在思想层面。面对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低、补偿难以保证落实、耕种收益低等现状,农民尽管意识上有强烈的保护意愿,但行动上却与之相悖。调查发现,48.67%的被调查农户年龄在60岁以上,90.00%的被调查农户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由于年龄和文化程度水平的限制,加上对现有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耕地产权存在认知程度不够和概念模糊混淆的情况,导致农户在耕地保护上多数停留在主观层面,难以具体落实到执行层面。

表1 样本基本特征

3.2 耕地保护意愿影响因素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研究欠发达地区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将农户是否愿意参与耕地保护作为因变量。结合当前耕地保护意愿的实践及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参考,将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农户个体情况,包括农户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与家庭收入、是否获得过补偿;家庭拥有耕地情况,如耕地数量与耕地质量;农户的认知及态度情况,包括对政策制度、产权、耕地保护重要性及现状等的认知及态度。具体变量选择及赋值见表2。

表2 模型变量选择及赋值

模型运行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检验,R2为0.59,表明该研究选择的模型呈现出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回归结果显示,众多自变量中,有3个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表3),分别是家庭总收入、非农业收入和耕地数量,均与因变量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农户个体情况及家庭耕地情况与农户的耕地保护意愿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一方面,农户家庭总收入越高,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从被调查农户的家庭收入结构可以看出,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较农业收入比重大,因此表现出家庭非农业收入越高农户的保护耕地意愿越强。对于农户而言,非农业收入越多则更有经济能力对耕地进行保护性投入,耕地保护意愿更加强烈。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农户首先必须保证其收入满足自己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后,才去关注耕地保护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家庭拥有耕地数量越多,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结合访谈调研发现农户只有对事关自身利益的事务才表现出较大的积极性,当其家庭拥有的耕地数量越多,越希望全社会都能积极投入到耕地保护工作当中。

表3 耕地保护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回归结果

4 结论

对梅县区南口镇农户展开的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铁站的开通,该区域城镇化建设在未来会得到加强,农用地非农化将会给该区域耕地保护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虽然城镇化建设不断渗入当地农户生产生活中,仍有96.7%的被调查农户表达了愿意保护耕地的态度,并且认为耕地保护有较好的前景。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意愿的因素主要来自农户的个体情况和家庭耕地情况。一方面,农户家庭总收入越高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烈,即使是欠发达地区农户的家庭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农业收入大;另一方面,家庭拥有耕地数量越多,其保护耕地的意愿越强。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户对于耕地保护工作对提高耕地收益有积极作用这一事实存在着共识,在事关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上表现出较大的热情。

猜你喜欢
梅县欠发达意愿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梅花知音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别让欠发达地区的新能源项目成摆设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欠发达地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