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茶产业集中度和比较优势评价与分析

2023-09-20 06:56冯海强潘明俭汤伟斌马军辉
中国茶叶 2023年9期
关键词:区位商

冯海强 潘明俭 汤伟斌 马军辉

摘要:茶产业是景宁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与丽水市其他县域茶产业存在明显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为综合研判景宁县茶产业发展集中程度和比较优势,文章采用区位商、集中系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分析2011—2021年丽水市各县茶产业数据,结果表明丽水市各县的茶产业集中度和比较优势差异明显,景宁县整体处于竞争的优势区,但距离规模领先的松阳县、遂昌县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提高产业竞争力。针对产业制约瓶颈,文章提出加强整体规划、队伍建设、品牌宣传、产业集聚、多元发展、抱团拓市等建议。

关键词:景宁县茶产业;区位商;集中系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

中图分类号:S571.1;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50(2023)09-53-9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Jingning County Tea Industry

FENG Haiqiang1, PAN Mingjian2, TANG Weibin2, MA Junhui3*

1. Zheji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Hangzhou 310020, China; 2. Jingning She Autonomous Coun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Jingning 323500, China; 3. Lishui City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 Tea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in Jingning county, and there is obviou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counties in tea industries in Lishui city.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study and judge the development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he tea industry in Jingning Coun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ea industry data of Lishui's counties from 2011 to 2021 by using location quotient,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scale advantage index, efficiency advantage index, aggregated advantage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tea industry among Lishui's counties. Jingning County was generally in the predominance area, but still have significant gap to Songyang county and Suichang county to improve. The tea industry in Jingning County still need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In view of the bottleneck of the industrial constraint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overall planning, team building, brand publicit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group expansion.

Keywords: Jingning county tea industry, location quotient, concentration coefficient, scale advantage index, efficiency advantage index, aggregated advantage index

景寧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也是浙江省茶叶的主要产区之一,先后获“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荣誉。景宁惠明茶生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名扬中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名茶评比中再获金奖,2004年、2009年蝉联两届浙江省十大名茶[1],是浙江卷曲类名优绿茶的代表之一。近年来,景宁县围绕“以茶强村、以茶富民,做好山上文章”,大力推进生态化种植、标准化加工、电商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使茶叶品质及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茶产业的经济、生态和文化功能不断拓展,茶产业已成为景宁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2022年,景宁全县茶树种植面积达4 973 hm2,其中采摘面积4 067 hm2,总产量达3 324.2 t,产值达5.3亿元,茶业相关人均收入达1.3万元。2020年景宁县发布《景宁畲族自治县促进惠明茶产业发展条例实施办法》,2023年又发布《景宁畲族自治县惠明茶产业振兴行动专项激励政策》,力争到2025年全县茶叶一产产值达10亿元,明显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丽水市茶产业的“排头兵”。

浙江不断推进茶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宏观到微观各层面优势区块,发展茶产业集群成为浙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2]。同时景宁茶产业与同在丽水市辖区的松阳、遂昌、缙云、龙泉等地的茶产业存在明显合作与竞争关系,分析丽水各县茶产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有助于了解景宁茶产业在丽水市的相对态势,对推动景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农业上多采用区位商、集中系数、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法等来衡量产业集中度[2-5],采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等来衡量产业比较效益[6-9]。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采用区位商、集中系数分析景宁与其他丽水市县域的茶产业集中度,采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来分析茶产业比较优势,并结合现有各县域茶产业发展情况和景宁茶产业发展制约因素的相关研究,提出进一步提升景宁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1  丽水市茶产业发展情况

丽水市属于浙江省4个茶叶优势区域中的浙南早茶产区[2],拥有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峰3 573座,是中国绿茶一类适生区。21世纪以来,丽水茶产业坚持不懈抓品种无性系良种化、品质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五优化”技术集成开发[10],推进精深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茶产业一跃成为丽水最具成长性的农业主导产业。丽水市是浙江省茶产业规模最大的地级市,2022年茶园面积4.2万hm2,茶叶产量5万t,茶叶产值(毛茶产值)55.7亿元,其中茶园面积、茶叶产量位居全省第一,产值位居全省第二,分别较2015年增长17%、56%、79%,为浙江省茶产业贡献了54%的面积增量、81%的产量增量、25%的产值增量,面积、产量增速居全省第一,是浙江省茶产业最具成长力的地级市;茶园每公顷产值达13万余元,茶农人均收入20 888元,初步实现了“以茶富农”。

丽水市9个县(市、区)均产茶(表1),其中松阳县是丽水第一产茶县,据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生产调度显示,其产量位全省各县市第三,与绍兴嵊州市(18 856 t)、金华武义县(18 780 t)差距极小,产值突破20亿元,在全省仅次于湖州安吉县(37.3亿元)。松阳县茶产业链条完整,具有全国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浙南茶叶市场,该市场约占全省茶叶市场交易量的1/2、交易额的1/4;具有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精深加工产业,也是丽水9个县(市、区)中精深加工产业唯一成规模化的县;其主体实力最强,全市86家中型以上茶企中,松阳县占72家;电商经济发达,2022年前3季度茶叶网络零售额达26.69亿元;茶业支撑产业发达,是浙江三大茶苗产区,规模茶机制造企业有6家[11]。

遂昌县是丽水市茶园面积第一县,规模在全省也名列前茅,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四。遂昌有区域公用品牌遂昌龙谷茶,在202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品牌价值达17.38亿元[12];丽水市第二大茶市浙江遂昌龙谷名茶市场的交易额超8亿元,基本满足遂昌名优茶的交易,但主体相对偏小,县内基本为小微企业。近年来,遂昌作为丽水市唯一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万亩茶园科创园”“大柘数字茶业创业园”“石练数字加工小微园”等园区为抓手发布电商奖励政策,引进数字化生产线,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生产与销售[13]。

龙泉市、景宁县、缙云县、莲都区4县(区)均为浙江省茶叶大县,是丽水茶产业的“第二梯队”,其中龙泉市、景宁县、缙云县的茶叶产值为5亿元左右。龙泉市主打龙泉红茶,是浙江少有的以特色茶类为主的强县,红茶产值在全省仅次于衢州开化县,占全县茶叶产值的56%;龙泉市引进诸多福建的红茶、乌龙茶适制品种,建立标准化基地1 533 hm2[14],为打造“浙江红茶之都”提供坚实基础。景宁县是传统名茶强县,茶园主要集中在鹤溪街道、澄照乡,育有景白1号、景白2号等特色白化茶树品种,主打品牌金奖惠明茶是全国唯一以金奖冠名的名茶;景宁县生态及民族特色鲜明,但产业链较为单一,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缺乏规模企业。缙云县近年来重点发展缙云黄茶产业,自主选育特色品种中黄2号,发展黄茶基地,打造千亩黄茶村,缙云黄茶已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植评估中,曾连续4年被评为最具溢价力品牌;具有一定龙头企业优势[15]。莲都区是丽水市的城区,是浙江茶叶每年最早开采的县域之一,茶园较为集中,其中大港头镇茶园占比超40%[16]。莲都区交通便利,但毛茶销售市场不健全,茶商中贩卖茶青较多;莲都雾峰品牌影响力较小,品牌附加值不高,同等面積下产值明显低于另外3县。

云和县、庆元县、青田县茶叶规模则相对较小,县主导农业产业均非茶产业。

2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2.1  区位商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是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模型,用来衡量某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水平[2-4],其计算公式如下。

考量数据的可取性和可比性后,式中LQi j指i地区j产业的LQ,E表示产值,本文j产业指茶产业(下同),Ei j指i县茶叶产值,Ei  指该县农业产值,Ej指丽水市茶叶产值,E指丽水市农业产值。LQ值越大表示专业化水平越高,LQ>1时表示专业化水平程度高、有集聚性。本文参照柴雪娟等[4]采用的LQ≥1.4代表已具有产业集群、1.0<LQ<1.4代表具备一定集聚性但还未形成产业集群的判断标准。

2.2  集中系数

集中系数(Coefficient of concentration,CC)用来衡量某地区某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5],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Ci j为i地区j产业(茶产业)的集中系数,E表示产值,Ei j、Ej与LQ中取值相同,Pi指i县常住人口,P为丽水市常住人口。CC>1时表示该地该产业地理集中程度相对较高,反之则相对较低,CC值越高,集中程度越高。

2.3  规模优势指数

规模优势指数(Scale advantage index,SAI)用来反映某地区某产业规模优势[6-9],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AIi j为i地区j产业(茶产业)规模优势指数,S表示面积,Si j指i县茶园面积,Si为i县农作物面积,Sj为丽水市茶园总面积,S为丽水市农作物总面积。SAI>1时表示具有规模相对优势,反之相对弱势,SAI值越高,优势越明显。

2.4  效率优势指数

效率优势指数(Efficiency advantage index,EAI)用来反映某地区某产业效率优势[6-9],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EAIi j为i地区j产业(茶产业)效率优势指数,Y表示产出效率,Y在一般农产品中常使用亩产量(1 亩≈667 m2)表示,而在茶产业中因不同茶类、不同生产周期产量差异极大,亩产值比亩产量更能准确反映单位面积上的产出效率,故本文Yi j指i县茶园亩产值,Yi  指i县农作物亩产值,Yj指丽水市茶园亩产值,Y指丽水市农作物亩产值,EAI的判断标准与SAI相同。

2.5  综合优势指数

综合优势指数(Aggregated advantage index,AAI),通过SAI和EAI的几何平均值来综合反映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6-9],其计算公式如下。

AAI的判断标准与SAI相同。

2.6  竞争态模型

王爽[3]在对山东省旅游产业的集聚性研究中,以LQ为x轴,LQ的增长率(P)为y轴,以(1,0)为临界值划分出优势区、潜力区、劣势区、实力区4个象限,可直观呈现各地发展的状态(图1)。本文5个指数均以1为判断值、指数数值为x轴、指数增长率为y轴构建竞争态模型。

2.7  数据来源说明

数据来源于2011—2021年浙江统计年鉴、丽水统计年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产业大脑,其中2011年、2016年常住人口统计因年鉴中未公布,故由当年生产总值除以常住人口生产均值计算得出。从数据必要性与结果参考价值考量,本文以5年为截点来进行数据分析(表2、表3)。

3  结果与分析

3.1  集中度评价

3.1.1  市域范围LQ分析

从市域范围分析丽水市各县(市、区)LQ(表4),发现2021年景宁县、松阳县、遂昌县的LQ>1,专业化水平程度较高,其中景宁县LQ值明显低于松阳县、遂昌县,这与两县巨大的茶产业规模和较长的产业链条有很大的关联。松阳县LQ值最高,集群优势明显,遂昌县LQ值接近2,也具集群优势。同时景宁县接近1.4临界值,即将形成产业集群,远高于同处“第二梯队”的龙泉市、缙云县、莲都区,主要是由于景宁县其他农业产业较为薄弱,仅相当于龙泉市的47.3%、缙云县的67.5%、莲都区的37.0%,景宁县茶产业在农业主导产业中地位更为凸显。因此景宁茶产业也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政府不仅制定了专门的发展条例,更是每年安排茶产业激励专项资金2 000万元(2023年增为3 000万元),政策力度在浙江省处于前列,带动了产业高速发展,LQ指数增速在丽水各县中同样较高。竞争态势分析结果(图2)表明,景宁县茶产业规模较大、增速较快,处于优势增长区。

3.1.2  市域范围CC分析

从市域范围分析丽水市各县(市、区)CC(表4),发现各县CC整体高于LQ,且大小順序基本一致,说明各县茶产业地理集中程度与专业化水平程度基本一致,且由于茶叶规模大的县域常住人口较少,茶产业在地理位置上表现的集中程度更高。特别是景宁县,作为丽水市中人口最少的县域,以只占全市4.4%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市9.7%的茶叶产值,2021年景宁县CC达到了2.20,茶产业地理集中度更为突出。但景宁茶产业仍以传统名优茶为主,产业链、价值链相对较短,同等人口的茶叶产值贡献率与松阳县、遂昌县相比仍有差距,CC也低于两县。在指数增速方面,2021年景宁县CC较2011年增加近20%,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原因除政策支持外,还与以景宁县为代表的丽水南部各县经济水平、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整体处于“走出去”态势有关,景宁县2011—2021年的常住人口仅增3.9%,远低于丽水市17.7%的平均水平。竞争态势分析结果(图3)表明,各县分布与LQ竞争态势相似,景宁县茶叶产值规模较高、单位常住人口茶产值贡献较大,处于竞争优势区。

3.2  比较优势评价

3.2.1  市域范围SAI分析

从市域范围分析丽水市各县(市、区)SAI(表5),除产业集中度较好的景宁县、松阳县、遂昌县具备规模优势,即面积维度上茶产业具相对竞争优势外,云和县虽然茶园面积不大,但因农作物面积为全市最小,茶园面积占比相对较高,所以也具备了规模优势。2021年景宁县茶产业的SAI为1.31,与LQ(1.37)接近,即从面积、产值2个维度来看,其规模相对优势相近;景宁县LQ从2011年的1.18增加至2016年的1.56,又于2021年回落至1.37,而SAI则从1.08稳定增加到1.31,呈现出产业高效带动茶农茶企扩大茶园种植的态势。同时景宁县从全方位扶持新茶园开发,如2020年发布的发展条例中,对发展良种新茶园、生态化管理、荒芜茶园垦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普惠性支持,充分调动了茶业主体种好茶、管好茶的热情。2011—2021年景宁县茶园面积发展迅速,从3 067 hm2增加至4 873 hm2,增幅达58.9%,比丽水市平均水平的30.2%高出近1倍。因此,2021年景宁县SAI比2011年增长21.30%,增速居丽水市第二,在SAI竞争态势中景宁县处于竞争优势区(图4)。此外,龙泉市茶园面积增幅高达80.8%,SAI值增幅达30.00%,虽然规模优势上仍较弱势,但其竞争态势表现出强劲的潜力,或将与景宁县茶产业产生招引茶资源、拓展新市场方面的竞争。

3.2.2  市域范围EAI分析

从市域范围分析丽水市各县(市、区)EAI(表5),丽水市9个县(市、区)分层明显,2021年景宁县、松阳县、遂昌县、龙泉市、缙云县的EAI>1,其他4县的EAI<0.5,主要是各地茶园单产差别明显,景宁县、松阳县、遂昌县、龙泉市、缙云县的农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以成品干茶交易为主,茶园亩产值均为6 900元以上,其中松阳县、遂昌县则超万元,其他4县或以茶青交易为主,或规模较小,茶园亩产值均为4 500元以下。此外,景宁县在具有效益优势的5县中优势较弱且呈下降态势,主要是在产业高效益带动面积增加后,还有许多产业的不足之处未能及时补足,如“惠明”品牌在2023年前为公司所有,制约了区域公用品牌做大影响力;茶叶终端消费市场营销形式单一,外地市场开拓成效不足,制约了产品的市场议价能力;茶叶主体生产经营规模小,没有中型以上生产主体,带动力不足,产品体系单薄,产业链条较短,制约了产业化程度的提升。通过分析竞争态势(图5),景宁县处于实力区。

3.2.3  市域范围AAI分析

综合SAI和EAI得出AAI(表5),景宁县茶产业规模优势明显,有一定效益优势,综合优势突出,在丽水市9县(市、区)中位居第三。通过分析竞争态势(图6),景宁县处于优势区,指数与增速略低于同一区的遂昌县。

4  小结与展望

4.1  小结

4.1.1  景宁县茶产业优势推动规模指数突出

景宁县茶产业政策优势突出,制定了实施办法、激励政策及操作细则,并每年安排2 000万元作为茶产业发展资金,整合1 500万~2 800万元的专项资金,加快了高标准茶园、茶厂的建设,让广大茶企茶农得到实惠,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产值屡创新高。景宁县茶行业管理优势突出,设立了茶产业发展中心,有正高级职称专家在内的茶叶干部10余人,建立了茶叶包装服务中心,实行产品标准、形象标识、评审定级、集中包装、价格体系的“五统一”,设计制作了统一包装,干部队伍与行业管理水平居全省前列,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景宁惠明茶历史文化优势突出,景宁县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惠明茶源于惠明禅师,后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和金质大奖章的殊荣,被赞为“金奖冠名,唯有惠明”,后有上海静安寺投资11亿元建设惠明禅茶产业园,续写金奖惠明茶的辉煌,赋予了惠明茶独特鲜明的禅茶文化、民族文化、金奖文化。景宁惠明茶产品品质优势突出,具“兰香果韵”的品质特点,景宁县是长三角地区海拔千米以上高山最多的县之一,这也是发展惠明茶的最大根基所在。因此景宁县的3个规模化指数LQ、CC、SAI,即在产值、人口、面积3个维度的竞争优势上表现突出,均居于优势区(表6)。

4.1.2  景宁县茶产业短板制约导致效益指数不高

景宁县区位优势不强,交通条件相对较弱,常住人口少,县内消费有限,惠明茶品牌影响力小,销售渠道窄,产业化程度低,茶产业链短,使得景宁县茶园单产较低,在具有效益优势的5县中效率优势最弱,处于实力区。

4.1.3  景宁茶产业整体优势明显且不断增强

景宁茶产业综合优势指数位居丽水市第三,处于竞争优势区。在产业总量上,与松阳县、遂昌县相距较远,短时间内无赶超迹象。在综合优势增速上,景宁县增速低于体量相近的龙泉市,在招引茶资源、拓展新市场方面可能产生竞争,在综合优势方面存在被赶超的可能。

4.2  展望

近年来,景宁县茶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松阳县、遂昌县的规模差距较大,比较优势增长尚不显著,还需进一步发挥优势、补足短板、提质增效,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针对这些产业制约瓶颈,建议一要加强整体规划,以3年或5年为周期,定期制定景宁县茶产业发展规划和品质提升、品牌营销等行动计划;二要加强对管理、经营、工匠3支队伍的建设,健全县、乡两级茶叶技术员配置,加强“农创客”“新农人”“直播达人”的培养,持续开展斗茶大赛和加工培训、评茶培训、茶艺培训等技术培训;三要持续擦亮惠明茶品牌,进一步提炼品牌形象,强化品牌宣传,扩大品牌传播,以文化为魂、以品质为基,做强惠明茶区域公用品牌,同时鼓励龙头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打造企业知名品牌,鼓励制茶大师以独特工艺和品质创建个性化品牌,构建“区域+龙头+个性化”品牌体系;四要推进茶产业集聚发展,以景宁县茶产业创业园创建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和现代化茶厂建设,加快打造茶产业特色优势区;五要推進茶产业多元化发展,跟随消费市场热点和年轻群体喜好,坚持以名优绿茶为主导,积极推动红茶、白茶等多茶类协同发展,推动冷泡茶、新茶饮等多产品共同开发;六要持续抱团开拓市场,广泛调研、科学研判,确定景宁茶叶重点消费城市,持续布局销售网点,开展宣传推介,持续探索电商直播,拓展线上市场。

参考文献

[1] 潘慕华, 刘建平, 吴星星, 等. 景宁茶产业提质增效路径探析[J]. 茶叶, 2019, 45(4): 221-223.

[2] 冯海强, 俞丹旦. 浙江省茶产业集群的评价与分析[J]. 茶叶, 2022, 48(3): 140-144.

[3] 王爽. 内循环视角下山东省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究[J]. 市场周刊, 2021, 34(7): 45-47, 72.

[4] 柴雪娟, 欧阳丹妮, 陈凌文. 福建茶产业集群的识别与分析[J]. 中国茶叶, 2022, 44(1): 30-36.

[5] 孙源, 袁媛, 王聪聪, 等. 河北省梨产业集聚度分析与评价[J]. 河北农业科学, 2021, 25(5): 23-25.

[6] 雷波, 唐江云, 向平, 等. 四川农产品比较优势综合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 282-290.

[7] 陈春燕, 杜兴端, 熊鹰, 等.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评估四川茶叶产业的竞争力[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 44(2): 199-202.

[8] 董照锋. 我国茶叶产业国内竞争力分析[J]. 茶叶通讯, 2017, 44(2): 44-48.

[9] 周林荣, 关晓溪, 张新. 基于比较优势指数法的贵州省区域茶叶产业发展形势与竞争力分析[J]. 茶叶通讯, 2020, 47(1): 128-134.

[10] 潘建义, 张国平, 马军辉. 新世纪丽水茶产业发展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 中国茶叶, 2016, 38(5): 26-29.

[11] 叶火香, 刘林敏. 松阳茶产业“十二五”成就及“十三五”展望[J]. 中国茶叶加工, 2016(4): 12-16.

[12] 胡晓云, 魏春丽, 李彦雯, 等. 2023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 中国茶叶, 2023, 45(6): 26-38.

[13] 夏益民. 遂昌县茶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茶叶, 2021, 47(4): 226-229.

[14] 周慧敏. 龙泉特色茶产业发展的成效与措施[J]. 中国农业信息, 2015(10): 127-128.

[15] 陈建兴, 吴伟昉, 陈红英, 等. 缙云黄茶产业发展现状与提升思路[J]. 中国茶叶, 2019, 41(8): 49-51.

[16] 马军辉, 葛国平, 钟海东. 丽水莲都区大港头镇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中国茶叶, 2022, 44(2): 68-71.

猜你喜欢
区位商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华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成效评价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视角下的海南物流需求初探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时空耦合视角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的演变模式研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区域专业化及空间变化过程分析
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群识别与特征分析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