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事景中 方能叙其人

2023-09-22 20:23李琴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李琴

摘 要 写人,是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核心主题之一,考查的是学生对人物言行的观察和刻画能力。文章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课堂教学为例,从“人在人物关系中”“人在事中”“人在日常生活情景中”等方面,探讨记叙文中人物写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记叙文 人物写作 写作教学

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不论是写事写景,还是写物,都与人物刻画息息相关。“抓住人物的特征”是这些文体写作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核心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以“写人要抓住特点”为单元主题。写人抓住特点,才能有效避免人物写作脸谱化、人物精神特征同质化、人物思想空洞化等问题。实际上,“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思路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优点。下文将从“人在人物关系中”“人在事件中”“人在日常生活情景中”这三个思路,谈谈“抓住人物特点”的写作教学策略。

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往往在接人待物中反映出来。一个人物的特点,往往也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展现出来的。实际上,在人物写作教学中,表现“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正是刻画人物行为特征的重要策略。刻画主人公与他人的交往,避免作文空洞无物。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鲁迅对私塾先生的刻画,主要着力点并非人物的经历、人物的喜怒哀乐、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先生”与“學生”的关系。例如文中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但鲁迅并没有通过大量的言行刻画“先生”严厉的特点,而是重点描写“严厉的先生与调皮的学生”之间的关系。如文中写道:“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这种矛盾关系的幽默表达,一方面呼应了前文,将“最严厉的先生”这一人物的行为特征刻画了出来,另一方面还造成了一种意料之外的转折效果——先生的严厉,不是通过戒尺、罚跪来表达,而是罚读书。这种反差精准地刻画了一个对学生们殷殷期待的“渊博的宿儒”的人物形象。可见,当我们说“写人抓住人物特点”的时候,并不是仅仅将目光局限在主人公的身上,也可以写主人公与他人的关系,这样人物的特征才会更明显、更真实。

二、在事件中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人,并非孤立的存在。刻画一个人,也不可能只就人这个本体去展开。只有将人置于一件或几件事情中,人物形象才鲜活起来,人物特征才鲜明起来。因此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尤其在“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教学中,坚持“人在事中”是刻画人物主要特点的有效策略。

其一,通过人在事中刻画人物主要的精神品格。一个人之所以被人爱戴,之所以值得人们书写并广而传之,是因其内在的精神品格。因而通过事件表达人物的主要精神品格是写人的重中之重。如在七年级上册的《植树的牧羊人》中,作者正是通过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在荒原上植树这一事件,刻画出了一个对世界、对社会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人物形象。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言,“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通过人物在事件中的行为、态度,表现人物的品格,在某种程度上看,胜过长篇累牍的空洞论述。

其二,通过人在事中刻画人物的成长过程。要写出一个活灵活现、特征鲜明的人物,需要从“静态”描写到“动态”描写,即要写人物在事件中的成长变化。这样,人物刻画才是丰满的,能引起共鸣的,才能避免初中学生的人物形象刻画“脸谱化”。以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作者正是通过“我”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叙述了胆怯的“我”蜕化为一个“自信”的“我”的历程。显然,在这里人物的心理是动态的,是随着事件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初中人物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人物描写放入事件中,通过事件的推动表达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心理情感等,让人物更立体、更鲜活。

三、在日常情景中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

当下,初中学生写作文总习惯将人物置于宏大叙事中,以提升作文的思想高度,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仅是为了主题升华而升华,不免会出现内容空洞的现象。对此,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教师不妨引导学生从“所见”“所闻”“所感”“所交往”的身边人物去入手,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具备真实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去引导。

第一,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抓住人物的情感特点。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作者并未将父亲置身于宏大叙事中进行刻画,而讲述了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上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跨过铁路爬上月台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从平凡生活中刻画了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将父亲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以日常生活中最真切的情感体验来刻画最真实的人物形象。

第二,通过日常生活情景,抓住人物的语言特点。语言,是人物较为明显的特点之一。但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并非特殊情况下的言行,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因此,当要刻画一个人的语言特征时,应观察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方式。如鲁迅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时写道:“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正是这个“总是”突出了孔乙己日常的说话方式,鲜明刻画了孔乙己这一被科举毒害的迂腐、不知上进的知识分子形象。事实上,通过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说话特点表达人物特征乃至时代背景的作品不在少数。如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司马徽不管消息好坏,都常把“好”挂在嘴边,因而被称为“好好先生”。实际上,水镜先生不管任何情况都说“好”有着很深的社会隐喻:司马徽所隐居的荆襄之地在“三国”之间,今天属曹操,明天属刘备,可能后天又归孙权管辖。如果今天夸了曹操,说了刘备坏话,明天可能就无处容身。这里刻画的不仅是水镜先生,更是三国时期时局动荡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可见,初中学生在刻画人物时,不一定要写英雄人物,不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场景,只通过刻画日常生活中人物的言语,亦能够鲜明表达人物特征,亦能够表达更深刻的思想。

人物写作是初中记叙文写作的核心内容。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人与人的关系、人如何处事、日常生活情景等方面去观察,抓住人物特点,刻画出有生气的、丰富的、立体的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记叙文写作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记叙文阅读专练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