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
——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2023-09-27 10:54赵彦华阎玉芹邢宏宇路来骁
科教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幕墙门窗卓越

赵彦华,阎玉芹,邢宏宇,孙 捷,路来骁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1)

目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而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深刻地指出, “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2]面对 “两个大局” 交织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高等教育迫切需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工程师,尤其是培养造就大批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卓越工程师,这对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助力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支撑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3]。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卓越人才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4-5]: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教学和科研脱节,课堂教学缺乏面向工程实际的教学内容。这些问题让卓越人才培养效果大打折扣,导致其创新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不够、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是导致卓越人才培养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校企协同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卓越工程师人才是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素质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所在[6]。

面对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变革与新经济形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山东建筑大学(以下简称 “我校” )于2002 年在国内全日制本科高校中首创建筑门窗与幕墙专业方向,并于2016 年开始在机电工程学院的建筑门窗与幕墙专业方向开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目前培养了7 届卓越工程师共380 余人,其中已毕业学生200余人。在多年来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进程中,为了突破企业参与度不足、卓越人才培养效果打折扣等瓶颈问题,山东建筑大学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建筑门窗与幕墙方向为示范,探索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企业深度参与的产、学、研、教融合的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全方位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1 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夯实培养创新型卓越人才的基础

立足于我校 “建筑” 大学的学科优势以及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深厚的建筑门窗与幕墙行业背景优势,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 “全面发展观、人人成才观、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培养观” 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行业需求相结合,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构建 “一个基础、四个加强” 的理论教学模块,夯实基础,突出课程体系设置的 “应用性” 和 “创新性” 。加大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建立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块。在专业课学习和工程实践阶段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主动创新能力,推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建筑门窗与幕墙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全过程,融入培养各环节,构建了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科创素质主动提升的主干专业课教学体系。与时俱进创新知识体系、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如图1 所示),推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努力为每一位卓越工程师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养成提供多样化的机会和充分的条件。

图1 建筑门窗与幕墙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1.2 深化专业教师―工程师双向交流,为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保障

山东建筑大学精准把握建筑门窗与幕墙行业的特点,扩展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 的方式,搭建校企双向人才培养培训平台。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 “走出去” ,派出骨干教师参加行业活动,发表主题演讲,培训企业技术人员,提升企业人员整体理论水平,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专业教师先后受邀参加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幕墙学术委员会建筑与幕墙创新设计高峰论坛、门窗工匠大讲堂、中国系统门窗紫金峰会等活动,围绕校企深度融合建筑门窗与幕墙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了多次主题报告,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根据创新型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 “请进来” ,聘请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塑料门窗及装饰制品分会会长易序彪等行业协会专家为我校客座教授,聘请行业内的著名专家和大型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理论教学授课、实践教学指导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解决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可掌握国内外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让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即实践中最实用、最新的技术,为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夯实了基础。

我校提出并实践了 “一体两责三延伸” 的协同创新与协同育人并重的平台建设方案,突破了创新实践资源数量不足的瓶颈,并强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 “市场、机制、团队、服务” 的新理念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与产业界共建、共享高层次人才,形成 “高水平平台集聚高层次队伍、队伍的高层次提升平台的水平、二者促进教学组织的丰富与创新” 的良性循环。建立了 “进企业―进项目―进岗位” 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长效机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紧密融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为能力递进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保障。

1.3 结合校企深度合作出版专业教材,为人才培养提供深度与广度兼备的知识保障

教材是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对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建筑门窗与幕墙行业起步晚,行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是从土木、建筑和机械类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系统的高水平专业教材的支撑。山东建筑大学建筑门窗与幕墙专业方向教学团队深耕建筑门窗与幕墙行业多年,先后与江苏沪港装饰有限公司、亚萨合莱国强(山东)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等行业内知名企业开展了深度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了多项建筑门窗与幕墙设计、安装等环节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将科研实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和专业特色融入教材,编写出版了《铝合金门窗》《建筑幕墙技术》等专业书籍,填补了国内相关专业领域教材的空白,奠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材基础,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深度与广度兼备的知识保障。专业教材同时被西安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等高等院校选用,并被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上百所院校的图书馆馆藏,累计销售22000 余册。

1.4 推动专业产业联动,开展以科创为基础的创新能力主动提升培养实践

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早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7]。对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人才而言,强化其科技创新能力对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科创竞赛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为此,我校强化专业与产业联动,构建 “项目驱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的实践育人培养模式,以 “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平台,强化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以企业项目为载体,聚焦需求,主动实践,联合企业在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设置了 “国强五金主题专项” 赛道,使实践项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开阔学生的工程视野,进而达到以匠心涵养技能、提升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目的。基于此培养的卓越人才其科创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近五年,获 “挑战杯” 山东省赛、山东省大学生创客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奖励人数超过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1.5 基于深度沟通机制构建 “三位一体” 实践计划,为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我校与业内知名企业建立深度沟通机制,通过共建共享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同制订实践能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 “三位一体” 的建筑门窗与幕墙创新型人才实践计划,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提供支撑,并实现互利共赢。相关措施包括:

①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大学生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工程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也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证。为此,学校与北京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协作建立了覆盖建筑门窗与幕墙上中下游各环节的 “学习工厂式” 工程实践环境,在门窗、幕墙企业配置了技术新、功能全的大学生实习基地,支撑基于工程实际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②共建产学研基地。产学研基地有利于企业和学校共享资源和技术,能帮助企业克服瓶颈、实现技术突破,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而实现产业发展反哺教育教学,将最先进的行业技术和最前沿的行业动态引入教学环节。为此,我校先后与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产学研基地,将高校理论技术水平的优势与行业内龙头企业成果转化的优势充分融合,有效促进了企业关键技术的协同研究与开发、促进了行业技术的提升,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坚实的行业案例保证。

③设立企业奖学金。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校先后与嘉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好博窗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设立了 “嘉人励志奖学金” “HOPO 好博奖学金” ,在激励优秀人才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其社会责任感。

2 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与精度,突破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育各环节的关键问题

经过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我校实现了企业深度参与到建筑门窗与幕墙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中,包括制订及优化培养方案、开展基于实际工程案例的研究性教学、基于实际工程环境的实习实训、基于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科创竞赛及毕业设计、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等,有效解决了创新型卓越工程师能力提升各环节的关键问题。已毕业卓越人才的就业去向包括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北京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沈阳远大企业集团等行业内头部企业,均已成长为企业的新生代中坚力量。

①面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目标及区域经济发展对建筑门窗与幕墙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我校建立了 “广适应、多元化” 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融合课程思政的系统综合教学改革,解决了专业人才培养及实践能力需求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协调与适应的问题。

②为适应创新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课程组依托产学研成果编写了具有先进设计理念和翔实工程案例的专业化教材,同时开展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双向交流,解决了以行业标准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知识体系、教材配套及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③创新实践能力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核心,仅靠校内资源难以满足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我校通过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构建了 “三位一体” 的企业全程深度参与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地方院校实践教学资源难以支撑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3 结语

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维护产业安全、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具备优秀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山东建筑大学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痛点及瓶颈问题,通过有效提升卓越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社会责任感,构建了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企业深度参与的 “三位一体” 的建筑门窗与幕墙专业产学研教用融合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体系,为建筑类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案例参考,对其他兄弟院校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也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幕墙门窗卓越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节能技术在高层建筑幕墙工程中的应用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