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逃犯”

2023-09-28 11:38相溶
大学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时光倒流理想作业

相溶

一个高三每天雷打不动5:30起床学习,脑子里但凡有一点余地,都巴不得用考点和易错点塞满的学生,从没想过自己会在本地读大学。她更没想过自己会读汉语言文学或历史以外的专业,毕竟每次考试她的语文、历史总是遥遥领先。她早就打定主意,一定要在这些专业深耕,最好能念到博士,这个人就是我。

躺平万岁

2019年6月7日,在需要严格把控时间的高考数学前,我居然忘了戴上眼镜!因为看不清时间,我情绪崩溃,数学涂错答题卡,高考总分尴尬地卡在了本省985院校的那一档。

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和父母争执不下,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提前批遵从父母意愿,填省内某师范院校的王牌专业,往年此专业在省内收分排名高于我当时总分的省排名,属于“冲一冲”范畴,大概率是上不了的。本科一批次遵从我的意愿,填本省985院校的人文科学实验班,不出意外的话,大学4年我虽不能在理想学校度过,却仍可以就读喜欢的专业。

但现实不出意外地出意外了,我很“不幸”地被提前批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录取。这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心理学,也是我未曾想过的专业。而且,因为是公费师范生,读完本科后我需要定向就业。这一眼望到头的前途和陌生的专业,于我简直是死亡判决书,它将我寒窗10余年的骄傲和努力、将我自视坚不可摧的理想碾成齑粉后,塞给我一张潦草的大红纸皮,以此搪塞我那被扼杀在襁褓中的理想。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仍坚持高中时代的三点一线,不过这三点变为床、饭桌和厕所,抱着手机打游戏、追剧、看网络小说成了我逃避现实的止痛剂,我彻底躺平了,浑浑噩噩持续到了8月中旬。

之所以只持续到8月中旬,并不是我痛定思痛,而是混乱的作息和极度焦虑让我的身体不堪其扰,头发一把一把狂掉,3年不见的荨麻疹又找上门来,全身上下被奇痒无比的红疹侵袭,假期剩下的半个月,我一直在求医问药中度过。

胡思乱想

该怎么形容初到大学校园的我呢?别人满怀憧憬地踏入大学校园时,我则心如死灰拖着塞满药的行李箱匆匆步入校园,不愿看校门口刺眼的校名一眼。别人踊跃竞选班干部和学生会干事时,我缩在宿舍狭窄的铁床上捂着被子悄悄流泪。

初入大学,我逃避现实的方式变成了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胡思乱想,包括三类:怨天尤人、时光倒流和义愤填膺。怨天尤人的重点为细数曾经的光辉事迹,以“我真的好倒霉”收尾。随后会不受控制地假设时光倒流,要是我高考没有忘记戴眼镜,要是我填志愿一意孤行一些……甚至要是我高考那几天多打个喷嚏,根据蝴蝶效应,我就应该已经入读梦校的理想专业。在不得不面对学校的大澡堂、写着高等数学作业时,我内心升起一股无名怒火,不断发问:我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为什么要学这门理科专业?

当然,如此强迫化的重复思考并非全无益处,在经历一月有余的胡思乱想后,我的思绪开始和理想再次绑定,试图通过转专业做些扭转,但很快就因为我定向就业的特殊性搁浅了。我也曾思考过复读,但身体確实不太抗造,这条路也被否决。

思想挣扎的结果让我意识到现状似乎无从改变,但我仍对镌刻在心底3年有余的理想怀有执念。我会在图书馆古代文学或历史典籍的书架下写心理学的作业,写作业的间隙拿起晦涩难懂的古汉语博士论文一页一页地啃,作为对我那被迫分道扬镳的理想和骄傲的挽留。

处于逃避现实状态的我,没有参选任何班委和学生会,除去课业,没有各种活动打扰我和“我的理想”共处,在学习心理学和安静读书这份微妙的平衡中,我的情绪逐渐平稳,“怨天尤人、时光倒流、义愤填膺”胡思乱想三部曲出现的频率变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借助心理学专业胡思乱想。在书本里一行行文字的效应里,我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对高中时期的理想念念不忘,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被分开的眷侣,外在的阻碍力量越大,越是想挟持心中的理想同现实争个头破血流。还明白了兴趣的层级,我之所以能够对理想描上一层美妙滤镜,是因为我和它尚未知根知底,将兴趣和终身的职业、价值观绑定势必付出大量时间和努力深度学习,我还想通了兴趣并非一定要成为职业。

大半年安安静静地学习和深度胡思乱想,竟让我满载而归。大一结束后,我的学业成绩第一,拉开专业第二名1分有余,终于在几乎没有任何额外加分的情况下摘得国家奖学金。“此身此地好像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差劲?”这是我在看到名单时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遗忘过去

但外部的嘉奖并不代表着我的逃避期终结,它会在我遇到一星半点不顺时卷土重来。大二的专业课比大一更加繁重,涉及更多统计学和生物学知识,小组作业难度更高,需要编制完整量表。我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成员们疯狂输出着量表制定的步骤,而我当时连概念都没弄透彻,完全被拖着走,在组员进行头脑风暴时的我,是个十足的局外人,能听懂的只有任务分配和大家课间休息时的闲聊。听到大家调侃怎么选了现在的专业时,我发现比我“惨”的大有人在:同学1放弃top3学校正是为了定向就业,同学2高考理综直逼290,结果提前批志愿填错了。

课后,我看着殷商甲骨似的统计符号,曾经的傲气荡然无存,脑子里浮现的全是成员们在讨论时敏捷地吊打我的思维,和闲聊时无意聊到的比惨话题。原来我们专业也是卧虎藏龙,原来许多人都是丢掉过去,来到的这里。

我为什么不尝试一下丢掉过去呢?心底有个声音提醒我。是啊,我的很大一部分痛苦都来自于把“曾经”紧攥于手,难以遗忘自己曾经是个热爱文科渴望学文的“天赋选手”身份,也难以遗忘自己曾经的优秀。既然我总是对文科耿耿于怀,那我就不断暗示自己“我是个理科很好的文科生”,顺便想想当年写理化试卷时行云流水的场景,我在心底默念:“从前的优秀是真的,但以后会更优秀。”

如果把我自己比作一个杯子,那我这个杯子盛满了名为“曾经”的过期饮料,再不倒掉清理,只会连同杯子一起散发出阵阵浊气,成为废弃物。忘掉过去,是把“曾经”的一切从杯中倒出,盛上有利于我如今解决问题的想法。这么一个轻松的“倒水再添水”的过程,让我曾经觉得无从下手的小组作业竟也变成了可以三下五除二解决的小case,怀揣着“我是理科学霸”的暗示,在遇到思路停滞时,“空杯”状态的我终于不抵触在B站上搜查操作方法,虚心请教小组同学。原来,症结所在的从来不是统计学,不是小组作业,而是停留在过去的自己和乱成一团的心神。这次“遗忘”给我立下的功劳,让我在整个大学的专业学习,甚至做科研都受益匪浅。每当我再次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时,每当我对过去的耿耿于怀再次浮出水面时,“倒水再添水”的遗忘大法便即刻救我于水火,不停地对自己默念有利于解决当下问题的暗示,告诉自己“我的学习能力强,无论什么都是互通的,学专业做科研也都能做好”,反复的暗示让我能够相信自己拥有处理好当前任务的能力。

回望大学的“逃避”生涯,我也算是个成功的“逃犯”了。如热播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的剧名所言,如果面对现状太难的话,还是别着急于勉强自己,先悄悄逃避一下吧。

责任编辑:刁雅琴

猜你喜欢
时光倒流理想作业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时光倒流
被谋杀的爱情等
时光倒流你将怎么活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