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楼互助群:我们的小社区

2023-09-28 11:38高楠龚亦婷李牧羊
大学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宿舍楼求助者群里

高楠 龚亦婷 李牧羊

近两年来,人大校园内出现了多个以宿舍楼为单位的互助式微信群。这些群由同一栋楼的学生自发建立并运行,功能包括拼单、出售闲置物品、代取外卖或快递、寻找“饭搭子”等,为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从7个人到500人

2021年10月30日,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李子朝加入了一个名为“蜜雪冰城拼单群”的微信群,成为该群的第七名成员。这就是如今的“品六限定 有求必应群”(以下简称“品六互助群”)的前身。

商学院2021级本科生唐冰坦言,她创建“品六互助群”的初衷是想买“蜜雪冰城”饮品,但无法凑足外卖起送费。通过发朋友圈询问,她发现不少同学也有同样的苦恼,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后来,因为唐冰很喜欢在群里发起求助或讨论,加之群成员的热心与健谈,群内的拼单“版图”逐渐扩展至各种美食,又增加了其他方面的生活互助。

随着群功能渐趋多元化,唐冰开始根据大家的重点需求,对部分业务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例如,规定代取快递和外卖的起步价统一为2元,再根据物品的大小、重量以及天气情况等进行阶梯价格设置。唐冰甚至还运营过一段时间的打印业务,为那些在打印店关门时段有打印需求的同学提供服务。

不过,李子朝回忆,互助群的“宿舍”属性是在运行过程中渐渐明晰的。同性别为群成员带来天然的亲近感,舍友间的调侃又活跃了群氛围,增强了大家的情感联结。而“知行五楼互助群”(以下简称“知五互助群”)群主何怡表示,她于2021年初建群时,就确定了“面向知五”的定位。“东风六楼 万事不愁群”(以下简称“东六互助群”)则是在2022级新生入学前夕建立,目的是让新生们相互有个照应。

现在,知五互助群已经满员,品六、东六互助群也均建立了新的群。群成员互通有无,用彼此的信任与善意,构筑起大学校园生活里一方独特的社群空间。

从“利己”到共建

“谁有暖宝宝,求购。”晚上11点,一条求助信息出现在知五互助群中。群里立刻有同学给予了回应,将一大包免费的暖宝宝送到了求助者的寝室。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宿舍楼互助群中都不鲜见。正如东六互助群管理员之一、明德书院2022级本科生赵小花所言,每个人都会遇到临时性或紧急性的需求,而宿舍楼互助群正好能够为此搭建起一个及时沟通的平台。

2023年3月30日下午,有同学在知五互助群里提醒大家,一勺池附近路面较滑,骑车经过时要多加注意。这条暖心的消息给文学院2020级本科生林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看来,宿舍楼互助群对于传递实时的校园资讯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求必应”和“即时交流”的背后,善意的暖流也在求助者和帮助者之间双向流通。曾有一名同学在征得宿管阿姨同意后,于东六宿舍楼的会客间放置了书写板和糖果。她通过互助群求助,希望大家能为她的舍友写下一些生日祝福。当新闻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米来到书写板前时,她发现上面已出现了许多留言。后来,求助者还将此剪辑成视频发到了群里,这让陈米感到温暖。

此外,宿舍楼互助群内的日常闲聊,也能让大家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与解压。历史学院2020级本科生杨淮说,知二互助群内各种有趣的消息是他的快乐来源。唐冰也表示,期末季來临时,大家会聚在品六互助群内畅聊如何缓解压力。虽然她们中的很多人原本并不相识,但那种共同营造的其乐融融的氛围让唐冰一直记忆犹新。

回顾品六互助群两年多的发展历程,唐冰感叹道:“大家并未停留于‘利己’的目的。许多时候,我都能感受到他们是真正关心和参与的。”制定旅游攻略、分享甜蜜恋爱故事、主动联系商家开拓美食群聊……自发的行为越来越多,使宿舍楼互助群从单纯的功能性社群,开始向李子朝所说的“一个可以进行精神交流的半公共空间”伸出触角。

信任与爱共行

宿舍楼互助群也在其他一些高校里散发光热。如华南理工大学的“C3姐妹淘”“C3快乐星球”微信互助群、武汉大学的枫园14舍QQ互助群等。

虽然目前宿舍楼互助群总体呈现出一种自由生长的态势,但它们的平稳运转离不开群主和群成员的共同努力。何怡会把在知五互助群里发布小广告的人员清除出群;赵小花和其他几位群管理员则会置顶重要、紧急的消息,也会及时达成一群和二群的互通,推动问题得到高效解决。

不过,集体生活的环境中,一些矛盾摩擦难以避免。如洗衣机内的衣物长时间未被取走,某宿舍声音过大影响他人休息等,此时大家一般会在互助群内以讨论的方式化解矛盾。“但偶尔双方都有合理化的需求,这时可能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包容一点。”赵小花说。

其实,在宿舍楼互助群出现以前,人大校园内已有二手群、拼单群、问卷群等多种具有互助属性的群聊。但后者基本上都以交易为内核,目的性较强。而宿舍楼互助群则依托大学宿舍楼这一相对私密的场域,需求更加日常化、生活化,情感联系也更紧密。

陈米和历史学院2020级本科生吴隽不约而同地提到,宿舍楼互助群仿佛让她们生活在一个“小社区”中,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凝聚感。

正是这种凝聚感让唐冰继续坚持运营品六互助群。她笑称,自己并未获得过什么物质支持,“只有一次,一家留学机构请我在群里帮忙转发广告,给了我50元”。但她在群里收获了很多的精神支持,“大家畅所欲言,并且有理有据,互相倾听、补充。你能真切感受到这是一个年轻、活力、理性、正直的群体”。

或许随着时间流逝和一批批同学毕业,宿舍楼互助群会悄无声息地从我们的生活中退场。但那些曾在聊天框里流动的理解与爱,那些无数细碎而闪光的片段,都会嵌入我们校园生活的肌理,成为我们的大学回忆中无法抹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宿舍楼求助者群里
中国人民大学一宿舍楼起火:已扑灭 楼内无学生居住
一滴水
拒绝的正确方式
让求助者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高校宿舍楼夜间蓄热通风性能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