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课的N种境界

2023-09-28 11:38邓琬秋
大学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姐清华学期

邓琬秋

上大学之后,我拥有了两个新的“自由”:一个是选课的自由,另一个则是退课的自由。而它们可是鱼和熊掌的关系啊,不言而喻,在我这里就必然碰撞出绚丽的火花——选课一时爽,而退课则新境界层出不穷。

在精彩的故事开始之前,我不得不对清华的选课与退课机制稍作介绍:尚处大一年级的我会有选课学分限制,但可以通过特批申请增加学分;选课名额通过清华大学选课系统进行抽签确定,整个选课是完全自主的,就算只选几学分都没有问题。而退课机制则看似考虑颇多、善解人意,但又硝烟弥漫,我们能在三个时间段进行退课操作,每一个时段都有不一样的“厮杀”。第一次是在上课的前两周,我的理解是先体验一下课程,看是否深得我心、符合我意,这时是不在成绩单上记“W”的;第二个阶段是在第六周,我猜是觉得我们通过前五周的学习已经感受到了课程的难度,给我们一次放弃的机会;第三次机会是在第十周和第十一周,这个时间节点颇有深意,因为是在魔鬼期中周之后,或许已经猜到了我们可能会崩盘,所以特意设置退课阶段,“给个台阶下”。但后两次退课是要在成绩单上记“W”的,也就是“withdrew(退课)”,我们通常将它戏称为“wonderful”。

正片即将开始——在清华我和身边朋友退课的那些爱恨情仇以及衍生出来的种种新境界将徐徐展开。

牛刀小试,一马当先

故事从那个选课的下午开始。

向来被称为“五道口体校”的清华在我们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就赠送了“三周军训大礼包”,我们的选课在此阶段进行。在烈阳下暴晒后的我回到宿舍,打开选课手册,看见丰富多彩的课程,就如同琳琅满目的商品尽收眼底,这让被军训磨平棱角的我对大学上课充满了期待,希望尽早结束这魔鬼般的训练。于是乎,就促成了我的“激情式选课”,我甚至还去申请了特批学分,一口气选了28个学分。

很多学长学姐笑我说“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我不以为意,心中仍旧充满着激情,直到正式开始上课——天呀,我这才意识到,我都选了些什么课?作为一个纯正的文科生,我的课程表上竟明晃晃地摆着一个“基础生命科学”。之前听别人说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于是我怀着“我能行”的自信踏入课堂,后事如何?老师发送了一份随堂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座的同学90%以上都在高中学过生物,老师很欣慰,但我很辛酸。

但是勇敢的我怎能被这点小小的震撼威慑到呢?于是我十分专注地听老师讲课、做笔记,即使周围的同学都在悠闲地摸鱼。但事实证明,我高估了自己——老师已经默认大家都知道生物的基础知识,直接带我们“翻山越岭”,向高阶行进。奈何我真的跟不上课堂的节奏,也搞不懂PPT上的知识点,于是萌生了退课的念头。

要知道,做出这个选择之前,我已经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两份作业,还绞尽脑汁看完了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吧。尽管如此,我也算是走在退课的前列,一马当先了。虽然心中有些许遗憾,但不得不说,第一次体验退课还真有点爽呢,算是小试牛刀!

呼朋唤友,越战越勇

有句话说得好:“退课只有一次和无数次,退课一时爽,一直退课一直爽。”继牛刀小试之后,我越战越勇,在第六周又体验了一把退课。

刚入学的时候一群学长学姐都向我们推荐“社会学的想象力”这门课,快把它吹爆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随大流选上了这门课,而后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

课程确实很有趣,每节课前老师都会放一段宫崎骏动漫电影中的音乐,然后出一道题问我们音乐的名字——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找到这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或许是我悟性不够高。第一讲是以《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为切口,分析真实事件中幸存者的构成,如性别、身份、舱位等,由此讲述相關的社会学知识。我在课上听得很投入,也觉得课程很有意思,但是不得不面对一个严肃的话题——课程的考核方式,我想这也是全国大学生统一的关注点吧。

考核构成跟这门课一样,十分“有趣”:首先是令人后背一凉的每节课随堂小测,当场计分;接着是一学期四次的电影小班讨论,需要分成多个小组以近乎展开辩论的形式对一部电影各抒己见,按照表现给分;最后是期末考核,要求我们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写一篇不少于五千字的自传,外加一个期末闭卷考试。除此之外,这门课每周的文献阅读量几乎超过了我的专业课,并且老师还云淡风轻地坦诚交代——“这门课的优秀率不高呦”。

退课第二阶段,恰逢我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每天都很迷茫焦虑不知所措,还面临着各种压力,学习生活节奏一团糟。当时的我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每天都担心自己的GPA,一想到这门课任务如此繁重,考核方式如此魔鬼,给分还不和善,秉承着班主任奉劝我们的“应退尽退”的原则,索性一退了之。

但其实,在退课之前我还是有过一丝顾虑和犹豫的,因为在这个阶段退课会在成绩单上记上一个“W”,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真正给我吃下定心丸的是我的几位同班同学,他们跟我上同一门课,并且不约而同地和我有相似的困惑,当我们产生了灵魂碰撞,确认过眼神,便都坚定地按下了那久违的“withdrew”。果然,退课会迟来,但永远不会缺席,我们呼朋唤友,越战越勇。

暴殄天物,颐养天年

这是一个关于小A的退课故事。

小A是我的室友,同为大一的我们又在清华入学英语分级考试中拿到了同样的二级,于是沦为了非英语免修儿,投身到腥风血雨的英语抢课中。

“上学期我选到的英语听说与交流课,作业巨多,还巨难,根本不像是开给我这种英语二级人的……最主要的是,老师给分还特别让人困惑。”小A边浏览选课界面,边向我吐槽道,“这学期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课,求求让我选到一个‘正常’的课。”

说罢,小A开始在学长学姐那里打探情报,了解到一个叫Roes外教的读写课口碑很不错,于是我们俩都去选了他的课,而且这次小A可是下了“血本”——用第一志愿去砸的。

口碑好还会促成一个结果,那就是选的人异常之多,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头破血流的争抢中我们能否露出胜利者的微笑呢?答案是:否。天地不遂人愿,即使小A用第一志愿去下赌注,依旧没能在正选时被老天眷顾,但幸运的是,她排在“Waiting List”的第一位,只要有人在补退选时退课,她就能顺利“登基”,这意味着几乎稳了,也不枉这个宝贵的第一志愿。但离谱的是,小A的急性子犯了,她见自己没有选上,被恼怒冲昏了头脑,也不听我的解释,直接气冲冲且干脆地按下了“withdrew”,把我都看呆了,让我不得不感叹这“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暴殄天物的奢侈行为——“这可是第一志愿哎!你可是‘Waiting List’第一位哎!”

事后,小A恢复清醒,仔细听我的分析后又懊悔地自敲脑门,闹着让我给她吃“后悔药”。但事已至此,只能接受现实,同时可怜地去选了另一个老师的“早八课”。可对于一个起床困难户,她早该想到,自己是承受不住的。

周三上午我没课,遂美好地开启睡到自然醒模式。睁眼时,看了看手机,10点32分,起身下床,被坐在书桌前的小A吓了一大跳,因为在我印象里这个时候宿舍的其他人都去上课了。

小A睡眼惺忪,用一种生无可恋的眼神看着我,然后哑着嗓子说:“我一觉醒来已经十点了,早八英语课都结束了……”我哭笑不得,接着她继续说:“所以我刚刚把它退了,去它的早八!”我彻底被她逗笑了,但又有些心疼——好端端的一个美女子,竟被英语课来回折腾,却又在还没有上过一节课的情况下默默退场。

“这样的话我就没有早八了,谁都不能阻止我睡觉!”说得有道理,这样就可以安心颐养天年了,从此获得“华清睡神”称号。

精打细算,以进为退

再回到我自己,这学期我依旧冲锋陷阵,彰显“激情选课人”本色,比上学期更上一个台阶,选了29个学分,可谓是死不悔改。

其实我想的是:我知道自己一定会退课的,那还不如先选多一点,好让退完课后剩下的学分数不至于那么不体面——这也算是一种“奇妙的思路”。但是事情往往会按照与自己所想的相反方向发展。是的,这次,我竟然没有退课,硬着头皮上了下去,但其中包含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开放退课的第一个早晨,醒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退课窗口,开始挑选应该退掉的课,继续贯彻“应退尽退”的原则。在几经纠结之后,我决定退掉只在后八周上的一节名叫“经济社会史系列讲座”一学分的课。

我是怎样发生思想转变的呢?

当我无聊翻开我们的“培养方案”时发现了一个未曾注意之处:我们的人文基础课组要求至少修满21个学分,在可供选择的课中,除了我退掉的那门“经济社会史系列讲座”是一学分之外,只有两门课是一学分了,其他的都是三学分,而那两门课我都选了,这意味着我退掉这门课之后,如果想要凑齐21学分,必须要再选一门三学分的课——这样一来,我不是亏了嗎!

简而言之,为了不多修多余的学分,在经过精打细算之后,我发现不退这门课性价比更高,于是几经折腾,“以进为退”,去学生教务服务中心办理了退课撤销手续,把这门课又给选了回来。

“莫怨选课不好,退课一解千愁。”这样看来,选课包含智慧,退课也能称得上是一门学问。其实,我们退课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本来还在犹豫不决,但看到期中成绩之后立马退掉,我们将这称之为“最终判决”,为的就是不影响自己的总体成绩。还比如遇上了坑小组和坑队友,自己辛勤耕耘,但小组群寂静无声,其他人一言不发,这时的全身而退何尝不是上上策呢?或者更加离谱的是自己加入的课程小组其他人不约而同地跑路,只剩自己“独守空房”,于是这个冤魂之组大概率将会承受“百年孤独”——会在最后一个成员,也就是自己点击退课按钮之时被“飓风”抹去,再也不会在清华出现,网络学堂中的小组作业也终将不复存在。再比如,当看见老师在网络学堂里上传的大作业上写着“不少于5000字”后,知难而退,及时止损,果断推掉。因为在卷王云集的清华,只要有作业没有上限规定,总会有大佬酣畅淋漓地将一个小小的期末作业写成一篇万字级甚至十万字级的“大手笔”,实在令人瞠目结舌,直冒冷汗。

自由选课,自由退课,两个自由的背后也是无数大学生们酸甜苦辣的人生百态,以及与课程之间上演的爱恨情仇。而退课退出的这些新境界,回望时,其实感受到的更多是哭笑不得、趣味十足——也算是自己在平仄交织的大学生活中收集的一枚枚勋章和一个个印记了!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学姐清华学期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知心学姐
清华,北大,我来啦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