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生活

2023-09-28 06:13李派慕王睿
大学生 2023年9期
关键词:摊主摊位集市

李派慕 王睿

景德镇以手工业、文化产业为人们所熟知,3万景漂(即漂泊在景德镇的外地人)汇聚于此,在传统陶艺产业链上生根,形成新的短暂性移民群体与独特的生活方式。

陶然集

桃花源

翻过赣东北蜿蜒的丘陵来到鄱阳湖平原,陶瓷之乡景德镇就坐落于此。如今,看似老旧传统的陶瓷技艺重新吸引来了外乡人。

吉尼是2021年1月来到景德镇的。她对景德镇并不陌生,大学期間就曾来过好几次,甚至在此完成了毕业设计的一部分作品。毕业后,她毅然舍弃了找实习工作的想法,在疫情稍微稳定后独自来到了景德镇。

“这边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大家都在做着与陶瓷相关的工作,这里氛围好、包容性强,大家有相同的爱好,又靠近大自然,俨然现代版‘桃花源’。我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已经3年了,这个行业不仅在经济上让我可以独立,也让我拥有了奇妙的缘分。”吉尼感慨道。

集市

景德镇有许多各有特色的集市:陶艺街集市每天都开放,两侧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居民小区,这里深受本地摊主青睐,商品价格也比较亲民;乐天集市只在每周六上午开放,设在雕塑瓷厂里,是历史较久的知名集市;而陶溪川集市则是近年知名度较高的网红集市,每周五和周六下午在新开发的陶溪川文创街区开放,规模很大。

景漂通常会出现在乐天市集和陶溪川集市中,这也是外地游客最爱逛的两个集市。想在集市售卖作品,手艺人的第一道考验就是成为摊主。

乐天集市从2008年开始运营,它的发起人是来自香港的上一辈“景漂”郑祎,她会亲自筛选申请者的材料,但入选成为摊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月一次的筛选将摊位名额控制在100个左右,为了保证集市的品牌调性,“创意”是判定能否入围的重要标准。

陶溪川集市的规模比乐天集市大很多,场地设施等也更好。和北京798、成都东郊记忆等文创园区一样,陶溪川文创园区也是由老旧的工厂改造而成的。景德镇知名国企——景德镇陶文旅集团,在国有陶瓷工厂“宇宙瓷厂”的旧厂址基础上,完成了陶溪川的开发,通过提供教育培训、搭建创业空间、引进艺术家资源、提供生活服务配套等举措,在陶溪川打造了一个全生态闭环陶艺产业链,为景漂搭起了一个新的舞台。

在景德镇,集市运营有一套成熟的体系。陶溪川通过不同颜色的帐篷将摊位划分为3片区域:传统类是绿顶帐篷,创意类是白顶,设计师类则是暗红色。其中,设计师类更具艺术性,要求申请者的作品“拥有原创性、前卫性、探索性,同时具有当代艺术语言”,而创意类则只要求申请者年龄小于35岁,大专以上学历,产品原创即可。高门槛下,设计师类的入驻商户最少,产品质量与价格也明显高于创意类。

蜂拥而至的游客往往无心留意帐篷颜色的区别,每个摊位前都人头攒动。相较于巨大人流量带来的可观收益,陶溪川集市的摊位费却很低,每月仅需300至600元,摊位位置靠抽签决定,公平公正。

陶溪川里有一处固定的市场,会邀请优秀的手艺人入驻;乐天集市所在的雕塑瓷厂里有一大片楼房是“学生创意商城”,专门容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给予每个入驻实体每季度最高1万元的补贴。每个铺面的门口都挂着名牌,展示着创作者的姓名、籍贯、联系方式和毕业院校,市场管理人员说,这是为了让创作者“有品牌意识,对自己负责,也能为自己骄傲”。

同时,陶溪川集市不允许摊主在摊位上打游戏、看视频等。摆摊用的帐篷、桌子等,需要在固定时间内领取,超出规定时间没有摆好摊或者没有出现的摊主会被警告,警告两次后就会被取消下月申请摊位的资格。

第一次见到李羽朵是在7月初的集市上,她戴着一顶编织草帽,正与两位游客在讨价还价。李羽朵来景德镇两年多,是景漂中少见的卖手绘青花瓷的年轻人。集市把李羽朵的生活清晰地切割开来,工作日备货,周末摆摊卖货。

纯手绘的青花瓷作品单价高,不好做,从早做到晚一般也只能画好4个盘子。李羽朵一般把单价定在六七百元左右,一个周末能卖出三四千元。为了尽可能提高效率,李羽朵把拉坯、烧制等环节外包,自己只负责手绘。“最核心的还是创意,其他环节在景德镇都能找到人来做。”

来景德镇两年多了,李羽朵的月收入已经基本稳定在两万元以上。尽管收入稳定下来了,但作为创业者的压力始终在她头上盘旋。

五一通常是一年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今年4月底是节前最关键的备货周,也是李羽朵两年多来最想家的一段时间。她连续几个晚上熬夜画图,画错一下都可能导致盘子出现瑕疵,从而被迫低价出售。直到李羽朵做够了预估的备货量,将盘子拿去烧制后,她才敢喘口气,短暂休息半天。

“不过,看到自己做的东西都变成实物,然后被卖出去了,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李羽朵说:“很踏实,能感受到自己被这个市场认可了。”

集市像是所有创作者每周都要交的例行作业。当陶器摆在自己的摊位上卖不出去时,创作者难免会丧失信心,而继续坚持创作是缓解这种自我怀疑最好的办法。

卖货

对一些景漂来说,摆摊最重要的事不是赚钱,而是广结善缘。隋茉和男友就是这样认识了他们的合作伙伴佟舟。佟舟是东北人,中专毕业后曾闯荡非洲做生意。回国后,没有工作的他来到了景德镇,开始当集市走播谋生。

集市走播就是直播代购。每次集市中都会有许多主播坐在摊位前直播。如果直播间里的观众看中了某件作品,主播就会把作品买下,邮寄给对方。每周末,隋茉和男友摆摊一般能赚几百元,而今年年初的一次集市,佟舟坐在隋茉和男友的摊位前直播,一晚上就卖出去了合计5000多元的作品。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室,佟舟负责销售,隋茉和男友负责生产。6月,这家成立半年的工作室,1个月就做到了超过10万元的业绩。

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去摆摊就不再是隋茉的必选任务。7月,隋茉请了两个朋友帮她看摊,自己只在晚上快收市的时候才过去待一会儿,和朋友们聊聊天,聊聊行情。

隋茉身边还有很多靠摆摊拓展了收入渠道的朋友。“很多经销商会来集市选品进货,如果能接到稳定商单的话,一般就可以解决小工作室很长一段時间内的销路问题。”也有一些摊主被主播带火后,签了供货协议的。

走播一般会和摊主将收入四六分成。在摊主心里,这是个很纠结的选择。李羽朵说:“我自己卖肯定也能卖得出去,就是慢一点,给别人卖,自己心里都在滴血。”有这样感受的创作者不少。一些摊位上会摆着“谢绝直播”的招牌,这是集市主办方提供的牌子,需要的摊主可以直接领取。

即便心有不甘,但更多的创作者还是选择和主播或者直播机构合作,许多公司也看到了这个机会。一家专注线上陶瓷销售的头部公司“瓷泡泡”在景德镇深耕多年,签约了100多位艺术家、设计师。公司会买断创作者的作品版权,甚至跟看中的设计师签专供协议,通过直播等方式销售其作品。

方月曾经收到来自瓷泡泡的邀约,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自己现在“很后悔当时没签约”。那时刚来景德镇不久,瓷泡泡看上了他的设计,想和他签专门的供货协议,但条件较为苛刻。“我当时觉得自己也能卖得很好,同时自己的作品也很厉害。”

在景德镇的两年半里,方月变了很多,景德镇也变了很多。方月相信未来一定还有更多机会,能让自己被更多的人看见。

生活

方月大学学的是雕塑专业。毕业后,他去了北京,“策展、创作、卖货都干过,度过了比较精彩的六七年。”受疫情影响,“干不下去了”,南下景德镇是一个十分意外的决定。

做陶瓷和做雕塑不太一样,景德镇给了方月截然不同的艺术灵感。“我当时去村子里收购了一些东西,比如小孩的脚踏车等,然后把各种各样的材料都放进窑里烧,最后烧出来一些分不清楚的流体和固体。”方月把这些东西取名为“点”,放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作为纪念。

提及这些最初的艺术尝试,方月有些不好意思,“很快我就意识到最重要的还是先吃饱饭”。方月在景德镇市区租了一个客厅很大的房子,一个月只要1800元。他经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朋友又带朋友,方月不久就在景德镇有了不小的交际圈。他把在北京时的工作经验也带到了景德镇,在学陶、做陶之外,方月接策展业务,也帮其他朋友对接商业公司。

在景德镇两年半的时间里,方月最不习惯的地方是时间观念。“在北京时,如果去谈事情,提前10分钟到,是基本礼仪,而在景德镇,大家都会迟到。”慢慢地,方月也逐渐适应了,“感觉这就是小红书上说的松弛感”,他无奈地笑了一下。

在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景漂看来,这种随意的气氛十分奢侈。在陶溪川集市,周五晚上收摊后,大部分摊主只把作品随意地拿个东西盖上,随后就冲向附近的夜宵摊或者酒吧。哪怕是周六收摊、下次出摊要等到一周后,他们也只是把作品随意地放到旁边的公共仓库里,既没有固定的存放位置,也没有锁。

方月说自己很羡慕景德镇当地人,“我去工厂时,发现工人没来上班,然后打电话给他,对方解释说自己家里有事,但背景音明明是麻将声”。下雨、圣诞节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一个工人缺勤的理由。

陶文旅集团努力尝试把年轻人的活力带进景德镇。陶溪川集市会招募一些兼职的集市管理员,这些管理员基本都是年轻、爱热闹的景漂,他们会主动邀请朋友来集市摆摊,本无摆摊打算的方月就是这样被拉去了陶溪川集市。每隔几个月,陶溪川还会举办“陶然集”——一个更大型的集市。

对年轻人包容的氛围,是许多景漂决定多“漂”一会儿的原因。“在景德镇的生活就像在大学时,没有压力,有很多可能性。”李羽朵说。

但对很多景漂来说,在这所“大学”终有毕业的一天。方月说他最终还是会离开景德镇,“我的梦想是做游民,所以要先努力赚到钱”。方月现在已经能够相对稳定地月入两万,行情最好的5月,他甚至卖出了将近10万的货品。

景德镇包容了这些年轻人极为不同的人生体验,他们用心创作,看着作品被署上自己的名字,受到顾客认可,并由此自力更生。来自各地的年轻人正在当代语境下重塑烧制瓷器这项古老工艺,而在陶土与窑火之间,他们也在烧制一个新的、名为“生活”的雏形。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摊主摊位集市
添零和抹零
水果摊的主人
热闹的集市
20元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一个摊位富了一家人
母亲的摊位
热闹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