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2023-09-28 16:49张震
出版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学术著作

张震

摘 要:本文从出版企业一线管理者的视角,对我国目前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进行了调查研究,梳理了国内主要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运作现状,总结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制度在学术出版大发展、大繁荣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成功做法。在新时代背景下,融合出版、高质量出版对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现实要求,本文在分析现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摘要并写明主要结论。

关键词:学术著作 出版基金 融合出版 高质量出版

学术著作是学术活动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呈现载体,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资源。但是学术类选题往往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面临出版难的困境。设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是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有效方式。我国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繁荣学术出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经营性出版单位已完成了从事业单位向企业的改制转变,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须实现“双效益”的统一。鉴于学术著作的特殊性,出版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作者就需要给出版社提供出版资助费。这个资助费来源主要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作者自筹两类。出版基金对于解决学术著作出版经费难题,可谓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不仅如此,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还能够扩大作者及其所在单位的学术影响力、加强优秀学术成果的传播效果,利好出版企业的社会效益,并最终促进我国学术出版的发展与繁荣。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还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政府对于科研、科研成果传承传播和科技人才培育的立场,透过它亦可窥见一国政治、社会和经济体制的特点。设立和运作好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意义重大。

二、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设立与运作现状

(一)基金分类

出版基金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出版社利润或自筹、高等院校科研经费、企业和个人捐赠、中外合资六大类;按照资助范围可分为科技类、教材类、科教类、科普类、综合类、社科类、文艺类和儿童类出版基金八大类[1];按照基金设立主体可分为政府部门基金、高校与科研机构基金、出版社基金以及社会或個人基金等四大类。[2]据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前几年的统计,国内有各类学术著作出版基金150家左右,影响较大的有60余家。[3]

(二)设立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开始在我国出现。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原国防科工委)设立我国第一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同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设立我国第一支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泰山科技著作出版基金”,此后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陆续设立了更多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4][5]其中,大连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设立“大连市政府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率先在全国以政府名义对学术专著给予资助,此举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6];科学出版基金是中国科学院于1989年设立的学术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和期刊,但在近年已停办。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于1997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以“支持优秀科技学术著作出版,繁荣科技出版事业,促进科技事业发展”为宗旨;国家出版基金是目前级别最高的出版基金,于2007年设立,已成为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之后的第三大有影响力的基金;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科学出版社所隶属的集团公司)于2021年设立了“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基金”,资助学术著作及其国际化。

我国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发展,至今已有34年的历史,此期间有的基金持续发展完善,有的新近设立,有的销声匿迹,有的重焕生机,虽经此消彼长,但总体上不断壮大,为我国学术出版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运作机制

要搞清楚一个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运作机制,重点需要从经费来源、资助规模、申报要求、项目遴选、过程管理、出版机构、项目验收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1.经费来源

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机构、出版企业和高等院校,非出版企业和个人捐赠的很少。①中央财政:我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出版基金就由中央财政拨款,年资助预算已由设立时的2亿元逐年增加到2019年度的6亿元[7],但近几年有所回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博士后文库这两个影响力大的出版基金也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②国家及地方财政: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经费管理工作由科技部归口并接受国家财政、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省级出版基金的经费来源于省级财政,大连市政府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市级出版基金的经费来源于市级财政。③出版企业:出版企业设立的出版基金大多以其主管部门来命名,以扩大在专门领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如铁路科技图书出版基金(中国铁道出版社)、测绘科技专著出版基金(测绘出版社)、海洋科技著作出版基金(海洋出版社)、全国电子信息科技专著出版基金(电子工业出版社)等,这些基金的经费来源于出版单位的上交所得税返还方式拨款和补助等。④高等院校:教育部所属重点高校中70%以上都设立有专项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部属重点大学全部都设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有些高校还设立有多个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项目,这些出版基金的经费大多来源于高校的“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⑤其他:例如,北京大学“光彩著作基金”由光彩事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1998出资设立,浙江大学“深见东州中日文化研究出版基金”由日本深见东州先生于2000年出资设立,近年来鲜见这两个基金的报道。

2.项目遴选

主要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都有明确的定位,对拟资助的项目也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国家出版基金主要用于资助不能通过市场资源完全解决出版费用的优秀公益性出版项目。对项目的评审,国家出版基金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①评审专家必须具有高级职称或相当于高级职称的行政职务,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十年以上,有较高学术(专业)水平,在学科(行业)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评审专家库中专家总人数不少于350人(学术专家不少于200人,出版专家不少于100人,财务专家不少于50人),其中,中青年知名专家所占比例不低于50%,外籍专家应占有一定比例。[8]②申报项目经申报机构主管部门初审、基金办复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正式评审程序。项目评审实行学术专家评审、出版专家评审、财务专家评审相结合的评审制度,分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评审专家主要从申报项目的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传承价值和社会效益,出版价值,作者队伍的学术水平,申报机构的项目执行能力和社会信誉,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及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五个方面进行打分评审。[9]

3.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对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至关重要,过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出版基金的专业性、公益性和可持续性。我国现有的国家级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都成立了各自的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应的基金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总体上具有管理规范、运行公开、评审公正的特点。以我国目前层次最高的国家出版基金为例,其先后出台了《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变更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国家出版基金标识使用规范》等制度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基金的规范运行。国家出版基金实行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省部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四级管理体制,从项目立项,项目年检、结项,到项目成果使用实行全程绩效管理。笔者所在的科学出版社东北分社承担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现代水声技术与应用丛书”就是在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和科学出版社重大项目办公室的严格管理下实施的。

总体来看,国家层级的出版基金都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过程管理也较为严格和规范,其他层次的出版基金过程管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4.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是基金方根据项目申报人的承诺和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方对项目的要求和预期,在项目按照计划执行完成后,对项目的审验和总体评价。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项目成果主要是图书,所以所有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都对图书封面上的基金标识都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对所资助图书的封面和扉页标识及文字有详细规定,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就要求在出版物封面左上角使用“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专用标识”。项目验收合格后,一般要求出版社或者作者向基金方提供部分样书存档或用于宣传。例如,國家出版基金要求出版社提供样书300套,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要求出版社提供样书3本(套),博士后文库要求出版后提供样书5册。

我国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经过30多年发展,为繁荣我国学术出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起到了巨大作用,一批科学价值高、经济效益明显偏低的图书得以顺利出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为繁荣学术出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的众多获奖图书都是各类基金书。

虽然主要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基本都制定了自己的运作制度并行之有效,但是还有有待完善的地方。

三、问题浅析

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与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仍然存在资金规模小、管理信息化有待普及和提高、资助项目重复、融合出版项目比重偏低、国际化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

(一)资金规模小

目前,我国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除了国家出版基金在亿元资金规模、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在千万元资金规模外,大部分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金规模在10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一些省份和出版机构设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只有数十万元资金规模。在资金规模上,与发达国家大型出版基金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如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基金数额就高达5000万美元。[10]资金规模偏小,和建设科技强国、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不相称,也无法满足现有学术出版的需要。

(二)管理信息化有待普及和提高

大多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管理还很传统,申报项目的时候还需要将书稿刻成光盘甚至快递纸稿,这与信息化已经高度发达的社会环境相去甚远。国家级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得较好。例如,国家出版基金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申报系统,项目申报、年检、变更、结项等主要事项都需要在申报系统上来完成;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有自己的申报系统,项目申报需要通过网上填报来完成。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系统只对出版单位开放,对作者没有开通权限;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对出版单位和作者均开放并开通不同的操作权限,作者填报所申请项目的相关信息,出版社把关和审核,但是申报系统只在项目申报期间开放,其他时间系统关闭。

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一方面反映了出版基金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出资方对实施方缺少全过程的管理,亦引发沟通、反馈机制不畅等问题。

(三)多头管理,资助项目重复

我国150家左右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分属中央和地方、出版社、高校和协会等不同组织机构,分别由不同的主体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导致相同或相近的选题重复资助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版基金的使用效率。例如,某高校出版社机器人方面的图书,就先后获得了不同级别出版基金的资助。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多头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为选题重复资助埋下了伏笔。

(四)融合出版项目比重偏低

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意见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融合出版是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已经成了出版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仍以支持纸质图书为主,例如国家出版基金明确规定“包含数据库、应用程序和软件、网络数字平台等技术开发内容和经费的项目”不予资助,这固然与国家出版基金的定位有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融合出版项目不受重视。

在此方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基金就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明确表示将融合发展项目作为资助重点,大力扶持有确定当量优质学术内容资源、有明晰市场应用前景、面向垂直细分学科,并能在相应学科领域产生较好学术影响力的专业性科技知识服务数字产品。

在融合出版的大趋势下,各类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应该在融合出版项目方面加大资助力度,以助推出版机构走好融合出版之路。

(五)国际化意识有待加强

大部分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都没有考虑到所资助学术著作的国际化问题,没有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著作的文字翻译和版权输出,没有搭建版权输出的渠道和平台。尽管国家新闻出版署设立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丝路书香工程”等支持国内出版单位向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输出经典作品,向国际一流出版机构输出版权,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这两个出版工程重点支持翻译主题出版物、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出版物,对学术类著作特别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专著扶持力度有限。如何支持国内科研工作者的优秀学术著作“走出去”,在国际上扩大学术影响力、提高学术话语权,是我国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亟待加强之处。

四、几点建议

笔者所在的科学出版社东北分社承擔了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博士后文库、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和大连市政府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十项,积累了丰富的基金图书出版经验。在基金图书出版运作过程中,对照国外发达国家的出版基金管理优势,对我国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吸引民营资本,建立完备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体系

我国众多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分属不同层级、类别、性质的机构管理,这样虽然有利于扩大出版基金的覆盖面,但是缺少顶层设计,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出版基金进行统一的业务指导,造成众多的出版基金无法形成有效合力,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出版机构都是国有性质,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金来源无论是财政拨款还是出版社自筹,都属于国有资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相关部门或可出台政策,积极吸纳民营资本参与到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建设中来,引入先进的理念和市场意识,帮助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做大做强,甚至走向世界,形成“政府—高校—社会”三位一体、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体系。

(二)积极应对数字化挑战,加大对融合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学术传播的路径和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进一步深度融合,开放获取成为了学术出版的趋势。以我国最大的出版基金——国家出版基金为例,其2010年至2018年共资助项目3200余个,以数字出版和多种载体形式出版的项目仅有100余个。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其他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出版基金(项目)也主要资助纸质图书项目,对数字出版物和融合出版项目的资助力度偏小,并且尚未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成果的开放获取。为了积极应对数字化挑战,加大对融合出版项目的支持力度已经迫在眉睫。

国家级的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应该拿出一定的额度优先扶持融合出版项目,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出版单位做好融合出版转型。除此之外,更应该设立专门的融合出版基金来培育融合出版项目,通过资本运作,专业化运营,使融合出版项目在产品形态、阅读体验和用户服务上更加满足新生代读者的需求。

(三)注重学术成果的传播属性,创新传播渠道

目前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管理重点主要放在选题学术水准和图书的出版质量上,对图书出版后如何更加有效地传播着力有限。学术著作如果不能找到合适的传播渠道,不能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其核心价值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出版基金的功能也就没有彻底发挥。一方面,基金书出版后,不能“束之高阁”,应该广泛参与全民读书节等大型活动,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阅读到高水准的图书;另一方面,重视新兴传播渠道,可将学术著作拆分为合适的“知识元”,迎合读者碎片化阅读习惯,利用“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四)提升管理水平和透明度,吸引更多优秀作者参与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数字中国建设写入其中,对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根本遵循。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数字化建设既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透明度的内在要求,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统一的出版基金管理平台门户网站,各基金方作为独立实体入驻平台,在同一大数据平台上“合署办公”“各显神通”。这样既可以集约信息化建设成本,也方便顶层设计,统一管理,杜绝重复资助,最大限度发挥基金效率。

(五)调整资助结构,鼓励好书“走出去”

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要提高国际化意识,加强国际化操作。比如可以调整一下资助结构,不仅要资助著作在国内的出版和传播,还可以留一部分来继续资助著作的文字翻译。可以参照“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的制度设计,以签订版权输出合同为依据,根据基金本身的资金规模,对著作的翻译费用给予比例不等的支持。也可采取奖励的形式,例如基金所资助的中文著作的英文版在国际出版公司出版后再给予奖励。如果政府、高校或企业能设立新的专项学术著作国际化出版基金,以新的制度设计、新的技术手段、充裕的资金池,激励最优秀的中文学术著作输出海外,无疑将帮助中国学者产生更大的国际影响,提升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五、结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已经确立。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是每个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作为公益性专项基金,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发挥了巨大作用,催生出一大批精品力作,撬动着数以亿计的出版产业规模。期待各类学术著作出版基金更好地发挥“助推器”作用,筑就更多出版高原乃至高峰。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学术著作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互联网思维下的期刊融合出版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互联网+”时代中小学教辅融合出版的四大误区
学术著作及教材目录
一、学术著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