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依赖 远离假思

2023-09-28 13:51刘友富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刘友富

[摘 要]部分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学的内容和正确的答案,而忽略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致使学生形成“假独思”现象。文章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独立思考”出发,分析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两种原因,并提出摒弃“假独思”的两种策略。

[关键词]独立思考;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0-0045-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将原来的“积极思考”改为“独立思考”,这说明独立思考十分重要。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特别强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刘徽教授在《大概念教学》一书中也指出要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要在教育每一门课程、每一环节追问“是否有生活价值”。独立思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品质,任何行业都需要能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人。如何让独立思考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并且让学生受益,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探索。

一、课堂异象:独立思考需打假

獨立就是自己能支配自己,不依赖他人。是不是独立思考不取决于思考的结果,而是取决于思考的过程。

1.独立思考≠独特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周濂教授曾说:“独立思考不等于一个人的思考,独立思考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而是与他人一起思考。换言之,当一个人开始独立思考的时候,他反而是开始考虑别人的想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完全脱离他人的独立思考是不存在的。”其实每个班都会有几个爱“钻牛角尖”的学生,若钻的点各不相同,“钻牛角尖”也可以理解为独特思考。独特思考是指想法特别,与他人的观点不同,但如果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故意跟别人的意见不一致,甚至根本不听别人的建议或想法,最后很有可能变成抬杠或钻牛角尖。

2.独立思考≠依赖思考

笔者在四年级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布置了一道题,一位平时学业非常优秀的学生却无从下手。笔者非常惊讶,了解后才得知先前的教师都会先和他们讲解怎么做,他们学会方法后再去练习,而笔者却是直接抛出问题,这才令他手足无措。

有教授在讲座中也提到了部分课堂目前的教学步骤:例题→习题→作业→重复作业。教师讲例题是精讲,学生做习题是多练,这样的精讲多练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独立思考,只要做到认真听讲,模仿教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即可。甚至有些学生在上课前已经看过教材上例题的解决方法,他们只是照搬了例题的方法,看似掌握,实则并不理解。尽管教师意识到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总结,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讲述自己的理解,造成部分学生是“假独立”。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同学或家长,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时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二、寻根溯源:剖析“假独思”

1.问题无价值,学生不愿思考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首先自己要独立思考,即重视问题的设计,而不是上来就问学生“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对于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

例如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一课的问题(如图1),学生的回答只是重复了图中的信息:“男生有29人”“女生有25人”“一条大船坐9人”。这是因为教师没有自己的思考。这虽是教材中呈现的问题,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比如可换成“根据以上信息你能否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再来引导学生比较哪些是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从四年级开始,教材中呈现的问题已经有所变化,转为注重学生的思考,但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还是没有变化。例如,图2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加法的内容,教材中呈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元?”,而有的教师还是问“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后交流中笔者发现,教师有时是无意识的,这个问题已经成了他习惯的“开场白”。北师大版教材内容的呈现均以“情境+问题串”展开,从表面上看教师备课更轻松了,但如果教师没有认真解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明白问题为什么这样设计,教学就只能浮于表面,学生的思考也是虚假的。

另外,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非常零散,而且提问方式多为一问一答式。有些教师会反问“明白了吗?”“懂了吗?”,这些互动让学生忙于应付,缺乏独立思考,也因此不愿思考。

2.依赖成瘾,学生不会思考

(1)依赖教师,模仿思考

有些教师和家长可能会遇到一个这样的问题:课上教师问的问题学生能答得上来,课上的题目也会做,但课后作业却不会了。原因有两点:一是小学课堂学什么就练什么,教师把做题方法刚刚讲完,学生只要记住方法,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二是学生在课上遇到难题,教师一般会有提示,而这些提示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学生只要顺着教师的引导就能解决问题。若学生依赖教师成瘾,那么他们就懒得独立思考。

(2)依赖同伴,复制思考

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但“假合作”也影响着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一般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同一组,小组活动过程中优等生单干是常态,而且少数优等生的观点就成了小组的观点。后进生大多情况下处于盲从,他们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把优等生的答案记住,复制优等生的思考。

学习上的同伴不仅仅是指同学,还有家长。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的作业能够全对,就过度干预指导,让学生养成了一遇到问题就马上“求救”的习惯,便懒得思考了。这种“懒”来自于家长的“纵容”,最终形成“积懒成笨”的现象。

(3)依赖自己,过度思考

部分优等生喜欢用自己的答题模板去解决所有问题,这就是思维定式。若在合作交流时学生过于依赖自己,他们很容易出现过度思考,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不愿倾听其他人的想法。过度思考的本质就是走进去后走不出来,认为“牛角”就是整个世界。从思考的过程而言,钻牛角尖的学生相信自己一定是对的,有独立思考的学生知道自己不一定是对的;从思考的结果来看,钻牛角尖的结果是比较主观的,独立思考的结果大都是客观的。

三、提出策略:摒弃“假独思”

培养独立思考的品质,最重要的根本就不是“独立”,而是应该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为了更好地培養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可以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去思考一些策略。

1.重视“三层”,让学生愿思考

(1)重视三层目标,教师教有所依

部分教师在备课时不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有的教师甚至直接从教师参考用书中照搬教学目标。美国学者布鲁姆提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6个层级,其中记忆、理解属于低阶思维,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属于高阶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决,这就是低阶思维;如果难度太大,部分学生就不愿思考。教师可以把学术性的6个层级归为符合学生水平的三层目标:低阶目标属于记忆和理解层次,中阶目标属于应用和分析层次,高阶目标属于评价和创新层次。教师要关注三层目标的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单元,教师可以确定以下三层目标(见表1)。

(2)重视三层问题,学生学有所思

教师可以根据三层目标来设计三层问题,低阶问题要求100%的学生能完成,中阶问题要求80%的学生能完成,高阶问题则要求50%的学生能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学生才愿思考。比如在“小数乘法”的单元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①低阶问题

②中阶问题

王阿姨每月在汽车上的支出费用记录如下:

A.保险费平均每月220元

B.保养维修费平均每月190元

C.每月停车费大约120元

D.平均每月行驶1000千米

E.每升汽油的价格是8.18元

F.每行驶100千米大约耗油9升

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算一算王阿姨每月加油需要多少元。

本题要求学生学会选择信息并根据相关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③高阶问题

2.6×1.5=

本题要求学生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小数乘法算理建立联系,再根据算式创编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视“互赖”,让学生会思考

独立思考是互赖的基础,个人思考不代表真正的独立思考,只有真正独立思考的人才能够做到有效地相互依赖。

(1)重视独立,学生要思考

①习题变例题

对于北师大版教材除法这一课,学生已经预习过例题(如图4),教材上也已经给出了3种方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把课后的习题(如图5)变成例题,比如这道关于“气球”的练习题就可以当成例题,让学生真正独立思考。

②点名回答变人人写

课堂中,教师一般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举手发言,这就会导致部分学生逃避思考。教师可以针对关键问题改变回答的方式,从点名回答变成人人写。

在课堂中可以把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稍作改变,关键问题则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让学生的独立思考可视化,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是否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数点搬家”,教材中是要求学生说一说,但笔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写一写,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图6是后进生的思考,他们可能回答得不是很完整甚至有错误,但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这就值得肯定。

(2)重视合作,学生会思考

深层次的独立思考要从独立走向互赖,独立思考不应该仅仅是一个人的思考,一群人的思考更有可能是深度的独立思考。我们常说与独立思考相对的是“人云亦云”,但有一种人云亦云更是独立思考,就是在经过深度思考后做出了与他人相同的观点,表面看似从众,但是也是一种独立思考。教师可先从两人小组开始培养学生,要求每个人自己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分享的学生站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思考,另一个学生坐着听,讲完后轮流分享,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教师重点抽查听的情况,可以请认为同伴讲得不错的学生进行阐述,再请对同伴有建议的学生进行反驳,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有思考。要做到互赖,学生倾听非常重要,要能从同伴的思考中获取不一样的观点或信息,然后产生新的思考。在平时教学中,笔者会采用“推荐小教师讲评”的方式,比如讨论一道难题时,笔者不急于讲评,而是让学生与同桌两人相互分析自己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并在倾听中学会判断、分析、思考。

因为独立思考,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而因为盲从,东施效颦成了笑话。教师要潜心研究,真正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不能让独立思考只停留在新课标上,要努力把独立思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陈科盛.低段学生解题过程中“伪思考”现象及改进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17(20):4-6.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课程标准小学数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谈独立思考
谈独立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