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2023-09-29 12:37陈桢玺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海口市监测技术环境监测

陈桢玺

(广州国邦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引言

环境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极高,而且具有隐蔽性高、潜伏期长、影响因素复杂等特点。因此,为了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从源头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环境污染的危害,在此背景下,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是必要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能够帮助环保工作人员更全面而精准地了解生态环境状况,从而为其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信息决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 常用的几种环境监测技术

环境监测技术作为一种监测分析手段,借助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方法对周围的污染物分布状况、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变化趋势等进行监测,以明确区域内的整体污染状况,从而进一步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在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目前常用的环境监测技术包括以下几类。

1.1 化学监测技术

化学检测技术是指利用光学、电化学、色谱等原理,使污染物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产生生化反应。实际环境保护工作中对于生化检测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包括分光光度监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监测、离子色谱监测、原子吸收监测、化学发光监测等技术,应用十分广泛[1]。

1.2 物理监测技术

物理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污染物的颜色、气味、浊度及温度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监测区域内污染物种类及其含量。结合实际环境保护工作,发现使用较多的是物理因子强度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污染物中的电磁辐射、热辐射等,从而为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1.3 微生物监测技术

微生物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对污染物中的一些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如大肠杆菌、肠道球菌等,以判断区域内污染物中的细菌种类及大致含量,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与其他环境监测技术相比较,一方面,微生物监测技术具有操作较为简单、监测准确性高的优势,另一方面,微生物监测技术还能监测出人类活动对于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影响,为治理区域环境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环境治理方案。

1.4 信息化监测技术

随着互联网+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化监测技术也随之出现,如无线传感监测技术。这一监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区域内的环境信息,并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决策信息。与其他环境监测技术相比,信息化监测技术对环境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对于一些工作人员不便于前往的区域,可借助无线传感监测技术进行远程监控,能够为环境治理提供全面的数据[2]。

总之,生态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技术种类较多,不同的环境监测技术针对不同环境下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能够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2 生态环境保护下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成效与问题

2.1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成效

为了探究当前国内一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成效,这里选择海口市作为案例进行实地探索。随着国家各项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地,海口市种植业、养殖业、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海口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艰巨挑战。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海口市正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并于2019年4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生态环境振动自动监测站点。海口市的生态环境振动自动监测站点采用的是全天候、自动化、智能化的环境监测系统,可以说是走在了国内前列。建成至今,海口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运用了多种环境监测技术,一共配置了1 124台监测设备,环境空气、水、声、振动自动监测站点共21个。在此背景下,海口市的环境监测技术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2022年海口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资料显示,2022年海口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01,同比下降0.07,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全国排名前列。

2.2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结合海口市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案例分析可知,虽然海口市的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样本,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海口市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对萃取精馏塔和萃取剂回收塔进行优化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在此条件下,异丙醇纯度达99.96%,环己烷的纯度达99.98%;萃取剂乙二醇的补充量为 0.4741kg·h-1;

2.2.1 环境监测技术相关法律配套不完善

一方面,当前国家虽然也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相关法律规范并不详细,对于参与环境保护的各个主体权责义务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实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缺乏执法根据,导致在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会有一些人将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管职能混淆,影响实际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成效。另一方面,环境执法难也是当前海口市环境监测技术应用面临的困境之一。

2.2.2 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虽然海口市加大了信息化建设,但实际应用程度并不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数据挖掘不足。结合海口市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实际效果,发现当前对于监测数据的挖掘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此进行智能化分析与决策,也就不能反映出周围环境的变化规律,不能及时发现生态环境变化与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管理处于较低程度。另一方面,环境监测技术的信息安全保障不高。当前国内大多地区对于环境监测信息的保存并没有实施特殊的加密程序,主要原因在于是为了方便其他部门,如其他监测点、环境科学院等随时调用数据,但相应也增加了环境监测信息的风险[3]。

2.2.3 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公开不透明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为,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较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公开不透明是最为突出的。一方面,环境监测技术信息不透明。结合海口市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成效,发现环境保护部门工作人员在利用环境监测技术获得监测数据时,一般是将处理结果上传到部门内网,未进行公开。另一方面,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公开渠道单一。结合海口市环境保护部门工作实际,对于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信息的公开多以政府网站为主,公开渠道较为单一,且信息时效性不高。

3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策略

3.1 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相关法律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应用能力,首先要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相关法律规范,并坚定依法执行落实,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应用成效。

第一,健全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让环境监测工作有法可依,要进一步细化健全环境监测相关法律法规,着力解决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工作与法律法规不一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法律角度规范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日常环境监测职责,使得每个人的环境监测行为有法可依,也使得环境监测结果和数据具有法律效力。

第二,根据各地特点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制度。为了规范各地的环境监测工作,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理念,理清国家法律与地方执行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各地特点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制度,确保各地的环境监测工作依法开展。

第三,注重环境监测执法落实。为了让生态环境保护法律真正落地,还需注重司法衔接,提高环境监测执法的法律效力。同时,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执法效力,需要建立环境监测执法沟通机制,包括事前沟通协调、事中密切配合、事后联合会商等,针对群众举报的环境问题及时进行规范监测,确保环境监测执法落实的“真、准、全”。

3.2 构建智慧环保的环境监测平台

为了实现更精准、更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应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构建智慧环保的环境监测平台,以形成精细化的环境监测工作体系。

首先,搭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测网络系统。针对当前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导,积极规范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站点,构建覆盖“海、陆、空”的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络系统[4]。同时,为了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络系统的水平,还可以与国内高校、研究院等建立长期合作,不断运用最近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环境监测技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

其次,构建智慧环保环境监测平台。互联网+下,构建智慧环保的环境监测平台是必然趋势,但为了提高智慧环保平台运行效率和质量,还需要整合全国各地、各级的智慧环保平台资源,构建闭环的一体化、精细化环境监测体系,从而实现从全局角度收集环境监测数据,并对污染物进行溯源、预判、分析及治理,真正利用好环境监测数据。

最后,强化环境监测平台的网络安全建设。为了防止不法分子恶意篡改环境监测数据,还需强化环境监测平台的网络安全建设,做好数据信息加密工作,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安全存储,防止未公示期内环境监测数据泄露。

3.3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监测信息公开度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针对当前环境监测技术信息公开不透明的问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监测信息公开度,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力度。

第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要想真正实现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监测十分必要。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然而随着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不断扩大、环境监测任务的急剧上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共建政府与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是唯一出路[5]。因此,我们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区域环境监测工作所需,适当地放宽环境监测的准入条件,通过委托、承包、采购、名录管理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等任务,并强调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责任,一旦发生造假行为应依法予以处罚,甚至承担连带污染责任。

第二,提高监测信息公开度。为了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公开度,应建立健全相关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制度,根据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需,制定具体的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方案,促进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的规范和精细化。同时,为了提高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应拓展公开的渠道,注重利用好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让社会公众第一时间了解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防止发生信息不对称的舆论矛盾[6]。

3.4 规范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理念与操作

为了解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环境保护部门应转变环境监测工作理念,加强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国内有关部门的环境监测能力。

首先,转变环境监测工作理念。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环境监测理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转变环境监测工作理念,树立“智慧环保”理念,积极学习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并熟练掌握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的使用,适应新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氛围。

其次,加强专业环境监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了实现环境监测技术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融合,应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与高校达成人才培养合作,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环境监测技术骨干,为未来环境监测网络平台的联动协作提供人力支持。

最后,注重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学习培训。为了提高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监测能力,有必要通过派遣学习、参加交流会、参加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现有环境监测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能够快速掌握环境监测技术,真正发挥出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7]。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应用环境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新时代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合理地运用环境监测技术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策略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相关法律、构建智慧环保的环境监测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监测信息公开度、规范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理念与操作等,以保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性。

猜你喜欢
海口市监测技术环境监测
睡觉的猫
关键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中秋之夜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UPS设备在线监测技术及应用
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海口市乡村中学为例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水资源监测技术的要点
磨削加工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