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策略探讨

2023-09-29 12:37赵春升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废弃物化肥

赵春升

(山东华科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26)

引言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污染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工业、农业和城市建设等各种人类活动都会对土地造成污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健康。为了保护农业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源、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生态系统。这些措施包括土地治理、农业生态建设、循环农业等方面,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百姓的身体健康。

1 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概述

1.1 土地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土地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壤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或数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现象。土地污染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三种类型。其中,化学污染最为常见,其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和农药污染等。农业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维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一系列行动[1]。

1.2 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2.1 农业环境保护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农业环境保护是维护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农业环境污染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例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会导致土壤、水源污染,从而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1.2.2 农业环境保护对生态平衡的维护

农业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过多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导致土地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破坏生态环境平衡。因此,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采用生态农业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2]。

2 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和水源污染。此外,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也存在问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2.2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土地污染,还会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一些地区存在废弃物随意堆放、焚烧等问题,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源受到污染。此外,废弃物的处理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经费,对农民和当地政府都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理和利用,是保护土地和环境的必要措施[3]。

2.3 农业化学品使用不当

农业化学品的不当使用会导致土地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一些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高效,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农产品中残留农药超标,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此外,农业化学品的不当使用也会导致农田土壤酸化和微生物数量减少,进而影响农田的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农民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是保护农业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必要措施。

2.4 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破坏

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破坏是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在高强度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污染物质的不断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肥力降低,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此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地开垦、翻耕、轮作等行为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地脆弱化,易于受到风蚀、水蚀等侵蚀和破坏。因此,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破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5 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

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是当前农业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随着水流进入水源地,造成水质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此外,农业生产中的养殖业也是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养殖废水中的氨氮、硫化物等有害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保意识,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加强养殖废水的处理和管理,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4]。

2.6 农业生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的挥发和排放过程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以及机械作业时产生的粉尘等颗粒物。这些物质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生产环节的管理和监控,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保障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2.7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过度的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土地污染,进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其次,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排放物质和废弃物会对周围的土地、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最后,因为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源,过度的开采和使用会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水质的下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业环境,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

2.8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缺乏,农村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加之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保护力度不够。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也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需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加快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2.9 农业环保法律法规执行不力

农业环保法律法规执行不力是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之一。在我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农业环境,但是在执行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环保政策时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导致一些企业对环保法律法规漠视甚至违反。另一方面,农民对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也影响了法规的有效执行。因此,需要加强对农业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农业环境。

3 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的优化路径

3.1 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而是采用生物、机械、物理等手段控制病虫害和肥料供应,保持土壤生态平衡和农产品品质。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优化农业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地污染风险,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其次,有机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优化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3.2 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土地污染和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和设备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废弃物分类不彻底、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因此,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研究和设备更新,推广废弃物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将有助于优化土地污染和农业环境保护的路径。

3.3 促进农业化学品绿色使用

农业化学品的绿色使用是保护农业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农业化学品的使用方式,例如采用更加精准的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残留;二是推广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三是加强化肥的规范施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污染。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农业化学品的绿色使用,为保护土地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3.4 推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推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是保护农业环境、减少土地污染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具体措施包括推广有机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通过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3.5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全面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确保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同时,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此外,还应积极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采取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3.6 增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

增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是保障农业环境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仍存在投入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监管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源头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3.7 完善农业环保法律法规

针对土地污染和农业环保问题,完善农业环保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不仅可以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可以明确责任和权利,推动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环保工作。同时,对于农民和农业企业来说,有了更明确的法律法规,也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提高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因此,完善农业环保法律法规是优化农业环境保护的关键一环。

3.8 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步骤之一。农民作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农业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以及建立健全农民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等措施来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实现农业环境保护目标和愿景。

3.9 加强农业环保监督和管理

加强农业环保监督和管理是优化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农药、化肥使用等环境影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农业环保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源的治理,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形成从政府、企业到个人的全社会环保意识,共同推动农业环保事业的发展。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土地污染及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路径。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影响。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污染问题、废弃物处理不当、化学品使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空气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同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也是制约农业环境保护的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化学品绿色使用,推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增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完善农业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农业环保监督和管理。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才能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废弃物化肥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电子废弃物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