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3-09-29 12:37王晓峰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控污染

王晓峰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监测站,广东 惠州 516086)

引言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逐步提高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大型污染企业进行环境监控与质量管理。与其它行业领域的监测技术相比较,我国环境监测质量还没有与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连接,这对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是不利的。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对当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状况有全面地认识,并对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深刻的剖析,从多个方面着手,以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指的是通过合理的手段,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的过程。员工必须采取定时、定点的环境质量测量方式,依靠环境监测数据指标来分析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同时健全环境监测工作制度。在这些工作中,对污染物质进行了界定。

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各种污染环境的因素进行监测,并以相关技术设备的数据为依据,对某一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和短期变化态势进行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基本监测的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工作人员能够对区域内的环保措施的实施作出评价,从而准确判断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另外,根据监测的结果,工作人员还可以对后续的环境保护措施作出相应的调整。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

目前,我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环保质量的关心也日益增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够为环境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也能够保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逐渐走向现代化、健康化的方向。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检测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的环境监测系统中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1]。

2.1 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存在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问题逐渐暴露,这些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成立了环境保护与环境监察机构。但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很多专门的部门尚未组建,或是处于初步组建的阶段,这就造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很多具体措施尚未形成。在当前的环境监测中,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问题。

2.2 质量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起步晚,加上目前社会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造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无法满足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需求。在实践中,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既没有专门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更没有专业的执业资格。这就造成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缺乏技术保障

在我国,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有一套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保障。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环境质量管理技术还不够完善。首先,新的监控手段尚未形成相应的监控手段;第二,针对某些新出现的要实施监控的地区,缺乏相应的监控技术及仪器,无法保证监控的品质。

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3.1 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执行环境监测技术的方法是,高效地收集并统计我国生态环境数据,并以相关的环境参数为依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合理的环保对策。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所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为后续的环保工作提供合理而又精确的基础,使环保部门能够制订出一套与环境保护需求相适应的工作方案,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利用环境监测技术,既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自身的特点,又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有效地促进地方的经济增长[2]。比如,在进行环境监控时,能够对各工业企业的污染程度进行分配和调整,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绿化和种植计划,从而确保各区域的污染得以有效的治理。

3.2 快速掌握环境突发事件的情况

一些突发性的环境污染,如化工原料泄漏、化工厂爆炸等,通常会引起大量的污染物质在大气中迅速传播,对人类身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在遇到这种突发事件的时候,环境监测部门要做好数据的收集和污染区域的调查,通过对有关的数据的分析,能够对污染现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以便能够及时的制定应对措施,防止污染的扩散。同时,通过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可以对周边地区的污染进行预警,以便对该地区的居民进行及时地撤离。利用研究污染调查数据,有关企业可以快速地启动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害和污染。

3.3 提升环境质量评估的科学性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工作的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监测,是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对生态环境的整体变化进行观测,并对其进行预报。通过环境监测手段,可以直观、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状况,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避免对整体生态环境造成更多破坏。

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环境监测工作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体制不清晰,政策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环境监测工作。同时在实施环境监控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法规依据。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不能严格遵循相关的程序,不能依法办事,不能切实贯彻环境监测方针,导致环境监测质量不合格等问题。

4.2 环境监测人才短缺

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环境监控的效果。大学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的责任,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类专业并不多,大学生一般都是选择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这就造成环境监测类专业人才的短缺。

4.3 环境监测设备老旧

当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已购置了先进的监测仪器,但部分县市、区县仍使用着陈旧的监测仪器。这些陈旧的监测仪器,不但不能适应现代环境监测的需要,而且会造成监测数据的不完整和不准确。不能及时更新环境监控设备,又将使监控工作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从而对环境监控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4.4 无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

高精度的监控设备与监控技术是环境监控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大量的技术依赖于进口。在引进这些监控设备之后,有关数据监控人员对设备运转的机理还没有充分了解,不能对所持设备的操作要领进行熟悉,不能有效地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5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应遵守的原则

环境监测就是根据周边环境的实际状况,对数据指标中所记载的信息进行量化和收集的一个过程。在进行监督时,必须要有现代监督技术。通过对环境的长期监测,以及有关指数的记录,以此为基础,来评价和识别目前环境质量和污染水平。总体而言,环境质量指数包括物质性指数和化学性指数。在对已有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物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手段对生态系统进行监控。环境监控不仅要监控生态环境,而且要改善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问题往往要经过监测才能得到及时的检测和处理,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稳定的、实用的、合理的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来自多个时空的数据进行通用、没有死角、且与各时空尺度上的时间序列保持一致[3]。

6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点

6.1 成本的控制

对大部分区域的环境监测来说,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目前国内质量管理现状而言,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时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动态管理原则。许多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精度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市场环境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进行成本控制过程中,除了要将实际的质量管理情况与质量管理情况相结合之外,还要对与其密切联系的市场环境等变化进行更深层次的关注,同时对环境监测进行成本控制,并在质量管理的后期阶段中,对相关成本控制进行总结和整合,从而为后期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第二,权责明确。大部分环境监测工作都与政府和企业部门密切相关,在具体质量管理工作中,地方政府和企业相关部门都要对成本控制的职责和权限进一步界定,相关部门既要承担成本控制的职责,又要享受成本控制的权力,实现成本控制权责清晰,才能进一步提升其成本控制的质量。

6.2 调动质量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在整体环境监控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品质管理者的管理,在对员工管理上,要注重员工的整体素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际质量管理工作中,筛选出综合素质较高的质量管理人员,既能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又能极大地保证质量与安全。与此同时,健全与之相对应的奖罚制度,将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有效地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益。

7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创新措施

7.1 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在监测水平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让监测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得到了更新和维护,使检测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更充分。然而,由于仪器的校验成本较高,以及购买标准样本的成本较高,这就造成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的资金投入不足,有些监测站在使用仪器的时候,仪器不能正常运行。若要降低对环境监测的投资,则可能会忽略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使仪器的检定或校准的时间更长,从而使标准样品的成本更低,最后导致环境监测工作的有关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使环保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保证环保工作有足够的经费,才能为后续环保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其次,加强对环境标准材料的研究。环境标准物质是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依据,其属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用于环境检测时的参考物质数量较少,制约了环境监测工作。所以,必须提高技术人员的研究能力,保证标准物质的开发取得实际效果,并将其应用于环境监测。

另外,有关环保监管的规范与技术内容也需要完善。要对环境监测中使用的特殊仪器设备的操作过程进行标准化,从基础的监控硬件开始,对其监控的质量进行严密的监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得到提升,确保环境监测的整体工作效能,为后续的环境监测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7.2 提升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

基层一线监测岗位的工作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熟悉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的操作要领,还应该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监测技术研发能力。(1)严格控制招聘流程。相关部门在招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提升,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挑选应聘人员,并优先聘用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监测操作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员。相关机构可以在招聘到高素质、高能力和优异表现的职业监理人员时,必须对监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作出相应的调整。(2)定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对录用的监测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训练,并对他们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和更新,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

7.3 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及设备

基层一线监测岗位工作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熟悉监测技术,在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时,为了不断地提升监测结果的精度,并对某一区域的环境污染趋势进行准确地预报,有关部门应该引入先进的环境监测装备,并积极地学习国外的监测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环境污染监测的结果可以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制定污染控制对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撑[4]。

7.4 支持环境监测技术的自主研发

在进行环境监控时,引入先进的监控仪器与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监控工作的效率。为此,有关部门应在加强对监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关部门应与高校紧密配合。将该学科纳入高等院校的教学计划,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环保检测技术专门人才。

7.5 确保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精确性

环境检测体系是否健全,将对我国环保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大对环境监控的监管力度,将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落实,才能有效规范环保检测工作的落实,降低环境检测行业的乱象。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及时性,有关部门应从健全保障体系,充分开发监测技术,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

7.6 进行精准监测

当前的数据和信息技术能够对环境影响等可视化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并进行信息比对和集成,进而对污染数据和污染源流进行模块化分析,这对环境监测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污染物的变化与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动态环境监测能够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及时共享,为未来的环境管理积累更多的数据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储存时,要清楚资料的种类,并将资料进行归类储存,以便日后方便查询。对于环境品质监控数据,数据平台应根据所接收数据的要求,寻找所需资料。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可以加快查询速度,技术人员在对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分析时,可以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和相关的分析算法,从而对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剖析,理清其中的潜在问题[5]。

8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改进,持续地加大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监督力度,在对质量管理进行改进过程中,挑选和组织一批质量管理技术人员,到优秀企业进行交流,积极地吸取国外的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能力。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控污染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