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优化举措

2023-09-29 12:37于伟鹏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监测

于伟鹏

(秦皇岛政联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大气污染物是指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的各种物质,它们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这其中包括许多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氨气等,它们不仅会使空气质量下降,还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影响。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气污染防治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任务。在中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但综合成效欠佳,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因此,为了切实提升我们对大气污染问题的认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实践,并为未来的环境治理提供参考,有必要对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和优化举措进行深入研究。

1 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可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和自然原因[1]。

1.1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结构的变化,部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它们排放到大气中,致使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比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会严重危害人体和环境健康。

1.2 交通运输

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广泛使用,也是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交通运输过程中主要排放的是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硫化物等,这些污染物会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形成臭氧、PM2.5等有害物质。

1.3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大气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如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及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均会排放到大气中。农业生产排放的主要是氨、甲烷、硝酸甲酯等污染物。其中,氨气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排放物之一,其在环境中会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形成臭氧,进而造成大气污染。此外,农作物的收割和运输会产生灰尘,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带来粪便、垃圾等污染物的排放,由此导致空气污染,极大影响城市空气质量。

1.4 城市发展

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将大气污染问题推向了一个极端,因为城市建设所需要的新材料如建筑材料等也会散发污染物质。例如城市建设和装修会使用大量风化石料,其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会加剧大气的污染程度。此外,城市的人口密度大,垃圾清理及处理不善,也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

1.5 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也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如火山喷发、沙尘暴、森林火灾等,这些情况的发生会带来大量灰尘、二氧化碳等,当其进入大气层之后,便形成了大气污染。虽然这些情况不是人为可以控制,但其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2]。

2 大气污染防治现状

2.1 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情况

2.1.1 政策法规

多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方案》等,这些法规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污染源监管、推行洁净生产、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等;同时,我国还采取了多项减排措施,如实施排放标准升级、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等,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3]。

2.1.2 治理设施

针对大气污染源,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建立了大量减排设施,如烟气脱硝、脱硫、脱除颗粒设施等,以实现大气污染的减排。同时,还有大量资源被投入到废气处理设备和技术的研发中,以提高治理效率。在烟气脱硝方面,以尿素法、氨水法、燃烧法等为主要技术路线的设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烟气脱硫方面,以湿法烟气脱硫和干法烟气脱硫为主要技术路线的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火电厂、钢铁厂中。此外,燃烧前处理、添加掺混燃料、减少烧结过程等技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以尽可能降低大气污染的排放量。

2.1.3 监测监控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了大量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以监测不同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实施情况。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会通过监测数据来制定和调整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以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而且为了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监测,我国已经建立了工业源在线监测、环保执法联网监管等措施,要求重点工业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污染物排放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报送。此外,相关部门还开展了大气污染源的巡查和检查工作,对于超标排污的企业,对其实行点名曝光和严厉惩治措施,依法进行问责处罚。

2.2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综合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

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大气污染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大气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根据环保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首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仍然较高,其中,我国北方地区PM2.5和PM10的浓度均高于国家标准,西部和华南地区部分城市SO2浓度也较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企业在顾及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忽视环保责任和减排任务,这也给大气污染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4]。

2.2.2 治理设施运行维护不足

在治理设施方面,虽然我国在烟气脱硝、脱硫、脱除颗粒等方面的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实际针对这些设施的运行和维护,仍然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或降低治理成本,往往对治理设施运维投入不足,从而导致其效率下降,甚至失灵,无法发挥应有的防治成效。此外,也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减排要求,经常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排污方式,如在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处于故障状态时,直接将有害物质直排,由此必然会破坏治理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一些治理设施本身的技术缺陷也会影响其运行维护。例如,硝酸盐脱硝技术虽然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其生成物中的硝酸盐会对环境和设备产生腐蚀作用,同时也会增加废水处理难度;而传统的湿法脱硝技术存在吸收剂用量大、产生大量含铁污泥等问题,因此需要配套设施对这些污泥进行处理和处置。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治理设施设计阶段考虑和解决。

2.2.3 监测监控能力仍需提高

目前,大气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企业采用低成本的设备,导致数据质量不可靠,无法监测到所有的污染物。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在线监测设备的质量监管,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另外,当前监测数据共享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流通和交流,导致监测数据无法得到及时的共享和利用。因此,相关部门之间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互通;同时,要加强监测数据的公开透明性,便于公众监督和参与环境治理工作。此外,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开展和环境污染形式的不断变化,新型污染物的出现给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PM2.5、光化学烟雾等新型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特性与传统污染物有所不同,相关部门需要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精准监测,并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警和及时治理。总的来说,监测监控能力的提升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测点布局及设备装备、数据管理、在线监测设备的质量监管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工作,不断完善监测监控体系,保障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公开透明性,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防治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效果

加强监管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保证。如今,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以规范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行为。通过切实提升对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可以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的排放量,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6]。

3.1.1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关部门需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提升现有法规的规范性和实施效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那些违反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要进行严格惩罚,力争以法律武器来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

3.1.2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监测网络建设是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加大投入,全面推进近地面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建设,实现实时监测和信息公开,以便及时响应重污染天气预警,确保公众的安全。

3.1.3 加强污染源排查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污染源排查管理,扎实推进“一企一档”资料建设,加强对各类工业污染排放的监管,逐步实现对环境污染企业的信息全覆盖,以便实现更有效的排放控制和治理。

3.2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优化大气污染防治条件

在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技术研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降低污染发生几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7]。

3.2.1 加强对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

政府应注重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治理技术,并加大对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研发和推广污染治理技术;对于各类新型治理技术,也可以适当给予相关主体补贴和奖励,以便吸引更多机构和企业进行技术研发。

3.2.2 优化能源结构

相关部门应强化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控制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重点推广天然气、光伏、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3.2.3 加强废气集中治理技术的研发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氟化工、焦化、冶金等重点行业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增强技术配套能力,推广和应用治理设备,实现超低排放,提升废气治理效果。

3.3 推广可持续生产方式,夯实大气污染防治基础

3.3.1 加强产品环保标准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产品环保标准的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提升产品应用环境的安全性;同时,国家和政府也应该加大环保投入,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生产模式。

3.3.2 推广绿色供应链理念

相关部门应推广绿色供应链理念,推动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环保合作,通过限制和约束供应链中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实现控制排放和减少资源消耗的双重目的,达到可持续生产的目标。

3.3.3 制定和执行企业社会责任规范

相关企业应将企业社会责任落实到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生产中严格按照规定,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 强化人民群众的参与,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力量

人民群众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政府要加强群众教育和宣传,激发公众的环保意识,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本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引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3.4.1 加强环境规划宣传

相关部门应加强环境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宣传,通过网络、媒体、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环境知识,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推行可持续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3.4.2 鼓励群众参与治理活动

政府相关部门应组织环保志愿者,发起校园环保和社区环保活动,通过公民团体和绿色环保组织,引领多主体积极参与城市环保建设,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3.4.3 推行环保奖惩制度

政府应鼓励企业与个人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设立环保奖励制度,对积极参与治理工作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扬和奖励;同时,对于违反治理规定的主体,要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

3.5 控制好污染源,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成效

3.5.1 企业要遵守国家标准,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要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制提出高要求并制定标准,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如果企业未达到这些标准,则要面临罚款、停产等处罚。

3.5.2 企业要坚持绿色节能生产的原则

绿色节能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通过改进生产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手段,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企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危害。企业可以采用新能源发电等方式或提高现有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3.5.3 积极开发新能源及应用环保技术

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对于减轻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应用环保技术也是企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必要手段。国家和企业可以通过多渠道投入资金,加强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引进先进的环保设备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使用易产生污染的材料,则可以通过技术和设备的升级,对原材料进行净化,控制其氧化物质的产生。比如在钢铁生产中,可以采用高炉氧气增压技术,控制燃烧过程中的氧气含量,减少氧化物的排放。同时,如果生产中出现污染性气体,企业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处理,通过吸附等方式对有害气体进行处理,以减少它们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4 结语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环保的目标和要求。在环境工程开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引导企业进行可持续生产,推广新技术和新科技,实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同时,还要鼓励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做好大气污染源的控制工作,以实现“天蓝水清,环境优美”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大气污染物监测
大气的呵护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大气古朴挥洒自如
大气、水之后,土十条来了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