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人员保密履职信用评价机制研究

2023-10-04 20:10杨莉孙宇航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航天工业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保密信用人员

杨莉、孙宇航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随着国内各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企业信用为重点、政府信用为关键的信用建设总体格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军工领域中,涉密人员作为重要的行为主体,其履职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所以应高度重视涉密人员履职行为的管理工作。履职行为评价是加强涉密人员管理、做好事中监督的重要抓手,既是对军工企业围绕涉密业务开展事前教育的结果跟踪,也是对业务管理闭环的事后监督。本文通过对信用体系有关政策及军工企业人员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并对保密履职信用开展论述,形成相应的信用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军工企业人员管理的保密履职信用评价机制,为军工企业深入开展人员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安全保密管理能力,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保密履职信用评价的意义

军工企业所从事的活动大多涉及国家秘密,相关员工直接参与相应涉密业务,使得涉密人员成为军工企业的科研生产骨干力量。军工企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涉密人员管理工作,通过制定管理制度、采取管理措施不断加强涉密人员保密意识与能力的提升。同时,军工企业也接受或自行开展相应的保密审查和监督,对涉密人员上岗审查和在岗保密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军工企业中的建立与实施,军工企业涉密业务活动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属性日益突显,开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用评价逐渐成为军工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有关部门关于个人信用建设的指导意见也对军工企业开展涉密人员管理,强化人员信用意识,规范人员承担涉密业务信用行为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目前,涉密人员管理主要采取教育培训辅以监督检查的方式,结合岗位职责及相应履职情况,对涉密人员岗位履职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等做出简单的定性评价,还未能与涉密人员保密履职情况完全结合,保密责任考核结果也未能有效体现在人员的管理中,更未建立一种多方联动的涉密人员信用评价体系;往往将出现的隐患问题归结于管理、技术等方面原因,未能对涉密人员保密履职做出细致评价。这也进一步表明,涉密人员管理亟待引入人员信用评价机制,从信用角度规范涉密人员业务活动行为,激发人员维护提升个人信用的内生动力。

二、保密履职信用评价机制

涉密人员保密履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个体角度反映出企业在保密管理方面的总体意识与能力。企业通过保密履职信用评价,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涉密人员管理,同时也为研究自身保密管理问题、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提供相应依据。本文从明确涉密人员保密履职信用的有关概念入手,对其相关信息及利用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阐述涉密人员保密履职信用评价机制打下基础。

1.保密履职信用定义

军工企业人员保密履职信用是指军工企业从业的涉密人员通过履行保密义务以及践行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而获得的企业对其从事涉密工作的信任。

2.保密履职信用要素

保密履职信用信息应包括个人基础信息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其中,个人基础信息包括涉密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国籍、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学习和工作经历等反映其身份的信息,个人应对信息真实性做出承诺,企业应对其是否初步具备涉密人员上岗条件进行评价。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是指依法授权涉密人员所在企业获取的关于涉密人员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行为、管理行为、技术行为、经济行为等5 个方面要素的守信和失信信息。企业应严格以法律法规或者上级有关文件为依据,制定保密履职信用信息基础指标和评价标准,规范信息采集与利用工作。

(1)道德品质

涉密人员道德品质是指其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的行为,以及企业内部、涉密业务相关方对其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倾向做出的评价。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为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制订了相应的市民行为道德规范等有关准则,可以在涉密人员道德品质评价中作为相应的基准要求,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细化、提高。

(2)法律意识和行为

法律意识是指涉密人员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尤其是为树立和巩固自身的保密法律意识,参加相关保密形势教育、通识培训、专项培训、保密知识技能考试与竞赛等与保密意识培养有关活动的情况,以及企业内部、涉密业务相关方对其在法律意识方面做出的评价。

法律行为是对涉密人员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出的评价。法律法规的范围不局限于保密相关法律条文。

(3)管理行为

管理行为是指涉密人员在从事涉密业务过程中恪守保密承诺,履行保密职责,按照保密相关要求对涉密事项的信息(含对外发布信息)、设备(含个人通信设备)、活动场所工作方式方法等管理的情况,有关隐患发现、报告与整改的情况,以及企业内部、涉密业务相关方对其管理行为方面做出的评价。

(4)技术行为

技术行为是指涉密人员按照保密要求在涉密业务活动中执行保密技术标准和规定,规范应用保密技术防护措施等的情况,提出技术防范措施优化改进建议的情况,以及企业内部、涉密业务相关方对其技术行为方面做出的评价。

(5)经济行为

经济行为是指涉密人员个人公共信用信息中关于经济活动的不良信用记录、异常经济收入,以及企业内部、涉密业务相关方对其在涉密业务中是否适度采取保密措施,确保业务中的保密成本(如定密是否准确、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投入(保密技术防护产品是否配置过度或重复配置)等是否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况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杜绝盲目投入、防范止护措施扩大化等情况造成保密资源浪费。

3.保密履职信用评价规则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保密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保密管理实际制定相应的信用评价规则。当前,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各领域信用管理一般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其中信用积分制较为普遍,例如银行在对信用卡用户进行管理时,采取用户积分的方式衡量用户的信用程度,并用于用户额度的调整。这也是信用评价的一种量化方法,虽然用户积分与用户信用值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有机联系,可通过相应计算公式进行换算。在保密履职信用评价方面,企业应根据保密工作和涉密业务情况制定相应的包括信用量化计算方法在内的评价规则,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4.信用评价结果的利用

涉密人员保密履职信用评价是为满足企业安全可靠开展涉密业务,或相关方合法准确掌握合作企业涉密人员保密履职信用能力的需要。因此涉密人员保密履职信用评价结果的利用是保密领域信用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信用评价结果利用方面,企业在确保结果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规范利用程序和渠道,合理确定利用范围,采取分类分级等方式进行管理。

(1)奖惩依据

企业可定期对涉密人员的保密履职信用信息进行总体评价,形成涉密人员个人保密履职情况报告,并根据涉密人员保密履职表现进行相应的奖励表彰或重点监督教育。涉密人员保密履职信用的评价结果也可作为企业其他评定事项的依据,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与个人信用等级评价联动,在经济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落实联合惩戒。

(2)管理提升

通过对涉密人员保密履职信用评价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企业不仅可以从中掌握涉密人员保密履职总体情况,同时也可以发现在一定时期内或某一涉密业务中涉密人员较为集中出现或较为典型的现象,为企业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并改进保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例如,企业通过对某一年度涉密人员保密履职信用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该年度涉密人员降密输出情况增加。对于此类问题,企业应及时分析研究输出审批环节是否存在审批人把关不严、管理程序设置不科学、科研生产任务增加、原始定密或派生定密不准确、技术防范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3)信用证明

在承接涉密科研项目或合作开展涉密业务时,企业需要向业务相关方提供相应资信证明,或接受对参与业务的涉密人员进行的审查。企业可将相关涉密人员的保密履职信用评价结果形成信用报告,作为本企业向相关方提供的关于涉密人员的信用证明,这也是企业体现自身保密管理能力、树立良好信誉的有效途径。

5.保密履职信用修复

建立保密履职信用评价机制的目的之一是实现人的保密素养全面提升,所以体系不仅要实现对涉密人员的信用管理和评价,还要提供涉密人员修复保密履职信用的相关规则,促进涉密人员发现自身保密履职缺陷或不足,主动参与保密工作,落实保密要求。信用修复规则应与信用评价规则相互衔接,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工程思想,对失信行为形成举一反三、由点及面的系统性整改。对涉密人员开展信用修复时,企业可通过积分升级、翻倍等规则,鼓励涉密人员在改进自身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发现其他领域深层次的问题,进而促进保密履职信用全面整改、人员保密素养全面提升。

6.保密履职信用产品

当前,我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鼓励第三方信用机构提供相应的信用产品、信用服务,并对信用机构实施监督管理,这不仅促进了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也充分发挥了市场在信用管理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企业在参与市场活动中,可根据需要在遵守相应保密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企业保密履职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对涉密人员的企业评价、行业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层级综合、全面的信用管理。

本文在分析研究军工企业人员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信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建立军工企业人员保密履职信用评价机制,并给出了保密履职信用定义和评价要素,研究形成保密履职信用评价规则,提出评价结果在企业和社会的推广应用领域。通过信用评价机制建立和评价结果的应用,解决了企业本身对涉密人员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为军工企业深入开展涉密人员管理,落实主体管理责任,促进企业保密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保密信用人员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