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整合与复习

2023-10-07 09:31孔素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2111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6期
关键词:视域重构概念

孔素琴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211100)

高中地理的复习阶段,与新授课学习阶段迥然不同,更强调知识的整合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大概念恰好是地理复习阶段开展教学工作的有效路径。以大概念来统领地理复习,能够使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更加完整与系统,能够更好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一、“大概念”概述

要分析“大概念”这一内容,就必须要了解大概念的含义、提出背景以及特点,这是研究的基础。

1.“大概念”的含义

大概念,即“大观念”或者“核心观念”,不是具体的学科课程中某一个知识性概念,而是指学科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方法、原理,是一种集中反映学科本质的思维方式。

2.“大概念”提出的背景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首次使用大概念一词,提出要“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就像是黏合剂,有大概念才能调动相应的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技能去解决问题,大概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自此,大概念成为了教师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3.大概念的特点

(1)大概念不是基础概念,而是居于核心地位的概念,它是核心的、聚合的,是学科的骨架和主干,因此具有中心性。

(2)大概念源于对学科深入的理解,不是暂时地、短暂地存在于某一个单元或者课时中,而是需要学生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持续理解,因此具有可持久性。

(3)大概念是核心地位的概念,能够使事实更容易理解,能够横向、纵向将其他知识聚合起来,从而使零散的、琐碎的知识点形成网络状结构。

(4)大概念不仅关注知识本身,更关注知识背后的原因、本质,能够使学生将原有经验加以概括和迁移,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大概念指向理解性学习与综合思维,具有可迁移性。

二、大概念在高中地理整合与复习中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整合与复习的过程中,大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经常会有一个共性——学完就忘完,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是杂乱无章的。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避免课程内容零散而导致的学生知识杂乱、无序和孤立,是认知结构化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方式,能够整合相关知识、原理,进而形成相对完整、完善的课程内容组块,因此其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利于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更有序、更丰富、更有关联性。

2.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与实现

大概念源于对学科深入的理解,不仅关注知识本身,更关注知识背后的原因、本质。也正因如此,大概念指向深度学习,在高中地理整合与复习过程中,运用大概念教师设计相关问题链或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深入全面思考,进行思维训练,能够更好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与实现。

3.有利于复习效果的优化与进阶

在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地理复习不再是原来的各自为政,而是打破了单元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深入的、系统的体系和结构。比如,在复习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时,作者设计了“区域协调发展”这一大概念,对相关三个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如图1的整合,使原来琐碎的、散落在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形成网络状结构,更有利于复习效果的优化与进阶。

图1

三、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整合与复习策略

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地理整合与复习应该整合与提取单元大概念,根据概念重构复习单元,确立重构单元复习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下面,结合一些案例、经验和探索,来对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整合与复习策略展开论述。

1.整合与提取单元大概念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是以课程标准为最低要求,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围绕着一定的主题编排的。而由于地理知识繁杂、琐碎,高中地理又兼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点,在整合与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整合与提取单元大概念,将其作为统领学习与复习内容的主线。举例来说,人教版必修1模块中有一节关于水的内容——《水循环》,选修模块中第四章第一节也有类似的关于水的内容——《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那么,这两节内容就可以加以整合,提取单元大概念。

2.根据概念重构复习单元

大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基础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核心的概念,是统摄一般原理、概念和地理事实的最上位、最高层级的概念,能够防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可以根据概念来重构复习单元,链接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

举例来说,我们提炼大概念“地貌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根据这个大概念对现有单元加以重构。将人教版必修1中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中国地形》《河流和湖泊》《中国的地质灾害》等单元进行重构和整合,这些章节能够将大概念中的重要概念(如地表形态、内外力的作用等)、具体概念(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地理事实(如华山、渭河谷地等)加以统领,使复习更系统、更完整、更立体。

3.确立重构单元复习目标

在重构复习单元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单元与之前的单元是完全不同的,重构的复习单元内部之间联系性虽然非常强,但是单元目标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具体来说,确立重构单元复习目标需要遵从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应该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来确立重构单元的学习目标。第二,应该考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了解单元主题涉及哪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培养,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和目标。

举例来说,我们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中的《地球上的水》《河流地貌的发育》《中国的水文灾害》《水污染及其成因》《河流和湖泊》这几章节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整合成为新的复习单元。针对这一单元,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地理学科素养要求,设立如下目标:

(1)掌握陆地水体的类型、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进一步巩固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谷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演变;

(3)牢固掌握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与解决策略,树立人地协调观;

(4)掌握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分析方法,养成综合思维;

(5)树立正确、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培养地理实践力;

(6)认识水的动态平衡,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4.根据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在确立重构单元复习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目标来设计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方方面面,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六点入手。

第一,制作并发放任务单和评价量表,在任务单上列出本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深入复习。

举例来说,人教版必修1中《地球上的水》等几单元重构的复习单元所设立的目标包括6个方面。那么在复习开展之前,就应该根据这6个方面目标设定任务单和评价量表。在任务单中,要列出学习任务、具体要求、设计意图。比如,针对“掌握陆地水体的类型”这一目标,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是:(1)陆地水体的分类:按空间分类和按循环周期分类;(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什么;(3)河流常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

第二,结合所要掌握的目标,设计角色扮演、解题示范、模拟实验、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在线课堂等突出复习目标,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学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使学习活动更高效,更适应时代发展。

第四,根据目标设计问题。高中地理复习,需要不断查漏补缺,攻克难关,因此,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反馈学生情况,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具体来说,需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划分问题层级,从具体问题到核心问题,搭建单元教学和单元复习框架,达成对大概念的理解。

第五,根据复习目标设置复习单元作业,可以采用习题类作业和开放类作业两种形式。习题类作业可以采用单元终结性评价试卷的形式;开放性作业可以鼓励学生撰写书面报告等。通过这些作业,来促进学习迁移。

第六,根据单元复习目标组织测评活动。大概念视域下,高中地理的复习需要“大测评”。测评可以说是复习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无论是测评的内容范围、测评的深浅程度,还是测评的反馈要求,都需要加以关注。测评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样的,比如书面测评、知识问答。如果选择知识问答测评,需要结合单元复习目标来设计测评问题,增强与大概念联系的针对性,精选适量。形式上也可以选取学生表现性更强的评测,如让学生完成具体实践任务、尝试命制试题等。

猜你喜欢
视域重构概念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长城叙事的重构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幾樣概念店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