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逻辑及现实启示

2023-10-08 06:52叶红霞
南方论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时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化

叶红霞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2.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4)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1]P16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一个重要内容、课题和亮点之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它不是封闭的、僵化的、书斋的学问,而是实践的、行走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从辩证法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现之后,中国共产党注重马克思主义真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世界性”与“民族性”“整体性”与“局部性”等发展特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质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马克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创造了万众瞩目的发展奇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逻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2]54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沃土产生以后,遵循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逻辑,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体系。

(一)发展逻辑: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坚持“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

根据质量互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既遵守“连续性”,维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度”,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性不随着时代而发生质变,又遵守“阶段性”,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无限多样、永恒发展。

1.保持“连续性”量变:坚守底线思维,坚持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量变也叫渐进性的、不显著的、不改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保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连续性”量变,就是要注意“分寸”和“火候”,保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范围内产生新的变化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性,既要防止陷入思想保守、僵化的泥沼,犯“右倾”错误,又要防止过于“急躁冒进”,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绝对化,陷入本本主义、“左倾”教条主义。中国共产党曾出现过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向,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如在国共两党战争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王明、博古等人从主观主义出发,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不顾中国实际,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行教条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细化、分化战略图谋,国际国内也存在小部分质疑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杂音,他们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等,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物质和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关系对立起来,抛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陷入了自相矛盾与自我否定的逻辑循环怪圈。中国共产党要善于与一切歪曲和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作斗争,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过程不褪色、不变味。

2.实施“阶段性”质变:在质量互变中促成理论飞跃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质变,表现为“连续性”过程的中断,事物从一种质态转变为另一种质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诞生以来,并没有停留在自身的重复、增减之中。相反,它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分阶段发生了局部的质变。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发展遵循了这样一个“分阶段”逻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渐进性”积累,从中共一大、二大的早期探索到中共三大到六大的关键期,终于在中国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随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在时代任务变化中进一步完善,达到临界点后,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他们适应新的历史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逐步发生阶段性质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在中国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第三次理论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质量互变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矛盾逻辑:遵循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是开放的理论,它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形式。它既是世界的、普遍的,也是民族的、特殊的。

1.普遍的“世界性”: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研究的是整个人类历史和世界全局的问题,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乃至全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世界性”的。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者高瞻远瞩,考察借鉴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恩格斯曾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并不完全是德国的产物,而同样是国际的产物”[3]747。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面向世界范围的。马克思主义在英国、法国、德国诞生后,之后在俄国、中国、古巴、朝鲜、越南、老挝等世界各国传播,是一种世界性的学说。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以国内国际大环境为条件,继续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融合发展。最后,其原理在世界范围内适用。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乃至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世界通用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过程。

2.鲜明的“民族性”:创造了“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民族性是一民族的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民族马克思主义的特殊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欧,后在俄国传播,由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具体国情、生产和生活方式都跟西欧、俄国等国家有不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都是基于西欧国家的思维习惯来撰写的。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迸发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民族的特殊国情和特殊文化,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作的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的特性”[4]651。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创造世界奇迹,完成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无法完成的革命、改革、建设历史任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与时俱进。它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创造了“中国式”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解决历史和当代问题,使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三)联系逻辑:遵循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坚持“统筹全局”和“优化局部”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着不同的结构、要素、部分,任何要素或结构的变化都会影响和涉及其他要素或结构的变化,也会使事物呈现出整体性存在和联动发展的趋势。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整体联系,有助于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理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1.坚持“统筹全局”:一脉相承发展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

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坚持统筹全局,用整体性原则,一脉相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其在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一是从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中把握其整体性。如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系统中的要素,它们之间就是一个空间延展性和时间连续性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些理论体系之间相互连贯、互为照应,具有必然联系性和内在规定性,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整体的高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连续性及各个历史阶段的独特性、接续性,才能避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各个阶段的个性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二是从整体上把握每个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每个理论体系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其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每个理论体系里面的内容不是不相干的、杂乱无章的、零散的思想内容,而是反映当时中国实际的整体实践,其立场、观点与方法是统一的,是一个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包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等这些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统一体。所以,我们要坚持把握方向、统揽大局、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坚持“优化局部”:与时代融合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理论体系

辩证法认为,局部结构的好坏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对整体具有反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之间既层次清晰又各自独立,表现出依次推进的特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会发生依次推进、局部质变,源于原有部分的功能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关键部分的关键环节有时还对整体起反作用,需要进行局部调整和优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整体方向、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不变。任何一种理论的局部优化,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结合时代需要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构和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功能: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批判地继承了古代文化遗产,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背景下优化马克思主义,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让“第二个结合”从自在走向自觉,在“两个结合”中局部优化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这样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局部理论,使其不断创新性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启示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质量互变中辩证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优化马克思主义整体和局部的功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既有“世界性”,又有“民族性”,使其在中国越发具有生机和活力。当前,中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需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认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坚持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结合,在“变”与“不变”中传承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科学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普遍真理,也是党的指导思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思想绝不能动摇。从世界社会主义500 年的历史大视野来说,虽然《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已经170 多年了,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说的那个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想走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既要不忘“老祖宗”,坚持原则性,又要敢于“讲新话”,坚持创造性。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引领时代。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坚持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结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矛盾观、联系观、实践观、群众观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显得十分必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还在于守正创新,坚持僵死的教条必然会造成马克思主义“水土不服”,发挥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加以改造、赋予新内涵、新形式、新方法,同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融合聚变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表现形式,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重要借鉴和丰厚滋养,推动创造出更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成果。

(二)坚持与民族进步、时代发展双轮齐驱,在“本土化”与“时代化”中永葆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坚持与民族进步、时代发展同向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迸发出生机和活力,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离开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实际去谈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相违背,更让“马克思主义”陷入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世界各国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时,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不同历史阶段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成为各具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否则,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它的指导作用。对于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应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秉承初心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与民族进步、时代发展双轮驱动,在同中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等国情相适应的同时,继续把脉时代诉求,聆听时代呼声,着眼时代变革,与时代发展同进步,这样才能激活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创造出适合时代特色的新理论、新体系,使马克思主义随着本土化和时代化的发展而永葆生机活力。

(三)坚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国际化”和“中国式”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形态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国际化”指导意义的普遍理论,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应该跨越时空、融通中外。当前,中国正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续影响期,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也迎来了新机遇、新前景、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站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树立开放兼容的世界眼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解决国际、国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中继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规律,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内容与形式、体系与主干,主动回应当代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水平,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不断丰富发展。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在乱云飞渡中保持战略定力,不断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呈现出“连续性”和“阶段性”“世界性”和“民族性”“整体性”和“局部性”等发展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变”与“不变”“本土化”与“时代化”“国际化”与“中国式”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重要借鉴和丰厚滋养,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猜你喜欢
时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试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