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血栓抽吸联合PCI与单纯PCI治疗低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效果

2023-10-08 03:21滕海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负荷

滕海蛟

(抚顺市矿务局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为心内科常见病,发病前以乏力、胸部不适、活动式心悸、烦躁、心绞痛等为前驱症状,发病后以持续>20 min缺血性胸痛为临床表现,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均无法得到缓解,若未及时选择有效治疗方案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1]。对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而言,血栓抽吸是PCI术中重要措施,但血栓抽吸是否可应用于所有STEMI患者,当前尚无准确定论,特别是血栓抽吸治疗低血栓负荷STEMI患者价值当前报道较少,故本文选择60例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收低血栓负荷STEMI患者研究,对比血栓抽吸联合PCI、单纯PCI治疗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收60例低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研究。试验组22例男、8例女,年龄52~76岁,均值(63.14±10.11)岁;发病至PCI时间3.42~8.42 h,均值(5.11±1.02)h;梗死血管:15例左前降支梗死者、6例左回旋支梗死者、9例右冠状动脉梗死者;病变血管支数:15例单支病变者、13例双支病变者、2例三支病变者。对照组21例男、9例女,年龄52~76岁,均值(63.52±10.21)岁;发病至PCI时间3.42~8.42 h,均值(5.16±1.05)h;梗死血管:14例左前降支梗死者、7例左回旋支梗死者、9例右冠状动脉梗死者;病变血管支数:16例单支病变者、12例双支病变者、2例三支病变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诊断标准:参考《心肌梗死诊疗指南》确诊。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发病时间<12 h者、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血管者、病变血管直径≥2.5 mm者、梗死相关血管积分≤2分者、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批者及临床资料齐全者。②排除精神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免疫系统疾病者、肝肾功能疾病者、手术禁忌证者、恶性肿瘤者、临床资料丢失者及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术前口服6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静注10 μg/kg替罗非班,以0.15 μg/(kg·min)静脉泵注替罗非班36 h。冠状动脉造影前经动脉鞘推注3 000 IU肝素,PCI前追加100 IU/kg肝素,手术时间每延长1 h追加肝素1 000 IU[2]。

对照组(单纯PCI治疗):指导患者选择平卧位,对手术区域常规消毒铺巾,选用2%利多卡因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麻醉,而后对股动脉穿刺、固定,术者右手持注射器于两指间垂直穿入动脉,成功穿刺固定针头[3]。

试验组(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自冠状动脉开口处置入导管,调节导丝至病变血管远端后引入血栓抽吸导管,在导管外连接一套负压吸引装置,多次对导管抽吸,直至血栓减少。其次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下置入球囊、支架,适当扩张加压,而后拔除动脉鞘管,常规止血包扎[4]。

两组患者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注射肝素2次/d,治疗5~7 d。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治疗后3个月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如再发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等。②术后1周、3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③评价两组手术时间。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试验组:30例经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后出现0例再发心肌梗死、0例血运重建、2例心力衰竭、1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3/30);对照组:30例经单纯PCI治疗后出现0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血运重建、2例心力衰竭、1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不良事件发生率13.33%(4/30),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

2.2 心功能指标 试验组:30例经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后1周LVEF(45.25±7.91)%、LVDD(48.34±3.42)mm,治疗后3个月LVEF(49.28±7.11)%、LVDD(48.18±3.22)mm;对照组:30例经单纯PCI治疗后1周LVEF(44.54±8.26)%、LVDD(49.18±3.89)mm,治疗后3个月LVEF(49.08±7.52)%、LVDD(48.51±3.41)mm,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

2.3 手术时间 试验组:30例经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手术时间(73.11±18.16)min;对照组:30例经单纯PCI治疗手术时间为(63.14±11.42)min,两组对比差异显著,t=2.5455,P=0.0136。

2.4 统计两组TIMI血流分级 支架抽吸后即刻,试验组Ⅰ级、Ⅱ级、Ⅲ级、Ⅱ级+Ⅲ级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支架植入后,试验组Ⅰ级、Ⅱ级低于对照组,Ⅲ级、Ⅱ级+Ⅲ级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TIMI血流分级[n(%)]

3 讨论

STEMI为常见急性心肌梗死类型,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溃、糜烂继发血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组织持续缺血,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5]。通常我们认为血栓形成需要具备以下3个条件: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PCI介入术可疏通梗死相关血管,使损伤心肌组织得到灌注,但术中易出现慢血流等情况,影响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影响整体预后效果,血栓抽吸为当前理论认可减少慢血流等不良事件方法,且报道显示[6]血栓抽吸可预防血管栓塞,减少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及再发心肌梗死率。还有资料显示[7]STEMI患者实施单纯PCI治疗术中新鲜血栓或动脉斑块碎屑脱落可导致远端血管栓塞,损伤心肌微循环,降低单纯PCI治疗效果。血栓抽吸既可直接抽出血栓,还可抽出病灶区域释放致栓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减少远端血管栓塞发生率,达到改善预后效果目的,但上述仅为理论知识并未获得临床研究证实[8]。

近期有研究显示[9]血栓抽吸、PCI治疗后3个月、1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临床对血栓抽吸做法、优势提出质疑,当前尚不清楚两种方法治疗低血栓负荷STEMI结果无差异是否与靶病变处血栓形态分层有关。本研究中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13.33%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周、3个月LVEF、LVDD与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提示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与单纯PCI治疗效果接近,其次试验组手术时间(73.11±18.16)min高于对照组(63.14±11.42)min,分析与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中X线曝光时间有关,此外手术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也可增加介入治疗相关费用,当前无法有效应用在低血栓负荷STEMI治疗中[10]。理论显示血栓抽吸操作简单,可快速、精准缓解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血管栓塞发生率[11-15],但相关研究与报道显示其与PCI治疗价值接近,部分研究人员考虑与术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笔者分析理论虽证实血管抽吸价值,但临床应用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结果与理论知识不相符不建议应用于临床治疗。

综上,低血栓负荷STEMI患者选用血栓抽吸联合PCI虽然不良事件发生率似有减少趋势,但经3个月后随访两种治疗方案并无明显差异,且血栓抽吸联合PCI手术时间较长,建议后期延长随访时间,通过长期随访观察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但基于本研究设计方案较为简单、纳入样本数量有限,通过对比虽证实血栓抽吸联合PCI可降低低血栓负荷STEMI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尚未明确该方案对生活质量等的影响,也无法规避研究偏畸形,鉴于此后期需优化研究设计方案,通过多指标、大数据对比为临床治疗低血栓负荷STEMI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血栓负荷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防止过负荷时距离保护误动新判据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负荷跟踪运行下反应堆一回路控制系统仿真与验证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Savitzky-Golay在含冲击负荷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