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推拿辅以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

2023-10-08 03:21卢永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7期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疗程

卢永江

(莒县中医医院,山东 日照 276500)

膝骨性关节炎是临床领域十分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该病以膝关节软骨变形与软骨下骨质硬化、骨质增生等为主要病理改变[1]。临床影像学检查可见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间隙变窄或者胫骨平台不对称等,部分患者有膝关节周边骨质增生、膝关节软骨下骨小梁结构异常等表现[2]。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最终可能发生关节软骨退变、关节软骨纤维化或断裂以及整个关节面的损害。现阶段膝骨性关节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发病率较高,亚洲地区的发病率约为16%[3]。膝骨性关节炎多见双膝受累,在女性和老年人群中的发生率更高,常伴有手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晨起僵硬、膝关节摩擦音等,严重情况下一些患者有膝关节畸形表现。关于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该病的发生与年龄、遗传、外伤史、长期制动、过度负荷、肌力下降、营养缺乏等存在一定联系[4]。目前西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多采用外科手术疗法,如关节镜手术、膝关节置换术等,一些患者也予以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物、透明质酸钠等,还有物理疗法。在这些方法中外科手术治疗改善膝关节内部环境,药物治疗缓解炎症,物理疗法阻断疼痛传导,但这些方法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难以逆转膝骨性关节炎的病变进程。在中医学领域中,膝骨性关节炎属于“痹症”的范畴,常被称为“骨痹”“膝痹”。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肾虚亏、阳气不足有关,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多为寒湿外侵、阻滞经脉[5]。为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我院针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在常规中药内服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和推拿疗法予以辅助,诸法合用整体上可以起到补益肝肾、温养阳气的作用,在局部上可以起到散寒除湿、行气活血的作用,故而发挥出更好地温养膝部、通络止痛的效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学会2007年修订的《膝骨关节炎标准》,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近1个月内反复疼痛,晨僵不超过30 min,活动时膝关节有骨摩擦感,X线检查提示膝关节间隙变窄、膝关节软骨下骨硬化囊性变、关节骨赘形成,并经我院主任医师参照《中医诊疗方案》中膝痹并寒湿痹阻型诊断标准通过舌苔脉象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年龄(56.64±3.17)岁。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为35~75岁,平均年龄(55.91±3.08)岁。两组患者及家属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务科批准同意,符合医学伦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膝骨性关节炎西医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膝骨性关节炎(寒湿痹阻型)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③30 d内未进行手术治疗或其他保守治疗。④能够配合治疗并完成随访。⑤VAS疼痛评分≤8分。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膝关节外伤至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者。②膝关节表面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结核性疾病者。④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的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生理期的女性。⑥有其他不可抗因素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予以中药蠲痹汤治疗,由羌活、独活、肉桂、秦艽、桑枝、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海风藤等药物组成,主治手足冷痹、腰膝沉重、举动艰难等症状。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停药2 d后继续服药,连续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30例患者在中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温针灸加推拿辅助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①温针灸疗法:患者取自然坐位状态,膝关节自然呈90°弯曲状,取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穴、大椎穴、命门穴;以无菌干棉球夹持50 mm毫针(佳健牌,苏州医疗用品生产),常规对穴位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运用弹指进针法进针,针刺内膝眼、外膝眼,进针深度以40~45 mm为宜;以25 mm毫针(佳健牌,苏州医疗用品生产)针刺大椎穴、命门穴,运用弹指进针法进针,进针深度以8~13 mm为宜;以40 mm毫针(佳健牌,苏州医疗用品生产)针刺足三里穴,进针方法同大椎穴、命门穴一致,进针深度以20~30 mm为宜;进针后所有穴位均运用平补平泻手法,确保针下“得气”;针刺后分别在患侧内膝眼、外膝眼、足三里穴针尾处放置长2.0 cm、直径1.8 cm的艾柱(南阳百草堂天然艾草有限公司生产)于靠近皮肤侧点燃,燃尽后将灰烬去除,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再灸1次后起针。每日行温针灸1次,连续15 d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继续下1个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②推拿疗法:患者取俯卧位,实施滚督脉、滚膀胱经、指揉督脉、掌根揉膀胱经、理膀胱经;而后进行局部施术,采用㨰、揉、拿等手法,温养膝筋、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患者俯卧位状态下实施滚殷门、委中、承山,指揉环跳、委中、承山,拿下肢后侧,而后患者取仰卧位实施滚膝、拿下肢、指揉痛点、掌揉髌骨,并分理膝筋。每膝每次推拿30 min,每周治疗5次,以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治疗有效率 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评估方法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患者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症状积分减少≥95%为控制;患者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不受限,症状积分减少70%~95%为显效;患者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轻度受限,症状积分减少30%~69%为有效;患者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低于30%为无效。临床有效率=(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4.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VAS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VAS分值在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痛,患者根据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回忆膝关节疼痛发作时最不能忍受的程度记录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

1.4.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的膝关节HSS屈伸评分 膝关节HSS屈伸评分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患者俯卧位状态下屈曲膝关节到最大程度并用量角器测量膝关节活动度。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保存至Excel表格之中,保存的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结果,统计数据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统计结果当P>0.05时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HSS屈伸评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膝关节HSS屈伸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HSS屈伸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HSS屈伸评分(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HSS屈伸评分(分,)

3 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传统医学“痹症”“膝痹”等范畴,其致病原因包含内因和外因2个方面,其中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是导致本病的内因,风寒湿等外邪侵袭为本病的外在致病因素[6]。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之下,使得患者痹阻于筋肉骨节之间,而致膝部气血津液凝滞,难以疏通,正所谓不通则痛,是患者出现膝部疼痛的临床表现,且膝部难以屈伸自如,日久而形成膝痹[7-8]。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势,治疗方法主要为中药内治法、中医外治法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结合方法。

内治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主要是根据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对证治疗,因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所致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时可选择祛风除湿止痛类的中药;由瘀血阻滞所致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时可选择活血化瘀的中药;由肝肾亏虚所致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时可选择调肝补肾类的中药[9]。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蠲痹汤治疗,方中羌活、独活、肉桂、秦艽、桑枝、当归、川芎、木香、乳香、甘草、海风藤等药物可起到祛风、除湿、止痛的效用;其中肉桂性温,可温通经脉、助化阳气;当归性温,可润肠通便、调经止痛;独活性微温,可祛风除湿、散寒解表、有利关节;乳香性温,可调气活血;桑枝性平,可祛风湿、行水期、利关节;川芎性温,可祛风除燥、行气止痛;甘草性平,可益气复脉、补脾和胃;木香性温,可健脾消食、行气开郁。诸药合用,可对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起到活血通络、散寒祛湿的治疗作用。

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外治法主要有熏蒸、贴敷、小针刀、针灸、埋线、推拿、穴位注射等。本组研究中,在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蠲痹汤内服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同时予以温针灸联合推拿疗法进行辅助。其中温针灸巧妙融合了针法和灸法的优势,将两种治疗方法共同作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能够产生一种叠加的效用[10-11]。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患者阳气不足、阴寒过盛有关,阳气虚则寒气盛,阴寒凝滞则致痹阻于筋肉和骨节,日久而成膝痹。针对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通经活络乃治疗之根本。中医学理念认为,针药之不及,必当灸之。温针灸用于寒湿痹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可温经通络、散寒除湿、温补阳气。通过艾灸燃烧散发出的热能,能够产生一种极具穿透性的红外辐射,借助毫针将热能透入穴位直达病灶深处,不仅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还能双向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者关节内微循环障碍,促进关节内炎性物质的吸收[12]。推拿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外治疗法,通过外力纠正筋肉的解剖位置异常,同时可以调整机体的内环境,借助推拿手法的刺激还能够产生相应的生物信息,起到调节机体平衡的作用[13-15]。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中用推拿疗法进行辅助,一方面可以在治疗部位产生局部效应,另一方面则能够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产生全身效应,推拿手法的力量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皮肉筋脉,按压类手法通过按压与放松的交替进行,能够使病变部位组织产生变形—复原的循环往复变化,在治疗部位形成一定的泵压效应,进而促进气血循环;摩擦类手法则能够在治疗部位产生温热感,使机体局部气血运行增强,局部的筋肉便可以获得更多的濡养;牵拉类手法通过张弛之间的变化能够消除局部筋肉的拘挛,解除脉道挛急,使气血更加通畅。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在温针灸和推拿这两种中医外治疗法的辅助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疼痛症状的改善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更加明显。相比对照组患者而言,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更低,膝关节HSS屈伸评分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温针灸联合推拿直接作用于患处痛点出有关,在艾灸、针灸、推拿多种治疗方法的刺激下更好地改善了机体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强了患膝的供氧,带走了炎性产物,同时在温热效应的作用下改善了局部的代谢情况,促进了组织的修复,二者协同达到了缓解疼痛、散寒除湿的治疗目的;并且在温针灸和推拿的辅助下,患者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运动功能得到改善,使膝关节的缓冲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不仅直接针对病理状态进行治疗,还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故其临床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温针灸推拿辅以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适宜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膝骨性关节炎疗程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膝骨性关节炎的自我康复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消痛散塌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治子宫脱垂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未病预防及护理思路
中药关节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