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3-10-08 01:35李枝荣
广西教育·B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诗教劳动教育古诗词

李枝荣

【摘要】本文论述诗教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探究诗教与劳动教育相关资源的挖掘,分别从主题、内容对劳动教育诗词进行挖掘,提出诗教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借助劳动诗词开展劳动常识教育、珍惜劳动成果教育、塑造劳动品质教育等。

【关键词】诗教 古诗词 劳动教育 劳动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3-0129-03

随着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各种政策纷纷出台,对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为落实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中挖掘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体会劳动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价值观和熏陶劳动情操。

一、劳动教育融入诗教的背景

“诗教”即以“诗”为教,通过学诗来进行教育,用诗歌对民众进行礼乐教化。孔子在《礼记·经解》中提出包括“思无邪”在内的一系列诗学主张,他的“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詩学理论为后世所熟知,意思是通过诗歌来教化民众,使之性情和善、有教养。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列入了“诗教”,这对古诗词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华经典诵读”、“诗教中国”、央视《诗词大会》等系列活动和栏目的开展,也充分说明了诗教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校地处梧州市,梧州市诗词文化源远流长,苏轼、张九龄等文人墨客游历梧州时,曾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文。根据梧州市历史悠久、诗词文化积淀深厚的特点,2022年4月13日,梧州市出台了《2022年梧州市诗词曲示范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拟开展诗词曲示范市建设工作,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

诗教在梧州市的开展有着良好的氛围和广泛的基础,根据《方案》,梧州市积极营造“处处见诗词曲、处处闻诗词曲、人人学诗词曲”的浓郁氛围,全面推进诗词曲进学校工作。为响应校园诗教的号召,梧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广泛组织开展诗词曲诵读、鉴赏、创作活动,创办青少年诗社,组织青少年学习诗词曲文化,积极开展青少年诗词曲文化交流和吟诵表演等活动。在此背景下,我校组织语文教学名师、诗教示范点的团委干部、学生管理人员将劳动教育融入诗词,开展了诗教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提高了诗教与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二、诗词中劳动教育资源的挖掘

(一)诗词中的劳动教育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历朝历代在农业劳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我们搜集和梳理了与农业劳动有关的古诗词,并按照主题对其内容进行了如下归类。

1.古诗词中的劳动工具。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劳动工具的描述,如《悯农》(其二)中的锄头、《江南》中的扁舟、《池上》中的小舟、《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犁、纺车等。器物往往承载着历史,认识劳动工具对渗透劳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古代劳动工具,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农业劳动。

2.古诗词中的劳动行为。古诗词出现了很多的劳动行为,如描写江南夏季农家生产劳作、乡村四月农民辛苦劳作、江南女子采莲等劳动行为。南宋诗人杨万里《插秧歌》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抢种插秧的情景,全家各有分工,如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等,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体现了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

3.古诗词中的劳动场景。古诗词中蕴含的劳动场景较为丰富,其中有不少歌颂普通劳动人民和描写儿童劳动的内容。我国最早记载劳动的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其概括了我国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景。陶渊明在《归田园居(其三)》中描写了自己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在南山下种豆、锄草等劳动场景,从这些劳动场景的描绘中,我们知道劳动的艰辛与劳动的美好。

4.古诗词中的劳动精神。古诗词中的劳动精神主要从同情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两个角度来体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提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赞颂渔人的劳动所获,引导读者想象捕鱼的场景,表现出作者对渔民艰苦生活的同情。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中塑造了男耕女织的劳动者形象,赞美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二)诗词中劳动教育内容的分类

1.歌颂劳动人民,赞美劳动精神

古诗词中有歌颂劳动人民的很多作品。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描写了冶炼工匠,他们有着健美强壮的体魄和勤劳乐观的性格,常常一边劳动一边歌唱,从这首古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冶炼工匠的赞美歌颂之情。宋代梅尧臣的《陶者》写了烧瓦工人,他们挖尽门前土来烧制瓦片,可自己家里却无半片瓦,由此揭露社会的不公,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宋代方岳的《农谣》描写蚕农养蚕,养蚕的老农妇遥相对话,说着今年春季天气寒冷、蚕没有睡觉等养蚕情况,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宋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描写了渔民打鱼的艰险。这些诗歌都歌颂了劳动人民,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敬爱与颂扬之情。通过学习和鉴赏这些劳动诗词,可使学生对劳动及劳动人民产生深厚的感情,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描绘劳动场景,展现劳动幸福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绘劳动场景、展现劳动幸福的篇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描写了诗人在南山下种豆锄草、早出晚归的劳动场景,用富有诗意的笔法描写劳动的艰辛,把劳动和田园生活描写得非常美好,令人向往。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四十四)》描写了农民新建的晒谷场光平如镜,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他们欢歌笑语、辛勤劳动,连夜打稻子一直到天亮,表达了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心情。

3.热爱农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许多诗人都曾参加劳动,魏晋陶渊明辞官归田躬耕,参加“开荒南野际”“种豆南山下”等农业劳动。宋代陆游的《小园》“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写了诗人隐居时的耕读生活,在小园中卧读陶渊明的诗,而后又乘着微雨参加劳动——锄瓜。知晓劳动的艰辛才会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如唐代李绅的《悯农(其二)》点明了劳动的艰辛及粮食来之不易,劝说世人应珍惜每一粒粮食,表现出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三、诗教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路径

(一)借助诗词普及劳动常识

劳动常识是从事劳动生产必备的农业知识,是保证农业劳动获得丰收的保障。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劳动常识,才能明白劳有所获的不易。如果缺乏劳动常识,即使辛勤耕作,也收获甚微。陶渊明辞官归田后,由于缺乏一定的劳动常识和劳动经验,虽然辛苦耕作“带月荷锄归”,但是在南山种下的豆依旧是“草盛豆苗稀”,由此可见掌握基本劳动常识的重要性。此外,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在土地上耕种的日常活动。如《小雅·大田》写了农民劳动的过程,他们整修农具、选种播种、除草除虫;《诗经·七月》这首诗中写了一年四季的生产过程,当时人们要掌握采桑、耕种、狩猎、制作衣物、修建房屋、釀酒、宴会等劳动技能,通过辛苦的劳动实现自给自足。《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呈现了初夏时节江南田园劳动的景色——南方初夏的农村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认识乡村的景物。同时,这首诗写出了农民的忙碌,在农事繁忙之时,村子里空无一人,村民都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家家户户都下地劳动去了,由此可以引导学生对农时有更深入的了解。翁卷的《乡村四月》“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同样写了农忙时节繁忙的劳动景象,同时写了“农时”的重要性。当代青少年缺乏对劳作过程的了解,缺乏对劳动生活的亲身实践,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开展劳动常识教育,使学生掌握农业劳动的相关知识。

(二)巧用诗词开展珍惜劳动成果教育

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劳动者的汗水、勤劳和智慧。我们开展劳动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浪费粮食、丢弃粮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巧用劳动诗词对学生进行珍惜劳动成果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从古诗词中我们得知,劳动是艰辛的,劳动人民的日子是艰苦的。最广为传颂的莫过于李绅的《悯农》,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地辛勤耕作,仍有可能“农夫犹饿死”。白居易的《卖炭翁》描写了一位卖炭的老人在南山伐薪烧炭,他满面尘灰、瘦弱黢黑,虽然身上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他来到城中沿街卖炭,却遭到“宫使”掠夺,只得到半匹红纱和一丈绫就贱卖了一车炭。从这位卖炭翁的经历可以得知,古时候的劳动人民异常艰苦,他们常年辛苦劳作,却依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劳动的艰辛,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三)通过劳动诗词塑造劳动品质

热爱劳动、不畏辛苦、勤勉向上等都是良好的劳动品质,这些元素在古诗词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通过古诗词开展劳动品质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例如,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就写了辛勤的村民,白天出去锄草、夜间搓麻纺织,农家的儿女人人都会持家。小孩不懂得耕田和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可见这里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干力所能及的劳动,从早到晚都“不得闲”。通过诵读诗歌,可以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激情和劳动的氛围,了解大人要辛勤养家、要耕田织麻,小孩要替家里分担学习种瓜等劳动技能,从而拓展讨论:自己在家中有没有参加过劳动?有没有帮助父母减轻劳动压力?通过讨论思考,学生能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深意,从而激发热爱劳动的品质。由此可见,利用劳动诗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艰苦奋斗、赞美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教背景下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可使学生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热爱生活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马腾飞,洪坚.根植诗教传统,熔铸红色基因:论革命家诗词教育与高校课程思政的融合[J].嘉兴学院学报,2022(1).

[2]齐益寿.叶嘉莹先生的诗教特色[J].北京大学学报,2014(7).

[3]谢鹏.劳动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上),2022(1).

猜你喜欢
诗教劳动教育古诗词
我与诗教
踏青古诗词
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成立仪式暨“中华诗教深圳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会
杨叔子当代诗教理论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