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Doseo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2023-10-08 01:23杨松岭赵红岩陈全红
地质与勘探 2023年5期
关键词:深湖白垩三角洲

饶 勇,程 涛,杨松岭,赵红岩,李 全,陈全红

(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

0 引言

中非剪切带是一个贯穿非洲中部长达4000 km的巨大岩石圈转换剪切带,在右旋走滑-拉张作用下发育一系列中-新生代被动裂谷盆地(肖坤叶等,2014;张艺琼等,2015;张庆莲等,2018;窦立荣等,2018;张光亚等,2020)(图1)。这些盆地具有相对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及相似的演化过程,包括中非裂谷系和西非裂谷系两段(Fairhead,2020),西非裂谷系在晚白垩世遭受海侵充填了一套海相沉积,而中非裂谷系全部为陆相沉积(Genik,1992,1993)。

图1 中非剪切带及主要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Central Africa shear zone and main Meso-Cenozoic rift basins1-中非剪切带;2-西非裂谷系盆地;3-中非裂谷系盆地;4-海域;5-国界线1-Central African shear zone;2-West African rift basin;3-Central African rift basin;4-sea area;5-national boundary

Doseo盆地是中非裂谷系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勘探程度较低,也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地区之一。盆地油气勘探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Conoco、Exxon和Esso为代表的多家西方石油公司基于2D资料对盆地进行了多轮次的油气勘探,钻探探井12口,仅发现可采储量约60 MMboe①。近年来,中石油创新强反转被动裂谷盆地的石油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薛良清等,2014;穆龙新和计智锋,2019;刘合年等,2020),细化盆地成因、成藏模式和成藏特征,加大勘探力度,有效地指导了乍得Bongor、Doba以及苏丹Muglad等盆地的油气勘探,油气储量快速增长,并成功建成海外油气生产基地,预示着中非裂谷系盆地广阔的勘探前景。2014年开始,中石油在Doseo盆地东部开展3D精细勘探发现多个含油气构造,并获得油气重大突破,指示了盆地巨大的勘探潜力(刘合年等,2020;窦立荣等,2022)。

前人对Doseo 盆地研究相对较薄弱,国内学者对盆地构造(黄迟君等,2021)、烃源岩(Zhang et al.,2021;程顶胜等,2022)和沉积储层(刘为付,2016;陈全红等,2023)特征开展过一些研究工作,但对盆地油气分布规律、成藏特征、成藏组合以及成藏控制因素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油气富集规律不清,制约着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和勘探方向的认识。

本文尝试从钻井、典型油气藏对比分析和解剖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研究Doseo 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差异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成藏模式,以期对盆地研究和勘探提供参考。

1 盆地概况

Doseo 盆地主体位于非洲中部乍得共和国境内(图1),东西方向长约500 km,南北方向约70~100 km,面积约5.2×104km2,西邻Doba 盆地,东接Salamat 盆地,西北部为Bongor 盆地,整体为一个近NEE-SWW 走向的菱形盆地①,最大沉积厚度超过7 km(图2)。

图2 Doseo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图(a)、东部NW-SE向地质剖面(b)、西部NW-SE向地质剖面(c)Fig.2 Tectonic units division of the Doseo Basin(a)with NW-SE geological sections in the east(b)and west(c)1-盆地边界;2-隆起带;3-中部坳陷带;4-凹陷区;5-缓坡带;6-反转带;7-北部陡坡带;8-中部凸起带;9-油气藏;10-剖面位置;11-下白垩统;12-上白垩统;13-新生界;14-断层;15-走滑断裂1-basin boundary;2-uplift zone;3-central depression;4-sag area;5-gentle slope belt;6-reversed belt;7-north steep slope belt;8-central uplift;9-oil and gas reservoir;10-profile location;11-Lower Cretaceous;12-Upper Cretaceous;13-Cenozoic;14-fault;15-strike-slip fault

重力和地震资料显示,Doba、Doseo 和Salmat 盆地早期实际上是一个大盆地的三个坳陷,晚白垩世桑顿构造反转作用导致三个坳陷分隔,因此也常被统一称为南乍得盆地(潘校华等,2019)。研究表明,Doseo 盆地是白垩纪以来叠加了走滑和挤压反转等作用的复杂陆相裂谷盆地,主体呈现为受北部断裂带控制的“北陡南缓”不对称箕状断陷。该盆地整体可以划分为北部隆起、中部坳陷带和南部隆起带三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中部坳陷带又可以细分出6 个二级构造单元(图2a),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构造特征。

Doseo 盆地早期勘探集中在中东部,并发现少量轻质油气藏(图2a),但单个油气藏可采储量规模较小(0.74~47.42 MMboe,平均11.8 MMboe)①,商业价值有限。2014 年后,中石油在东部凸起带勘探获得商业性油气突破,并有望形成亿吨级规模(刘合年等,2020)。由于构造-沉积演化的差异性,Doseo盆地目前已证实的油气发现均位于下白垩统砂岩中(图3),而邻近的Doba 盆地以上白垩统砂岩为主力油气产层(张光亚等,2020)。

图3 Doseo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Fig.3 Comprehensive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the Doseo Basin1-基底;2-冲积扇;3-水下扇;4-湖底扇;5-河流相;6-三角洲;7-砾岩;8-浅湖相;9-深湖相;10-烃源岩;11-储层;12-盖层;13-油藏;14-气藏;15-稠油油藏;16-不整合面;17-剥蚀;18-拉伸应力;19-挤压应力1-basement;2-alluvial fan;3-subaqueous fan;4-sub-lacustrine fan;5-fluvial facies;6-delta;7-conglomerate;8-shallow lacustrine facies;9-deep lacustrine facies;10-source rock;11-reservoir;12-seal rock;13-oil reservoir;14-gas reservoir;15-heavy oil reservoir;16-unconformity;17-erosion;18-stretching stress;19-compressional stress

2 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

Doseo 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系花岗质结晶-变质基底,其上覆沉积地层开始于早白垩世,经历了早期走滑-伸展和晚期的挤压构造反转(Zhang et al.,2023)。盆地总体可以划分为强裂陷期(早白垩世纽康姆-晚阿尔布期)、裂陷晚期+拗陷期(晚阿尔布期-古新世)和裂后拗陷(古新世-现今)三个主要演化阶段,并发育了下细上粗的陆相湖盆-三角洲-河流沉积充填体系(图3)。下白垩统是盆地主要勘探层系(图3),发育湖相烃源岩,且储-盖组合发育,纵向可划分出SQ F、SQ E、SQ D 和SQ C 四个三级层序,也即四个主要勘探目的层段,目前未有钻井揭示SQ F层序的地层。

2.1 强裂陷期(145~105 Ma)

该阶段实际上可以划分为两幕裂陷作用,即纽康姆-巴列姆(145~123 Ma)强裂陷早期和阿普特-阿尔布(123~105 Ma)强裂陷晚期。

早白垩世早期,伴随着冈瓦纳大陆解体,在近南-北张应力作用下,Doseo 盆地发生强伸展裂陷作用,盆地北部形成了近NEE-SWW 向的边界高陡大断裂,控制了盆地“北陡南缓”的雏形,此时东、西两个凹陷统一,主要沉积中心位于盆地的东部,发育了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和半深湖-深湖相泥岩,沉积厚度达到3000 m(图3、图4b),构成了盆地内第1 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

图4 Doseo盆地强裂陷期沉积相图Fig.4 Sedimentary facies of strong rifting stage in the Doseo Basin1-断层;2-盆地边界;3-古水流;4-冲积扇;5-扇三角洲;6-水下扇;7-浅湖相;8-深湖相;9-湖底扇;10-三角洲前缘;11-河流-三角洲平原;12-油气藏;13-无资料1-fault;2-basin boundary;3-paleo-currents;4-alluvial fan;5-fan delta;6-subaqueous fan;7-shallow lacustrine facies;8-deep lacustrine facies;9-sublacustrine fan;10-delta front;11-flluvial-delta plain;12-oil and gas reservoir;13-no data

早白垩世晚期,中大西洋逐步打开,并伴随着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运动(Binks and Fairhead,1992;吕彩丽和赵阳,2018;Min and Hou,2019;Fairhead,2020)。盆地受到NE-SW 向拉张应力作用,同时叠加近东西向雁列式走滑断裂系影响,发生张扭和压扭作用,发育典型的花状构造,并一直持续到阿尔布晚期非美板块完全分离(周小蓉等,2023)(105 Ma),盆地逐步开始具备分隔性。该时期半深湖-深湖湖盆范围最大,北部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南部发育了河流-三角洲沉积,湖盆中心局部发育湖底扇,地层沉积厚度超过2000 m,构成了盆地内第2套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图3、图4a)。

2.2 裂陷晚期+拗陷期(105~65 Ma)

晚白垩世早期,南大西洋快速扩张至赤道地区,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强度由西向东变弱。晚白垩世晚期(84 Ma),欧洲和非洲板块碰撞引起的桑顿事件(Guiraud and Bosworth,1997;El Hassan et al.,2017),致使盆地发生挤压反转,此时为盆地构造主要形成和改造期。盆地挤压抬升剥蚀强度整体表现为“西强东弱”,西部反转带抬升剥蚀厚度约1000 m,该反转带将Doseo 盆地和Doba 盆地分隔开(Shellnutt et al.,2017),而东部凸起带挤压抬升剥蚀厚度约400 m。古近纪时(65 Ma),中非剪切带停止活动(张庆莲等,2018),盆地进入热沉降阶段,断层继承发育,但活动强度减弱,基本终止于白垩系顶部,对上白垩统沉积的控制作用减弱。

该时期,裂陷作用减弱,盆地整体处于稳定拗陷沉降阶段,局部存在差异剥蚀,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表现过补偿沉降,多见砂岩,仅湖盆中心发育浅湖沉积,地层沉积厚度约2500 m,可作为盆地一套可能的次要勘探目的层系。

2.3 裂后拗陷期(65~0 Ma)

始新世晚期(40 Ma)时,欧非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引发比利牛斯反转运动,使得走滑作用再次活化继而在原有构造格局基础上进行了局部的改造。中新世早期(20 Ma),红海扩张和东非裂谷作用的影响导致张性伸展断裂的发育,盆地内局部断裂改造了先存的构造,并起到了沟通浅层砂体和深部地层的作用;中新世晚期(11.7 Ma),受Afar 热柱影响,非洲板块整体掀斜抬升剥蚀,裂谷全面进入衰亡期。裂后拗陷期主要为粗粒河流相沉积,局部砾石(图3),整体地层厚度较薄,不超过300 m。

3 油气地质条件

3.1 烃源岩

Doseo 盆地钻井证实下白垩统强裂陷期发育的半深湖-深湖及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两种类型的泥岩可作为优质烃源岩(程顶胜等,2020,2021),为弱还原-氧化环境下的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合有机质(Zhang et al.,2021)。烃源岩品质较好,统计TOC 0.5%~7.28%(平均1.98%),优质层段TOC大于2%,HI 平均大于485 mg HC/g TOC,S2平均16.3 mg/g,有机质类型为I-Ⅱ1型,整体处于成熟生油阶段(图5)。

图5 Doseo盆地烃源岩Tmax-HI交汇图(a)和TOC-S2交汇图(b)Fig.5 Source rock cross-plots of Tmax vs.HI(a)and TOC vs.S2(b)of the Doseo Basin

盆地东北部钻井揭示强裂陷早期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相黑色泥岩,TOC 0.92%~5.93%(平均3.22%)其中优质烃源岩段TOC 3.01%~5.93%(平均4.46%),HI 465~657 mg HC/g TOC(平均560 mg HC/g TOC),S216.8~34.7 mg/g(平均24.8 mg/g),累计厚度约200 m。

盆地北部钻井揭示了强裂陷晚期烃源岩,为半深湖相泥页岩,厚约400~1200 m,TOC 1.01%~7.28%(平均2.56%),其中优质烃源岩段TOC 2.0%~7.28%(平均3.61%),HI 292~669 mg HC/g TOC(平均482 mg HC/g TOC),S26.03~26.8 mg/g(平均16.7 mg/g)。盆地南部短轴河流-三角洲体系发育,受河流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在三角洲前缘形成了以陆源高等植物为有机质的烃源岩发育区,烃源岩厚度薄、品质变差,有机质类型Ⅱ1-Ⅱ2型,TOC 0.5%~2.62%(平均1.21%),局部可达2.0%~3.0%,HI基本小于400 mg HC/g TOC,S2小于10 mg/g。

烃源岩模拟显示,强裂陷早期烃源岩盆地内绝大部分成熟生油,盆地中心部位局部高熟生气,生排烃规模大,为油气主要贡献者(70%);而强裂陷晚期烃源岩整体成熟度相对较低,成熟范围主要在盆地东区,局部低熟,油气贡献作用次要。

3.2 储盖层

利用古生物、钻井及地震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盆地主力目的层系识别出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及湖泊等多种沉积类型,构成了下白垩统强裂陷期三套主要的储-盖配置(图3、图4)。受物源体系、边界断裂及古地貌特征控制,盆地沉积体系平面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性,北部陡坡带为受撒哈拉克拉通物源影响的近源快速沉积水下扇,南部缓坡带和东北部陡坡带发育受刚果克拉通物源影响的三角洲沉积,湖盆中部则形成三角洲前缘重力流快速堆积的湖底扇(陈全红等,2023)。盆地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近岸水下扇和三角洲前缘相带中,以薄层砂岩为主,储层厚度受沉积相控制,埋深对储层物性控制较为明显。

北部物源体系控制的陡坡带揭示近岸水下扇砂岩主要发育在SQ C 层序,以泥包砂的特征伸入半深湖-湖相泥岩中。Maku 油气藏SQ C 层序钻遇具有下切充填、透镜状外形、内部杂乱、中强振幅反射特征的水下扇体(图4b,埋深1400~1750 m),粉-细砂岩为主,砂地比约30%,单砂层平均厚度6 m,岩心分析孔隙度10%~29.8%(平均20.4%),渗透率1.1~1988 mD(平均217 mD),测试原油产量最高超过1000桶/天。

南部物源体系控制的短轴和东北部长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岩在SQ E、SQ D、SQ C 各层序均有发育,且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主要的油气储层。东北部Kibea 油藏SQ E 层序(埋深2700~3000 m)发育粉-细砂岩,单砂层平均厚度6.8 m,岩心孔隙度为7.4%~19.4%(平均值13.4%),渗透率为0.68~4150 mD(平均值385 mD),测试原油产量最高超过2900 桶/天。东部凸起带上Baouda 油气藏SQ D 层序(埋深2100~2600 m)发育粉-细砂岩,单砂层平均厚度11 m,测井解释孔隙度11%~17%(平均13.4%),渗透率3.3~27.9 mD(平均12.5 mD),表现为低孔低渗储层特征;SQ C 层序(埋深1450~2100 m)以细砂岩为主,单砂层平均厚度10.3 m,测井解释孔隙度12%~33%(平均18%),渗透率5.5~627.5 mD(平均84.5 mD),表现为中孔、中渗储层特征,Sako 油藏钻井砂岩平均岩心孔隙度17.7%,渗透率90 mD,测试原油产量约135 桶/天。

不同于Doba 盆地,Doseo 盆地上白垩统及上覆地层以砂岩为主,缺乏区域性盖层(图3)。北部陡坡带强裂陷期中-深湖相泥岩既是优质烃源岩又是有利的盖层,钻井统计泥岩厚度400~1200 m。南部缓坡带及东北部三角洲前缘层间泥岩和半深湖相泥岩可作为局部盖层有效封盖住一定高度的油气柱,钻井统计泥岩厚度2.1~139 m(平均18.3 m),但不同圈闭类型条件对泥岩盖层的厚度要求有差别,尤其是圈闭受断层后期改造后对泥岩厚度要求就更高。

3.3 构造圈闭

盆地受到走滑压扭、后期挤压反转等多期复杂的构造应力作用,形成了多个盆内凸起带(图2a),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发育区,具有正花状和负花状构造特征(周小蓉等,2023;Zhang et al.,2023),以背斜、断背斜、断块为主。构造圈闭是盆地内已证实的最重要的圈闭类型,但受到断层的后期改造和破坏,构造整体较为破碎,圈闭规模较小。已钻构造圈闭面积7.7~26.7 km2(平均15.2 km2),幅度45~255 m(平均140 m)。少量圈闭高部位发育自圈,但其自圈范围也很小(平均1~2 km2)。

4 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Doseo 盆地发育两套优质成熟烃源岩,盆地模拟累计生油约2 万亿桶,但实际已发现可采储量估算小于1 亿桶,油气规模与烃源岩严重不符。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和典型油气藏对比分析,认为Doseo盆地具有“下生上储,旁生侧储,源内近源,构造控藏”的油气成藏特征,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三个因素及匹配关系控制(刘亚明和张春雷,2012;仲米虹等,2019),其中圈闭保存条件是最关键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Zhou et al.,2021),且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具有差异性(图6~7)。由于西区未有钻井揭示目的层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本文仅对盆地东区成藏控制因素进行探讨和总结。

图6 Doseo盆地东区油气成藏模式图Fig.6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of the eastern Doseo Basin1-冲积扇;2-扇三角洲;3-河流;4-河流相-三角洲平原;5-三角洲前缘;6-浅湖相;7-深湖相;8-水下扇;9-湖底扇;10-烃源岩;11-钻井;12-断层;13-油藏;14-气藏;15-稠油油藏;16-运移方向1-alluvial fan;2-fan delta;3-flluvial facies;4-flluvial-delta plain;5-delta front;6-shallow lacustrine facies;7-deep lacustrine facies;8-subaqueous fan;9-sub-lacustrine fan;10-source rock;11-drilled wells;12-fault;13-oil reservoir;14-gas reservoir;15-heavy oil reservoir;16-migration direction

4.1 构造圈闭保存条件对油气成藏控制分析

晚期断裂活化使得深部下白垩统地层与浅层上白垩统富砂段沟通后,很容易造成油气散失,Mya浅层重稠油和Maku 油藏顶部沥青均说明了圈闭后期保存条件受到了破坏。因此,断裂破坏圈闭后期保存条件是全盆地共同的风险,但不同储-盖配置条件、不同圈闭特征其后期保存具有差异性。

Maku 油藏位于北部陡坡带,储层较薄,储-盖配置较差,为断层复杂化挤压反转背斜,且断层沟通了浅层富砂层段(图2a、7a)。钻探结果显示,构造高部位井SQ C 层系揭示薄油气层,测试出油,而构造相对低部位钻井仅含油(岩心见油浸砂岩,原油较为新鲜),且浅层砂岩中见到较多沥青质。分析认为,Maku 构造经历了后期抬升剥蚀(剥蚀厚度约600 m),加之顶部断层发育破坏圈闭后期保存性,油气藏充满度低(30%)。盆地模拟显示烃源岩持续供烃,反映了油藏边充注边漏失的动态成藏过程,现今为残余油藏,低部位失利井位于现今残余油藏之外。

Baouda 油气藏和Sako 油藏位于受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的东部凸起带(图2a,图7c~d),储-盖配置较好,储层物性较好,均表现为构造控藏的特点,但圈闭特征差异性导致了油气规模差别较大,储量规模相差10 倍。Baouda 油气藏为受大断层控制的挤压背斜圈闭,形态较好,高部位发育小断层,但对圈闭完整性不构成破坏作用(图7c),层间泥岩盖层厚度28~60 m,纵向上多个储-盖配置形成多套油气层,油气层累计厚度大于60 m。Sako油藏为一个受两个断层夹持的断块圈闭(图7d),仅SQ C层序一薄层砂岩中见油,而厚层砂岩均有显示但不成藏。分析认为,Sako控圈断层断距大(约150 m),断砂配置较差,仅厚泥薄砂段侧封条件较好,顶部约180 m的泥岩段侧封薄油层,而薄泥厚砂段侧封条件差,侧向砂砂对接,导致油气漏失,均为水层或含油水层而失利。

图7 Doseo盆地已发现典型油气藏剖面示意图Fig.7 Typical schematic reservoir profiles of discovered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the Doseo Basin1-砂岩;2-泥岩;3-油藏;4-气藏;5-含油水层;6-水层;7-沥青;8-重稠油;9-烃源岩;10-钻井;11-断层;12-运移方向1-sandstone;2-mudstone;3-oil reservoir;4-gas reservoir;5-oil-bearing water layer;6-water layer;7-bitumen;8-heavy oil;9-source rock;10-drilled wells;11-fault;12-migration direction

构造晚期破坏是影响圈闭后期保存的主要原因,而Baouda 和Sako 对比分析进一步说明了相似储-盖配置条件下不同构造圈闭后期保存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进而影响了油气成藏规模。

4.2 储层和盖层条件对油气成藏控制分析

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以泥包砂的特征伸入半深湖-湖相泥岩中,整体砂岩欠发育,储层较薄。Tega 油藏为断层复杂化挤压反转背斜,钻井揭示水下扇扇端沉积,SQ C 和SQ D 层序以大套泥岩为主,储层不发育,仅揭示一层3.66 m 油层,可采储量规模4.62 MMb(图2a、图7b)。很明显,北部陡坡带处于有利的生烃灶范围之内,烃源岩条件好,油气运移条件好,储层是控制油气规模性成藏的一个关键因素。

南部缓坡带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储层较发育(图4a)。孢粉分析显示,Mya 含油气构造处于近岸干热浅水沉积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砂、泥岩频繁互层,砂岩较发育,泥岩欠发育且厚度薄(平均5.5 m),储-盖配置较差,主力层系SQ CSQ D层序砂地比较高(N/G 56%),但缺乏有效盖层,仅见油显示(图7e)。井壁取心抽提物色质分析显示,大量的强降解残余油与少量未降解的正常油混合,指示该构造存在多期油气充注历史,处于有利的油气运聚方向上,但由于缺乏有效盖层加之晚期断层活动,油气向上运移至浅层SQ B 层序砂岩,在局部泥岩盖层封盖下形成重稠油(图3),因此盖层也是油气成藏的一个关键控制因素。

综上所述,在构造-沉积共同影响下,储-盖配置南、北部有差异,但圈闭保存条件是全区共有的最重要控制因素。除此之外,储层仍是北部陡坡带的关键控制因素,南部缓坡带盖层条件也是关键控制因素,东部凸起构造带圈闭类型决定了后期保存条件的好坏,完整的背斜为最有利圈闭类型。

5 结论

(1)Doseo 盆地经历了强裂陷期、裂陷晚期+拗陷期和裂后拗陷期三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其中叠加了走滑和挤压反转,形成了“东西分区、南北分带、北陡南缓”的构造格局,构成了“下细上粗”的湖盆-三角洲-河流沉积充填序列。

(2)Doseo 盆地钻井证实下白垩统发育强裂陷早期(SQ E)和强裂陷晚期(SQ C+SQ D)两套以半深湖-深湖及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泥岩为主的烃源岩,烃源岩品质较好,有机质类型为I-Ⅱ1型,整体处于成熟生油阶段,且强裂陷早期烃源岩生排烃规模大,为油气主要贡献者。

(3)Doseo 盆地下白垩统强裂陷期发育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及湖泊等多种沉积类型,构成了三套主要的储-盖配置,但整体缺乏区域性盖层。盆地南、北物源有差异,北部陡坡带近岸水下扇和南部缓坡带三角洲前缘亚相是优质储层发育相带。

(4)Doseo盆地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三个因素及匹配关系控制,而圈闭保存条件是全区共有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且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具有差异性。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控制的南部缓坡带和东部凸起构造带的成藏主控因素为盖层和圈闭保存条件,近岸水下扇体系控制的北部陡坡带成藏主控因素为储层和保存条件。

[注 释]

① IHS Markit. 2020. Doseo Trough,Chad,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R].

猜你喜欢
深湖白垩三角洲
藏在粉笔中的亿万年地质史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石油天然气工程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青海省侏罗系油页岩成矿模式研究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三角洲地区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珠-坳陷北部洼陷带始新统半深-深湖相烃源岩综合判识
“中深湖”是一个错误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