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23-10-09 01:04樊玉兰
名师在线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数学课程驱动

文/樊玉兰

引 言

基于“任务驱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活动、实践活动,主要是把“任务”作为数学课程教育的中心,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数学教育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探索能力,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相互交流展示,共同协作,积极探究,掌握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技巧和经验,培养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教师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探究。教师要围绕任务目标、任务主题、任务内容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并增强任务主题的综合性、层次性、引领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学习习惯[1]。

一、基于“任务驱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基于“任务驱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探索中总结知识规律、数学规律,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知识、应用知识的成就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在任务的驱动下讲解数学知识,能够打破“单向灌输数学知识”的教学状态,让教师和学生间相互鼓励、配合,营造温馨的数学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大胆地表达观点,促使学生深度沟通、探究[2]。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

基于“任务驱动”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通过开放性、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任务,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来归纳、整理数学知识,选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技巧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又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才会去创新、质疑、实践,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想法,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另外,实践型教学任务能够展示出数学课程的工具性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基于“任务驱动”统领单元整体教学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师要注重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让“任务”统领单元整体教学,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学科思维水平、知识归纳总结能力,构建更加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例如,在“确定位置”的单元整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零散、孤立的数学知识关联起来,整合、重组、精简数学单元知识,让学生在“单元大任务”的引领下逐个完成“子任务”,并在真实教学情境中应用、探索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4]。首先,教师要借助于“单元大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学生不仅要对东南西北、左右、上下、前后有正确的认知,还要学会利用一个方向来确定位置,感知到数学知识和真实生活情境间的关联性。其次,在数学单元教学活动中,在“单元大任务”的引领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真实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师可以把“船在大海风浪中遇到了危险,救援船在海上拼命救援”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素材,并给学生布置“如何快速、精准地确定遇险船只处于救援船什么位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观测点,设立方向标,确定角度与方向,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对“确定位置”这一单元的内容有系统的了解、认知。最后,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利用“单元大任务”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还可以结合“子任务”发展学生自身的数学素养。如在“确定位置”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设定描述位置、位置定点、相对位置、描述路线作为“子任务”,让学生拥有清晰的学习思路,建立数学学习方法与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

(二)展示任务主题的引领性和趣味性特征

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既要把学生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客体,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大胆表达个人看法、想法,有目的性地探索数学知识,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要想达到以上教学效果,教师要展示出任务主题的引领性和趣味性特征,满足小学生好胜心、好动性、好奇心强的天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自主性,使其获得探索知识的乐趣与喜悦感,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5]。例如,在讲解“时分秒”时,教师可以设定如下学习任务:自制钟面学具。这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对三个指针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从中获得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成就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探究,发展学生多项学科能力。同时,要想在“任务驱动”下展示出任务主题的引领性和趣味性特征,教师就要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素材来布置任务。例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了解了小数的内涵和概念之后,教师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测身高”,将其作为课堂学习任务,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测量身高,并记录测量的结果。这样既能够让学生书写小数,认识小数,又能够营造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以最放松的状态去探索数学课程知识,感知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快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利用“任务驱动”构建学习共同体

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打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教育氛围,促使学生间的深度合作、深度交流,让学生相互借鉴、学习,在共同协作努力之下,更全面地获取数学知识。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在任务、学习目标导向下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扮演指导者、引领者的教育角色,和学生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间相互学习、进步。例如,在讲解“千克与克”时,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来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类型的秤有一定的了解,掌握计量单位“千克”的含义,能够利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重量。在正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托盘天平、台称、弹簧秤、电子秤、杆秤等,让学生利用真实电子秤来称物体,促使学生共同研究、共同观察、共同体验。这样既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质量,又能够让学生更为扎实地掌握本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其次,教师要设定一些具备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之下协同完成任务。如在讲解“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设定如 下 数 学 习 题“152÷4×21”“45×3+165”“220-134÷2”,让学生间相互分享想法,在协同努力下获得问题的答案。另外,教师要在任务的驱动下为学生创设共同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如在讲解“旋转”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方向盘、摩天轮、转盘、时针、旋转木马等图片,让学生共同去探索这几个物体旋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四)利用教学任务落实“教学做合一”

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教学任务落实“教学做合一”,不仅要让学生记忆、理解数学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在操作、体验、实践中来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实践能力。首先,教师要围绕“做中教”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设定实践型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教学任务的引领下主动探究,大胆实践,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学生以往机械记忆数学知识的状态。例如,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数学知识期间,教师可以创设如下任务:“长方形中的长为3 厘米,宽为2 厘米,如果想让它的面积是之前的2 倍,一共有几种方案?”这种学习任务具备较强的挑战性、启发性,改变了以往“套公式”“套概念”的问题模式,学生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从中总结数学规律、知识规律。其次,要想利用教学任务落实“教学做合一”,教师要通过一些操作型的任务来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围绕学生真实认知水平、学习水平,灵活设定教学任务,引发学生的理性、深度思考,使学生学会自主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知识时,教师可以设定问题:“指挥官在雷达图中发现敌舰信号,能够发出精准的攻击指令吗?”同时,为学生展示雷达图,让学生用自己熟悉、喜爱的形式来讲述敌舰的具体位置,引起学生对“用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深度思考,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讲述、实践,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如,在讲解“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数学知识期间,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来展示金箍棒的图片,让学生思考“把金箍棒作为一条线段,并且无限延长,金箍棒会出现何种变化”,让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去思考、探究,对射线有更深刻、更清晰的认知。

(五)借助于微课模式布置学习任务

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借助微课模式,布置学习任务,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质。首先,数学课程具备抽象性强、逻辑性严密的特征,但是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要采用直观性教学的形式来讲解知识,这样既能够趣味化呈现枯燥的数学知识,又便于小学生理解、认知,增强数学知识的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其次,教师要借助于微课来展示数学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践行生本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数学课程活动中的参与者。教师要围绕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差异,灵活设定学习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高”时,教师可以改变之前板书展示、口头讲解的知识传授方式,通过先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底有一定的认知,并结合微视频的讲解,自主绘制三角形中的高,掌握其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把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用微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去对比、归纳、分析,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要利用微课来创设数学任务情境,利用微视频展示数学知识的构成、形成过程,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数学知识期间,教师可以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几何体规律,如“正方体中的边相等,一共有12 条棱”“长方体中有4 条棱长度一样”,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深化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

结 语

综上,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很多学生看似处于“讨论热烈”“频频点头”“目不转睛”的学习状态中,实际上心思完全不在数学课堂上,因此,教师要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交流、探究,改变以往死记数学公式、数学概念的学习现状。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学习经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加工,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学习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数学课程驱动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