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构思研究回顾与前景展望

2023-10-09 08:05冼小菊
现代英语 2023年4期
关键词:二语写作者复杂度

冼小菊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一、 引言

写作心理学研究者Hayes & Flower(1977)认为,在写作活动的三个阶段中,构思是首要和基本的[2]。 同时,很多研究也都表明构思在写作过程三大要素中比转译和修改重要。 那构思是指什么呢?相关学者给出了定义阐释。 构思是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准备性的思考,是写作者根据所给定的题目要求,在头脑中确定所要表达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系统中提取这些信息,把它们组合成文章的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的过程(范琳&朱立霞,2004)[6]。 国外写作研究经历了结果导向教学(即把写作活动进行控制以达到想要的目标),到关注写作主体心理认知活动(即把写作看作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的转变。 然而,国内写作构思研究进程相对缓慢。 基于此,文章对国外写作构思研究做简要介绍,并重点回顾评析国内相关研究,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启发。

二、 国内外二语写作构思研究回顾

(一)国外二语写作构思研究

传统的“结果导向写作教学法”忽视写作主体的心理认知活动,不利于写作者构思能力与认知发展。 20 世纪60 年代,国外学者把写作与认知心理学进行融合,发展出了“过程导向写作教学法”。 此后,该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很多学者根据写作任务、人的心理认知等提出了写作模型。 Rohman(1965)提出早期的写作模型,包括前写作阶段(Pre-writing)、写作阶段(writing)和重写阶段(Rewriting)。 该模型是个线性模型,但能把写作看成是个过程性的活动,这是很大的进步[3]。 Flower &Hayes(1977)将写作加以概念化,提出影响深远的写作过程认知模型,包括写作任务环境(writing task environment)、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和写作过程(writing process)[2]。 在该模型中,写作过程是重点,由构思(planning)、转译(translating)和修改(reviewing)三部分组成。 其中构思又涉及三个子成分:文章内容信息生成,也即观念产生、观念组织和目标设定(goal setting)。 该写作过程模型影响深远,对后来研究者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随后,Bereiter & Scardamalia(1987)提出写作的两种心理路径——知识陈述模型和知识转化模型,用以描述有经验写作者和写作新手的写作过程[1]。 知识陈述模型描述的是儿童或没有经验的写作者的写作过程。 这类写作者在写作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会进行复杂的问题求解等认知活动。 知识转化模型描述了有经验的写作者在处理复杂写作任务时的反思性写作过程。 在此模型中,写作任务要求写作者在构思阶段对问题做出分析并设定目标。 随后,在概括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Zimmerman &Riesemberg(1997) 提出了自我调控模型(selfregulated model)[4]。 这一模型以社会认知观为基础,强调学习者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对自我行为进行调节、监控。

(二)国内二语写作构思研究

国内对二语写作构思的研究在前期阶段大多以国外理论引进与介绍为主。 戴健林& 莫雷(2001)利用写作构思过程的自我调控策略对中小学生进行训练,实验结果发现对学生进行自我调控训练可以有效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5]。 伍新春(1998)、范琳& 朱立霞(2004)从回顾国外写作过程的研究入手,对构思过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缕析,以期为国内学者从事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10][6]。 此外,王玉雯(2007)探讨构思策略培训和修改策略培训在写作过程中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思策略、修改策略培训在中国非英语专业硕士生英语教学中行之有效[11]。 很多学者关注于探讨写作质量(语言产出)与构思和任务时间之间的相关性,但往后的研究开始把目光投向构思对写作质量的哪些产出方面(流利度、复杂度和准确度)有影响,以及多长的构思时间更能利于提高写作质量(张正厚等,2010;王静萍和蒲显伟,2016)。 张正厚等(2010)研究了不同构思时间对学生英语写作质量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写作产出的流利度、复杂度和准确度会随构思时间延长而呈现出提高的趋势,但构思时间为6 分钟时才显著提高[14]。 考虑到大多数考试中写作任务是限时完成的情况,王静萍&蒲显伟(2016)对两个关键变量,即写作构思和写作时间,进行了相关研究,探讨了限时条件下任务前构思和在线构思这两种构思方式对二语写作产出的影响,以及二语水平和构思方式的交互影响关系[12]。 研究结果发现,在任务前构思的条件下二语写作者的写作流利度、准确度、句法复杂度均有提高,其中写作流利度提高效果显著,而在在线构思条件下词汇复杂度有所提高,但幅度不明显。 此外,研究还表明二语水平与不同构思方式对写作产出的流利度和准确度方面不存在交互影响,而对复杂度有交互影响,这种交互关系表现为任务前构思对二语水平高的写作者在句法复杂度和词汇复杂度方面有促进作用,而对低水平写作者没有帮助。

近年来,写作构思停顿研究受重视并向纵深发展,二语写作跨时评估研究逐渐向历时评估转变。袁辉&徐剑(2014)分析了中国二语学习者英语复杂句写作构思停顿的位置分布,研究表明其构思停顿与句子边界对应关系明显,作为句法边界的句首与从句首都是构思认知加工的重要位置,同时学习者的写作构思与复杂句式/句法结构有着基本一致的层次性[13]。 柯于国(2017)首先界定了二语写作构思的停顿离散表征,并对其停顿离散成像进行停顿截口标注[7]。 通过对12 名受试的二语写作成品进行inputlog 软件剖析并予以评分,依据学生文本成品分数将所有受试分成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 运用停顿截口的方法学,最终研究发现:二语写作构思的停顿离散成像呈现一定特征,在四个阶段高分组呈现基本的正态分布,中间组呈现正态偏右样态,而低分组呈现倾斜的S 型离散,并与文本质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方。 与此同时,基于停顿截口离散的数据采撷,低分组、中间组与高分组的停顿离散成像样态有所不同,各组别差异主要集聚在二语写作构思的执行水平和调控水平上。 此外,柯于国(2019)还以停顿离散的渗流边界条件为视角,考察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要素和停顿离散抑制区位。 研究结果显示,在二语写作构思范畴内,启动压力决定于正停顿与负停顿的渗流边界量、句式复杂度、二语写作构思的停顿波动幅度和母语磁吸;正、负停顿的渗流量及渗流速率助推二语写作构思的启动压力并形成梯度,加剧压力降落幅度,形成“压降漏斗”样态[8]。

三、 评价和展望

当前国内外二语写作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写作构思认知操作模型构建,相关模型包括Rohman(1965)的线性模型、Flower 和Hayes(1977)的写作认知过程模型、 Bereiter 和 Scardamalia(1987)的知识陈述模型、Zimmerman 和Riesemberg(1997)的自我调控模型;②二语写作产出结果的研究,包括探讨写作质量/产出与构思的相关性、构思对写作质量/产出各维度(流利度、准确度、复杂度)的影响状况、不同水平写作者与构思时间和构思质量(产出)的交互作用;③二语写作构思与认知心理学的跨学科整合,衍生出新的发展方向:二语构思写作停顿研究。

通过以上对二语写作构思过程研究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以往对二语写作过程的研究有诸多不足。 首先,二语写作构思过程的研究还不充分,国内在该方面的相关研究特别少,且研究多以国外写作构思理论介绍以及相关研究的评析为主。 其次,研究的受试数量一般都比较少,这可能受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限制。 正如李志雪(2007)的分析,大多数研究采用分析有声思维口述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所以无法采用大样本受试进行研究,而受试人数少所产生的问题之一是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或者代表性不够强,不能将研究发现推广到所有或者大部分二语学习者[9]。 最后,大多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往往使用一种方法(问卷调查/提示型回顾/有声思维)。

鉴于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相关研究选择实验样本时要增加受试的数量,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中选取受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 当然,样本的选择会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使用定量研究在样本方面局限性不是很大,但是如果使用定性研究的话,样本太大则会增加研究的难度。 其次,鉴于先前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往往使用一种方法,所以考虑采用混合型的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各研究方法的优势。 最后,拓展多种体裁、写作任务的研究。 先前的二语写作构思研究(特别是国内的研究)大多关注议论文的研究,而没有涉及其他体裁的写作,所以得出的关于构思变量影响二语写作成绩的关系可能会有所改变,这是因为体裁的难易会影响构思的过程甚至结果。

四、 对二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受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果导向教学法的影响,一线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最终的写作成果上,“教写作”变成了“背范文”。 长此以往,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构思能力易受限于范文。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做出相应的教学/学习方法的改进,相关教学建议如下:

(一)传统的“结果导向写作教学方法”要向“过程导向写作教学方法”转变

诸多研究表明构思与写作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写作之前进行构思能更好地提高写作质量。 因此,教师要改变结果导向写作教学方法,汲取过程导向写作教学方法的养分,有意培养学生的构思意识,促进其心理认知健康发展。

(二)根据写作任务和目的的不同合理安排写作构思时间

张正厚(2010)、王静萍和蒲显伟(2016)在其研究当中提到,不同的构思时间会影响学生在不同写作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 因此,教师要依据二语写作教学任务的重点(流利性/复杂性/准确性)给予学生适当的构思时间进行写作训练。

(三)教师应分层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不同的写作要求

王静萍和蒲显伟(2016)研究发现任务前构思对二语水平高的写作者的句法和词汇复杂度都有促进作用,对低水平写作者则没有。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提高其写作水平。

五、 结语

作为写作过程的三大要素之一,构思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文章对国外写作构思研究做简要介绍,并重点回顾评析国内相关研究,对促进二语写作研究以及提高学习者的写作质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从研究综述中可以看出,国内的相关研究还有诸多不足,譬如,相关研究少、研究方法单一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应该做到落“研”归根,转换研究成果,多开宣讲会帮助提高一线教师教研能力,使研究成果真正发挥其效用。

猜你喜欢
二语写作者复杂度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一种低复杂度的惯性/GNSS矢量深组合方法
写作
求图上广探树的时间复杂度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某雷达导51 头中心控制软件圈复杂度分析与改进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