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

2023-10-09 07:36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数字化智慧图书馆

郑 强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十堰 442000)

一、引言

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1],也称“双高计划”。随着双高计划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信息化、现代化在服务教学中逐渐渗透,对图书馆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信息服务、文献保障中心,在实现学校“双高”建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 2],提出了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和数字文化发展的系列措施和要求,包括建立健全智慧图书馆管理体系,推动数字资源共享和开放,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服务水平等。由此,智慧化图书馆成为高职图书馆建设的主要方向,也是传统服务形式向智能化转变的重要契机。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路径,是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的需求,是加强高校内涵建设的需要,是“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双高”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相继提出,他们之间存在联系交叉,但又各不相同。其中,数字图书馆指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完成文献的数字化存储,并具备浏览、获取、检索、传递等功能的一种网络化数字资源中心。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伍尔夫(W. Wulf)撰写国际合作白皮书,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智能图书馆是在数字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到图书馆的服务中,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精准匹配,从而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智能图书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IBM公司提出,其认为智能图书馆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分析和利用,同时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其主要特点是针对读者个性化及差异化需求,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

智慧图书馆则是基于智能图书馆发展而来的,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教授在论文《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智慧图书馆”(SmartLibrary)的概念,并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一种可被感知、且不受空间限制的移动图书馆[ 3]。其特点是强调“人性哲学”与“文化传承”,注重智慧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理念。智慧图书馆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各类要素与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系统,将虚拟空间、物理空间与人类社会三维结合、融为一体,达到以人为本、不限时空、切实感知的目标,具有智能化、泛在化、移动化、共享化和高效化等特征。

相比而言,数字图书馆主要关注图书馆藏建设、管理、维护和提供访问服务等方面;智能图书馆主要关注自动化技术、数字化管理及智能检索等方面;而智慧图书馆则更强调服务创新、读者体验、数据分析等方面。因此,智慧图书馆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建设智慧图书馆对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促进管理创新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部分学校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较有特色,如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图书馆建设成学生综合学习、文化活动、科技创新的信息展示中心,并通过自助借还书机、智能图书柜、数字化长廊、创新学习空间等措施打造成一个多功能、开放性、创新型的智慧图书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则注重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数字资源、电子阅读器和APP等先进技术,让图书馆成为学术研究和学科交流的重要场所。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全员阅读推广活动、学科知识服务、学术论文写作辅导等服务,成功打造出一个与时俱进、活力上进、人文关怀的智慧图书馆。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并且引入了绿色图书馆概念,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为读者提供智能、绿色的学习环境。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设了全系列智能设备,如智能书柜、智能阅读机、智能取书还书机、智能治疗座椅等,提升了师生阅读体验。此外,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数字化阅览室、数字化资源库、智能化借还书系统等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拓展新型资源和服务,开拓学生视野和提升认知度。

截至2023年,全国1 50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已有超过90%的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门户网站,建设了数字图书馆,实现了数字化、共享化管理,并提供在线咨询、借阅、检索等服务;超过80%的院校推广了智能导航系统,读者可通过终端设备查找到所需资源的位置及概况;约77.5%的院校开放了自主阅读区,提供数字化的阅读环境与服务;约78.6%的院校开通了手机APP,提供手机在线借阅、预约、查询、参加活动等功能;约50%的院校推广了远程访问功能,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书籍检索、下载、在线阅读等服务;约40%左右的学校采用了RFID技术来实现自助借还;约16.1%的学校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但引入AR技术、VR技术、机器人导航等高科技手段的学校不足10%。

由此可见,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图书馆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约有90%以上的高职院校完成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约有50%左右的高职院校实现了智能图书馆建设,而达到智慧图书馆的高职院校仅占10%左右。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智慧化建设方面还存有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规划设计、完善基础建设、增加数字资源、突出创新理念,融入现代技术、提升服务能力等深入研究并探索智慧图书馆的理论智慧、技术智慧、实践智慧和制度智慧,开辟互联、高效、 便捷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境界[4]。

四、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路径

(一)智慧图书馆总体规划制定

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抓住当前“双高”建设契机,借助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机遇,将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和思考纳入总体规划中,更好地服务师生、读者和社会,以提升智慧化服务和智能化治理水平。要制定好智慧化图书馆建设总体规划首先应从宏观上明确建设目标,根据当前数字化发展趋势和读者需求,确定智慧化建设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设计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框架。如:建立完善的数字资源管理体系、打造智慧化的阅读环境、 实施数字资讯服务、建设智能化的自助服务系统、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开展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研究等,充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订建设方案、完善实施步骤,提出有效举措及保障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有计划、分步骤地统筹协调、拟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阶段任务和时间表,确保智慧化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做好管理与考核,分阶段对执行情况、目标功能检查、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积极改进问题,全面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

(二)智慧图书馆技术框架设计

目前不同院校智慧图书馆的技术框架也不尽相同。结合当前信息化发展现状,智慧图书馆的框架模型可划分为五个层级,每个层级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包括智能感知层、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层、智能应用层和用户界面层,如图 1所示。

图1 智慧图书馆框架设计

(三)智慧图书馆技术设施建设

根据智慧图书馆的框架模型,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实施,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设施与网络配备,增加资金投入与保障,采用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高速交换机、选用适合网络规模的路由器和功能完善的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确保系统稳定可靠、高速运行和有效存储。在无线网络环境部署中,应使用高品质无线接入点,采用较新的网络协议,提供高速稳定的无线网络,并选用适合工作环境和使用需求的移动设备,从而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基础设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通过定期检查、维护维修等方式确保设备运转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有效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作用。

2.加强智慧资源建设

智慧资源建设主要涵盖数字资源、知识图谱、数据整合等方面,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提升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整合与交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读书体验。第一,要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将传统馆藏资源转换为数字资源,采用数字化技术、OCR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对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内容进行处理,实现元数据标注、自动检索、自动分类、全文检索等功能。增加资源使用的互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开放PDF、XML、ePub、HTML等标准化的格式,融合书籍、期刊、报纸、音视频等多样化数字资源类型,以便更好地管理、更新,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同时,通过采用数字水印、数字签名、访问控制等版权保护技术,保证版权安全,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和防止盗窃滥用,结合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增加数字化资源的传播与应用。第二,要加快数据集成及资源整合建设。这是智能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薄弱之处,在实现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数据集成和整合是重点亦是难点,需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清洗、数据融合、业务建模,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如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建立数据仓库,将用户、图书、借还、订单、其他信息等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全面管理。建立统一的知识图谱及数据模型,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匹配、整合和管理,采用开放式标准接口,如Web服务、API接口等方式将OA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数字资源库等不同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同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图书馆中大量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预测读者行为变化、改进图书采购、优化资源配置等。

3.加强智能技术建设

通过智能技术建设,使图书馆实现智能化升级和智慧化转型,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个性、高效的服务。加强图书馆的智能技术建设,需进一步引入智能技术应用,加大智能设备投入。其中,智能关键技术包括:RFID 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VR技术等。通过安装RFID标签,配置RFID读写器,优化RFID系统软件,培训RFID技术人员,引进先进设备,完善RFID技术应用,并结合其他技术将其应用于更多场景,从而实现高效、全面的图书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分析、智能推荐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实现智能调节,提高舒适度,同时引入先进的设备和软件,如无线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智能化的体验和服务,提高图书馆的运行和管理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管理体系,采集和整合各类数据,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同时进行持续优化,不断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精度。通过分析读者的历史借阅记录和搜索行为,给读者提供个性化的阅读与服务推荐,监测读者行为,发现异常或不当行为,并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措施。通过引入智能助手、聊天机器人、虚拟助手、语音助手、问答机器人等,实现用户语音查询、推荐、借还书、预定等服务,快速回答用户提问,同时,用于图书推荐、资源管理、安全监控等方面,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和便捷的服务。通过云端VR技术,使参观者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读者带入一个虚拟世界,模拟出真实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地进行阅读、探索和互动。可用于图书展示、虚拟仿真,虚拟培训等,通过虚拟展览、漫游和多媒体呈现方式,提高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全面认知和感性理解,模拟真实环境,让读者了解和体验特定的历史事件、建筑场景等;通过虚拟课堂,为读者提供可视化的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读者参与度。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知识中心和文化载体,为用户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提供更加快捷、便利、优质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4.加强服务水平建设

加强信息素养建设。在数字化时代,读者的信息素养对高效阅读、信息查找等任务至关重要。应多途径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能力,如开展相关讲座、培训及教育活动,增加现场教学指导,提供使用指南、操作视频、帮助文档、用户指引等,同时,借助媒体、社交软件、公众号等进行宣传和教育,以增强读者的信息化水平和使用能力。

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据了解,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内人员年龄、学历和专业等结构参差不齐,且工作模式传统,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均有待提升。而主动的服务意识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的前提,馆员应将读者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建立“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建立和完善服务标准和规范,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规范服务流程,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开展培训。定期组织馆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进行培训和指导。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此外,还应结合读者需求增加服务内容,为其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如开展数字化阅读推广活动,建立数字阅读平台,提供在线咨询、参考咨询等服务。

加强维护管理建设。智慧图书馆涉及大量智能技术和设备,运行过程中易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和问题。因此,智慧图书馆建设中需要专业的技术管理团队维护,确保设备和软件的安全稳定,及时进行软硬件升级优化,以保障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通过采用更智能化的维护管理系统,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远程监控管理、AI技术的故障预测和预警等,协助管理人员更精准高效地完成维护工作。

5.加强数据安全建设

智慧图书馆作为数字信息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存储了大量数字资产、个人信息及阅读行为,随着其功能逐渐增强、数据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必须重视加强数据安全建设,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安全保护措施,保障读者数据不受恶意攻击和数据泄漏危害,维护用户合法权益和隐私安全。首先需加强对敏感数据的保护,如读者个人隐私、阅读记录等,可通过对相应的数据加密存储,规范人员角色权限,做好数据备份和恢复。其次,利用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如防火墙、反病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泄漏。此外,开展安全意识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提高其安全素养和技能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和行为,建立安全评估机制,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障数据安全,提供稳定可靠的数字信息化服务。

五、结语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建设背景下,智慧图书馆成为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部分。从智慧图书馆的总体规划、框架设计、技术设施等三个方面详细描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路径,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智慧资源建设、智能技术建设、服务水平建设、数据安全建设等方法举措,能够有效推进高职院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进程,也为其他院校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建设思路。

猜你喜欢
数字化智慧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图书馆
数字化制胜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