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民族空间的建构

2023-10-09 01:15郑其宝
美与时代·上 2023年8期

摘  要:国产动画发展逐渐复苏,尤其是民族风格的空间引起观众的认同与共鸣。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中的民族空间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物质空间、故事空间和认知空间等多个方面。从三个角度分别分析民族空间建构的逻辑,即从物质空间出发,探讨民族元素在动画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故事空间出发,剖析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对民族文化的表达;从认知空间出发,分析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与传递。通过这三个角度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动画学派中民族空间建构的逻辑,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动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动画学派;民族空间;空间建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项目“课程思政与动画教学创新研究”(2021SJB1249)研究成果。

中国动画学派作为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更是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其中,民族空间的建构是中国动画学派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为世界各国观众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影像媒介中民族空间建构,有些学者认为影像空间中地理元素可以承载民族文化。“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形态,在与文化地理的交互作用中,会构建出一个属于电影世界的独特的空间形态,而在这个空间中的景观、地域、道路、交通等地理元素,以及承载着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元素,共同组成了电影的媒介空间。”[1]也有些学者认为影像符号组成的媒介空间中潜藏着文化传统。“影视艺术的空间,正是生存于‘符号空间之中,储藏着内涵人类文化历史传统的符号文本,具有潜在的生产能力的特殊的‘媒介空间。”[2]然而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民族空间建构是否具有特殊性?中国动画学派是如何建构民族空间的?

基于此,本文将从物质、故事、认知三个角度入手,探讨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民族空间的建构。首先,分析物质空间在动画中的作用,以及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如何通过物质空间的构建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其次,探讨故事空间对于动画作品的影响,并介绍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如何通过故事情节的设计,传递出民族文化的内涵。最后,分析认知空间的构建对于动画作品的影响,以及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如何通过认知空间的构建,让观众对于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民族空间建构的逻辑和特点,为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一、民族元素与文化符号:物质维度下的民族空间

在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作品中,物质空间的构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细腻的画面呈现、丰富的细节处理,动画作品能够构建出一种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空间氛围,让观众更好地沉浸于故事情境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元素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为故事情境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色彩,还可以为观众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空间体验。物质空间的构建具有丰富的民族元素,这些元素不仅包括建筑、风景、器物等物质方面的元素,也包括了文化、信仰、价值观等精神方面的元素。这些元素既可以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也可以是虚构出来的,但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动画的呈现,能够营造出一种别样的,充满着文化氛围的空间感受。

在物质视角下,建筑、风景与器物是民族元素中最为直观、具体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传统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屋顶的翘角、斗拱的搭配、山水画风格的园林等,这些元素被中国动画学派中的艺术家们用于动画作品中的场景、建筑等元素的构建。比如,《大护法》中的故事背景便是以中国传统建筑为蓝本,如有青瓦、红墙、小桥流水等。这些建筑风格可以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识别并感受到中国特有的文化魅力,也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和认同感。同时,中国传统的山水风景也是中国动画学派中民族元素的重要来源。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山水画被誉为中国画的精髓之一,而山水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大鱼海棠》中的“苍茫的山河大川”、《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花果山水帘洞”等场景,都采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风格来进行构建,使得观众在欣赏动画的同时能够领略到中国独特的山水文化,产生共鸣和认同感。此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些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元素,如传统服饰、器物等,这些器物元素也被中国动画学派中的艺术家们运用到动画作品中,营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空间。比如,《白蛇缘起》中,白蛇和许仙的服饰等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元素,同时还加入了现代的元素,使得动画作品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具有时代感和现代审美。

因此,建筑、风景与器物是中国动画学派中物質视角下民族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运用中国传统建筑、山水风景、器物等元素来构建动画作品中的场景,中国动画学派的艺术家们成功地营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空间,使得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在物质视角下,民族空间建构不仅与建筑、风景、地理环境等相关,还与民族文化的符号密不可分。文化符号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特定文化内涵的物品、形象、图案等。在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中,通过运用民族文化符号,创造出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一方面,民族文化符号可以用于描绘人物形象。例如,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主角“椿”的形象就充满了汉族传统文化元素。她的发髻高高扎起、穿着汉服,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儒雅端庄。同时,她还有着一双有着中国传统元素的红鞋,寓意着她的坚定和勇敢。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也展现了这部电影所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符号也可以通过在场景中的运用来体现。例如在《大护法》中,电影场景中的色彩运用就融合了藏族文化中所表现的五彩斑斓的色彩元素,这些色彩符号的运用体现了藏族文化的多彩性与丰富性。同时,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动画电影中各种神仙、妖魔鬼怪的形象,也是用民族文化符号的方式呈现。例如哪吒头戴的三叉戟,就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才”(天、地、人)理论。此外,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例如在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导演田晓鹏将孙悟空的形象设计为以猴为本体,同时结合了传统的中国京剧元素,如鬃毛、刀马旦等,形成了新时代的孙悟空形象。这样的设计在保留传统形象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视觉元素,既符合现代观众审美,又保持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化包容性和传承性。

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在物质视角下的民族空间建构中,民族元素和文化符号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民族元素角度看,民族元素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通过对建筑与风景、文化、信仰、价值观等方面元素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唤起人们对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而从文化符号角度看,文化符号则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更是民族自我认知、自我感受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再造和创新,可以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传递出新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因此,民族元素和文化符号在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中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动画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意义将继续推动中国动画的发展,并为我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动画作品。

二、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故事维度下的民族空间

在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中,故事维度下的民族空间建构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是构建故事世界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不仅能够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更能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两个方面对故事维度下的民族空间进行总结,通过这两个要素打造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故事世界。

在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作品中,故事情节是构建民族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不仅能够展示不同地域、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民族空间,还能够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例如,201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将故事情节和民族元素有机结合起来,讲述了哪吒这一经典民间故事的现代诠释。在该片中,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和魔界,还深刻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个人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的思考。除此之外,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作品还充分利用了民族文化和历史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故事情节中,打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空间。例如,动画电影《姜子牙》讲述了姜子牙在商周年间建立的西周王朝的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历史元素和角色设定,展示了西周王朝的政治和文化面貌,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人物形象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承担着推动情节发展、展现情感和价值观等重要功能。对于民族空间的建构,人物形象的设定也非常重要,不仅需要体现民族文化和特色,还需要符合故事情节和主题。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们的外貌、着装、言谈举止等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的魅力。比如,在动画电影《大护法》中,主角罗丹被设计成一个外表粗犷、豪爽大方的藏族人,他的衣着、发型、语言等都与藏族文化相符,这不仅展现了藏族文化的特点,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他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中的人物角色也不是简单的民族代表,他们还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这些情感在故事情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主角哪吒虽然是一个由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改编而来的角色,但在影片中却呈现出了普通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这让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感受到当代孩子在成长中的挣扎和成熟。

在故事情節方面,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通过故事情节的设定,将民族元素与文化符号融入其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空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故事情节还通过情感和人性的描绘,塑造出具有强烈情感共鸣的故事空间,让观众在体验动画的同时,也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在人物角色方面,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注重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彰显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也符合现代观众对于人物形象的审美需求。总的来说,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是构建故事维度下民族空间的重要因素,通过故事情节的设定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成功地将民族元素与文化符号融入到动画中,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空间,丰富了中国动画的艺术内涵,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价值观:

认知维度下的民族空间

中国动画学派的作品在呈现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动画学派以其独特的认知维度,对民族空间进行了全新的建构。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底蕴,中国动画学派融合了当代的美学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文化价值观,通过对民族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的再现和传承,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内涵。

在新时代下,中国动画学派的认知维度下的民族空间建构受到了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儒家思想在中国动画学派的民族空间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伦理的建设,这些思想在中国动画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大鱼海棠》中,主角“椿”在接受挑战时,总是坚持自己的信仰,同时也尊重他人的选择。这种儒家思想的体现,让观众在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同时,也可以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道家思想也对中国动画学派的民族空间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道家思想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自然至道,注重返璞归真,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色彩。在中国动画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大量道家思想的体现。例如,在《白蛇:缘起》中,白蛇化身为人类与徐宿结为夫妻,这一情节就体现了道家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佛家思想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动画学派的民族空间建构中。佛家思想强调慈悲、善良、道德、自我超越等,这些思想在中国动画作品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一开始被当做恶魔,但通过自我超越和成长,最终变成了拯救人民的英雄。这种佛家思想的体现,不仅提升了中国动画作品的道德内涵,也给观众传达了人性美和宽容的精神。

传统哲学思想对于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认知维度下的民族空间建构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动画作品中融合传统哲学思想,中国动画学派可以创造出更加富有内涵和意义的作品,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此外,传统哲学思想还可以为中国动画学派的创作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灵感。例如,佛家思想中的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和返璞归真,都可以用于中国动画作品中的世界观构建,从而创造出更加立体、丰富、深刻的动画故事。

同时,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传递思想认知也受到当代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审美和思想也在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了中国动画创作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在价值观方面更加注重表现当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其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国家意识等方面。例如,《大护法》中所表现的法律意识、公序良俗等,是中国当代社会所重视的价值观。而《白蛇·缘起》中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以及对于爱情、家庭、友情等情感的探讨,也是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所重视的价值取向。此外,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还注重表现中国的地域文化和多元文化,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所共有的文化价值。例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所表现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和西藏文化等,都是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所注重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价值体现。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在价值观方面注重表现当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同时也关注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的价值,这与传统哲学思想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些价值观的体现,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能够更好地表现民族空间建构的认知维度,也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

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在认知维度下的民族空间建构中,既融合了传统哲学思想的“和合共生”观念,也体现了现代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在传统哲学思想方面,中国动画学派注重探索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文化传承中实现创新,发挥文化价值。而在现代价值观方面,中国动画学派更加注重表现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以开放、包容、多元的态度来面对文化交流与碰撞,实现文化多元共生的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动画学派将传统哲学思想與现代价值观相融合,使其在民族空间建构中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中国动画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国文化形象和价值观念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中国动画学派需要在民族空间建构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自信的品牌,以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元共存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在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作品中,民族空间的建构不仅是物质和故事的呈现,更是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的表达。通过对传统哲学思想和价值观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动画学派在认知维度下对民族空间重新进行了构建,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空间的建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更是表达和传递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途径。在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创新,这种思想认知的维度不仅为作品的内涵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也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精神的内涵。通过对物质视角下的民族元素和文化符号的建构,故事维度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营造,以及认知维度下的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表达,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民族空间形态。这些形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陈庆斌,沈磊.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的媒介空间构建与跨文化传播路径[J].视听,2022(5):96-98.

[2]黄洁.影视艺术的“媒介空间”及其“开发机缘”[J].新闻界, 2006(6):99-100.

作者简介:郑其宝,南京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动画艺术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