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游客体验研究热点演变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3-10-10 03:11赵晓艳
科技和产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聚类文献旅游

赵晓艳, 石 峰

(1.曲阜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2.曲阜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 山东 日照 276800)

游客是旅游体验的主体,关于游客体验的探讨早已有之。Cohen[1]最早提出旅游体验(tourist experience)的概念,并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过深入探讨。国外对游客体验的研究,从旅游体验的概念及本质、体验类型、体验质量、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作用效果等多方面展开。众多学者佐证了运用现象学方法的思维模式来研究旅游体验,进而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游客体验研究的热潮[2]。马天和谢彦君[3]从旅游情境在现象世界中的现象学思路,认为游客体验是旅游者的一种身心畅爽感受,是一种心理现象和愉悦体验;谢彦君[4]对旅游体验的定义、内容、特点、质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框架整理。综述近些年学者的研究,旅游体验的研究有现象学、诠释学、符号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多个视角,主流的游客体验相关理论有真实性理论、心流理论、凝视理论、具身理论、场域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价值共创理论、情绪传染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满意度理论和口碑理论等。游客体验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态度、情感、行为意愿等方面。国外游客体验的理论体系已相对较成熟,因此对国内游客体验理论体系的完善和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图谱是指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科学计量和图形绘制等一系列处理来可视化地展现某一学科领域知识的方法[5]。鉴于游客体验的理论体系在旅游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工具,系统性梳理国内游客体验的相关文献,可视化地展现游客体验领域的热点、演变与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筛选出有效文献样本,选取中国知网为统计数据来源,将检索主题设置为“游客体验”,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22年,共检索出2 662篇相关文献,除去会议、报纸等无效文献,获得有效文献为2 495篇,其中学术期刊1 511篇,硕士论文934篇,博士论文50篇,以此作为CiteSpace的分析样本进行研究,探索我国游客体验的研究热点演变与趋势。在研究的过程中,从中选取北大核心期刊、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共272篇核心期刊文献作为高关注度文献进行对比分析。

1.2 研究方法

运用CiteSpace V.5.7.R5软件中关键词共现、聚类等多项功能对已筛选出的相关游客体验的有效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通过分析游客体验研究的相关知识图谱,理清国内游客体验的热点演变与趋势。

2 研究文献主要特征

2.1 文献数量分布

利用文献发表的数量和时间可粗略窥探某研究领域的关注度及整体发展趋向。本文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得到的2 662篇(其中核心期刊272篇)游客体验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绘制了游客体验文献逐年发表数量统计图(图1)。由图1可知,我国游客体验的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可以将其分为萌芽期、过渡期和增长期3个阶段:第1阶段的萌芽时期在2001—2007年,文献数量较少且增速缓慢。1998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6]首次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之后该理论逐渐应用于旅游领域。国内学者谢彦君教授较早研究旅游体验,探讨了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随后游客体验引发了国内学者的关注。第2阶段的过渡时期在2008—2017年,文献数量增多且增速平稳。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顺利举行,奥运游成为新热点。文化和旅游部将2008年确定为“中国奥运旅游年”,并推出了32条奥运精品旅游线路,这也带动了游客体验文献数量的显著增加。在这10年期间,国家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和学者们对旅游研究的热潮。一些学者试图构建游客体验的基本研究范畴和理论框架。游客体验被融入更多的学科视角,出现了一些对策性研究文献。第三阶段的增长时期为2018至今,文献数量显著增多。2018年,国家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中国开启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新时代。游客体验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旅游体验的理论体系、研究视角和方法等都越来越全面和深入。此外,对比核心期刊和全部期刊的整体发文量,核心期刊文献数量持续较低,表明高质量的游客体验文献较少。

图1 2001—2022年游客体验文献全部期刊和核心期刊发文量

2.2 文献学科领域分布

将游客体验全部文献数据的学科类别做前10名排名统计(表1)。由表1可知,游客体验研究主题涉及旅游、农业、文化、建筑科学与工程、经济等众多学科。

表1 游客体验文献涉及的学科类别前10名发文量排名统计

从筛选出的北大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来源期刊文章共272篇中选取前200篇进行详细分析,统计出其学科分布排名占比统计(表2)。由表2可知,旅游占比最高,与农业经济、文化、贸易经济、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五种学科类别交叉率为2.5%,证明游客体验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交叉融合明显度不大。

表2 游客体验学科分布排名占比统计

2.3 文献期刊统计分析

对全部发文期刊进行分析统计(表3)。由表3可知,旅游类普通刊物《旅游纵览》排名最高且数量最多,而旅游类权威核心期刊《旅游学刊》仅排第3名且数量和占比不多。说明该领域高质量的期刊文章相对不多,游客体验依然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值得更多的学者探讨研究。

表3 游客体验研究文献期刊统计

3 研究热点演变与趋势

3.1 研究热点分析

3.1.1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研究关键词共现的词频可探究某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核心。依据CiteSpace绘图软件,制作了游客体验关键词共现图谱(图2)。游客体验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有627个节点,1 949条连线,整体网络密度为0.009 9。图中网络节点和圆圈的大小与关键词词频呈正相关关系;各点联系紧密度与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呈正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大众关注的游客体验热点集中在游客满意度、游客感知、体验价值、游客体验质量、重游意愿、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等与游客相关的方面,体验经济、红色旅游、智慧旅游、生态旅游、民宿等国家政策和行业前沿方面以及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旅游产品、主题公园等旅游供给方面,扎根理论、网络文本分析、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活动、环境、体验与利益(activity, setting, experience, benefit,ASEB)栅格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层面,说明游客体验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多样化。

3.1.2 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分析

CiteSpace软件可对关键词的中心度、频次、突现度和聚类进行分析。其中,关键词频次表示关注度,关键词的中心度与它在图谱中的影响力呈正相关关系,数值越大,建立共现关系的可能性越大,大于0.1的节点称为关键节点[7]。为初步分析游客体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利用CiteSpace软件的分析功能对关键词中心度和频次进行汇总排序(表4)。由表4可知,以“游客体验”为核心节点,中心度和词频排前20名的高频关键词与前文图2关键词共现图谱高度吻合,游客体验的热点主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旅游供给领域,有旅游景区、主题公园、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旅游产品等;二是旅游需求领域,主体为游客,关键词有游客体验、游客满意度、体验价值、游客感知、影响因素等;三是产业发展及理念政策领域,有体验经济、旅游开发、红色旅游、智慧景区、游客管理等。这表明游客体验研究体系较完善,与国家战略较为密切,且主要集中于游客体验的理论探索及如何提升游客体验,对于游客体验的实证性研究空间还很大。

表4 游客体验高频关键词中心度及词频统计

3.2 研究主题方向

关键词聚类可以反映论文的核心,展现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热点趋势。CiteSpace的LLR算法(Log-likelihood rate)是聚类标签提取算法之一,LLR越大的词越具有对这个聚类代表性[8]。对游客体验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LLR聚类处理,得到游客体验关键词共现LLR聚类图谱(图3)和关键词共现图谱LLR聚类分析表(表5)。在分析关键词聚类时,聚类模块值(Q)和聚类平均轮廓值(S)为权衡聚类的重要指标,普遍将Q>0.3 认为聚类结构明晰,S>0.5 为聚类划分合理,若S>0.7,则表示聚类令人信服[9],本次计算Q=0.435>0.3,S=0.774>0.7,表明该聚类图谱合理且有效,可以展现游客体验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

表5 游客体验关键词共现图谱LLR聚类分析结果

图3 游客体验关键词共现LLR聚类图谱

聚类标签为同一聚类中值最大的关键词的代表,聚类标号数字越小,表明聚类中包括的关键词越多。由表5可知,从聚类子簇中含有每个聚类下所包括的聚类关键词信息,根据不同研究热点出现的不同时间年份,可分析热点演变背后的原因和逻辑。由聚类#8、聚类#9和聚类#11分析可见,2007—2008年,奥运游开启,世博游筹划,带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传统村落等旅游资源被发掘,同时国家也开始重视旅游的规划与管理,学者们对旅游产品的提升策略、优化策略等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随着国家政策的带动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地的环境保护和游客管理变得尤为重要。2009年,游客管理、生态旅游、环境影响调控、游客体验管理成为新的热点。由聚类#3和聚类#5可见,体验经济时代的发展,促使对游客体验的研究成为新热点。随着“2011中华文化游”的启动,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宝藏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2011年,对世界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研究成为热潮,同时众多学者开始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ASEB栅格分析使用广泛。由聚类#12可知,2012年是国家旅游业政策变革的一年,随着相关旅游政策的颁布,旅游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成为该时期的热潮,众多学者开始从体验视角出发研究旅游。由聚类#0、聚类#1、聚类#2和聚类#7可知,2013—2014年,随着2013年新《旅游法》等政策的出台,对游客体验的研究进入新的高度。旅游景区注重可持续发展,新科技的运用带动了智慧景区的发展,主题公园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体验式旅游的热潮持续不断,对游客满意度、体验价值、价值共创、影响因素等更深入的研究陆续出现。研究方法多样,有网络文本分析、扎根理论等。由聚类#4和聚类#6可知,2015—2016年,出现了一系列相应国家政策和号召的旅游热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智慧旅游、文化旅游等。众多学者从游客感知角度探究旅游,研究数据多为网络文本,研究方法较多采用内容分析法等。综述,游客体验的研究热点演变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国家政策、大政方针等紧密相关,紧跟时代潮流。

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游客体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图4)可更好地反映国内游客体验研究的时序特征。时间线图谱中不同颜色的横向时间线表示为不同的聚类,不同大小的节点所在的年份对应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10]。由图4可知,“#0游客体验”“#1体验价值”“#2游客”“#3旅游体验”等聚类标签,体现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的研究视角;“#5体验经济”“#8游客管理”等聚类标签,着眼于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视角;“#6乡村旅游”“#7旅游景区”“#9旅游”“#10旅游产品开发”“#11旅游产品”等聚类标签,出发自旅游学、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此外,“#4网络文本”等聚类标签表明学者对游客体验研究数据、研究方法的应用。图4中不同颜色的关键词连线交叉较为密集,表明游客体验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视角显著且研究领域广泛。关键词不同年份的节点大小不同,表明不同年份游客体验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由图4可知,2003—2004年,为游客体验研究的起步阶段。随着谢彦君教授开启了旅游体验这一研究领域,引发了国内众多学者对游客体验的研究热潮,大量的聚类标签始发于这一阶段。

图4 游客体验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综合分析图3、图4和表5中的关键词聚类标签,将游客体验的热点主题归为研究3大方向,方向1为游客体验基础概念群,包括“#0 游客体验”“#3旅游体验”等;方向2为游客体验的表现形式,如研究主体“#2游客”,研究体验质量“#1 体验价值”,研究背景“#5 体验经济”,研究数据和方法“#4网络文本”,研究客体“#7旅游景区”,方向3为游客体验的发展领域研究,包括“#6乡村旅游”“#8游客管理”“#10旅游产品开发”“#11旅游产品”。

1)游客体验基础概念群研究。在学术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理解游客体验。邹统钎[11]从游客的参与过程及其形成感受分析旅游体验。谢彦君[4]通过现象学的方法探究具体旅游情境中的游客的感受、旅游体验的质量以及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的关系。龙江智[12]从体验视角对旅游体验本身、旅游场的管理及旅游体验对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3个方面展开研究。王宁等[13]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旅游现象,张凌云[14]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认识旅游的本质,归纳了旅游概念的多层结构。杨振之[15]从海德格尔的栖居思想中的世界观念阐释了旅游体验是心灵的感应,是游客完成“诗意地栖居”必备途径。张朝枝和屈册[16]从空间的移动性角度认识游客的旅游体验。孙九霞[17]从共同体视角对游客体验的主体维度、时间维度和对象范畴3方面展开,从个体主观感受拓展到集体意识,由单次旅行拓展到整个生命历程,从关注体验延伸到更大的社会结构。游客体验基础概念的丰富和完善使得旅游基础理论更好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游客体验的表现形式研究。游客体验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对游客情感、体验价值和旅游体验质量的研究,属于体验对象的研究。游客情感是旅游者在旅游的全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8]。游客感知质量和情感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19]。旅游体验质量涉及游客的旅游期望值和游客满意度两个变量[20]。马天和谢彦君[21]探讨了游客情感与满意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从思辨的角度分析了游客体验中的情感研究的现状及进展。陈钢华和李萌[22]梳理了游客情感研究的历程、主题、理论与方法。陈欣和程振锋[23]探究了体验价值视角下红色旅游游客公民行为影响机制。施思等[24]探究了沉浸体验和意义体验对旅游演艺游客满意度影响研究。朱丹[25]引入展演性视角,刻画了游客-机器人互动中涌现的人机关系与游客体验。

3)游客体验的发展领域研究。游客体验的发展领域涉及乡村旅游、游客管理、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体验影响等多方面,属于体验场域的研究。马勇和李玺[26]对旅游景区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实务做了较为系统地整理。刘德谦[27]对乡村旅游的界定、发展模式及形态等做了细致地阐述,张骁鸣和保继刚[28]用“起点—动力”假说概念模型解释了乡村走旅游发展道路的原因及路径。史艳荣等[29]从游客体验着手,探讨乡村旅游动因及乡村该如何吸引旅游者的问题。陈东杰等[30]挖掘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的潜在因素,并借助IPA模型,以山东省49处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为深入开发森林旅游体验产品提供借鉴。席雯[31]探讨了游客体验对口碑传播的影响,及目的地原真性的中介作用和旅游地商业化的调节作用。

3.3 前沿趋势分析

CiteSpace软件中Burstness模块具有突发性检测功能,反映该研究的前沿和研究趋势动态[32]。关键词的阈值取20,得到游客体验20个关键词突现图谱(图5)。根据不同时间段涌现的不同聚类词组,突现图谱可以分析在某一时间内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图5显示了2003—2022年关于游客体验的20个主要突现词。由图5可知,游客体验的发展前沿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与游客体验文献数量的发展演变阶段相一致。

图5 游客体验关键词(前20)突现图谱

1)起步阶段(2003—2007年)。该段时间文献的发表主要以体验、游客管理、旅游景区、体验经济、主题公园为研究主题,突现强度均高于7,且突现持续时间较长。其中,游客管理的突现强度最高,达到了12.81,且一直持续到2010年,说明游客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了高度关注,成为该段时间的研究热点。

2)发展阶段(2008—2017年)。该期间涌现了主题公园、开发、满意度、旅游开发、博物馆等大量的突现词。随着2008年奥运游的热度,游客体验的研究进入发展阶段。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博物馆等在这段时期内是热点研究主题,且众多学者开始关注游客满意度为主题的文献研究。

3)稳定阶段(2018—至今)。该期间涌现的突现词体现出游客体验研究主题的广泛深入和多样化。2018年涌现出了4个关键词:全域旅游、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和重游意愿。其中,全域旅游的突现强度为5.61,且持续到近几年,说明受国家鼓励和支持政策的影响,全域旅游受到的关注度较高。研究数据多采用网络文本,研究方法多为内容分析法,且游客的重游意愿成为前沿研究主题。这段时期的研究前沿主要有4方面:一是研究视角,从重游意愿、体验视角等方向进行研究成为前沿方向;二是注重旅游体验质量的研究;三是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成为热门研究主题;四是游客体验的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有网络文本分析法、IPA分析法、扎根理论等。

结合前文的关键词共现、频次和中心度、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和关键词突现以及对游客体验研究热点和方向分析,总结出当前游客体验研究前沿:

1)游客体验系统理论研究。探究游客体验的本质内涵、类型及形成机理,从理论、实证、案例等不同角度度对旅游体验进行分析并应用。

2)旅游供需领域研究。游客体验的供求领域研究主要为旅游景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博物馆、历史街区、旅游演艺等旅游产品。对比过去单一的观光式旅游,如今的游客更想要体验旅游目的地的特色IP和乡土人情及文化氛围,更注重沉浸式体验和主观感受。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重从体验视角出发,考虑到游客的需求,才能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游客体验的需求领域研究即将游客作为旅游主体,重视旅游者的需求和服务体验质量。旅游的服务质量影响着游客的感知、体验价值以及游客的忠诚度,可以从游客偏好、出游动机、感知体验、重游意愿、影响因素等多方面研究游客的情感,分析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提升游客体验。

3)旅游产业发展及政策理念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定政策理念的支持,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智慧旅游、红色旅游等研究前沿都响应了国家相应的政策理念,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引导旅游场景的不断升级,引领游客进入到全新的视角和体验中。

4)旅游体验的研究方法。目前国内游客体验的研究方法从现象学、哲学逐渐走向实证研究层面。游客体验文献多以网络文本为数据分析来源,利用ASEB栅格分析法、IPA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方法。国内游客体验的定性研究主要以概念研究、访谈法和文本分析为主,有些学者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主题分析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现象学方法等。研究方法总体上主要以质性研究为主,综合运用以数理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通过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游客体验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多层次分析和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得出如下以下结论:

1)文献特征分析。从文献时间和数量来看,我国游客体验的文献数量整体上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总体分为增长缓慢的萌芽期、增速平稳的过渡期和增速显著的增长期3个阶段,但核心期刊的文献数量不多。从学科领域和发文刊物来看,游客体验为主题的期刊文献学科涉及领域广但交叉融合性不强。所发表的期刊种类众多,但权威期刊发文占比少。

2)热点主题分析。游客体验研究体系庞大,目前主要有3大研究方向,方向1为游客体验的基础概念群,方向2为以游客体验的表现形式,方向3为客体验的发展领域。从关键词的时区变化看,游客体验的研究视角多样且领域广泛,不同年份有不同侧重。游客体验的研究热点演变与国家政策和大政方针等紧密相关,与时代背景密切融合。

3)前沿趋势分析。游客体验的前沿分为4个方面。一是游客体验系统理论研究,旅游体验理论引导实践问题的解决。二是旅游供需领域研究。游客体验的供求领域研究主要为旅游产品,注重从游客体验的视角出发;游客体验的需求领域研究即重视游客的需求和服务体验质量。三是旅游产业发展和政策理念领域研究。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智慧旅游和红色旅游等符合当前政策理念的前沿主题。四是旅游体验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从哲学层面走向实证科学,从以质性研究为主到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2 研究展望

依据游客体验的文献特征分析、研究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的变化与发展态势,结合游客体验的内涵及现状,未来我国游客体验的发展应在以下4方面进行深化。

1)构建完整的游客体验基础理论体系。完善和创新旅游体验的理论模型和层级模型及相关一系列的理论构架。旅游体验的基础理论大致可以从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场)和媒介(旅游者和旅游场之间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合现象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融合,多学科角度构建理论体系,增强理论研究对游客体验发展的预见性和应用性,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2)关注游客真实需求,深化热点主题研究。分析影响游客体验的影响因素,梳理游客满意度、游客感知和游客体验质量之间的关系,探究游客心理,进而研发出符合游客满意度和游客体验的高质量旅游产品。其次,紧跟国家大政方针,更深度地从体验视角等多方面探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文旅融合、智慧旅游、红色旅游等热点议题,借鉴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充分利用虚拟场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注重旅游场景化适配和游客沉浸式体验,提升游客的重游意愿和忠诚度。

3)融合具体案例,拓宽研究新视角。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索,从实证研究延伸为应用性发展理论的思考。一是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对旅游者的个体特征及游客体验的意义进行分析;二是从现象学、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哲学视角对游客体验进行探讨;三是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和游客心理,关注游客的需求和情感,优化游客时空行为,研究游客体验质量和体验价值相关影响因素,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四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采用体验的阶段模型和游客体验的相关机制模型进行相关探究;五是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视角,拓宽游客体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4)以实践为核心,创新研究方法。学习国外游客体验相关的理论、量表及模型,混合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以实践为核心的方法论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看待社会事实和社会行为,形成多种研究范式并存,创新研究方法。

猜你喜欢
聚类文献旅游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旅游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