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错因 传授真理
——一道高一物理基础题的教学反思

2023-10-10 02:04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计数错误题目

张 东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福建 永安 366000)

考试的主要功能是检测、诊断,通过考试来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所以通过对学生的错题分析能够有效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实现提质增效.下边将通过一道高一物理基础题来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高一物理基础题

例题: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为f=50 Hz,在纸带打出的点中选出0点,并每隔4个点选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导致纸带被污染,如图1所示.A、B、C、D为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三个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SA=16.6 mm,SB=126.5 mm,SD=624.5 mm.如果无法再次进行实验.通过以上的信息可以推断:

图1 纸带

(1)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秒?

(2)过C点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用SA,SB,SD和f表示)

根据每间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两个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0.1 s.

(2)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位移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

所以物体在C点的速度为VC=2.5 m/s.

(3)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位移在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以ΔX=aT2均匀增大可得SBC=SAB+aT2

SCD=SBC+aT2=SAB+2aT2

SBD=2SAB+3aT2

2 错误分析

2.1 粗心所导致的错误

在第一小问的计算中,有一部分同学将最后的答案写成T=0.02 s.得到这个答案说明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存在粗心现象,错误地将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认为是相邻两个计时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没有对题目中每隔4个点选取1个计数点这个已知条件进行理解,或者将问题1中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看成是相邻的两点.导致最后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整改措施:这里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要求,认真对题目中存在的已知条件,以及所求问题等进行仔细的分析、判断,杜绝因为粗心所导致错误的情况发生[1].

2.2 随心所欲所导致的错误

很多学生在第二个问题计算结果中,将物体在C点的速度计算为VC=2.49 m/s.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正确的计算结果的确为2.49 m/s,但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是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所以这里的正确答案应该是VC=2.5 m/s.通过分析,很多学生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导致最后的答案出现错误.物理是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题目中的所有数字都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所以最后的答案也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2].

2.3 自以为是导致错误

有一部分学生在第三问的解答过程中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用SA、SB、SD和f来对加速度a表示,而是直接计算出了a=9.3 m/s2,导致最后的结果出现错误.询问原因,学生说SA、SB、SD和f都是已知的数值,所以就可以将最后的结果进行计算出来得到具体的数值.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学生自以为是所导致的,完全没有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对问题进行计算和解决,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对最后的答案进行表示,导致这个问题的答案错误.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对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行仔细的阅读,了解题目的已知条件以及最后所求的结果是什么[3].首先通过对题目的阅读来对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判定,然后通过仔细阅读来分析题目所考查的是知识点中哪种现象,最后再确定题目所求结果,从而找到正确的解答方式.

2.4 对概念不熟悉造成的错误

有一部分学生对第三个问题没有完成最后的解答,通过与这部分学生的沟通发现,学生对“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相邻两个相同时间段内产生的位移变化Δ=aT2”这个概念的掌握不是很准确,或者是没有掌握这个概念.对这个概念没有完全掌握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对概念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学生对学习的过程中所学到的概念进行详细的理解,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使用[4].

3 教学启示

3.1 重视概念的生成教学

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精华,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物理概念进行教学.很多学生对概念理解不到位、不能完全掌握,表面上看是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和掌握上存在问题,但是进行深入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Δ=aT2这个概念是反映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在相邻的两个相等时间内移动的位移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对概念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就要求学生对这个概念进行记忆和掌握.然而学生只是对概念进行了掌握,但是没有对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概念引出的必要性和概念的本质及功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概念的教学,将概念作为教学的核心来对待.

3.2 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审题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题目中存在的已知条件,并分析题目中是否存在隐含条件[5],寻找已知条件隐含条件之间存在的联系,通过这个联系能够得到相应结论;其次是了解题目的解题目标与要求,并分析目标与已知条件之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是否能够通过相关的概念或者公式来对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联系,如果能够有效地联系需要采用怎么样的方式来进行.在后续解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解题问题可以再次进行审题[6],查看已知条件是否都得到了利用、是否存在遗漏,查看是否考虑了所有条件和结论相关的概念、性质、定理都得到了使用.

3.3 重视心理疏导和应试技巧指导

学生的心态在考试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会学生一些调整心态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对自身的心态进行良好的调整.同时需要引导学生不能只重视考试的结果,还需要重视过程,通过对过程的分析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正.同时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应试技巧进行培养,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做题由简到难,注意在对做题的节奏把控,先把会做的题做对,然后再去做不会的题型.在面对难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分析大胆求解,并采用合理的得分策略去争取更多的分数.

3.4 重视对基础题型的训练

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物理基础题型的重要作用,通过物理基础题型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物理知识的应用.通过基础题型来使学生对物理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从而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遇到相应的问题就能够联想到这些物理知识的使用方式,实现对这类问题更好地解决.教师可以通过在复杂的问题中进行基础题型的提炼来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是怎么设计到问题中去的,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使用的认识[7].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一道高一物理试题来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教学策略,从而实现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改正,让学生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能够有更高的准确率.本文通过错题的方式来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希望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计数错误题目
在错误中成长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古代的计数方法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这样“计数”不恼人
追根求源
不犯同样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