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3-10-10 02:10赵松金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7期
关键词:电费思维能力环节

赵松金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二中学,甘肃 金昌 737200)

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以来备受关注,广受教育界的关注.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人生体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融合之后,展现出的一种素质能力,这也是每一名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必备的一种素养.但是在当前我国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往往是以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为目的,这样一来,就无法做到让学生通过学习去认识自身的不足.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并为后续深层次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 核心素养理念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意义

数学学习的提升与思维能力的不断拓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数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其实就是对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其实是数学思维不断拓展、延伸的一种具体化表现.换言之,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一个过程就是对数学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并发展的过程,不断发展数学思维的多样性与广阔度.数学的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水平.

2 核心素养理念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1 构建自学课堂,发散学生灵活思维

想要在数学学习中切实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但是如果想要更好地推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切实增强学生数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提升学生思维活跃性,教师可以将注意力放在以下方面,并不断进行拓展:第一,教师应在开展独立探究环节前后,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所在,不断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引导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切实增强学生在自主探究环节中的学习成果;第二,教师应当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给予学生更加充分的探索时间,保证学生在自我探究时有足够思考的时间;第三,教师可以设计环环相扣的数学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并不断强化,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第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并在检验的过程中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维活跃性的提升.

2.2 提升核心素养,发散学生理性思维

高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学习时注意力较为分散,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加入更具有趣味性与互动性的教学环节,通过游戏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跃度与发散性[1].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数学课堂更加趣味性.简单来说,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游戏来开展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及抛出时,应秉承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进行回答的学生获胜的几率更大,获胜的学生颁发奖品.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通过游戏奖励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断培养学生在游戏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将游戏与数学课堂相结合能够有效将原本死板、沉闷的数学课堂氛围变成更具有探索意义的课堂环境,逐渐改善原本的填鸭式教学环境,推动学生思维活跃性的提升,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散学生思维.

2.3 科学设置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拓创新

数学是组成高中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之一,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奥性与空泛性就注定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当中无法脱离实践进行学习.实践是认识知识最好的方式,学生只有在实践当中才有可能不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活跃与提升.所以,教师需要重视课堂环节设计的重要性,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获取体验感与满足感,还能让原本乏味的知识更加具体化,有利于积累学生的数学经验.因此,高中教师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应给予充足的关注,将教学实际与趣味性教学方法不断融合,逐渐摸索出更符合学生学习现状的一套完整、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方案,切实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 核心素养念下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情境+问题”的模式.对情境材料的准备应尽量选取生动形象、具有探究意味和挑战性的内容,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热情,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选取教学材料时,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话题、数学文化、中外名题等入手,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实际,使其更具有真实性和启发意义.

例如,在进行分段函数这一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材料的选取,如下题:

某地为了鼓励节约用电,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用户的电费:每月用电量不超过100 kW·h,按0.57元/(kW·h)计费;每月用电量超过100 kW·h其中100 kW·h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部分按1.5元/(kW·h)计费.

(1)设月用电工kW·h,应交电费元,写出y关于工的函数解析式.

(2)小赵家第一季度缴纳的电费情况如下表:

表1 小赵家第一季度缴纳电费情况表

问:小赵家第一季度共用电多少?

这是一道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正确答案,让学生将讨论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答案如下:

解(1)当x≤100时,月电费为月用电量x标准电价,可得:y=0.57x,显然总价不会超过57元.

当x>100时,月电费为100 kW·h的电费+超过100 kW·h部分的电费,可得

y=0.57×100+1.5(x-100)=1.5x-93.

(2)由(1)可知,当电费不超过57元时,说明月用电量不超过100 kW·h;当电费超过57元时,说明月用电量超过100 kW·h因此用电量应使用函数的不同关系式来计算.

因为1月份、2月份电费超过57元,所以按第二个函数关系式计算,算出1月份用电138 kW·h,2月份用电112 kW·h;而3月份电费不超过57元,按第一个函数关系式计算算出3月份用电80 kW·h.

因此,小赵家第一季度共用电330 kW·h.

3.2 引导阅读示范,构建阅读导纲

学生阅读数学材料能力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有效引导与不断点拨.数学是一门极为严谨的学科,有着独特的语音,在面对不同材料的阅读时应使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阅读经验,在课上、课下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纠正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精心挑选所用材料后,应当以自身为例,向学生讲述自己总结出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探索更加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阅读方法.

3.3 重视研读反思,构建数学模型

在数学学习中,适当的练习能够加强能力形成的过程.不断强化试题练习,并与教材中例题进行结合,对题目进行剖析、比较、归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2].

例如,教师在开展《抛物线》这一章节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抛出两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抛物线?抛物线与椭圆、双曲线有哪些异同点?”借助课前的导入问题,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材料阅读的热情与探索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在强化学生所学的同时,推动着学生思维活性的提升,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抛物线坐标图的合理绘制,将双曲线、椭圆与抛物线之间存在的异同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现,从中推断出抛物线的计算公式.合作式的互动模式在改善教学氛围的同时,能够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性,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运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并对学生学习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加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同时可以借助趣味性的游戏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转变师生间的主导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领会主人翁精神,同时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养成自立、独立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也要不断围绕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动力与激情,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更好地为我国高中数学教育事业做出不断创新[3].

猜你喜欢
电费思维能力环节
基于ε-SVR模型的日电费回收预测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基于大用户电费回收的风险管控
关于县级供电企业电费对账的研究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第三方密码网银支付预收电费探讨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