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下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23-10-12 06:30朱鹏飞王燕平王德成
山西青年 2023年18期
关键词:理工科导向毕业生

朱鹏飞 王燕平 王德成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一、理工科专业的就业现状和问题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近十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逐年增加,如图1 所示2022 年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 万,同比增长35 万人,研究生毕业生近130 万,预计2023 年将有100 万左右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研究预估将有30%的高校毕业生难以获得合适的岗位。近两年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两端均受到影响,表现为招聘需求下降、求职人数上升、就业期待下降[1]。

图1 近十年毕业生人数走势

高校就业工作要从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促进网络市场招聘建设、鼓励中小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引导灵活就业等多个方面给予高校毕业生政策性帮扶。

二、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逻辑思路

(一)推进理工科实践教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优先战略重要论述的现实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2]。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强基石,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持。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社会各界不断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而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环节,稳就业是我国现阶段的长期举措[3],稳就业重在提升就业质量,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是保障就业质量的有力手段。

(二)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

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巨大影响,也对企业生存提出更大的考验[4]。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积极引导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重点布局,对缺口大、前景广、需求量大的学科专业扩大招生;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要积极应对新形势带来的就业影响,从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出发,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强化理工科专业的社会适用性,提升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用能力,针对各企业需求在实践教学上实施供需对接育人项目,狠抓实践教育质量,保障实践教学育人效果。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抓手,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立足培养实用型、紧缺型人才目标,做好实践育人工作。

三、理工科实践教学改革的问题与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具体

在人才目标培养方案中没有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没有充分结合本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匮乏,理工科专业除了科研提升外,关键还是学以致用,人才培养应当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并重,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完善

实践平台建设不完善,校企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欠缺,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资源,在实践平台资源上不善于革新,可拓展资源有限等原因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出成绩,达不到理想预期效果。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

存在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缺少系统培训等现象。实践教学大多为高校引进的理工科年轻博士负责,队伍虽然年轻化充满活力,但缺乏经验,实践引领方向难以和社会需求相结合,考核体系和职称评审偏科研、轻教学,导致实践教学不被重视。

四、就业导向下理工科专业实践教育改革创新思路与实现路径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应把控三个标准,即人才目标与行业需求相符合、培养目标与专业体系相符合、课程设置与培养质量相符合。

(一)就业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构架

如图2 所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实践目标、实践设计、实践实施、实践管理和实践评价五个方面。就业导向应贯彻从实践目标到实践评价的全方位、全过程,从实践目标设定就植入就业导向元素,从而指导实践设计中实践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以校企合作为契合点,深入开展以就业为导向,凸显学以致用的实践过程和进程。在管理上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专门实践教学管理中心,负责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和实践资源开发,整合校内校外资源让实践教学走出校园,贴合企业工作需要,模拟专业相关岗位工作应用场景,检验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实践情况和信息进行整合、归档,实践课程教师根据实际建立学生个体实践档案,用以指导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及时反馈学生整体实践情况,适时调整课程进度和重点。在实践评价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和奖励激励机制,从奖励激励方面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政府、社会多方参与实践评价建设,对于实践课程设置、进程和成效方面形成以专家、社会、学生三方评价机制,通过时时反馈的信息收集分析,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就业导向作用,以培养研究、实用双重并重的高素质本科人才为目标,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应对逐渐加剧的就业形势。

图2 实践教学体系架构

(二)就业导向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实现路径

1.凸显学生主体,注重学生体验

体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实践应该是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过程。在实践教学方法设计上,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以提升学生参与感和获得感为目标,无论是实践教学方案的制订还是教学实施、平台搭建、活动展开,都应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实践教学主体[5],在实践教学上教师多定目标、少提要求,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在合作探究、自主探索的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阶段,应让学生成为“分享者”,在校外实践和实践基地项目开展中让学生成为“组织者”。

2.聚焦时代热点,注重能力提升

理工科专业教育要在研究、实践、应用三大板块下功夫,一方面实践教学要对焦国际问题,在高校资金支持下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生国外实践调研,接受国外先进科技的洗礼开拓眼界,反思国内行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力量;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要聚焦国内问题,在开展实践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到学生解决国内各类复杂的问题上下功夫,在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上下功夫,不断激发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主题应以培养大学生解决国际、国内问题和难题的方向引导,从本科阶段就应着手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正如我们所知科技领域许多技术难题的解决都是在校园里完成的,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方向引导和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释放无穷创造力。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着重提升学生能力水平和社会适用性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为祖国建设而奋发图强。

3.致力就业导向,力推赛事引领

以实践平台打造为抓手,以“三大”赛事为依托,着力打造赛事引领实践教学机制建设。主抓“三大”赛事,构建完善校园实践平台建设。“三大”赛事是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树立以赛促学、以赛带学的实践教育理念,营造学生“实践学真知、实践出真知”的良好氛围,结合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带动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敢于实践、勇于创新。

4.借助信息手段,整合归纳反馈

建立以“互联网+实践教学”的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利用实践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等进行管理,使教学信息涵盖教学的每个环节,包括任务发布、实践分组、GPS 签到、实践监控、过程数据、实践互动、任务提交、实践成果,以及教师、企业对学生实践成果的评价打分等,助力高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强化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保障实践教学的安全开展。通过“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打破校企合作的交流沟通障碍,在平台中校、企可以时时观测实践教学内容和进程以及学生整体情况,提高了沟通效率。通过信息的整合反馈,教师可以精准管理学生实践行为,有力促进校企合作,共同推进学生能力提升。

5.多重评价渠道,注重反馈实效

传统的教学评价多为总结性评价,无论是督导评价还是学生评教,从时效角度来说相对滞后,不能起到及时反馈教学的目的。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及个体内差异化评价。在实践教学开展之前组织专家进行诊断性评价,专家可由高校相关领域知名教授和企业、社会共同组成,对实践教学设计和安排进行指导,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实践进程、内容的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体验,在评价方法应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互联网+实践教学”信息反馈对学生实施个体内差异评价并建立档案,更好地帮助每个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理工科导向毕业生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