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汉籍研究概述

2023-10-16 08:35崔燚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9期

摘要:域外汉籍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具有十分广阔的学术研究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4月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古籍工作的收藏与保护、整理与研究、出版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国家对古籍研究工作的重视,为域外汉籍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域外汉籍;汉文化圈;文化兴国

中图分类号:G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9-0138-03

文化兴国一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文化強国;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与要求,为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我国的古籍工作擘画了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发展蓝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1域外汉籍的相关研究情况

汉籍与域外汉籍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系统中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域外汉籍对于展示中华文化的传播方式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域外汉籍研究成为热点,中日韩美等国学者、组织积极参与域外汉籍的整理研究工作。针对域外汉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域外汉籍的收集、整理与编目等方面,研究成果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8年的研究成果数量最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在汉籍目录学研究方面,孙楷第早在1931年就遍览公私藏书之所,编著《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该书收录日本东京公私所藏中国宋元明清小说一百零三种,并附《大连图书馆所见小说书目》收录的短篇小说二十七种[1];陈先行的《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按经、史、子、集、丛分类,收录柏克莱加州大学所藏清乾隆六十年以前所有中文刻本及稿、钞、校本,是反映海外图书馆汉籍收藏的重要工具书[2];黄仕忠的《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全面反映了日本所藏中国戏曲的面貌,梳理了中国戏曲文献东传的历史、日本早期中国戏曲研究的历程,让数十种戏曲孤本第一次回归故土,堪称当下海外汉籍研究中最杰出的成就[3];陈翀对《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进行了统计与整理,介绍了到894年遣唐使废止为止日本对中国汉籍的保存情况[4]。在域外汉籍对中国史研究的补充方面,孙卫国通过多元史料互相对勘、多重史料互相比证,整理了相关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万历朝援朝书籍的空白,指出了研究域外汉籍对于解决古代中国实录记载中对周边国家的史料失之粗疏、不求甚解甚至党同伐异的问题有巨大帮助[5];党斌指出,《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纪传体正史,是一部了解高句丽的珍贵古籍,载有颇多未记录在汉籍之上的中国史事,对于研究汉至唐的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6];池田温针对日藏古代中国籍账的研究,为我国学者研究古代户籍、籍账及相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参考[7]。在和刻本研究方面,王瑞来指出一些和刻本内容多于中国刻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国刻本的不足[8];刘曼丽等论述了和刻本汉籍独特的文献价值,肯定了和刻本在中日传统文化双向交流中的作用[9];杨海峥等通过对和刻本《史记》及相关日本学者研究的整理,总结了日本学者研究《史记》的特点及成就,展现了日本学者利用日本所藏各种写本和刻本对《史记》进行全面校勘的成果[10]。在研究中国书籍在东亚地区的二次创作、其他国家地区对中国古籍的改制等方面,王小盾、吴云燕对琉球古文书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汉籍在琉球的传播与再创造情况[11]。综上所述,域外汉籍研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即从以域外汉籍的收藏和整理研究为主,转变为域外汉籍的传播研究、比较研究和整体研究,研究思路和方法发生了变化。

汉字很早就传入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对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和周边国家很早就展开文化交流,我国周边也逐渐形成了以汉字为媒介的“汉字文化圈”。周边国家的文人士大夫,不仅用汉字记载历史、发布政令,还用汉字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我国文人学者应以平等、欣赏的态度对周边这些国家的汉文化成果予以肯定。域外汉籍是凝聚域外人士心智的汉文书籍,因此,相关学者在研究域外汉籍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四点工作:一是破除狭隘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中心主义意识,突破关于汉籍、文献、古籍等固化的观念,平等看待不同国家、不同形态的古文献。二是通过对文献的考察,观察文化的相通性,特别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三是在关注中国古籍文献在各国存藏、传播和影响的基础上重视各国人士所著、刊、抄的汉籍文献,考察中国古籍文献与各国古文献的双向互动。四是关注刻本、抄本、写本及文书档案、碑刻文献、笔谈文献、评点注释、朝鲜渡唐本、越南汉喃文献等,从多个视角观察整个中华文化圈里的汉籍,推动域外汉籍研究的持续开展。

2建议与想法

2.1重视域外汉籍研究的意义

域外汉籍既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又与本土文化血肉相连。重视域外汉籍研究不仅能拓宽中华文化的研究范围,还能促进中华文化研究水平的提升、理论的反思和框架的重组。因此,相关学者应调整研究立场、视角及方法,充分认识到域外汉籍研究的重要性;走出以往纯文学的、华夏文化泽披四邻的研究格局和心态,以“互为主体”的交流、对话态度,全方位地激发更多学者从事域外汉籍研究的热情。近年来,沟口雄三提出的“作为方法的中国”,葛兆光致力的“从周边看中国”,张伯伟从事的东亚“书籍环流”,都为域外汉籍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

2.2开展比较研究

相关学者应将比较作为一种思维习惯,开展域外汉籍的比较研究;善于通过比较的方式捕捉、提炼域外汉文化与中华本土文化的异同。一些研究者在史料梳理、分析上花了很大工夫,但因为缺少比较研究这一方法论,其研究结论往往无法展现域外汉籍与当地历史文化的联系及其与中华汉文化的异同。即使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被这种面面俱到、就事论事的描述淹没了。域外汉籍具有同体异质的特点,因此,相关学者开展比较研究,不仅能为中华文化增值,还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启示。

2.3创新研究模式

事实上,一册域外汉籍往往与当地的具体情境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相关学者应创新研究模式,在以言论为中心研究域外汉籍的基础上,通过比勘、分析具体作品的风貌,真实展现域外汉籍的价值和特点;分析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矛盾之处,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科学的研究观点。

2.4拓展域外汉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学界认为域外汉籍包括以下三类:中国历史上流失到域外的汉文古籍,历史上域外各国传抄、翻刻、注释的中国汉文古籍,古代域外士人用汉文撰写的有关中国的著述。对于域外汉籍概念尚未统一的问题,相关学者应开放讨论、形成共识,以便今后集中资源合力研究。域外汉籍内容丰富,因此,相关学者要继续研究接受史、传播史,在此基础上从多个研究视角,挖掘带有世界意义的论题,如从中朝日、中越马等视角研究域外汉籍,推动不同形态典籍之间的比较研究,促进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汉语史、汉字史等领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3结语

随着域外汉籍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日本立命馆大学、庆应义塾大学、大阪大学、近畿大学、东京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及图书馆、出版社等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域外汉籍的整理研究工作,对于我国的汉语言文学研究、国学研究、东亚史研究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42.

[2]陈先行.《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后记[J].图书馆杂志,2005(1):69-70.

[3]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9-419.

[4]陈翀.梁武帝撰《军胜》新证:《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所见唐前佚存书小考[J].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22(1):433-442.

[5]孙卫国.“再造藩邦”之师:万历抗倭援朝明军将士群体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262-322.

[6]党斌.《三国史记》“地理志”文献征引考论[J].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22(1):309-321.

[7](日)池田温.中国古代籍帐研究[M].龚泽铣,译.北京:中华书局,2007:9-18.

[8]王瑞来.文献可征:宋代史籍丛考[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244-253.

[9]刘曼丽,戴晓琴.汉籍文献宝库中的又一奇葩:和刻本[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45-58.

[10]杨海峥,陈思.《史记会注考证》断句例释[J].文献,2017(2):182-191.

[11]王小盾,吴云燕.从古文书看汉籍在琉球的流传与再生[J].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21(1):415-435.

(編校:孙新梅)

收稿日期:2023-08-10

作者简介:崔燚(1991—),郑州图书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