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庆阳地方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2023-10-17 06:35
今天 2023年19期
关键词:庆阳方言资源

王 艳

(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 甘肃 庆阳 745000)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意识到了仅仅依靠课本所呈现出的知识点来构建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应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所熟知的背景文化出发来完成课堂教学的规划和安排,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而地方文化资源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且大部分学生都有一探究竟的兴趣,因此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整理和运用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得到全面凸显,也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为活跃。

1.庆阳地区的地方文化资源分析

庆阳地区具有较为独特的黄土高原地形特征,因此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庆阳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化发源和传承的重地,在粮食作物生产和农耕文明发展建设过程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1]除此之外,庆阳地区还有别具一格的窑洞文化以及具有地域特征的节日仪俗,因此当地的小学语文教师想要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运用,来丰富日常的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采集到诸多资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融入庆阳地方文化资源,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语文课程学习是有现实功用的,还能够让学生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积淀,更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使得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更全面的培育。[2]

2.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承担着一定的教化功用,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化学科知识,还要争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信念感和极强的家乡归属感,这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观念,具有更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正因为语文学科知识与历史人文和民俗风物等方面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有从侧面引导学生更深入了解地域文化特征的可能性,这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深入且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以家乡历史发展和文化建设为起点,尝试去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体会不同区域所呈现出的地域性文化特征。让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素养,构建更具条理性的历史文化知识框架体系,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来构建人文层面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可从如下2 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文化传承功能

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教育中的融入,具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功能。不懂去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都会产生独属于当地的标志性文化,也就是当地的主流文化,它不仅包含了在该区域所传承的优秀文学作品,还包含了由该区域历史演变留存下来的重要精神品格,神话故事以及各类民俗。他们当中既有值得宣传与学习的部分,又有需要批判和去除的部分,只有在充分了解的过程中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新趋向完成取舍工作,才能够让前人的智慧结晶和优秀文化得到更为全面的流传。

(2)语文德育功能

地方文化资源在小学教育中的融入,具有一定的语文德育功能。任何区域的主流思想文化都是当地鲜明思想道德修养和意志的体现,如果缺乏约定俗成的道德观念,那么是难以形成灿烂且历史悠久文明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尚未树立稳固的三观,因此需要通过必要的德育引导和熏陶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而地域方文化资源相比较其他类别的文化资源而言,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为贴近,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正确思想道德观念,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故而地方文化资源,能够在小学语文的德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3]

3.庆阳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措施

3.1 挖掘庆阳乡土文化的语文课程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中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与区域性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事实上唯有深深地扎根于实际生活,作者才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能够触动读者心弦的优秀作品。因此以具体的乡土文化为切入点,来讨论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有助于学生体味作者内心情感,体会作品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独特魅力的。而实际上,对于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阅读优秀课文之余,教师还需要引导其尝试进行语言文字创作,让学生仔细揣摩创作优秀文学作品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的,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素材,让语言文字创作言之有物。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乡土文化为切入点来构建课堂活动,是能够让语文课程价值得到全面提升的。[4]

譬如庆阳地区的春节节日移速较为独特,在春节的农闲期间,民众通常会以社火等活动方式来完成节日的祝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社火活动,庆阳地区的社火活动会有一系列需要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表演形式,诸如铁芯子、太平鼓,跑旱船和高跷队。教师可在三年级寒假给学生布置,用语言文字叙述庆阳地区春节社火活动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和观察社火活动的过程中,模仿教材《海滨小城》创作中的口吻和笔调,完整的叙述庆阳地区的社火活动。然后在开学之际,让学生以叙述和解说的方式分享自己在参加社会活动时的所思所想,这不仅能够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地方文化资源运用的过程中,更为全面地掌握语言写作技能技巧。

3.2 挖掘庆阳地方文化的语文教学价值

语文教育教学本身就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性、生活性和人文性特征。因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以课本中文学作品为例,来构建日常的教学活动,是难以拓宽学生视野的。庆阳地方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运用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语文课本知识会得到更为全面的延伸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视野会变得更为宽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会自然而然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学生会在不同学科知识的交流碰撞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譬如在庆阳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庆阳作为农耕文化之乡,在地形地貌的构造上具有较为明显的独特性,也会发现庆阳具有别具一格的剪纸文化,不论是丧葬嫁娶等大型民俗活动,还是过年过节等日常的庆典活动,当地民众都会通过剪纸,贴裱窗花等方式来进行庆祝。而在剪纸作品的鉴赏和品析过程中不难发现,庆阳地区的剪纸作品题材涵盖范围十分宽广,不论是山川虫鱼,风和日丽还是独特的人文景观都能够被剪纸作品记录下来。因此现如今学生在翻看庆阳流传下来的精美剪纸作品时,能够从侧面感受到当时的人文风情和社会面貌。虽然剪纸艺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相去甚远,但语文课本教材中与民俗风情相关的文学作品却有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该类作品时,可通过必要的联想和延伸,让学生了解庆阳地区的特有民俗,引导学生了解庆阳独特的剪纸艺术。在这一过程中,语文教学价值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其人文性和综合性特征也得到了显现。

3.3 挖掘庆阳艺术文化的语文审美价值

庆阳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流传下了许多能够反映当地民众对生活美好憧憬,映射当地民众思想情感的独特艺术形式。在日常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庆阳地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美的感受。相比较其他地区而言,庆阳地区在历史传承和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出了独特的皮影戏艺术,这一艺术与当地传统曲艺流传过程中的道情唱腔融合在了一起,组成了别具一格的道情皮影戏表演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由于这一表演形式具有较为明显的感染力,且在现阶段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教师可通过线上线下民俗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来为学生呈现正宗的道情皮影戏表演,并在古诗词教学《山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过程中尝试融入这一元素,让原本抽象难懂的古诗词,通过具象化的皮影戏以及悠长骨折的唱腔表现出来,这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的理解力,也让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兴趣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除了道情皮影戏之外,纸扎、西峰唢呐也是当地教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在西夏农耕文化的影响下,庆阳地区还有传承历史悠久且表现形式独到的荷花舞,以及传统的泥塑和陶塑艺术。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可充当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当中去,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价值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实际上相比较理论化的课堂教学而言,这种可视化的艺术活动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周末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泥塑作品,通过泥塑活动来感受鲜明的智慧,并让学生用语言文字将这种感受记录下来,这类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庆阳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

3.4 挖掘庆阳自然文化,提升学生感受力

相比较其他地区而言,庆阳地区具有较为丰富且独特的自然景观,独特的黄土地貌,使得庆阳地区的马莲河两岸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黄土高原自然景观区,即便学生无法亲自到这一区域欣赏黄土高原的奇特景致,教师也能通过线上、线下地方文化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将这一地区的图片和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观摩和欣赏。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家乡在自然景致方面是具有独特美的,这能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除此之外,庆阳地区还有景色秀丽的周祖陵森林公园以及造型奇特的石造像塔,这些地方风光秀美,景致独特,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拥抱大自然,体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比较理论化的语文学科知识讲解而言,这种实际紧致的参观和游览更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对美的渴求,让学生在描述性语言文字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抽象语言文字和实际景致的统一和对应。有条件的教师,可尝试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带领学生去具有独特自然风貌的地点参观学习,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让学生的感受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5 挖掘庆阳方言文化,让学生感受语言魅力

实际上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仍然需要围绕学科课程教学主旨,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与语言相关联的学科课程知识。但相比较理论化的语言学知识教学而言,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更具趣味性的方言文化教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实际上,方言文化也是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地势广阔,人员繁杂,历史上人口变迁流动循环往复,因此不同地区的方言传承和发展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趋向。相比较其他地区而言,庆阳地区也有独特的方言文化。大部分庆阳本地的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或多或少会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和感染。因此以方言文化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相关联的课程文化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配合度也会更高。实际上庆阳不同地方的方言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庆阳方言可被分为南片区和北片区,虽然在词汇使用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别,但语音语调却有很大的不同。南片区的庆阳方言通常会有前后鼻音方面的区分,但北片区的庆阳方言 却不太会区分前后鼻音。北片区的庆阳方言还保留着入声的声调,但南片区的庆阳方言则不常见。总体而言,庆阳地区的方言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庆阳地区民众的总体性格的,庆阳地区的方言具有麻利干练的特征。且有些方言词汇较为幽默,这与庆阳当地的民众性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方言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教师可尝试用方言来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或是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使用方言来围绕口语交际主题,完成个人观点和想法的传递和表达。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让课堂交流变得更为和谐。

3.6 完成庆阳地方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

庆阳地方文化资源较为丰富,如果教师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带领学生去领略庆阳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那固然能够让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变得更为生动活跃。但由于二三年级的学生尚不具备单独行动的能力,如果贸然组织实践活动,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危险之中。因此在不具备组织学生到校外感受地域文化特征的情境之下,教师可尝试通过校内地方文化课本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在校内活动中全面了解和感悟庆阳地方文化,借此来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整合各类校内外资源丰富校内活动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地方文化的学习和感悟中丰富个人的文学素养,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譬如教师可在图书馆书籍整理和购买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购买一批与庆阳文化资源相关联的图书,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与庆阳地方文化相关联的各类书籍,让学生通过书籍的阅读来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和各类饮食文化。又比如在特殊的节日庆典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编排一些极具庆阳当地特色的艺术节目,借此来帮助三年级的学生进一步体悟和品鉴清扬庆阳的文化特色。当然,仅仅依靠校本知识的单向输出,这难以让学生在个人综合文化素养积累和知识水平提升方面得到提升的,也无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庆阳当地的地方文化。因此在校本资源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有意识地运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构建在线互动平台,通过师生之间相互的交流与协作,全面了解学生在庆阳文化资源使用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能够使得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庆阳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入和渗透更具有针对性。譬如有些学生对庆阳当地的民间神话传说有十分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可尝试在日常的课文讲解和作品赏析过程中融合当地的神话故事。在二、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专门开辟的神话单元,教师便可尝试在《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等文章讲解的过程中,融入庆阳当地的民间神话传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庆阳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够丰富和创新小学语文课堂表现形式,让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和教化功用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庆阳方言资源
方严的方言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方言
Our Best Friend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